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1913年

如果說哪個國家和沙俄仇恨最深,那一定非奧斯曼土耳其莫屬。土耳其和俄國在兩三百年間,進行了十幾次戰爭,兩個國家說是血海深仇也不爲過。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由於對俄國的仇恨,土耳其自然站到了德國一邊。奧斯曼土耳其以前也曾經輝煌過,中東、北非、巴爾幹、黑海沿岸都是奧斯曼的國土。在後來的歲月裡,北非爲英法所佔,巴爾幹在俄土戰爭失利後獨立,黑海沿岸則淪爲俄國領土,奧斯曼土耳其只能偏安中東一隅。

如果這些國土不消失,現在世界上的石油定價權,一定是土耳其說了算(中東、北非、巴爾幹、黑海沿岸,想想都可怕,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地,基本上全在這兒了)。德國發展急缺石油,所以土耳其加入同盟國,對德國極其重要。經過克虜伯撮合,德國的4艘350毫米主炮無畏艦,有三艘賣給了土耳其。(另一艘賣給了中國)

土耳其將買來的戰列艦命名爲“地中海”級,隨着“地中海”級戰列艦售賣到土耳其,該級戰列艦的技術參數也逐漸暴露。特別是350毫米主炮,原來德國一直對外宣稱這種主炮的口徑是305毫米,英國方面如夢初醒。1909年,英國停建了總計八艘“獵戶座”級戰列艦和“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皇家海軍的戰列艦上裝備的都是305毫米口徑主炮,而德國開工的這四艘戰列艦主炮比英國戰列艦大!

直到1911年1月,英國纔開始建造四艘“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史實),而這四艘戰列艦的主炮是13.5英寸口徑,也就是343毫米的口徑,仍然比德國戰列艦主炮的口徑小!到了1913年,英國皇家海軍擁有7艘裝備305毫米主炮的無畏艦,8艘裝備343毫米主炮的超級無畏艦(其中四艘鐵公爵級戰列艦在建)。收到“地中海”戰列艦的參數後,英國一口氣開工建造5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該級戰列艦裝備8門15英寸(381毫米)口徑的主炮。

而德國從1910年後,就開始在威廉半島秘密建造新戰列艦,其他德國造船廠轉爲建造潛水艇、驅逐艦、巡洋艦(德國稱之爲驅逐領艦)。克虜伯的艦炮研發是“預研(論證)一代、研發一代、製造一代、改良一代”,當1905年生產305毫米主炮時,就展開了305毫米主炮的研發,並且開始論證400毫米主炮。1909年350毫米主炮成功批量生產後,克虜伯跳躍發展,用400毫米主炮的預研數據直接試產,並取得成功。所以1912年服役的新戰列艦裝備了400毫米口徑主炮,安裝在4座雙聯裝炮塔裡。

新戰列在艦船塢的建造時間是8個月,在舾裝碼頭的安裝調試(安裝設備,然後海試,有問題再回來調試)時間爲16個月,也就是從開工到服役要兩年時間。威廉半島有4個3萬噸級船塢,每8個月可以下水4艘戰列艦,而3萬噸級的舾裝碼頭有10個,產能爲16個月完工10艘戰列艦(產能比船塢略大)。所以,威廉半島從1912年底開始,每8個月可以完工4艘3萬噸級戰列艦。

1912年底,德國第一批四艘安裝400毫米主炮的戰列艦服役,命名爲“海嘯”級戰列艦。

1913年中,德國第二批四艘安裝400毫米主炮的戰列艦服役,命名爲“地震”級戰列艦。

1914年初,第三批四艘安裝第二代400毫米主炮的戰列艦服役,命名爲“火山”級戰列艦。

第四批四艘安裝第二代400毫米主炮的戰列艦,計劃1914年底服役,命名爲“地獄”級。

新的戰列艦將採用改良的動力系統,運用了純燃油鍋爐、多點噴射、旋風噴霧溼式除煙等多項新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動力艙空間變小了,而且排煙變淡了很多。後一點非常重要,在這個年代大部分戰列艦都採用燃煤鍋爐,而且沒有除煙裝置。軍艦航行的時候,濃濃的煙柱直上雲霄,在遠距離交戰雙方首先發現的都是對方的煙柱。而德國的新式戰列艦採用旋風噴霧溼式除煙技術後,被發現的距離大大縮短。

爲了節省寶貴的造艦經費,魚雷火控塔、魚雷發射器和魚雷全部砍掉,在史實中德國國王級戰列艦裝有5個魚雷發射管,55枚魚雷。這些魚雷直徑爲500毫米,魚雷發射管安裝在旋轉基座上,由指揮塔或船舷兩側的炮廓位置控制發射,而這些觀察位置都有裝甲保護。魚雷發射管其實是無用的擺設,當然所有戰列艦在此方面都不過是墨守成規,事實上各國戰列艦在遭遇的任何一場戰鬥中都沒有用魚雷取得過戰果。砍掉魚雷作戰系統,還減少了一個重大的不安全隱患,一枚魚雷就可以把一艘軍艦送入海底,假若魚雷被敵艦炮火擊中,有很大機率引爆魚雷而把己方戰列艦炸沉。

砍掉魚雷系統帶來的好處還有:減少了戰列艦噸位,節約了安裝調試時間。說到節約安裝時間,副炮塔的使用,所節約的時間更多。以前的戰列艦都是安裝船廓副炮,所謂船廓炮是指在船舷邊上挖一排洞,然後安裝上一門門副炮,炮口朝外,就可以射擊了。而德國戰列艦把副炮先在廠裡裝進炮塔裡面,然後運到碼頭,用吊車直接吊裝到炮位就OK。

副炮的數量就比較少了,每側船舷只有三座炮塔,一座炮塔三門150毫米副炮,全船隻有18門副炮。爲了節省經費和安裝調試時間,全船再無其他小口徑副炮。艦上只有一些20毫米機關炮(如果20毫米也算炮的話),作爲極近距離的防衛武器。副炮平時由第二火控中心指揮,如果第一火力控制中心被毀,則由第二火力控制中心接替指揮主炮射擊,副炮則由各個炮塔自行射擊。

爲了趕進度和節約造船經費,不光砍掉了小口徑副炮和魚雷系統,還砍掉了艦載的水上飛機,空中偵察交由海軍的空中飛艇負責。說起飛機和空中飛艇,德國絕對獨步天下。齊柏林飛艇一直領先世界,就不多說了。克虜伯在飛機上投入很多的科研人力和財力,德國本來就是內燃機的領跑者,1866年,德國工程師尼古拉斯·奧托成功地試製出動力史上有劃時代意義的立式四衝程內燃機。1876年,又試製出第一臺實用的活塞式四衝程煤氣內燃機。世界上第一臺柴油機也是狄塞爾在1892年發明的,低轉速時扭矩大,還能吃劣質油。

“克虜伯杯”飛行競賽已經舉辦過好幾屆了,由於獎金豐厚,而且獲獎面大,吸引了全世界的優秀飛機參加,“克虜伯杯”飛行競賽成了新式的飛機技術的展示平臺。克虜伯把這些技術運用到商業中,在1910年就開闢了德國的商業航線,1911年已經有幾條定時商業航班往返於德國的魯爾區。

截至1913年,德國已經在海陸空科技方面走在了英國的前面。

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六十章 慘勝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六十章 慘勝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十一章 空城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形勢第十一章 空城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十章 水戰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五十九章 打得準第六十九章 俄國革命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十章 水戰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十章 水戰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九章 新戰術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八章 黑旗軍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五十九章 打得準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戰況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國形勢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八章 黑旗軍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六十九章 俄國革命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六十章 慘勝
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六十章 慘勝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六十章 慘勝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十一章 空城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形勢第十一章 空城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十章 水戰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五十九章 打得準第六十九章 俄國革命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十章 水戰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十章 水戰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九章 新戰術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八章 黑旗軍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五十九章 打得準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戰況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國形勢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八章 黑旗軍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六十九章 俄國革命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六十章 慘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