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

一艘戰列艦裝甲最厚的地方在哪裡?一、炮塔正面;二、司令塔;三、水線核心艙。炮塔正面裝甲最厚很好理解,這裡都防不住,那還防個啥?司令塔是保護領導,肯定要厚,對吧。

答案對了,但是司令塔的裝甲後,是要保護火控中心。“無畏艦”之所以是劃時代的產物,是因爲能夠統一指揮所有的主炮,對準同一目標進行射擊,用現代化的火力控制技術來提高主炮命中率,對戰列艦的作戰方式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把火控中心拿掉,又回到了各主炮自己打的“前無畏”時代,你說火控中心重不重要?

要在海上射擊敵艦,需要敵艦距離、敵艦方位、目標速度、目標航向、風向風速、本艦速度、自穩定羅盤、速度變化率、艦身橫搖角速度、縱搖角速度、火炮俯仰角、射擊時間窗口、誤差偏差等等參數,我不懂炮兵專業,還有很多射擊參數就不一一列舉了。如果沒有這些,光憑炮手自己估算,你說在顛簸的大海中,如何命中十幾公里外的目標?

所以,第二艘英國戰列巡洋艦目前只能捱打了。捱打要看裝甲剛不剛得住,很明顯英國軍艦剛不住敵艦的炮彈,第三發炮彈穿透動力艙,在艦底爆炸,把船底炸裂,大量的海水涌入動力艙,這發炮彈把英國戰列巡洋艦打停了!第二艘英國獅級戰列巡洋艦隻能隨着慣性在海上漂浮,不過速度的變化,也使得德艦的炮彈紛紛落空,打在軍艦前方的海面。

英國追擊艦隊的每一個人,心裡都哇涼哇涼的,己方連續失去兩艘主力艦,好像英國軍艦在德國戰列艦面前不堪一擊似的。第三艘獅級戰列巡洋艦超越了癱瘓在海上的友艦,衝在了最前方,不知道它能在前面頂多久。德國人並沒有繼續痛打失去動力的英國戰艦,而是把炮火集中到第三艘獅級戰列巡洋艦上。

英國“無敵”號戰列巡洋艦看見己方又損失(被重創)一艘主力艦,趕緊把這裡的戰況向斯卡帕灣裡的皇家海軍總司令發報。約翰·傑利科海軍上將一看電報,不由得一陣肉痛,“又損失了一艘戰列巡洋艦!” 約翰·傑利科當即命令第三艘獅級戰列巡洋艦將降速,等待“無敵”級和“不倦”級戰列巡洋艦追上來,不要讓自己的位置過於突出靠前。

第三艘獅級戰列巡洋艦收到約翰·傑利科上將的電報時,速度已經降了下來,不是艦上指揮官未卜先知,而是中了德國戰列艦的炮彈,艦體發生進水,速度慢了下來。到現在爲止,德國人每射擊三輪,衝在最前面的英國戰艦就會中彈,沒有一艘英國戰列巡洋艦能挺過德國戰列艦10輪射擊。而到目前,英國人竟然還沒有取得命中!德國人的拖刀——玩得太神奇!

英國的305毫米主炮,向上的射擊角度只有13.5°,最大射程只有1.5萬米。而“無敵”級和“不倦”級戰列巡洋艦就裝備的是305毫米主炮。之所以最大射擊仰角這麼小,跟當時的火控技術有關。1905年左右的海上交戰距離只有幾千米,觀瞄設備和火控技術預設爲十五公里,已經是留有很大餘地了。誰知道,幾年後的戰艦交火距離到了二十公里!目前獅級戰列巡洋艦距離德國戰列艦大概一萬六千多米,而“無敵”級和“不倦”級距離德國戰列艦還有一萬九千米,所以到現在英國方面只有獅級戰列巡洋艦向德艦發射過炮彈,“無敵”級和“不倦”級迄今爲止還一炮未發。

“無敵”級和“不倦”級戰列巡洋艦要追進至火炮射程之內,還要兩個小時,而兩分鐘後,第三艘獅級戰列巡洋艦就被擊中彈藥庫,很快沉入了海底。德國戰列艦把炮火轉到了打頭的“無敵”號和“不倦”號戰列巡洋艦上,由於英國戰列巡洋艦射程短,在這兩個小時內只能捱打,而還不了手。

“怎麼辦?追還是不追?”這個問題在拷問英國指揮官的靈魂。以目前德國戰列艦的命中率,英國戰列巡洋艦不可能挺過兩小時。但是現在已經追了這麼久,損失了三艘戰列巡洋艦,這會兒說放棄,未免太可惜了!不過很快就不用考慮了——“不倦”號中彈了,而且在十分鐘內被命中8發400口徑炮彈,不久就沉入了海底。

於是,英國艦隊的戰場指揮官命令各艦減速至20節,這道命令相當於放棄追擊了。德國人很快就發現英國艦隊減速了,也跟着減速,並且邊減速邊射擊。“無敵”號之前沒有中彈,不是運氣好,而是德國戰列艦的目標是“不倦”號戰列巡洋艦。因爲“不倦”號下水時間比“無敵”號晚幾年,船況和速度比“無敵”號好那麼一些,結果就是“不倦”號比“無敵”號快了一點,“不倦”號的位置更加突出靠前,所以遭到了德國戰列艦的集火打擊。

“不倦”號被擊沉,德國人的炮火就全部集中在了“無敵”身上。五分鐘之後,“無敵”號就開始側傾,小約翰跳水逃生,後來被驅逐艦救起。英國人在又損失兩艘戰列巡洋艦之後,開始繼續減速,徹底放棄了這次追擊。

看見英國人不追了,德國戰列艦竟然掉過船頭,又分成兩個小組駛了過來。這下子輪到英國追擊編隊選擇了,這時還不到中午一點,英國皇家海軍本土大艦隊還在斯卡帕灣,要再過一小時才能出航。德國的公海艦隊正在全速北上,準備接應4艘“地獄”級戰列艦。如果調頭逃走,很可能與德國公海艦隊迎頭撞上,所以只能向前拼掉4艘德國戰列艦,纔有生還的希望。

雙方四對四,相向而行,又是德國戰列艦先開炮。真是“一寸長,一寸強!”,主炮射程——成爲這次海上追擊戰的決定因素之一。

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五十九章 打得準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十二章 撤軍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十二章 撤軍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六十章 慘勝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國形勢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十章 水戰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五十九章 打得準第九章 新戰術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十章 水戰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十八章 反攻第十八章 反攻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六十章 慘勝第九章 新戰術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八章 黑旗軍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六十一章 遭遇第二獵殺小組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九章 新戰術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戰況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十一章 空城第十一章 空城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十章 水戰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國形勢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
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五十九章 打得準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十二章 撤軍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十二章 撤軍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六十章 慘勝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國形勢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十章 水戰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五十九章 打得準第九章 新戰術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十章 水戰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十八章 反攻第十八章 反攻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六十章 慘勝第九章 新戰術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八章 黑旗軍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六十一章 遭遇第二獵殺小組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九章 新戰術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戰況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十一章 空城第十一章 空城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十章 水戰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國形勢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