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挾天子以令朝臣

東林黨在萬曆末期式微後,暗中結交太子朱常洛,把希望寄託在太子身上,萬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萬曆駕崩,改朝換代給東林黨帶來了新的希望。

在萬曆病重期間,東林黨人給事中楊漣,御史左光斗擔心皇位繼承出問題,比太子還心急,多次催促首輔方從哲入宮打聽消息,甚至要求方從哲夜宿內閣以防變故。

過了兩天,方從哲帶廷臣到皇宮問候,此時萬曆病情危重,太子在宮門外俳佪,沒有被召見,楊漣、左光斗見此情景,擔心有變,派人傳話給太子的親信太監王安,爭取讓太子進宮侍候皇上,以防不測。太子見楊漣等人如此維護自己,非常感動,不久,萬曆去世,遺詔宣佈傳位太子朱常洛。

八月一日,太子朱常洛正式即位。朱常洛繼位後,重用東林黨人,東林黨似乎又要東山再起,然而好景不長,朱常洛剛登上皇位就一病不起,一個月後去世。

朱常洛這個倒黴孩子,從小就不被父親待見,被大臣用口水託上了太子的位置上,父親偏偏又是明代在位最長的皇上,長期生活在父親的陰影裡,好不容易熬出了頭,皇帝的寶座還沒坐熱就一命嗚呼了。

他的死因,主要是因爲當上皇帝以後腐化墮落得太快,他雖然貴爲太子,衣食無憂,但是在萬曆的眼皮底下,必定受到很多約束,難得自由,當上皇帝以後,就無所顧忌,壓抑多年的慾望得到釋放,貪戀女色,縱慾過度,身體很快就搞垮了。

對於朱常洛之死,最遺憾是福王朱常洵,他一定在心裡想,早不死晚不死,當了一個月皇帝死了,要是早死一個月,皇位就是我的了。

比福王更遺憾的是李才人,如果常洛不死,自己肯定能當上皇貴妃,甚至皇后的位置也指日可待。

比李才人更遺憾的是東林黨人,辛苦經營了這麼多年,終於翻身了,本想擁抱太陽,卻迎來了流星。

嘆息之餘,東林黨人對新皇帝寄予厚望,積極運作新皇帝繼位,不過他們此時還不知道,這位新皇帝將把他們淹沒在血泊中。

這位新皇帝叫朱由校,他是光宗朱常洛的長子。

光宗臨死之前兩次召開專門會議,交待後事。他指定由朱由校繼位,並封他所寵愛的李選侍爲皇貴妃。

由於光宗後郭氏和朱由校的生母王氏己經去世,光宗最寵愛的李選侍是事實上的第一夫人,她是光宗在這個世界上最信任的女人,因此朱由校一直由她負責撫養,此次封她爲皇貴妃,實際上是讓她幫襯年輕的朱由校,以達到制衡朝臣的目的。

李選侍原本想當皇后,對封皇貴妃很不滿,不料光宗死得太快,連皇貴妃的冊封也沒有來得及進行,李選侍心有不甘,企圖“攜皇長子自重”。

而東林黨人也正計劃“攜天子以令諸侯”。光宗屍骨未寒,東林黨人和李選侍爭奪朱由校的戰鬥就打響了。

東林黨人以快打慢。九月一日,就在光宗駕崩當天,楊漣等人強行闖入乾清宮,在光宗的遺體面前行過禮後,要求見朱由校。此時李選侍將朱由校藏在乾清宮暖閣,光宗親信太監、與東林黨交好的王安出面將朱由校騙出暖閣,楊漣等人一見朱由校,立刻拉着往外跑,李選侍派太監去搶回,被楊漣等斥退。

楊漣等人將朱由校帶到文華殿,舉行了冊立太子典禮(此前朱由校還沒來得及被冊立爲太子)。禮畢,李選侍派人來請太子回乾清宮,閣臣劉一燝勸說朱由校住在慈慶宮,不要回乾清宮。朱由校聽從了劉一燝的意見,前往慈慶宮,衆人議定九月六日正式即皇帝位。

周嘉謨對朱由校說,殿下是社稷神人託重之身,不要隨便活動,更不要獨自去乾清宮哭喪,要去的話也要等大臣們到了再一起去。楊漣一再囑咐太監王安要保護好未來的皇上。王安等表示一定照辦。

朱由校雖然脫離了李選侍,可是乾清宮是皇上居住的地方,要當皇帝就必須回乾清宮。東林黨人必須再下一城,將李選侍趕出乾清宮。

第二天,東林黨人左光斗、周嘉謨上疏要求李選侍搬出乾清宮。左光斗的奏疏寫得很難聽,他說,乾清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地方。選侍即不是嫡母又不是生母,沒有資格居住在乾清宮,不要借撫養之名,干預朝政,使武后之禍,再現於今,如果那樣的話,將來後果會非常悲慘。

左光斗將李選侍比作武則天,有兩層含義。一是武則天篡位;二是武則天**。武則天本是唐太宗的宮人,太宗死後卻成了其兒子高宗的皇后,左光斗以此影射李選侍與朱由校同住乾清宮可能會**。

李選侍看後非常生氣,幾次派人傳詔左光斗,左光斗卻不聽命,他說,我是朝廷命官,天子纔有權利召見我,你有什麼權利召見我。

李選侍更怒,派人請朱由校來乾清宮商議對策。當時朱由校己經十六歲了,基本成年,他需要獨立,不希望李選侍管着自己。更重要的是,李選侍曾欺凌過朱由校的生母王氏,至使王氏於萬曆四十七年含憤死去。因此他站在大臣一邊,不肯去乾清宮,反而要求李選侍擇日搬家。

朱常洛在臨死之前,擔心朱由校駕馭不了局面,有擡高李選侍,讓她撫養並輔助朱由校處理政務的囑咐。但同時他又擔心李選侍專權而沒有給予她皇后的名份。這樣就留下了大片的模糊地帶。李選侍名不正言不順,勢單力薄,一旦臣下抗命,將很難應付,而她手中唯一的“王牌”朱由校又嫌她多餘,不與她一世。她除了接受現實,別無選擇。九月五日,李選侍被迫搬出乾清宮,住進了宮女養老所居住的鸞宮。九月六日,朱由校正式即位。

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十二章 明代版淝水之戰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一章 民變的性質第八章 正確認識薩爾滸之戰第七章 張獻忠復叛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一章 女真問題的由來第二章 紅丸案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三章 移宮案第二章 寧遠兵變第十五章 潛伏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六章 出山西記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十五章 潛伏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一章 稱王第十五章 潛伏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五章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的原因分析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八章 合夥第六章 盧象升殉國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六章 出山西記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一章 女真問題的由來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三章 兩隻蒼蠅第十二章 大妃殞命第二章 寧遠兵變第七章 挾天子以令朝臣第二章 袁崇煥初露鋒芒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十二章 大妃殞命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七章 陳奇瑜重蹈覆轍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六章 托塔天王李三才第三章 熊文燦粉飾太平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六章 托塔天王李三才第五章 烏龜戰術第二章 寧遠兵變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二章 袁崇煥初露鋒芒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五章 烏龜戰術第三章 熊文燦粉飾太平第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三章 熊文燦粉飾太平第十五章 潛伏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六章 屁股向前的進攻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八章 兩隻蝴蝶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二章 金蟬脫殼第十章 打仗與踢球第十章 攤牌第八章 兩隻蝴蝶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三章 明代國嘴
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十二章 明代版淝水之戰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一章 民變的性質第八章 正確認識薩爾滸之戰第七章 張獻忠復叛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一章 女真問題的由來第二章 紅丸案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三章 移宮案第二章 寧遠兵變第十五章 潛伏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六章 出山西記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十五章 潛伏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一章 稱王第十五章 潛伏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第五章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的原因分析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八章 合夥第六章 盧象升殉國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八章 將相不和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六章 出山西記第四章 拉鍊門事件第一章 女真問題的由來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三章 兩隻蒼蠅第十二章 大妃殞命第二章 寧遠兵變第七章 挾天子以令朝臣第二章 袁崇煥初露鋒芒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十二章 大妃殞命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七章 陳奇瑜重蹈覆轍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六章 托塔天王李三才第三章 熊文燦粉飾太平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六章 托塔天王李三才第五章 烏龜戰術第二章 寧遠兵變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二章 袁崇煥初露鋒芒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五章 烏龜戰術第三章 熊文燦粉飾太平第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三章 熊文燦粉飾太平第十五章 潛伏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六章 屁股向前的進攻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十二章 孫承宗落幕大淩河第八章 兩隻蝴蝶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二章 金蟬脫殼第十章 打仗與踢球第十章 攤牌第八章 兩隻蝴蝶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三章 明代國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