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外面亂成一團,二十多萬人堵在這裡,鬧哄哄地往四處潰逃。
李自成管束不住這麼多逃兵,只能帶着本部的親兵倉皇逃離山海關戰場,望京城的方向而走。
復遼軍摧枯拉朽般擊垮李自成的山寨部隊,導致後面李自成徒有二十萬大軍也一併跟着潰敗,無法自制。
不要說二十萬人遇到追殺自己的敵人,就是二十萬人的營嘯都能導致大規模的踐踏,進而死傷一片。
不過這混亂的人羣也抵擋住了復遼軍的追擊。二十萬混亂的人羣擁擠在一起,吳克善帶領着蒙古騎兵手持戰劍,不過卻被堵住了。
一大羣連盔甲都不齊全的農民軍背對着他們,將致命的後背暴露出來。吳克善都懶着斬殺這些農民軍。因爲斬殺這些沒有難度的農民軍並不會給他們帶來多少戰功和成就感,如果可以的話,他們寧願越過這羣農民軍,一路追殺李自成。若是能夠擒獲李自成的話,說不定以後還能弄個將軍的軍銜。
只是前面鬧哄哄的農民軍堵住通道,人都過不去,更別說騎着馬的人。
袁崇煥等明軍則跟在後面漫山遍野地抓俘虜。這可能是他們打過的最輕易的一場順風仗。
明軍主力都還沒有來得及和劉宗敏的農民軍正面衝突,劉宗敏見左右兩翼的友軍已經崩潰了以後,乾脆調轉方向撤退。於是滿桂、祖大壽他們乾脆揮兵全面進攻,在背後抓人頭。這些人頭,怎麼說也可以用來當做是投靠復遼軍的投名狀。
“火炮一響,二十萬賊軍頃刻間灰飛煙滅。”袁崇煥目睹了復遼軍火炮的攻勢,心裡也是大受震撼。
整場戰鬥乾脆利落,沒有多餘的計謀。一開始就是火炮壓制,使得李自成的陣營中產生混亂,然後步兵、騎兵全線出擊,十分輕鬆就擊敗了李自成的軍隊。
明軍將領們看得目瞪口呆,對於復遼軍更是刮目相看。別看這麼輕鬆就能擊敗李自成,這背後卻是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堆出來的強軍。
“是啊,別說是寧遠,就是巍峨的山海關,估計也無法在這強大的火炮下支撐下來。”祖大壽說道。
“當初吳襄、吳三桂父子不是和他們的第八步兵旅交鋒過?吳三桂好像親自帶領騎兵去衝擊復遼軍的陣地,結果身受重傷,現在還在山海關內休養。”滿桂說道。
“如果我能夠指揮這樣令行禁止的軍隊,那該有多好?別說是以前的後金,就是去開疆擴土,將來封侯拜相也未可知也。”袁崇煥羨慕道。
“督師大人,您的話就有點傷兄弟們的心了啊,我們寧遠軍隊好歹也是大明朝精銳中的精銳。雖說我們復遼軍那麼好的火器,不過我們也不是吃素的。”祖大壽等人說道。
“祖大壽你還好意思說呢,是誰率先以大淩河城獻給復遼軍投降的?如果不是朝廷被李自成覆滅,說不定現在我們就是在戰場上相對的敵人了。”趙率教說道。
“我也是沒轍,大淩河城中糧食都吃完了,援軍又被擊潰,犯了守城之兩大禁忌,叫我如何支撐?城中之人相互蠶食,全部壯烈犧牲,難道就可以向天下有個交代了?復遼軍好歹也是我們大明在遼東的部隊,不似後金和李自成一樣血腥,在那個時候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祖大壽爲自己辯解道。
“你們也別說祖大壽,現在我們是五十步笑一百步。以後大家都是復遼軍的人了,估計很快就會改朝換代。”袁崇煥說道。
衆多明軍將領想想袁崇煥說的話,雖然雙方是以不同的方式背叛朝廷加入了復遼軍,但是終究還是改旗易幟了,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畢竟京城淪陷,並不代表着朝廷就滅亡了。
崇禎皇帝下落不明,南京城又有官員在籌劃擁立新的皇帝繼承大統。他們提前加入復遼軍,一定意義上還是背叛了朝廷。
也許許式在內的復遼軍軍官,對於這一場戰鬥的誤判在於沒有提前預知到二十萬人的大潰敗會是多麼壯觀的場面。漫山遍野的逃兵,堵住了山海關通往京城的道路,而且還抓不過來,相當於一個人要抓住四、五個敵人。
如此多的潰兵攔在路上,許式、吳克善等人也無法追擊了,於是專心打掃戰場算了。抓住的俘虜就當是充當勞動力直接運往關外。
這些人就沒有天津衛那批投降的流民待遇那麼好了。他們是戰敗被擒,待遇和主動投降天差地別。這些無家可歸的流民也沒有選擇權,他們只能被動地接受復遼軍的安排。這些人之中,大部分會被運往開發北大荒,填充那裡的勞動力,爲關內輸出大量的糧食。
楚雲早在入關前就已經在想如何安置這批流民。雖說這般處置以後難免會受到那些所謂的“聖人”的批判,但是楚雲知道,如果高效地利用這批免費勞動力纔是解決小冰河時代糧食危機的關鍵之一。
數十萬脫產的流民,造成的破壞力有多大,那可真是難以想象。但是將他們用於開荒、興修水利的話,就能用最小的成本進行基礎建設。物價開始逐漸上升的遼東、遼南急需一批關內的流民進行補充。
“袁督師,這些流民就交給你們來看守了。你們將其登記在冊以後,押送至西寧堡附近,我們那裡會有人將他們分配到各大農莊、工廠、礦場。”許式對袁崇煥說道。
“遼東能夠安置這二十萬災民?”袁崇煥有點驚訝。要知道這二十萬流民就像是蝗蟲一樣,涌到哪裡就會將那裡的糧食消耗一空。
“相信我們吧,雖然剛開始一兩年他們的日子難過一點,但是一口能活命的稀飯還是有的。”許式說道,“將他們交給你,我們也很放心。接下來我們這支兵團就要南下與軍主匯合了,你們可以派一支部隊隨我們南下。”
聽到有一支部隊的名額能夠南下參與攻陷京城的軍事行動,所有的明軍將領眼神一亮,都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