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太學與向西

衛綰拿出一份試卷說道:“第一名就是這個會稽郡吳縣朱山拊。”

“他是哪個陵邑的?”

“不在陵邑,在長安城內居住。”

“嗯?爲什麼不在陵邑里?我記得不在陵邑應該不允許在長安居住。”

“他家有個官身。”

“原來是耕讀之家,難怪會有這麼好的文采。”

曹時瞟過朱山拊的個人簡歷,在家庭成員一欄看到很眼熟的名字,朱買臣。

直不疑嘆口氣:“他父親叫朱買臣,我也曾和他有過數面之緣,他家是吳國,本是會稽郡的小吏,去歲先帝駕崩前夕押送囚犯到京師,只因先帝駕崩耽誤了行程幾乎流落街頭,無意中遇到同鄉莊助,得推薦入宮御史。”

曹時記得這個人的名字,不僅是他在歷史上似乎有名字,更因爲北方姓朱的人不多,叫買臣的更少,起名風格明顯偏向江南,同名同姓又在長安的可能性極低。

宮中低級官僚有很多,他也不曉得宮中哪個人朱買臣。

“不及格的那麼多,是不是咱們出的試題太難了?”蘇廣意問道。

曹時擡起頭:“不算難,我們找人測試過的,正常情況應該會考出及格成績纔對呀!這麼多不及格應該是良莠不齊。”

身後蕭勝陰惻惻地聲音傳來:“不難還淘汰了那麼多人?”

審閱試題的小吏悶着頭裝作不知道,另外三個副祭酒也假裝沒聽見,曹蕭兩家撕了幾十年。外人是很難插進嘴的。

曹時冷笑一聲嘲諷道:“國家取士必須有嚴格的章程,隨便把阿貓阿狗招進來是對江山社稷的不負責。對天子的不負責,副祭酒要多爲天子負點責啊!”

“久聞你牙尖嘴利的名聲。果然很會說話。”

“你的陰陽怪氣也不差分毫。”

發榜日當天,馮單早早的出門,與劇信匯合到太學門口看榜。

到地方時幾萬人圍着門口焦急的等待,直到卯時末大門緩緩打開,幾名小吏張貼榜單,南軍衛士虎視眈眈的守着大榜,不讓人越過雷池一步。

“我的名字呢?我的……我看到了,我的名字在這!”

一個人發瘋似的大喊大叫,身後的人立刻把他拉出去。擠進來的人四處張望:“還有我的名字在哪……唉,怎麼沒有我的名字呢?”

欣喜若狂者十之二三,鬱悶失落者十之七八,劇信憑着強壯的身體擠到人羣裡,找了半天才看到兩人的名字。

“怎麼樣?有沒有咱倆的名字。”

“中了。”

“那太好了。”

馮單高興的不行,成爲第一批太學生是非常光榮的。

受到太學考試的影響,長安城及五大陵邑冒出不少講學課程,主講筆試的考題分析和破題訓練,各類講壇花樣百出。連諸子百家也來湊熱鬧。

曹時入宮拜見天子,彙報招募太學的成績。

張榜通過的只有區區35200多人,距離預料中招募五萬滿額有較大差距,大部分考生不具備考試能力。有些人只會寫幾百個常用字,識字率低的驚人無比。

這可不是鄉下,而是大漢帝國的首都圈。集中大部分天下精英的長安城,最富饒也是識字率最高的地方。竟然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通過率,可見文盲率到底有多高。

曹時滔滔不絕的說道:“陛下!文盲太多是阻撓大漢帝國發達的重要絆腳石。假如我們漢家有三千萬識字的農民琢磨新農技,有五百萬識字的貨殖者和百工琢磨新工藝,還有兩百萬識字的軍人琢磨對抗匈奴和南越,那麼我們今天將會比過去更強大,強大兩倍以上。”

衛綰慷慨激昂道:“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古人誠不欺我也!陛下乃千古一帝,受萬世黎民敬仰,如果陛下大力解決文盲之難必將名垂青史,萬古流芳。”

“說說看。”

連同曹時五個副祭酒都鬆了口氣,太學第一次招生的情況那麼糟糕,這還是建立在天量人口基礎上的,要是每年都招生恐怕連一萬人都招不到,若不想辦法解決這個難題,太學搞不了幾年就要退出天子的視線,一旦天子熱情減退就很難說重視度有多高了。

爲了自家的飯碗和志向着想,五個人都要站在一條戰線衆口一詞,哪怕蕭勝與曹時有很深的矛盾也不會隨便拆臺。

曹時是五個人裡最輕鬆的,他可以不當榮譽副祭酒,願意繼續出把力無非是看重名聲作用,他相信太學一定會發揚光大的,放棄一塊金字招牌無異於丟西瓜撿芝麻,因而爲了規勸天子格外賣力。

“百姓日常所需無非衣食住行,吃飽穿暖是基礎,再高點追求是吃的起肉,穿的好衣,閭里的農民過上好日子,更高的是讀書識字能有一技之長比刨食于田間地頭幸福,過上好生活是人的天生本性,倉廩實必然要追求禮節,若陛下能開公學聘師長,教導讀書識字明漢律知禮法,他日長大成材上可以報效天子,下可以安家餬口,豈不樂哉!”

劉徹沉吟片刻點點頭:“車騎將軍說的有理,朕也有意培養百姓識字,然而老子曰,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智,強其骨!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與幾位愛卿的說法有些相沖突。”

曹時的眉頭皺起,瞥見衛綰與直不疑滿臉無奈。

天子第一句話出自《老子》,原文是“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爲也!爲無爲。則無不治。”

爲無爲,則無不治。

這套思想是黃老派的核心思想之一,劉徹記得一清二楚,衛綰與直不疑是黃老學大師,當然不可能輕易忘掉,只是不想在天子面前露出學派思維,按照老子的愚民思想真的沒法開太學,這與黃老無爲思想相沖突。

孔子的話或許不值一哂,老子則完全不同。衛綰、直不疑也必須認真面對。

“陛下明鑑,其實此話有另一種解法。”

劉徹笑道:“那麼請衛卿說說看?”

“這個……其實聖人的意思是,意思其實……”

衛綰是滿頭大汗張口結舌,腦袋暈乎乎的傻愣着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說什麼話,他也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去面對,胡說八道一定會被天子嚴厲斥責,可是他已經站出來了,開弓沒有回頭箭,必須說出點東西通過天子的審覈。

直不疑也很着急。倘若衛綰過不了這關,天子勃然大怒免官去職,說不定會影響到幾個人乃至太學本身的地位,拼命的向曹時使眼色。希望他能出來說幾句。

在場的五個人,蘇廣意是最沒有存在感的,他在天子眼裡可有可無。屬於累死累活做事還不太招待見的,酇侯蕭勝頂着大牌子在那兒杵着。其實他自己也是個大水貨,天子對他沒有任何好感。更不用指望他出來說話,萬一應答不對說不定他也要倒黴。

衛綰頂着皇帝的目光不敢有絲毫動彈,直不疑是個老實人,黃老學術水平到還可以,口才急智可就差多了,給他三天時間指不定能寫出封似是而非的疏奏,把衛綰捅出的大窟窿勉強堵住,讓他一時半刻找出補救的辦法根本不可能。

“陛下。”

劉徹看向了曹時,只見他躬身道:“臣以爲此段話全篇道理是這樣的,不應特別崇尚大賢,使百姓相互尊重沒有地位高低之差,不生爭鬥攀比之心,不允許哄擡昂貴的奢侈品,讓百姓們保持對平抑物價的淳樸風俗習慣,使得黎民百姓不會因爲暴利而生出盜竊之心,不見令人心馳神往引人墮落的物慾,則淳樸的民風民俗可以持續保持。

因此聖人治世之法,應當是安撫百姓讓其虛心服從,保證百姓衣食無憂穩定人心,壓低百姓們爭強好勝的旺盛鬥志,鍛鍊百姓們的身體使其不受欺辱,必須要讓黎民百姓懂得敬畏遵守漢家鐵律,避免他們道聽途說妖邪之詞惑亂民心,避免百姓爲了追求不可能達成的而生出野心和邪念,形成約定俗成的念頭和風俗時,那些聰明的心懷叵測的人就無法再煽動百姓作亂了,所以保持漢律的嚴格執行,避免百姓生出雜亂的心思念頭,才能讓漢家江山永保太平。”

好!

劉徹蹭的一下站起來,忍不住爲曹時鼓掌:“說的好啊!車騎將軍大才驚天地也!泣鬼神也!”

衛綰聽的目瞪口呆,直不疑與蘇廣意麪面相覷,原來《老子》五千言也可以這樣解,真是匪夷所思聞所未聞,蕭勝捶胸頓足,暗恨曹時這小子又大出風頭。

天子高興的不得了,曹時能把“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爲也”,解成純化百姓的單純思想,避免物慾和邪念影響士民心神,讓惑亂天下的人無從下手,則天下大治,不得不說是個奇才。

偏偏他還不是胡說八道,無知不是什麼都不懂,而是純化思想心如赤子般純真,民風淳樸猶如上古三代百姓,漢家皇帝最喜歡誇耀民風好,出了長安城放眼四望閭里中的百姓都很淳樸,許多閭里內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一家有難八方支援,皇帝做的好不好,除了百姓吃的住的如何,還有一條硬指標是民風保持的如何。

先帝劉啓,之所以能加高宗景皇帝,最有分量的功勞竟然是推廣泰一神教,聽起來很不可理解,但是對於純化民風有着極大的促進作用,百姓皆拜同一個神靈形成類似天子爲天下之主廣泛共識,同時又可以借用英靈封神保證每個有功勞的人上天成神,人們對英靈封神的渴望是極強的,這是一股充滿正能量的願望,天子與朝廷很樂於百姓有這樣的追求。

當今天子劉徹登基稱帝以來。立刻下令天下十大城市率先開建太一神廟,少府撥款270億錢作爲建設成本。隴西的石料無窮無盡的運往黃河兩岸,關東的石頭山也立刻成爲緊俏貨。有錢的列侯找到當地縣府簽訂契約,僱傭百姓開山鑿石以充作神廟的奠基石。

百姓們積極性也很高,沒有人反對石頭建造的美麗神廟,因爲木頭一千年會腐朽,石頭卻可以萬年不朽,神殿不朽則香火不斷,香火不斷則神靈不朽,百姓們期望立功立德封神,造神廟就是大功德。他們寧願不要工錢也希望神殿不朽。

天子造神殿,功勞不能和高宗景皇帝想比,首倡之功沒他的份,唯有想其他辦法解決,既然辦學也可以純化念頭,天子不介意讓百姓們去讀書識字,只需要規定他們只讀某一部分書就可以了。

接下來,曹時爲天子設計辦學思路,果然是簡單粗暴的方式。百姓識字只需要日常用到的兩千個字,讀書只讀朝廷編撰的官方書籍,基本是黃老無爲的基礎思想,以及漢律的基礎。對動員制度和作用的簡單介紹,對偉大歷史的回顧,既可以弘揚先民的精神。又可以減少民間對朝廷的非議。

“陛下請放心,秉承心如赤子則雜念不生的精神。遵章守法只是教學目的,唯有雜念不生纔是辦學宗旨。”

曹時緩緩退下。

馬拉坎達(撒馬爾罕)。大月氏人的王城,中亞草原上的璀璨明珠,它曾經是屬於波斯帝國的著名要塞,最終倒在亞歷山大的鐵蹄之下。

幾年前,還曾是大夏(巴克特里亞)的王都,被更加強大的大月氏人掠奪過來作爲王都,流連在奇異的城市裡,波斯風格與希臘風格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張騫見到了大月氏王,受到熱情的款待。

白髮蒼蒼的老者致敬酒詞:“尊敬的漢使,我代表大月氏人,向大漢的天子致以崇高的敬意!”

“多謝了!”

滿滿的葡萄酒慢飲而盡,張騫的臉上閃過一絲無奈,他並不喜歡葡萄酒的酸澀味道,也不習慣充滿香料香氣與腥羶氣味的大月氏王庭,雖然他們住在城裡做派類似大宛人,但大月氏人骨子裡仍然是遊牧民族,他們依然逐草而居,大月氏王也會隨着部落四處遊蕩,王城只是越冬的勝地而已。

張騫拱手說道:“在下奉天子之命與月氏王結盟,兩翼夾擊共滅匈奴,事成之後月氏人祖庭歸您之手,我家天子只要奪下匈奴單于庭龍城,並殺死匈奴單于,除此之外別無他求。”

“呵呵,漢使請喝酒!”

大月氏王又端起酒繼續喝下去,張騫被逼無奈捏着鼻子喝下一杯,又說道:“二十年前的國仇家恨擺在眼前,相信您一定記恨可惡的匈奴人,報仇雪恨的機會就在眼前,我們漢軍有虎賁數十萬枕戈待旦,只要月氏王派兵牽制,我軍隨之可以長驅直入滅掉匈奴,不知月氏王以爲如何?”

康居的歌舞聲不知不覺停了下來,內侍與陪客的官僚們紛紛告辭,酒宴上只剩下少數重臣。

“匈奴人太厲害了,我們打不過的。”

帕格瑪低聲喝道:“米圖爾,你已經忘記我們的仇恨了嗎?”

大月氏王米圖爾看向小月氏的骨肉兄弟,氣勢陡然下降一截,無奈地說道:“我沒有忘記,但是我不能這麼做!”

“你胡說!”

“我說的字字屬實,我們的子民很喜歡馬拉坎達,很喜歡軟弱的塞種人,和平的草原,沒有人想回到祖地與匈奴人碰撞,帕格瑪你也過來吧!小月氏的兄弟舉族遷徙過來,我們可以一起打大夏人,搶他們的糧食和財寶。”

“無恥!”

帕格瑪憤怒道:“月氏王的頭顱被做成酒杯,幾十萬月氏人死於非命,還有那些叛徒投靠了匈奴人做走狗,今天連你們也背叛了祖先,可恥的人!我們的先祖會爲你們感到羞恥!”

“我們真的沒有辦法了,一兩個人主戰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的子民太害怕匈奴人了,即使仇恨也不敢去報仇,所以抱歉了,隨便你怎麼罵,我們不能回去。”米圖爾站了起來微微點頭,帶着侍衛退了出去。

迦呼羅問道:“我們該怎麼辦?”

“哼!”帕格瑪怒氣衝衝的走出去。

張騫心裡無奈極了,幾天的努力苦口婆心的勸說,大月氏王死活就是不答應,哪怕他父親被砍掉腦袋做成酒器的仇恨,他也願意徹底捨棄掉。

膽怯王,懦弱的大臣,帶領着幾十萬大月氏人住在大草原上,他們是外強中乾的紙老虎,欺負弱小的遊牧民族尚有餘力,面對真正的強敵只會夾起尾巴做只喪家之犬。

雖說大月氏人依然是縱橫草原的雄獅,但是他們的雄心已經土崩瓦解了。

司馬談沉吟道:“看來君侯出發前的話沒有錯,大月氏王註定不會東返河西走廊,我們只有執行接下來的使命了。”

“你是說……”

“向西!經過帕提亞、塞琉古到達羅馬!那是我們的終極使命!”

шшш•ттκan•¢ ○

張騫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第116章 你是劉陵?第328章 兵圍王險城第77章 宴請太子第100章 諄諄善誘第202章 向西向北第11章 急轉直下第95章 出人意料第246章 草原中的身影第299章 追與逃第265章 救人一命第9章 大宴啓第146章 比生命還重要第140章 火種的傳承第267章 壓箱底本領第270章 那麼賞格……第232章 君之視臣第109章 奇怪的女人第56章 皇后的成見第177章 儒家復起第263章 大糧倉第177章 儒家復起第82章 聯姻提議?第88章 天子歸來第92章 矛盾與妥協第266章 鏖戰雙王第201章 越人與占人第138章 善後分贓第207章 你們是漢軍!第314章 你看他如何?第82章 聯姻提議?第275章 新體系第42章 重歸於好第157章 謎底第175章 受傷最多第23章 長安兩市第245章 匈奴南下第326章 誰是賽里斯?第24章 走着瞧第144章 小月氏之王第281章 打落牙齒活血吞第130章 風向逆轉第329章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277章 匈奴太子第87章 趙涉入王庭第37章 桑皮紙第84章 多神教第245章 匈奴南下第311章 初露鋒芒第319章 啓程第291章 落魄的皇帝第114章 最後的考驗第127章 解錢荒第180章 他鄉遇故知第192章 將軍、神話與神駒第79章 神蹟第180章 他鄉遇故知第140章 火種的傳承第301章 做忠臣良將難第151章 熱銷全城第289章 伸出援手第57章 太子的野心第213章 利在千秋第67章 列侯的交易第208章 驚人的戰爭紅利第238章 還有三年第163章 你準備好了嗎?第221章 殺戮的夜第249章 田蚡栽跟頭第319章 啓程第274章 信鴿傳書第152章 貴婦熱捧第8章 蛇蠍謀第191章 不同命運的孕婦第233章 列侯之怒第293章 皇帝傳令第196章 凜冬的雪第22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263章 大糧倉第237章 國事與家事第141章 儒家內爭起第126章 殺機四溢第1章 二世爲人第34章 邊郡戰雲起第98章 一笑泯恩仇?第215章 命運的變化第156章 廢口賦利天下第207章 你們是漢軍!第122章 女魔頭第78章 蝶戀花第43章 好男兒求封王第192章 將軍、神話與神駒第195章 羽林軍制第291章 落魄的皇帝第40章 戰城北第337章 少時志向在西行(完)第222章 人心思變第25章 繪圖造物第20章 小別勝新婚第308章 竇嬰的爲難
第116章 你是劉陵?第328章 兵圍王險城第77章 宴請太子第100章 諄諄善誘第202章 向西向北第11章 急轉直下第95章 出人意料第246章 草原中的身影第299章 追與逃第265章 救人一命第9章 大宴啓第146章 比生命還重要第140章 火種的傳承第267章 壓箱底本領第270章 那麼賞格……第232章 君之視臣第109章 奇怪的女人第56章 皇后的成見第177章 儒家復起第263章 大糧倉第177章 儒家復起第82章 聯姻提議?第88章 天子歸來第92章 矛盾與妥協第266章 鏖戰雙王第201章 越人與占人第138章 善後分贓第207章 你們是漢軍!第314章 你看他如何?第82章 聯姻提議?第275章 新體系第42章 重歸於好第157章 謎底第175章 受傷最多第23章 長安兩市第245章 匈奴南下第326章 誰是賽里斯?第24章 走着瞧第144章 小月氏之王第281章 打落牙齒活血吞第130章 風向逆轉第329章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277章 匈奴太子第87章 趙涉入王庭第37章 桑皮紙第84章 多神教第245章 匈奴南下第311章 初露鋒芒第319章 啓程第291章 落魄的皇帝第114章 最後的考驗第127章 解錢荒第180章 他鄉遇故知第192章 將軍、神話與神駒第79章 神蹟第180章 他鄉遇故知第140章 火種的傳承第301章 做忠臣良將難第151章 熱銷全城第289章 伸出援手第57章 太子的野心第213章 利在千秋第67章 列侯的交易第208章 驚人的戰爭紅利第238章 還有三年第163章 你準備好了嗎?第221章 殺戮的夜第249章 田蚡栽跟頭第319章 啓程第274章 信鴿傳書第152章 貴婦熱捧第8章 蛇蠍謀第191章 不同命運的孕婦第233章 列侯之怒第293章 皇帝傳令第196章 凜冬的雪第22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263章 大糧倉第237章 國事與家事第141章 儒家內爭起第126章 殺機四溢第1章 二世爲人第34章 邊郡戰雲起第98章 一笑泯恩仇?第215章 命運的變化第156章 廢口賦利天下第207章 你們是漢軍!第122章 女魔頭第78章 蝶戀花第43章 好男兒求封王第192章 將軍、神話與神駒第195章 羽林軍制第291章 落魄的皇帝第40章 戰城北第337章 少時志向在西行(完)第222章 人心思變第25章 繪圖造物第20章 小別勝新婚第308章 竇嬰的爲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