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無爲而治

萬曆留給人們的印象是一個懶惰的皇帝,多年不上朝,不批奏章,不任用官吏,被稱爲“萬曆怠政”,然而通過仔細考察,這種說法並不客觀。

如果認爲萬曆怠政,那麼萬曆三大徵是怎麼取得勝利的呢?

萬曆三大徵指的是平定寧夏蒙古哱拜之亂、播州土司楊應龍之亂以及抗倭援朝戰爭。這三場戰爭規模大、持續時間長、困難重重,但最終取得完全的勝利。在君主專制的政體下,如果沒有萬曆皇帝的運籌帷幄,就不可能決勝千里之外,可以說萬曆的戰功遠超康乾。人們對萬曆在三大徵中的表現卻集體沉默,這種選擇性健忘,豈不怪哉?

世人認定萬曆怠政的主要表現是多年不上朝。

的確,萬曆十五年開始,他基本上就不上朝了,但是不上朝和不理政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萬曆三大徵的勝利就是在不上朝的時期取得的。

早朝其實是一種禮儀,是大臣們向皇上頌賀的一種形式。皇上可以在上朝時問政,但早朝並不是問政的唯一渠道,皇帝也可以通過單獨召見大臣,或是通過公文(奏摺)等多種渠道處理政務。早朝人多嘴雜,並不適合問政,上不上朝,對政務影響相當有限,以此作爲萬曆怠政的依據,經不起推敲。

工人喜歡把活幹在明處,老闆則願意在幕後控制。

萬曆作爲明朝最大老闆,每天不上朝,改爲“靜攝”,其實質也是在幕後操縱。他這麼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受剛性制度、道家思想和君臣關係的影響。

先來說說剛性制度。

朱元璋奪得天下以後,爲確保皇權不受威脅,子孫後代長治久安,在總結歷代政治得失和自身統治經驗的基礎上,精心設計了一整套制度法令,集中體現在《皇明祖訓》、《太祖寶訓》中。

在祖訓中,朱元璋苦心孤詣,不厭其煩地加以訓誡,事無鉅細,幾近叨絮,在制度法令、機構設置、皇帝的基本言行、百官的行爲規範、後宮的操守等方面,都作了十分具體而細緻的規定,建構了權力運作和制衡網絡。

爲確保祖訓的神聖不可侵犯,朱元璋一再強調,如有大臣冒犯或意欲改變祖制,將受到凌遲處死,誅滅全家的處罰。

應該說朱元璋在制度建設上達到了封建社會的最高水平,各項制度不僅全面,而且完善,大多數制度從維護皇權的角度看,極具合理性。

人治社會也可以有法制,剛性制度雖然有固步自封的一面,但朱元璋的制度建設在很大程度上以法制取代人治,無論皇帝在與不在,**官員各施其職,各項政務按部就班,社會運轉有條不紊,形成了“神明自運”的統治局面,皇帝無需事必躬親。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是,明朝滅亡以後,社會還在有序運行,四川官兵在無**狀態下仍在組織抵抗張獻忠大西政權,使得大西政權在四川無法立足。

再來看看道教的影響。

WWW ✿ttκa n ✿¢O

明代道教盛行,朱元璋曾多次尋訪張三丰,朱棣更是爲之大興土木,“北修故宮、南建武當”,道教領袖經常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形式參與政務,受道教的影響,明朝皇帝大多喜靜不喜動,有事被動應付,無事則無爲而治。

這種狀況在嘉靖時尤爲明顯,湖北武當山是道教聖地,嘉靖來自湖北鍾祥,他的問政風格深受湖北武當山道家思想的影響,喜靜不喜動。這與他的前任,經常鬧出動靜的堂兄正德皇帝來了個大翻版。

大禮儀事件中嘉靖與羣臣關係產生了裂痕,從此更是深居簡出,多年不上朝,政風格頗爲“老道”。萬曆不上朝,很可能就是受到他爺爺嘉靖的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道家的影響並非都是消極的,漢代初年以老黃思想爲指導,實行無爲而治,休養生息政策,這纔有了著名的“文景之治”,漢代的國力在此期間迅速增長,爲後來漢武帝北擊匈奴創造了條件。

萬曆的靜攝,也有在三大徵之後的休養生息的意思。靜攝其實是一種執政的理念,精髓是形散而神不散,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就像太極拳,看似綿軟無力,其實一旦攻擊,迅猛無比。

因此不能簡單將靜攝看成是怠政,相反,我認爲它是一種十分高深的執政手段。

第一章 浪子回頭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九章 袁崇煥語錄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十三章 別拿太監不當幹部第一章 浪子回頭第八章 合夥第七章 新朝大換血第六章 己巳事變之外圍誘敵深入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六章 托塔天王李三才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第十章 楊嗣昌敗亡第一章 梃擊案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六章 出山西記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四章 呲 牙第一章 稱王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十章 打仗與踢球第八章 合夥第四章 呲 牙第十二章 大妃殞命第五章 洪承疇按下葫蘆起了瓢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十章 楊嗣昌敗亡第五章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的原因分析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七章 孫傳庭復出和柿園之役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十章 孫傳庭俘殺闖王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八章 兩隻蝴蝶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十一章 努爾哈赤之死第七章 下雨收衣服嘍第十二章 大妃殞命第十二章 明代版淝水之戰第一章 梃擊案第十三章 第五縱隊第十章 楊嗣昌敗亡第七章 挾天子以令朝臣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八章 兩隻蝴蝶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七章 新朝大換血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一章 梃擊案第三章 趕鶴上架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五章 項城之戰和二打開封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最後鑑定——性格決定命運第一章 稱王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六章 屁股向前的進攻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三章 趕鶴上架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三章 移宮案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六章 托塔天王李三才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第九章 開鐵悲歌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八章 兩隻蝴蝶第三章 劉興祚之死第四章 再論戰略之爭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四章 呲 牙第七章 陳奇瑜重蹈覆轍第十五章 潛伏第二章 寧遠兵變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
第一章 浪子回頭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九章 袁崇煥語錄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十三章 別拿太監不當幹部第一章 浪子回頭第八章 合夥第七章 新朝大換血第六章 己巳事變之外圍誘敵深入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六章 托塔天王李三才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第十章 楊嗣昌敗亡第一章 梃擊案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六章 出山西記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四章 呲 牙第一章 稱王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十章 打仗與踢球第八章 合夥第四章 呲 牙第十二章 大妃殞命第五章 洪承疇按下葫蘆起了瓢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十章 楊嗣昌敗亡第五章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的原因分析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七章 孫傳庭復出和柿園之役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十章 孫傳庭俘殺闖王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八章 兩隻蝴蝶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十一章 努爾哈赤之死第七章 下雨收衣服嘍第十二章 大妃殞命第十二章 明代版淝水之戰第一章 梃擊案第十三章 第五縱隊第十章 楊嗣昌敗亡第七章 挾天子以令朝臣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八章 兩隻蝴蝶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七章 新朝大換血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一章 梃擊案第三章 趕鶴上架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五章 項城之戰和二打開封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最後鑑定——性格決定命運第一章 稱王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六章 屁股向前的進攻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三章 趕鶴上架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三章 移宮案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六章 托塔天王李三才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第九章 開鐵悲歌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八章 兩隻蝴蝶第三章 劉興祚之死第四章 再論戰略之爭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四章 呲 牙第七章 陳奇瑜重蹈覆轍第十五章 潛伏第二章 寧遠兵變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