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潛伏

初二,錦州傳來了第一次炮聲,皇太極知道祖大壽己經順利進入錦州,按照事先的約定,初三、初四兩天內應該還會有第二次炮聲,這是祖大壽起事成功的信號。

初三,沒有聽到炮聲。

初四,還沒有聽到炮聲。

皇太極心裡犯起了嘀咕,難道祖大壽變褂了?

正狐疑間,祖大壽的信使到了。

祖大壽派人傳話說,他前日帶人太少是個錯誤,錦州新兵甚多,所以原計劃一時難以實現,只能慢慢想辦法了。

初九,祖大壽又派人送信給皇太極,再次說明計劃難以實現,並詳細解釋了計劃難以實現的原因。

除了上次提到的所帶心腹之人太少、新近調集錦州由丘巡撫統領之兵太多、以及丘巡撫對他頗有疑心等理由外,他還提到了大淩河陷落時,有三人越城逃到了錦州,丘巡撫從他們口中得知了大淩河之事,對祖大壽就更加懷疑了。

由於上述原因,祖大壽認爲自己目前必須潛伏下來。

在潛伏期內,他建議停止聯繫一年,因爲信使有被捕的危險,一旦信使被捕,後果很嚴重。等到一年以後,邱巡撫的疑心消除了,雙方再恢復聯繫,共圖約定之事。

祖大壽還在來信中要求皇太極善待留在後金的子侄以及投降後金的大淩河士卒。

祖大壽的來信,打消了皇太極心中的疑慮,祖大壽雖然沒有兌現諾言,但是他並沒有變褂,他所解釋的理由都是可信的,皇太極本來就沒有進攻錦州的計劃,招降祖大壽的目的事實上己經實現,他可以接受祖大壽的建議。

於是皇太極給祖大壽寫了一封回信,信中說,我本來想在這裡等你的好消息,無奈糧草不濟,難以久留。因此先帶着大淩河各官,暫時回瀋陽,牧養馬匹,整飭器械,等候你的信息。至於你的計劃是否能成功,就不必多說了。希望你早日回信,以實現我的願望,你的子弟,我一定會善待他們的,你就放心吧。

發出這封信後,皇太極班師回到瀋陽,雙方暫時不再進行聯繫。

關於祖大壽大淩河投降後金是真降還是假降,人們有不同看法。我個人認爲,祖大壽投降有被迫的一面,但決不是假降,因爲他有很多行爲超過了假降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殺何可綱取信於後金。事實上何可綱並不能阻止投降,如果何可綱反對投降,將其抓捕就可以了,也可以將他交給後金處理,沒有必要殺他,更沒有必要將其困綁帶到後金將領前殺害。而明軍第四次援救大淩河的統帥張春被俘後,同樣寧死不降,後金並沒有殺他。

二是從他與皇太極商量奪取錦州的細節看,如果是詐降,沒有必要做出如此細密的安排。

三是他回到錦州後,並沒有提到自己的假降,而是按照他與皇太極商量的理由入城,入城後也按照事先約定的暗號放炮。

四是當他發現無法奪取錦州時在第一時間向皇太極通報解釋,並許諾從長計議。

五是雖然他沒有實現承諾,並沒有影響到他留在後金的子侄受到皇太極的重用。

當他回到錦州之後,城內的情況確實如他所說有了很大變化,新人增多,自己被人懷疑防範等,這些都是真實的情況。

許多人認爲,祖大壽後來重新控制錦州以後並沒有獻城投降,因此判斷祖大壽大淩河投降是詐降。我個人認爲,兩者之間並沒有因果關係。

祖大壽後來重新控制錦州,但沒有獻城投降,這隻能說明祖大壽隨着形勢的變化而產生了動搖,並不能說明其之前的投降就是詐降。

祖大壽回到錦州以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逐漸消除了人們的懷疑,又重新控制了錦州,往日的繁榮掌於手中,就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大淩河之戰他沒有任何損失,反而與皇太極建立了良好的個人關係,雙方達成了默契。

在這種情況下,祖大壽投降後金,除了收穫一個叛徒的罵名以外,什麼好處也沒有。

對於皇太極來說,在明軍中有一個代理人,雙方達成和解,明軍不再以堡壘威脅後金,可以和平共處,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如果祖大壽獻城投降了,明軍更換主將,這種和平和解和局面可能就不存在了,後金不得不日費提防,因此,將祖大壽留在明朝方面對於後金的安全更爲有利。

祖大壽與後金商談的細節超過了詐降的必要性,結合他在己巳事變中叛逃的情況以及鬆錦大戰後果斷投降的情況,我認爲祖大壽在大淩河的投降絕不會是假降。

只不過由於後來形勢的變化,祖大壽繼續留在錦州,根據祖大壽一年以後再聯繫的承諾,有理由相信,祖大壽爲此與後金進行過溝通,並取得了後金方面的理解。

雖然明朝**不與皇太極和談,但是大淩河之戰後,皇太極與祖大壽己經在事實上達成了和約。

正因爲如此,大淩河之戰中明朝與後金在遼東地區保持了長達十年的和平,明朝的精銳部隊關寧軍從此再也沒有和後金發生過戰事,不僅在遼東雙方和平共處,既使後來後金幾次入犯內地,受控於祖大壽家族的關寧軍也採取了消極避戰的態度。

應該說祖大壽與皇太極達成事實上的和平,對於內患嚴重的明朝來講,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是,明朝可以爭取時間集中力量對付國內如火如荼的民變戰爭。不利的一面是後金沒有後顧之憂,更加放心大膽地對明朝內地發起進攻。

後金對明朝內地進攻的目的並不是要滅亡明朝,而是以搶劫爲主要目的。

因爲明朝不同意議和,後金無法通過貿易和朝貢賞賜的方式獲取物質,就採取發動戰爭的方式,逼迫明**同意議和。

後金的入犯雖然沒有亡國的危險,但對明朝來說是一次次極大的侮辱,求治心切的崇禎皇帝對此難以忍受。

受到後金幾次入犯的刺激,崇禎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對內外政策進行了錯誤的調整,這些錯誤的調整產生了嚴重的後果,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十五章 潛伏第五章 烏龜戰術第十四章 誰是大忽悠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十章 打仗與踢球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四章 民軍中的舒馬赫第八章 袁崇煥的疑點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七章 陳奇瑜重蹈覆轍第一章 浪子回頭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九章 纏夫追烈女第一章 梃擊案第十二章 明代版淝水之戰第九章 袁崇煥語錄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一章 梃擊案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十五章 潛伏第十四章 無間道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十五章 潛伏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八章 正確認識薩爾滸之戰第三章 移宮案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十四章 誰是大忽悠第三章 兩隻蒼蠅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一章 何去何從前 言 一段隱晦的歷史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五章 洪承疇按下葫蘆起了瓢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二章 洪承疇督遼第十三章 皇太極繼位第十四章 誰是大忽悠第五章 項城之戰和二打開封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太監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十三章 第五縱隊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九章 纏夫追烈女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七章 張獻忠復叛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七章 陳奇瑜重蹈覆轍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十三章 皇太極繼位第四章 呲 牙第一章 梃擊案前 言 一段隱晦的歷史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十五章 潛伏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十章 好大的膽子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一章 女真問題的由來第二章 金蟬脫殼第三章 劉興祚之死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八章 合夥第十章 好大的膽子第八章 三藩叛降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六章 屁股向前的進攻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第一章 梃擊案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八章 正確認識薩爾滸之戰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一章 稱王
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十五章 潛伏第五章 烏龜戰術第十四章 誰是大忽悠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十章 打仗與踢球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四章 民軍中的舒馬赫第八章 袁崇煥的疑點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七章 陳奇瑜重蹈覆轍第一章 浪子回頭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九章 纏夫追烈女第一章 梃擊案第十二章 明代版淝水之戰第九章 袁崇煥語錄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一章 梃擊案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十五章 潛伏第十四章 無間道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十五章 潛伏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八章 正確認識薩爾滸之戰第三章 移宮案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十四章 誰是大忽悠第三章 兩隻蒼蠅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一章 何去何從前 言 一段隱晦的歷史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五章 洪承疇按下葫蘆起了瓢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二章 洪承疇督遼第十三章 皇太極繼位第十四章 誰是大忽悠第五章 項城之戰和二打開封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太監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十三章 第五縱隊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九章 纏夫追烈女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七章 張獻忠復叛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七章 陳奇瑜重蹈覆轍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十三章 皇太極繼位第四章 呲 牙第一章 梃擊案前 言 一段隱晦的歷史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十五章 潛伏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十章 好大的膽子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一章 女真問題的由來第二章 金蟬脫殼第三章 劉興祚之死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八章 合夥第十章 好大的膽子第八章 三藩叛降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六章 屁股向前的進攻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第一章 梃擊案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八章 正確認識薩爾滸之戰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一章 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