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

恭親王奕訢領了差事,一邊派人和法國那邊接洽,一邊暗中召集舊部。法國方面要價很高:中國承認越南是法國殖民地;割讓雷州(老湛江地區,包含欽州、北海、防城港、茂名、陽西、湛江);今後中國修建鐵路,優先考慮法國;賠償法國戰爭損失一億兩白銀。中方談判代表表示:今後中國修建鐵路,可以優先考慮法國,但是割地和賠款的尺幅太大,請求法國方面酌情減免。談了一段時間,雙方差異過大,只能繼續打下去。

談判這些日子,恭親王奕訢幹了兩件事:一是撤走天津的物資和人員,二是開倉放糧、招募義軍。招募的義軍由興登堡選拔和訓練,大部分義軍只能參與維護治安、運送物質、疏導百姓、警戒巡邏等輔助任務,少量選拔出來的精壯忠良之士學習冷槍小組戰術。

1885年6月,法軍攻入天津。可是天津已經基本上被搬空了,法軍並沒有獲得多少補給,只得繼續進攻。這一路來,清軍的冷槍小組越來越多了,路易覺得這種情形和上次進攻黑旗軍駐地山西府有點兒相像。去年法國殖民軍在河內慘敗,路易抱着一截木頭從紅河漂回法軍大營,算是撿回一條命。後來法國國內的援軍抵達,路易跟着部隊擊敗了黑旗軍,佔領了越南全境。再後來,中法全面開戰,路易跟隨法軍經基隆、馬尾、塘沽,一路向北,仗打得順風順水。

但是從離開塘沽,向天津進攻開始,清軍那令人頭疼的冷槍小組戰術又出現了,而且冷槍小組越來越多,路易甚至感到對方的槍法越來越好了,清軍各小組之間的配合也越來越默契了。

1885年6月底,不堪騷擾的法軍來到北京城下。負責北京城防的是醇親王(慈禧的妹夫),他手下的京營、步軍、騎兵,林林總總加起來有好幾萬人。可是在北京東直門外,法軍剛剛打了幾炮,京營、步軍、騎兵就有人開始溜號。先溜號的大多是有關係的皇親國戚,醇親王也制止不住。戰場逃跑這種事,只要沒人制止,有了一個就有一羣跟着跑。隨着法軍的大炮轟鳴,清軍的個人逃跑行爲逐漸演化成全軍潰散。大家都跑了,傻子纔不跑,就連醇親王也被親兵護衛半勸着半裹挾跑了。法軍對突然到來的勝利喜出望外,不怎麼費力就開進了北京城。

慈禧太后跑了、光緒皇帝跑了、掌管着軍事大權的醇親王也跑了,可有一個人沒跑——恭親王奕訢!不是他不怕死,是因爲他知道,留下來才能達到自己的最終目標!

法軍進入北京城後,就遭到了冷槍小組的襲擊,前進變得艱難起來。每一間房屋都可能藏着義軍的冷槍小組,這些義軍不光用槍射擊,有時也突然跳出來用刀、劍、短矛等冷兵器襲擊法軍,甚至抱着炸藥包突然衝向法軍。法軍陷入兩難境地:部隊如果分散開,就一定會遭受冷槍小組的襲擊;可是北京城那麼大,不散開隊伍根本無法佔領。

法軍司令官決定直撲紫禁城,佔領中國最高統治象徵。跟第二次鴉片戰爭不同,上次英法聯軍打垮清軍後,長驅直入,輕鬆佔領紫禁城。這次情況麻煩的多,法軍想從大路通過,就必須佔領大路兩側的房屋。如果不完全佔領這些房屋,義軍就一定會從這些房屋裡打冷槍。如果要佔領道路兩側的房屋,又必須佔領與這些房屋相鄰的房屋,否則義軍又會翻牆爬窗戶進來襲擊法軍。

小半天的功夫,法軍才前進了幾百米,這讓法軍司令官大爲惱火。更麻煩的是傷亡,法軍不斷有人傷亡,現在連擡傷員的人手都緊缺了。以前打仗,總能找一些當地人爲他們服務,可是這次不一樣,就是花錢也很難找到人。擡傷員、送彈藥、運糧草、挖工事,這些工作都得有人幹,現在都是法軍自己幹。可是用野戰部隊幹輔助工作,前線打仗的人就少了。現在北京城裡的老百姓都跑光了,沿途只抓了幾個中國人,那麼多的輔助工作根本幹不完。所以,目前擡傷員的人手都不夠。

義軍這邊就是另一種情況了,恭親王招募的義軍數以萬計,而且人數每天都在增加。能夠被興登堡選上,加入冷槍襲擊小組的人不到十分之一,其他人都做了輔助工作。吃飯根本不用戰士們操心,膳食隊分組送到每個人手上。在過去的年代,能吃上飯可不容易。我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人民羣衆剛剛能吃飽飯,那時人們見面打招呼,流行問:“吃了嗎?”這在現在有人這麼打招呼,對方多半會覺得很奇怪。再往前推,六七十年代 ,人民羣衆很多吃不飽。要說條件差,那就要再往前到民國時期,有句話叫“一朝回到解放前”,說得就是情況突然變差。民國時期,國民黨的正規軍,一天吃兩頓,早上一碗稀飯,晚上一頓乾的,基本上沒什麼菜。這伙食標準放到現在,絕對沒人當兵!

這時候,恭親王和義軍在一起,正蹲在牆根兒吃飯。恭親王端着碗,啜了一口粥,又掰了一塊兒窩頭,順着粥嚥了下去。恭親王轉過頭,對着身旁的義軍首領說:“給陣前殺敵的弟兄們送吃的了嗎?”義軍首領慌忙起身回道:“稟恭親王,兄弟們的窩頭送上去了,還是熱乎的。”恭親王點頭稱是:“嗯,一定要先讓陣前殺敵的弟兄們吃,要吃乾的!”

草草吃完,恭親王又帶人來到一處傷兵營,醫護隊的首領上前請安。恭親王一擺手:“救人要緊,就不必多禮了。怎麼樣?這裡的金瘡藥還夠用嗎?”首領回答:“暫時還夠,城裡藥鋪的存貨都集中到這裡了。就是消炎的蒲公英少了點兒。”(中藥消炎四大金剛,蒲公英排第一)

恭親王聽他這麼說,轉身對着負責後勤的首領吩咐:“立即加派人手,到城外採集蒲公英,萬不能少了負傷勇士的救命藥。”旁邊的首領一抱拳:“得令!”就跑去安排了。

恭親王回到復興門住所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幾位義軍首領還在候着,恭親王大踏步走進議事廳,向大家一抱拳:“諸位久等了。”

大家一齊起身,回答:“恭親王辛苦。”

負責招募義軍的首領先彙報了情況:今天又有各地來京的義軍兩萬多人,選拔出一千多精壯忠良之士,其餘編入了輔軍。

管後勤的義軍首領接着說:“各地支援的糧草今天到了一千多石,現在糧草已經有兩萬石了。”

……

報告了一會兒,負責軍事的各個義軍首領留下繼續開會,其他人先告辭,去準備明日的工作。

恭親王首先發話:“今晚的夜襲準備的怎麼樣了?”

一位義軍首領起身答話:“分了四軍,第一軍亥時動手。路線都已經用石灰標記,白頭巾也發到夜襲軍手中。”

“支援的輔軍準備好了嗎?”恭親王又問。

“回稟恭親王,上半夜下半夜各一班人員已經待命。擔架裝備了二百張,膳食隊已經生火做飯,保證夜襲的弟兄們吃飽喝足。”另一位首領抱拳答道。

……

入夜後,法軍佔領區還燃着篝火,義軍義軍發動三次大規模夜襲了。這些義軍藉着夜色的掩護,突然從房屋裡、衚衕中、牆後面不斷地冒出來,在極近的距離上衝向法軍,展開了貼身肉搏,法軍損失極大。爲了防止義軍夜襲,法軍在兩軍交界線上,每隔幾米就點着一堆火。而義軍結成大股,集團衝擊法軍,雙方在寅時爆發了更激烈的戰鬥。路易進入北京之後,已經打了一天一夜,完全得不到休息,總有義軍突然從暗處衝出來,與法軍激戰。剛纔義軍發動第四次夜襲的時候,他被一個義軍紮了一槍。夜裡看的不是很清楚,當路易發現義軍的時候,義軍的槍已經扎過來了。這一槍紮在路易頭上,順着頭皮劃出一條大口子,把軍帽也扎穿了。路易當時就被對方這一槍的力量帶倒在地,大家都以爲路易死了,直到義軍夜襲過後,戰友們打掃戰場的時候才發現已經昏迷的路易。

腦袋被劃了一個大口子的路易,滿臉是血,雖然顱骨沒有被扎穿,但看上去特別嚇人。於是路易被送到後方包紮急救,後面的戰鬥都沒有參加,這也救了路易一命。

第二天,法軍繼續在北京內,同義軍巷戰。這些義軍無窮無盡,好像永遠也殺不完,法軍一個白天也沒能推進多少。而且令法軍司令官感到擔憂的是,後勤補給線也遭到了義軍冷槍小組的攻擊。從北京到塘沽有四五百里地,要派兵沿線駐守那就沒兵打仗了。這次法軍總共了三萬五千人,除去海軍和佔領基隆的部隊,陸軍還有兩萬多人,兵力本來就緊張。但是國內已經不可能再派援軍了,這裡到法蘭西有一萬多公里,要支持自己這幾萬人馬,已經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從歐洲到非洲、再到印度、繞經馬六甲、最後到天津,一路上直接參與運輸物資、參與警戒、保護後勤線的人員至少有幾十萬。總計花費已經達到天文數字,而且沿途各據點的人力物力使用情況,也已經達到極限,不可能支持更大規模的海外軍事作戰。

所以,從塘沽到北京的後勤線,必須要法軍自己想辦法解決。時間進入1885年7月,法軍已經在北京城內巷戰十多天了,紫禁城就在眼前,可法軍拼盡全力也無法全部佔領。這十幾天,義軍不分白天黑夜,持續同法國侵略軍激戰,而且越戰越勇,越戰越強。這讓法軍司令官覺得,法軍已無力佔領北京。其實,隨着天下勤王的義軍越來越多,法軍不光是無力佔領北京,就是想走也不容易了。

一場蓄勢已久的反攻,即將到來!

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十二章 撤軍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十二章 撤軍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形勢第十二章 撤軍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九章 新戰術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六十九章 俄國革命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十八章 反攻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六十一章 遭遇第二獵殺小組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戰況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六十章 慘勝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十八章 反攻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
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十二章 撤軍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十二章 撤軍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形勢第十二章 撤軍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九章 新戰術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六十九章 俄國革命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十八章 反攻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六十一章 遭遇第二獵殺小組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戰況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六十章 慘勝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十八章 反攻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