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出山西記

王嘉胤死後,其手下的二號人物紫金樑王自用被推舉爲民軍老大,王自用手下共有民軍三十六營,人數大約在二十萬左右。

這三十六營包括:八大王、掃地王、邢紅狼、黑殺神、曹操、亂世王、撞塌天、闖將、滿天星、老回回、李晉王、黨家、破甲錐、八金剛、混天王、蠍子塊、闖王、張妙手、白九兒、一陣風、七郎、大天王、九條龍、四天王、上天猴、丫頭子、齊天王、映山紅、摧山虎、沖天柱、油裡滑、屹烈眼等等。

從諢號上就能看得出,這都是些兇悍狡黠、難以對付的人。王自用只是名譽上的首領,各營都有獨立行動的自由。

洪承疇蕩平陝西以後,朝廷把注意力集中到山西來。

崇禎撤換了“剿匪”不力的山西巡撫宋統殷和寧武總兵孫顯祖,任命光祿寺卿許鼎臣爲山西巡撫,張應昌爲寧武總兵。

針對“流賊”遍地開花的狀況,兵部尚書樑廷棟出了一個臭主意,他建議宣大總督張宗衡和山西巡撫許鼎臣兩人分地負責。

張宗率率白安、虎大威、李卑、賀人龍、左良玉等將領共八千兵力負責東、西兩路,許鼎臣率張應昌、茍伏威、史記、頗希牧、艾萬年等將領共七千兵力負責北路。

從表面上看,兩人分工很明確,但是由於民軍是流動作戰,居無定所,這種劃地專責的做法不利於統一指揮,協同作戰,容易造成觀望和扯皮,容易被民軍鑽空子,從而貽誤戰機。

此外,爲確保城池不失,避免失事之責,官軍在戰略上比較注重守城,失去了“剿匪”的主動性,沒有對“流賊”造成什麼殺傷,因此,許多大臣批評這種做法名爲“防寇”,實爲“縱寇”。

因爲官軍戰略上的弊端,山西的剿局沒有因爲換人而有什麼起色,官軍的剿殺依然疲軟無力,不能有效對民軍進行壓制。

不是事不行,而是人不行。

崇禎五年十二月,剛剛蕩平陝西的臨洮總兵曹文詔馬不停蹄,攜部將馬科、曹變蛟等人,率領一支三千五百人的部隊開往山西。這支部隊人雖不多,但是都是逐一挑選的精兵,他們剛剛剿滅了陝西民軍,每個人的雙手都沾滿了民軍的鮮血。

驍勇善戰的曹文詔到來使形勢有所好轉。

崇禎六年初,爲了統一事權,朝廷命曹文詔節制秦晉諸將“討賊”,曹文詔一馬當先,指揮各路人馬,不拘泥於一城一地的固守,以動制動,和民軍展開滾桶大戰,給民軍以沉重的打擊。

踢足球強調整體實力,講究協調配合,一個人實力再強也對付不了一大堆對手,沒有隊員的配合,球星也會變成球童。

在山西“剿匪”就像是踢足球,也要講究整體配合,可是曹文詔到了山西就像是羅納爾多到了甲A,雖然他很能幹,但架不住官軍中的飯桶多,民軍的密度大,他一個人不能包辦所有“剿匪”事務,民軍對他聞風逃遁,不與他接觸,曹文詔孤掌難鳴,有勁使不上。

因此,山西民軍雖然受到一些挫折,但是沒有被消滅,活動範圍反而擴大到了豫北和畿南。

進入華北平原後,民軍充分發揮了運動戰的優勢,活動量大大增加,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處展開游擊戰,三省官軍事權不一,協調指揮不利,處處被動挨打,常常顧此失彼,三省官軍也因此矛盾重重。

民軍流動到華北平原對北京的安全構成了威脅,朝廷對此高度重視,急忙調兵遣將,對民軍進行圍堵。

崇禎五年八月,左良玉部率昌平兵二千四百五十人往援豫北。

崇禎六年三月,鄧玘和馬鳳儀率四千川兵支援左良玉。

爲了統一事權,河南鄉紳向朝廷奏請以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提督三省軍務,統一軍事指揮權,兵部認爲這個建議很好,於是決議洪承疇移駐潼關,節制三省軍務,統一指揮曹文詔、張應昌和鄧玘三位總兵官的軍事行動。

然而生性多疑的崇禎不願意讓洪承疇權力過大(不久前發生了孔有德造反的事件),沒有批准兵部的決議,他採取了另外一個辦法——提高晉、豫二省巡撫的權力。

他賦予晉、豫二省巡撫先斬後奏的權力,參將、遊擊以下將領如果有人不聽指揮,違反軍令,二省巡撫可以先斬後奏。

爲了加強對軍隊的掌控,崇禎也改變了因魏忠賢而產生的對太監的成見,在現實面前重新迴歸明朝的政治傳統——重用太監。

他派出陳大奎、閻思印、謝文舉、孫茂林四名太監,分別出任曹文詔、張應昌、左良玉、鄧玘四鎮的監軍。

崇禎的各種舉措並非毫無成效,由於官軍不斷調兵遣將,民軍在華北平原難以立足,不得不轉入太行山區,這對分封在豫北的明潞王構成嚴重威脅,潞王看到形勢岌岌可危,連忙向朝廷告急,請求發兵保護,於是崇禎派出倪寵、王樸率京營兵六千人趕往豫北助剿民軍。

崇禎六年冬,官軍主力齊集豫北,總兵力達三萬以上,民軍被壓縮在太行山東南、黃河以北的狹窄地段,缺少糧草,隨時有被圍殲的危險。

此前不久,民軍老大紫金樑王自用在戰鬥中傷重死去,民軍各部處於一個羣龍無首的狀態。

爲擺脫困境,民軍決定進行戰略轉移。

有些動物遇到危險時會使出裝死的絕招,民軍遇到危險時也有自己的絕招——詐降。

爲了麻痹官軍,民軍決定利用京營的無知進行詐降。

崇禎六年十一月,民軍首領張妙手、闖塌天、滿天飛、邢紅狼、闖將等十二人,代表民軍六十一名首領,向京營總兵王樸和監軍太監楊進朝、盧九德“乞降”。

各位首領“環脆而泣”,痛陳起兵造反實在是由於災荒無法活命才做出的無奈之舉,表達了“悔過”的態度和“押還故土”的願望。

王樸等人頭腦簡單,被民軍的“誠意”感動,決定進行招安,於是停止了對民軍的進攻,積極開展招安事宜。

乘官軍停止追擊、放鬆警惕的時候,民軍暗中做好了渡河的準備工作,十一月二十四日,天公作美,天氣異常寒冷,山西垣曲到河南濟源之間的一段黃河封凍結冰,民軍乘官軍不備,用門板鋪在冰面上,再加上一層土,“建成”一個浮橋。在官軍的眼皮底下,民軍大隊人馬疾馳而過,到達河南澠池縣境內。

這樣,民軍擺脫了困境,實現了戰略轉移,進入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中原地區,從此,明末民變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對於官軍來講,失去了消滅民軍的最佳機會,幾年來的圍剿前功盡棄,在未來的歲月裡,他們將在更闊的海洋裡捕魚,不過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他們要捕的魚在這片海域逐漸長大,幾年以後,他們捕上來的將會是一條吃人的大白鯊。

第九章 纏夫追烈女第十五章 潛伏第三章 移宮案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最後鑑定——性格決定命運第十四章 誰是大忽悠第五章 項城之戰和二打開封第十章 遼瀋大戰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二章 金蟬脫殼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四章 再論戰略之爭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八章 正確認識薩爾滸之戰前 言 一段隱晦的歷史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三章 趕鶴上架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六章 托塔天王李三才第六章 盧象升殉國第二章 紅丸案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最後鑑定——性格決定命運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十章 遼瀋大戰第一章 稱王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八章 兩隻蝴蝶第五章 項城之戰和二打開封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前 言 一段隱晦的歷史第九章 袁崇煥語錄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三章 熊文燦粉飾太平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三章 移宮案第五章 項城之戰和二打開封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十三章 第五縱隊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二章 金蟬脫殼第六章 己巳事變之外圍誘敵深入第十三章 別拿太監不當幹部第一章 一個倒黴的皇帝第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最後鑑定——性格決定命運前 言 一段隱晦的歷史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第十三章 第五縱隊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六章 虎兕出於匣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五章 魏忠賢:繁華過後是落寞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六章 盧象升殉國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九章 袁崇煥語錄第一章 一個倒黴的皇帝第六章 己巳事變之外圍誘敵深入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十章 楊嗣昌敗亡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八章 三藩叛降第一章 稱王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十三章 蝙蝠俠祖大壽第九章 袁崇煥語錄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三章 移宮案第九章 開鐵悲歌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十三章 皇太極繼位第二章 寧遠兵變第十三章 別拿太監不當幹部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
第九章 纏夫追烈女第十五章 潛伏第三章 移宮案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最後鑑定——性格決定命運第十四章 誰是大忽悠第五章 項城之戰和二打開封第十章 遼瀋大戰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二章 金蟬脫殼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四章 再論戰略之爭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八章 正確認識薩爾滸之戰前 言 一段隱晦的歷史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三章 趕鶴上架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六章 托塔天王李三才第六章 盧象升殉國第二章 紅丸案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最後鑑定——性格決定命運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十章 遼瀋大戰第一章 稱王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八章 兩隻蝴蝶第五章 項城之戰和二打開封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前 言 一段隱晦的歷史第九章 袁崇煥語錄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三章 熊文燦粉飾太平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三章 移宮案第五章 項城之戰和二打開封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十三章 第五縱隊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二章 金蟬脫殼第六章 己巳事變之外圍誘敵深入第十三章 別拿太監不當幹部第一章 一個倒黴的皇帝第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最後鑑定——性格決定命運前 言 一段隱晦的歷史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第十三章 第五縱隊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六章 虎兕出於匣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五章 魏忠賢:繁華過後是落寞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六章 盧象升殉國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九章 袁崇煥語錄第一章 一個倒黴的皇帝第六章 己巳事變之外圍誘敵深入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十章 楊嗣昌敗亡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八章 三藩叛降第一章 稱王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十三章 蝙蝠俠祖大壽第九章 袁崇煥語錄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三章 移宮案第九章 開鐵悲歌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十三章 皇太極繼位第二章 寧遠兵變第十三章 別拿太監不當幹部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