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呼聲很高”的洪承疇用實踐證明了這個道理。

崇禎八年上半年,洪承疇損兵折將,不但沒有完成“六個月平賊”的任務,民軍反而越剿越多,形勢更加惡化,實在是“大負委任”。

這位三邊總督兼五省總督連陝西一省都應付不了,這讓他名譽掃地。

被寄予厚望的洪承疇也吃不了幾碗乾飯,崇禎對此很失望,深感“倚任非人”。不過這隻能怪他自己,他之前大刀闊斧的整頓把有經驗的大臣都清理得差不多了。

朝堂上早己不見森林,也不見樹木,只剩下一堆枯枝敗葉。

好在這堆枯枝敗葉的下面還有個別新芽嶄露頭角,鄖陽撫治盧象升就是其中之一。

盧象升是江蘇宜興人,明天啓二年(1622)進士,後任大名知府。己巳事變時,他募兵萬人入衛,從此走上從軍的道路。第二年,被提拔爲右參政,受命整治大名、廣平、順德三府兵備,所部號稱“天雄軍”。

崇禎六年,民軍從山西流竄到畿南,與盧象升發生接觸,在與民軍的戰鬥中,盧象升及其天雄軍表現勇猛,被民軍稱爲盧閻王。不久之後,盧象升又被委任爲鄖陽撫治,協助奇瑜剿殺民軍,盧像升能吃苦耐勞,表現可圈可點,進入了崇禎的視線。

崇禎八年,洪承疇被民軍折騰的手忙腳落、狼狽不堪,在這種情況下,崇禎決定啓用盧象升。

崇禎用人心切,不惜拔苗助長。於是盧象升坐着火箭就上來了。

六月,盧象升被提升爲右副都御史兼湖廣巡撫。

八月,又提升爲五省總理,提督直隸、河南、山東、四川、湖廣等省軍務,與洪承疇協同征剿。

盧象升上任以後,民軍主力開始從陝西向河南轉移。

崇禎八年底至九年上半年,盧象升與闖王高迎祥爲首的民軍轉戰於河南、安徽、湖廣,洪承疇與李自成、蠍子塊、過天星等戰於陝西和三邊地區,形成了“洪承疇督剿西北,盧象升督剿東南”的戰略格局。

民軍中實力較強的有闖王高迎祥部、老回回馬守應部以及八大王張獻忠部等,其中又以闖王高迎祥最強。高迎祥的隊伍總人數有七萬,其中騎兵三、四萬,有許多人是叛變的職業軍人,他們裝備精良,懂得排兵佈陣,有正規部隊的樣子,不是一般的烏合之衆可以比擬的。

盧象升手裡除了地方部隊以外,還有一張王牌——關寧鐵騎。關寧軍是大明花巨資打造的精銳部隊,本來是用來對付後金的,爲了早日結束民變,崇禎不惜動用牛刀,指示兵部調來祖大樂、祖寬、李重鎮三營關寧鐵騎隨同盧象升征剿民軍。

民軍的戰略是避實就虛,官軍的戰略是避虛擊實。盧象升幹活很實在,從不拈輕怕重耍花架子,而是先撿硬骨頭啃。

經過分析,他認爲高迎祥是安祿山、史思明似的人物,危害特別巨大,因此制定了擒賊先擒王的戰略思想,重點打擊高迎祥部。

關寧鐵騎雖然打不過後金,但是對付土賊還是綽綽有餘的。

崇禎八年十一月,闖王高迎祥等圍攻洛陽,在洛陽龍門被前來救援的祖寬擊敗。

九年正月,闖王等東下安徽,圍攻滁州,盧象升領兵來救,經過一番激戰,官軍大獲全勝,斬殺民軍首領搖動天,民軍陣營崩潰,闖王損失兩千精騎。

此後,官軍又在朱仙鎮、汝州楊家樓、裕州七頂山等地多次受打擊闖王,闖王手下精騎損失貽盡,無法在平原立足,只好向大山尋求庇護。

三月,闖王從光化縣羊皮灘渡過漢水,進入鄖陽山區。闖王敗逃後,其餘各部民軍也招架不住官軍的瘋狂進攻,紛紛躲入河南、湖廣交界的山區。

盧象升治軍有方,不是簡單的依靠命令驅使將士賣命,而是以人格魅力來感染手下,他身先士卒,與部下同甘共苦,時時激以忠義,有時還親自投入戰鬥。在盧象升的帶領下,關寧鐵騎縱橫馳騁,地方部隊密切配合,三下五去二就把民軍打得稀里譁拉,抱頭鼠竄。中原一時風平浪靜。

朝廷不可能讓官軍白吃糧不幹活,命令盧象升率主力入山圍剿,這可難爲了盧象升,因爲祖寬、祖大樂和李重鎮所率北方騎兵慣於平原馳騁,不善於爬山,而且入山圍剿後勤保障也很成問題,因此,關寧軍磨蹭不前,甚至製造變亂,反對進山。

一向不畏艱難的盧象升也沒有辦法,不得不向崇禎大吐苦水。

關寧鐵騎發揮不了作用,只能白白消耗糧餉,從香餑餑變成了燙手的山芋,各地方都不歡迎,拒絕接納。朝廷想把關寧鐵騎調回,卻又怕軍心動搖,幾經商討,最後決定以換班的名義,將關寧兵逐步調回。

在陝西與民軍作戰的洪承疇正苦於缺兵少將,得知朝廷要將關寧軍調回的消息,立即向朝廷提出調關寧兵入陝。

五月,他親自出關找到盧象升,利用先斬後奏的特權,在朝廷答覆之前,將祖寬、李重鎮二軍調往陝西。

然而就在這時,後金於六月底突破長城,朝廷急調各地援軍,祖寬、李重鎮和祖大樂所率部隊也赴京勤王,沒有在陝西剿滅民軍的戰鬥中發揮作用。

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五章 洪承疇按下葫蘆起了瓢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十章 攤牌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第三章 移宮案第八章 兩隻蝴蝶第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最後鑑定——性格決定命運第二章 紅丸案第十五章 潛伏第九章 開鐵悲歌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二章 洪承疇督遼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二章 洪承疇督遼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十章 攤牌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九章 袁崇煥語錄第二章 寧遠兵變前 言 一段隱晦的歷史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一章 一個倒黴的皇帝第七章 張獻忠復叛第七章 新朝大換血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第七章 新朝大換血第七章 下雨收衣服嘍第八章 合夥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四章 翻案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五章 烏龜戰術第六章 出山西記第三章 劉興祚之死第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太監第六章 己巳事變之外圍誘敵深入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十四章 無間道第六章 虎兕出於匣第十二章 明代版淝水之戰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十四章 誰是大忽悠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三章 劉興祚之死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十二章 明代版淝水之戰第九章 袁崇煥語錄第六章 虎兕出於匣第八章 合夥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四章 翻案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二章 紅丸案第七章 挾天子以令朝臣第九章 纏夫追烈女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五章 項城之戰和二打開封第九章 兼併第十章 孫傳庭俘殺闖王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六章 己巳事變之外圍誘敵深入第八章 袁崇煥的疑點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九章 兼併第十五章 潛伏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十一章 努爾哈赤之死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五章 魏忠賢:繁華過後是落寞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五章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的原因分析第四章 民軍中的舒馬赫第八章 三藩叛降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十三章 第五縱隊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十章 孫傳庭俘殺闖王第七章 孫傳庭復出和柿園之役第八章 袁崇煥的疑點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十三章 第五縱隊
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五章 洪承疇按下葫蘆起了瓢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十章 攤牌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第三章 移宮案第八章 兩隻蝴蝶第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最後鑑定——性格決定命運第二章 紅丸案第十五章 潛伏第九章 開鐵悲歌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二章 洪承疇督遼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二章 洪承疇督遼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十章 攤牌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九章 袁崇煥語錄第二章 寧遠兵變前 言 一段隱晦的歷史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一章 一個倒黴的皇帝第七章 張獻忠復叛第七章 新朝大換血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第七章 新朝大換血第七章 下雨收衣服嘍第八章 合夥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四章 翻案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五章 烏龜戰術第六章 出山西記第三章 劉興祚之死第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太監第六章 己巳事變之外圍誘敵深入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十四章 無間道第六章 虎兕出於匣第十二章 明代版淝水之戰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十四章 誰是大忽悠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三章 劉興祚之死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十二章 明代版淝水之戰第九章 袁崇煥語錄第六章 虎兕出於匣第八章 合夥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四章 翻案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二章 紅丸案第七章 挾天子以令朝臣第九章 纏夫追烈女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五章 項城之戰和二打開封第九章 兼併第十章 孫傳庭俘殺闖王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六章 己巳事變之外圍誘敵深入第八章 袁崇煥的疑點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九章 兼併第十五章 潛伏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十一章 努爾哈赤之死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五章 魏忠賢:繁華過後是落寞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五章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的原因分析第四章 民軍中的舒馬赫第八章 三藩叛降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十三章 第五縱隊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十章 孫傳庭俘殺闖王第七章 孫傳庭復出和柿園之役第八章 袁崇煥的疑點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十三章 第五縱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