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四章 十三部州刺史天下

當蘇武離開羅馬,踏上返回大漢之路的時候,此時距離他離開敦煌已經是兩年以後了。此刻他還不知道,在他離開的這兩年裡,大都督府出現了九位封君,而就在他準備返回的時候,白政的西域聯軍已經兵臨大宛,並且快要打到大宛國的都城貴山城了。

泰西封,這座成爲安息帝國首都還不到十年的城市,那巨大的王宮中整個帝國的權貴高層齊聚一堂。

帝國君主,萬王之王的米特里達梯二世,還有那十八個附屬國的國君,連同米特里達梯二世最倚重的謀臣,帝國首相歐洛巴佐,正在商議着一件決定帝國命運的大事。

“尊敬的萬王之王,我們的宿敵蘇拉已經帶領他的軍團返回羅馬,用武力強行奪取了羅馬的最高權力。如今帝國的西線戰事已經趨於平穩,兩三年之內蘇拉都不會再次東征,而在我們的東方,那個名叫漢的王朝同樣派出了一位年輕的統帥開始了西征,目前這個年輕統帥的軍隊已經征服到了大宛國。”有安息第一智者之稱的帝國首相歐洛巴佐坐在他的椅子上向米特里達梯二世,和另外十八位國王講述着安息帝國周邊的局勢。

安息雖然名爲帝國,但他們的最高統治者卻並非稱皇帝。這個由大大小小的王國共同組成的帝國,其統治者也僅僅是實力最爲強大的王國君主,其它君主除了接受萬王之王的徵召,平時也都在自己的王國內實行着高度的自治,甚至每個王國有着不同的宗教和文化信仰,還有獨立的貨幣和法律。

“首相是有什麼新的計劃嗎?”科爾多內國君長着絡腮鬍子,他的國家不是安息中最強大的,但是他的弓騎兵部隊卻是整個安息帝國戰鬥力最強的幾支軍隊。

歐洛巴佐沒有回答科爾多內國君,而是將目光看向了米特里達梯二世。而後這位安息的萬王之王雙手撐着王座扶手緩緩的站起身來,看着宮殿中的十多位國王說道:“漢朝那個叫安陽侯霍光的統帥是一個毫不遜色於蘇拉的人,我們必須趁他還沒有攻下大宛之前揮師東進,先一步拿下大月氏等國,正好現在蘇拉無力東征,我們要先解決掉這個叫安陽侯霍光的人!”

米特里達梯二世也以爲霍光的全名就是安陽侯霍光,似乎這樣的名字才更符合他們的理解。而這位安息的萬王之王,竟然在蘇拉返回羅馬的那一刻起,就將目光投向了東方,投向了正在快速崛起的西域都督府上。

安息的君主們開始三兩成羣的議論起來,一個羅馬共和國的蘇拉已經讓他們幾乎將帝國三分之二的軍隊調到了西線,如果那個漢帝國的安陽侯霍光再西進的話,確實會給安息帶來巨大的壓力。正好眼下蘇拉離開了小亞細亞行省,安息帝國的西線戰事基本結束了,此時確實是揮師東進的最佳時機。

就在安息的君王們商議着如何揮師東進的時候,遠在敦煌的霍光踏出了大都督府,前往了河西最北端的居延澤。

烏雅這個曾經的匈奴王族女人來到居延澤也已經整整兩年了。這兩年裡不僅河西和西域在快速的發展着,三大綠洲全部完成了良田改造,九大封君也將自己的領地建設完成,而烏雅統領下的居延澤也在兩年中完全變了個模樣。

霍光對烏雅的放權已經做到了極致,雖然這兩年來霍光也時常來居延澤小住幾日,但從未就這裡的政務過問過一句。而如今的居延都尉已經撤銷,無論是公文還是私下的稱呼,整個居延地區都被稱作了西域都督府居延部,或者直接簡稱居延部。

而烏雅在這兩年裡也沒有讓霍光失望,她不僅整合了居延以北草原上的許多遊散匈奴部落,將居延部的人口堆到了七萬左右,還將居延澤改造成了半牧半耕的文明搖籃,那數萬匈奴遺民也在兩年之中由遊牧民族轉變成了半牧半耕的民族。各種鐵器水利設施等東西也漸漸被居延部掌握,一種完全不同的發展模式出現在居延澤,似乎這裡正成爲一個匈奴的分支,一個即不同於大漢文明也不同於匈奴文明的全新文明。

“聽說你的居延部如今連信仰都改變了,你的子民已經開始信仰月神了?而傳說這月神還是位集美麗與智慧於一身的女性?”霍光看着身穿錦緞,頭戴華麗王冠的烏雅,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這一切都是大都督教導有方,還有他們可不是我的子民,他們都是大都督您的子民!”烏雅莞爾一笑,所謂月神自然是她杜撰出來的,目的只是爲了將來有朝一日成爲女王而做的鋪墊。當然這一切更多的其實是霍光在其中出謀劃策。

“那麼接下來你的打算呢?”霍光知道匈奴在原本歷史中,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其實都是大漢的威脅,他也曾經想過直接像對付羌人那樣,犁庭掃穴般的將匈奴驅趕到更北方的西伯利亞荒原甚至北極去。不過這草原實在太過遼闊,匈奴機動性又強,這種方法不一定真的有效,最後霍光發現了一個更具挑戰性,也更有意思的計劃,那便是扶持一位傾向於漢朝的匈奴統治者,以達到以奴治奴的效果。

不過當霍光在與烏雅幾個月的相處中,他萌生了一個更大膽更刺激的想法,那就是將烏雅扶持成前所未有的匈奴女王,在霍光看來這似乎是一件更瘋狂也更有趣的事。

“我已經下令所部戰士,僞裝成右賢王和單于的軍隊,給兩方製造摩擦,如今看來效果還不錯。現在就算沒有我在中間挑撥,單于和右賢王所部也已經小規模的摩擦不斷了。”烏雅開心的說道,她很喜歡這種將對手玩弄於鼓掌之中的感覺,尤其是這其中還有她那個曾經高高在上的哥哥。

“你這招亂中取勝用的倒不錯,想必隨着匈奴兩部的局勢不斷惡化,倒向你的匈奴部衆會越來越多吧?到時候你們匈奴可就是三足鼎立了!”霍光輕輕的點了點頭,烏雅用這種挑撥離間的計策還是非常有效的。

隨着匈奴這十餘年來不斷衰敗,生存的空間也越來越小,而右賢王所部這幾年並未受到多大的打擊,漸漸的出現了單于本部與右賢王所部差距越來越小的情況,而草場間的衝突就好比漢朝的土地問題,這是足以發動內戰導火索。

“聽聞皇帝欲設立部州監察天下,他會不會在河西也設立刺史部?那樣對大都督您可就極爲不利了!”烏雅對大漢的情況也時刻關注着,對於這幾個月天下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漢武帝設立部州刺史的事她也十分上心,而其中更多的是出於對霍光的關心,至於這種關心是於公還是於私便無人知曉了?

“呵呵,河西有了大都督府便不需要刺史了。陛下是個明白人,不會做這種徒勞無功的事!”霍光笑着說道。霍光現在也確實有了這種自信的底氣,就算漢武帝任命一個刺史來河西,也僅僅是個擺設罷了,漢武帝是明白人,自然不會做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

元封五年春,漢武帝也慢慢的從衛青和平陽公主離世的悲痛中走了出來。此時距離黃河水災也已經過去了整整兩年,這兩年中整個大漢帝國都在圍繞着治理黃河水患而行動着。兩年過去治理也已經初具成效,這個時候漢武帝一紙詔書,開始了從長安沿河水東行,而後經江淮之地,再取道東南九郡,最後沿江水溯流而上前往巴蜀,最後達到隴西的巡視之行。至於去不去河西漢武帝倒是沒有明確的表示。

在這一路的巡視中,漢武帝第一次如此完整詳細的領略了自己治下的大漢風光,不過這一路走下來,漢武帝可不僅僅只是看看風光便完了,他一路下來將許多的大郡再次拆分,使得大漢的郡級行政單位又一次增加了不少。

一開始所有人都以爲漢武帝只是一時興起,隨便增設幾個郡罷了。不過隨着漢武帝分拆的郡越來越多,天下人都知道這絕對不是漢武帝的臨時起意。不知從何時起,一則據說是漢武帝近臣傳出來消息便開始在天下間流傳起來。

據說漢武帝有感大漢部分郡過於大,如蜀郡、隴西、北地等郡,一郡之地便有四五十萬人口,一些大郡更是能夠輕鬆徵召數萬兵馬。正是如此漢武帝纔有了拆分大郡的舉動,而這之後漢武帝更是想出了一個更加有利於中央集權統治的辦法來。

那便是將天下分爲十三大部州,每州設刺史一人,刺史直接對皇帝負責,負責監察部州之下各郡縣官員,但刺史無行政和司法權,行政司法權依舊歸個郡縣所有。

當漢武帝來到河水渡口,隔着一水之隔看着對面的河西之地,眼神中露出了許多難以名狀的神色。隨行的大臣都隔着漢武帝三丈遠,沒人能夠揣度漢武帝的心意,渡口處數十艘樓船已經準備妥當,但漢武帝就是遲遲沒有下令渡河。

“傳令以河水爲界,包括祖厲、月支道、涇陽、安武、安定、陰槃、彭陽、三水等縣設安定郡。回長安吧......”漢武帝在黃河岸邊,以原本屬於北地郡的大部分地區設立了一個全新的名爲安定的新郡,而後便轉身返回了長安。

當漢武帝返回長安的時候,設立司隸校尉與十三部州刺史的詔書終於也頒佈天下了。除了在三輔之地設司隸校尉部外,另外將東南九郡全部化爲交趾刺史部,緊鄰匈奴的朔方刺史部,接下來的便是幽州、冀州、幷州、青州、兗州、豫州、徐州、揚州、荊州、益州、與最後緊臨河西四郡的地方設立的雍州。

除司隸校尉部外,正好十三個部州!

而最終也不出霍光所料的,漢武帝沒有在河西四郡再設立刺史部,那裡依然只有一個西域都督府。

第二八三章 長安亂第九十一章 善意的謊言第八章 穿古第一神器第一一九章 高人破局第二三四章 再次守寡的平陽公主第七十六章 布帛之名第二零二章 彈劾霍光第三二二章 士農工商第二一一章 戰爭推演第一四九章 白政留信第三一四章 權利的遊戲第一八二章 暑病來襲第五十七章 長安令第六十九章 縣衙諸吏第一九六章 不同尋常的殊榮第九十七章 諸子遺風第二十三章 封狼居胥第三一七章 ****的匈奴第三一五章 儀動渾天第二九六章 不一樣的匈奴單于第一七九章 待卿歸來,共醉未央第一八四章 縱兵屠城第一五一章 霍去病的噩耗第三零八章 古今平匈第一功第七十九章 猗蘭殿第一一六章 武帝賀使第二五七章 聯絡蘇拉第二二八章 無計可施東方朔第十章 戰爭前的陰雲第二七七章 鉅子令出(二合一)第三一九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二四八章 兵出玉門劍指烏孫第七十七章 朝堂暗流第二四二章 居延都尉第二四九章 會師虛陀靡第三二一章 太初二年第二五七章 聯絡蘇拉第二九四章 霍光起兵第二二四章 萬里絕域第二一六章 憑空多出的五萬騎兵第二五七章 聯絡蘇拉第二六二章 你們大都督會怎麼做?第二七一章 首相與大都督第三二三章 長樂燭影第二四八章 兵出玉門劍指烏孫第五十六章 兄弟交心第二十四章 李廣之死第一九八章 霍光封侯第一六七章 文君撫琴第十九章 狼居胥山第二五二章 開城投降第八十五章 報喜第三十一章 大丟印象分第二四九章 會師虛陀靡第三三三章 戰場之外的博弈第二六九章 左相昧蔡倒戈第二七四章 西方戰場第七十二章 (上)漢武帝的真實用意第一二一章 攻而不佔第一九九章 尷尬的境地第十三章 千里奔襲第一零九章 自立門戶第五十三章 朝會第二一五章 重返朝堂第二零七章 說出你的夢想第一四二章 天下告緡第二九九章 逼宮第二零六章 我能教你們殺人第三三零章 大漢和親公主第一三三章 定計州縣第一二九章 生活用品第九十三章 財路第二一九章 羌王與大倫第十八章 歷史的岔道第一七九章 待卿歸來,共醉未央第一八三章 提前千年的藥方第二九零章 事關國運的三封信第三十章 有客來訪第八十五章 報喜第二零二章 彈劾霍光第七十八章 天子拜月第二九五章 局勢逆轉第二四一章 蕩匪校尉第一九七章 比戰場更可怕的是朝堂第二七五章 可悲的弄臣第八十八章 突變第二一四章 悄然改變的時代第一九四章 錯亂的時間線第二二七章 席捲草原的瘟疫第一零二章 桑弘羊得勢第七十六章 布帛之名第一八五章 屠夫之名傳天下第二一八章 匈奴王庭第一三七章 作戰計劃第二六一章 小亞細亞總督第三零一章 恭送夫人皇子殯天第二三九章 大都督霍光第二十三章 封狼居胥第六十一章 侍駕第三二二章 士農工商
第二八三章 長安亂第九十一章 善意的謊言第八章 穿古第一神器第一一九章 高人破局第二三四章 再次守寡的平陽公主第七十六章 布帛之名第二零二章 彈劾霍光第三二二章 士農工商第二一一章 戰爭推演第一四九章 白政留信第三一四章 權利的遊戲第一八二章 暑病來襲第五十七章 長安令第六十九章 縣衙諸吏第一九六章 不同尋常的殊榮第九十七章 諸子遺風第二十三章 封狼居胥第三一七章 ****的匈奴第三一五章 儀動渾天第二九六章 不一樣的匈奴單于第一七九章 待卿歸來,共醉未央第一八四章 縱兵屠城第一五一章 霍去病的噩耗第三零八章 古今平匈第一功第七十九章 猗蘭殿第一一六章 武帝賀使第二五七章 聯絡蘇拉第二二八章 無計可施東方朔第十章 戰爭前的陰雲第二七七章 鉅子令出(二合一)第三一九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二四八章 兵出玉門劍指烏孫第七十七章 朝堂暗流第二四二章 居延都尉第二四九章 會師虛陀靡第三二一章 太初二年第二五七章 聯絡蘇拉第二九四章 霍光起兵第二二四章 萬里絕域第二一六章 憑空多出的五萬騎兵第二五七章 聯絡蘇拉第二六二章 你們大都督會怎麼做?第二七一章 首相與大都督第三二三章 長樂燭影第二四八章 兵出玉門劍指烏孫第五十六章 兄弟交心第二十四章 李廣之死第一九八章 霍光封侯第一六七章 文君撫琴第十九章 狼居胥山第二五二章 開城投降第八十五章 報喜第三十一章 大丟印象分第二四九章 會師虛陀靡第三三三章 戰場之外的博弈第二六九章 左相昧蔡倒戈第二七四章 西方戰場第七十二章 (上)漢武帝的真實用意第一二一章 攻而不佔第一九九章 尷尬的境地第十三章 千里奔襲第一零九章 自立門戶第五十三章 朝會第二一五章 重返朝堂第二零七章 說出你的夢想第一四二章 天下告緡第二九九章 逼宮第二零六章 我能教你們殺人第三三零章 大漢和親公主第一三三章 定計州縣第一二九章 生活用品第九十三章 財路第二一九章 羌王與大倫第十八章 歷史的岔道第一七九章 待卿歸來,共醉未央第一八三章 提前千年的藥方第二九零章 事關國運的三封信第三十章 有客來訪第八十五章 報喜第二零二章 彈劾霍光第七十八章 天子拜月第二九五章 局勢逆轉第二四一章 蕩匪校尉第一九七章 比戰場更可怕的是朝堂第二七五章 可悲的弄臣第八十八章 突變第二一四章 悄然改變的時代第一九四章 錯亂的時間線第二二七章 席捲草原的瘟疫第一零二章 桑弘羊得勢第七十六章 布帛之名第一八五章 屠夫之名傳天下第二一八章 匈奴王庭第一三七章 作戰計劃第二六一章 小亞細亞總督第三零一章 恭送夫人皇子殯天第二三九章 大都督霍光第二十三章 封狼居胥第六十一章 侍駕第三二二章 士農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