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落幕

“驅逐領艦”最開始是英國發明的,爲英國獨有艦種。德國人驅逐艦編隊中的旗艦,需要裝備較多的通訊設備和專職人員,用來聯絡上級和傳達命令,所以引入了“驅逐領艦”這一概念。由於德國的驅逐艦編隊爲半圓弧型,驅逐領艦的位置在圓弧的中點(編隊內的友艦都能看到它),衝鋒時離敵艦最近(領艦往往是敵艦優先打擊的目標),所以驅逐領艦敷設有裝甲,而同時期的驅逐艦全是無裝甲裸奔。

有人說:爲什麼不用巡洋艦作爲驅逐領艦?英國一開始還真的這麼幹過,巡洋艦有裝甲,特別適合頂在前面擋炮(炮彈破片和榴散彈,不是真的擋住炮彈)。但是巡洋艦有一個問題,就是吃水超過3米了。我們上文提過:驅逐艦的主要武器是魚雷,而實戰中魚雷的設定深度一般爲3~7米。定的太深,容易從船底劃過;定的太淺,則容易被發現並且減小了爆炸威力。因爲在水面爆炸時,炸藥有很大一部分的能量散在空中了;而在水底爆炸時,由於水幾乎無法被壓縮,所以爆炸的全部能量都傳給了艦體。並且水中壓強不隨距離衰減,爆炸時相當於一個巨型水壓機作用於艦體之上,往往形成超過十平方米以上的破損。所以,驅逐艦的吃水一般都不超過3米。

雷根是一名高大的德國人,他在驅逐領艦上服役兩年了。雷根是典型日耳曼人種的北方波羅的海分支,骨架及其粗壯,力大無窮,性格醇厚簡單。他的一條腿被寬大的皮帶固定在裝填手座位上,可以讓他在顛簸的海里穩如泰山。雷根一隻手抓住炮彈逐漸變細的前部,待到自動提彈井完全把炮彈送上來之後,雷根另一隻手扣住炮彈底部內空的收口,迅速一提就把炮彈送入炮膛。由於站得穩、抓得牢,接近一百斤的炮彈在雷根手中輕得就像一根稻草!

雷根是德國海軍中的百強裝填手之一,他在急速裝填競賽中,一分鐘裡裝填了20次一百公斤的訓練彈。他真的是一頭野獸,海軍中裝填手的伙食都是特別訂製,雷根吃的肉是其他人的三倍。雷根喜歡這個工作,簡單、重複、厚重、待遇高。德國150毫米海軍炮就只有一種炮彈(訓練彈、照明彈等輔助彈種不算)——延時爆破彈,採用機械引信(出廠前就設置好了),雷根只管裝填彈頭,旁邊有其他戰友負責裝填藥筒,關炮閂。

這門150毫米炮裝在驅逐領艦的全封閉炮塔裡,比英國驅逐艦的條件好多了(英國驅逐艦都是露天炮臺,上浪時有一半身子被海水淹沒),不僅防浪還可以擋住炮口風暴,順帶着還可以擋擋炮彈破片。炮塔的旋轉和火炮的俯仰都有輔助動力,一來節省了炮塔內部空間,二是炮長可以專注於瞄準發射。由於火炮的俯仰有輔助動力,可以連續瞄準目標(抗簡單橫搖),所以在6000米以內,命中率很高,在雙方驅逐艦對衝時殺傷力極強。

雷根聽見一陣歡呼,他們又打中敵艦了,他嘴上雖然沒說什麼,但手上的勁兒更足了,炮彈一發接着一發被送入炮膛。恐怖的發射頻率,讓對面英國驅逐艦上的觀察員錯以爲這是一門機關炮!由於德國驅逐領艦威脅大,自然吸引了更多英國驅逐艦的炮火。雷根所在的驅逐領艦很快也被英國人打中了,而且被打中的地方了動力艙,這對驅逐艦來說簡直是致命區域。但是雷根的艦上敷設了一層克虜伯裝甲鋼,雖然只有幾公分厚,但是足以擋住英國人的105毫米口徑炮彈。一團爆炸的火光閃過,這發英國炮彈只是炸燬了艦上的一條救生艇,德國驅逐領艦繼續高速前進。

其實英國人的105毫米口徑炮彈還是很有殺傷力的,奈何英國人炮彈裡面填充的是苦味染料酸,還沒等穿透裝甲,一碰就炸。英國海軍士兵裝填炮彈時,還辛辛苦苦的安裝調整引信,全部成了無用功。來而不往非禮也,雷根的全速裝填讓德國驅逐領艦不斷還擊,很快就還給英國“涅斯托爾”號驅逐艦一發150毫米口徑炮彈。

驅逐艦之所以跑得快,就因爲動力設備塞滿了整個船艙,其他武器系統都裝在甲板之上,而且還沒有裝甲。雷根裝填的這一發炮彈,擊中了船身,產自克虜伯的延時爆破彈在動力艙內爆炸,這相當於終結了這艘英國驅逐艦。後來英國人放棄了這艘驅逐艦,艦長賓厄姆中校被德艦俘虜(史實)。

驅逐艦的戰鬥並不決定海戰的勝負(雖然勝負已分),英國驅逐艦的目的還是掩護戰列艦撤退。英國艦隊的旗艦已經給各艦發電報:按照旗號,全體戰列艦統一撤退。但是這時的戰場,被艦隊排出的濃煙(有戰列艦的、還有剛剛穿過戰列線的驅逐艦排出的黑煙)、火炮發射裝藥的煙霧、受傷軍艦上的燃燒黑煙所籠罩,大家都看不清旗語,也無法用旗語回覆。

英國艦隊旗艦上的信號兵向艦隊代理司令報告了這一情況,代理司令同意改用信號燈傳遞撤退信號。但是這一來一去的功夫,德國戰列艦可沒閒着。一發400毫米穿甲炮彈落入了英國旗艦旁邊的海面,這是一枚近失彈,落點離英國旗艦隻有十七八米,按說這麼近的距離多少會對艦體造成傷害。但是沒有爆炸的水花飛起——這枚炮彈沒有爆炸?!正當英國人以爲這是一枚啞彈,暗自高興時。船底傳來一聲悶響,這枚德國400毫米炮彈居然在水中穿行了十幾米,從無裝甲防護的船體下部鑽進了核心艙!

德國人的火控科學家發現:水中彈使敵艦目標變大了(落入近處的海面也能傷害敵艦),相當於提升了命中概率。所以從火控來看,一定要優化水中彈。經過研究發現:6.5°入水的被帽穿甲炮彈就能打出水中彈,鈍頭硬質被帽穿甲炮彈還能防止跳彈。

由於在15000米交戰距離上,穿甲炮彈的入射角只有十來度,而沒有強化過的炮彈在14°以下都會發生跳彈。由於一戰時測距、火控、北海能見度無法達到20000米,所以英國認爲不應該考慮水中彈(英國人到二戰都沒有采用傾斜裝甲,就是因爲英國人發現入射角不大的情況下,炮彈會出現水漂反彈)。但是英國人不知道,經過優化的水中彈入射角只需要大於6°即可,而且水中彈發生概率並不小,日德蘭、俾斯麥、威爾士親王、霧島……在15000米內出現過很多次。

這枚水中彈躲開了戰列艦身上最厚的水線裝甲帶,從無防護的水線下深處穿入彈藥庫!可靠的克虜伯機械延時引信在英國戰列艦的彈藥庫內引爆了炮彈,大量的彈藥接連被引燃,從船底傳來的爆炸聲一聲接着一聲。英國水兵連跳海的時間都沒有,戰列艦就發生了劇烈的爆炸,三萬噸鉅艦的龍骨被一折兩段!英國皇家海軍本土大艦隊的旗艦,沉了!

英國皇家海軍本土大艦隊的旗被擊沉,這是一個重大的事件!影響更大的是——沒有人發撤退信號了!怎麼辦?只能先扛着!英國人模擬海戰表明:類似於“武仙座”這樣的戰列艦,在7000米的距離上,要摧毀同等噸位的敵艦,需要二十分鐘;而當距離拉到一萬米時,則需要四十二分鐘才能摧毀敵艦。所以,英國人普遍認爲:主炮對戰列艦造成的是累積傷害。所以,英國海軍的指揮官們認爲抗一會兒沒問題。

德國人也認可英國人的推斷數據,所以把戰列艦的主炮口徑加大了,每顆炮彈的重量從400公斤(“武仙座”戰列艦主炮發射的炮彈)增加到了一噸(400毫米口徑炮彈)!於是,主炮又從累計傷害變爲毀滅性傷害。英國的“巨人”號、“柏勒羅豐”號、“聖文森特”號又相繼被擊中並起火,目前艦況還算良好的只有“馬爾伯羅號”和“印度皇帝號”,而德國又多艘戰列艦解決了原有目標之後,正在瞄準這兩艘戰列艦,裝備集中火力打擊這兩個還算完好的目標。

英國海軍戰術部曾經評估,一艘防護良好的戰列艦,如果與三四艘裝備十四英寸主炮的敵方戰列艦相遇,那麼它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陷於癱瘓甚至徹底沉沒。“馬爾伯羅號”和“印度皇帝號”上的指揮官,看見身邊越來越多的落彈,再也不等什麼撤退信號了,迅速調轉船頭,施放煙霧,逃之夭夭。

“馬爾伯羅號”和“印度皇帝號”的轉向和加速,讓德國戰列艦發射的炮彈,都落在了身後。德國人見狀,也開始收尾,癱在海面上的英國戰列艦還有好幾艘,英國人的驅逐艦也開始斷後。把這些障礙物一一清理之後,“馬爾伯羅號”和“印度皇帝號”已經逃離了戰場,日德蘭海戰落下帷幕!

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形勢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六十章 慘勝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國形勢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八章 反攻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十一章 空城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十八章 反攻第十八章 反攻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八章 黑旗軍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九章 新戰術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九章 新戰術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形勢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十一章 空城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八章 黑旗軍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國形勢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
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形勢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六十章 慘勝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國形勢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八章 反攻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十一章 空城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十八章 反攻第十八章 反攻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八章 黑旗軍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九章 新戰術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九章 新戰術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形勢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十一章 空城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八章 黑旗軍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國形勢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