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bookmark

這數年來,三位丞相也確實盡忠職守,明國政令的運轉情況也相當不錯,如果沒有遼、阻卜等國的進犯,想來明國現在正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時候。

所以,這次王樸的國書遞交至朝堂,是由鴻臚寺接洽,也才引起了整個明國朝堂的震動。

任何一個明國朝臣,乃至明國的普通百姓,雖然不敢明言,但心裡誰不認爲周國不過是明國的鍋裡肉、盤中菜?

論私,自己的皇帝是周國皇帝的結拜兄長,論公,這些年,周國凡有天災人禍,明國都竭盡全力地支援維護,而現在,從去年開始的戰爭中,明國在自身也受到攻擊的情況下,更是不遺餘力地援助周國,所謂天理昭昭,自在人心。

如今明國皇帝提議由明國出資,爲戰爭的順利進行修建兩條官道,卻被周國朝廷以如此苛刻的條件敷衍,實乃士可忍孰不可忍。

朝堂之上,百里無忌被如雪片般地奏摺所掩蓋,明國官員們聲嘶力竭聲討者有之,義正詞嚴就事論事者有之,甚至上奏譭棄明、周同盟討伐者有之。

總之一點,這份來自周國的國書傷及了明國的尊嚴,而周國有恩將仇報之嫌。

局勢越演越烈,受這一浪潮席捲所影響,金陵學府中的學子開始加入其中,而由此引起潭州博學院學子的聲援,這一波浪潮開始向全國漫延。

金陵學府的學們們聚集起來,向官驛進發。準備聲討住在官驛中的周國使者王樸。

官驛中翹首等候百里無忌召喚的王樸,被金陵府中這一片舉國聲討之勢震撼了。

他沒想到因爲自己出的這一策。竟會引起明國朝野如此巨大的反應。王樸的心開始提起,如果真因此而使明、周兩國交惡,那不單會失勢於柴榮,更會成爲周國的罪人。

身在明國,王樸無法做些任何有助於事態緩和的努力,他只能嚮明國朝廷申請覲見皇帝百里無忌,希望能得到百里無忌的諒解。

王樸對百里無忌的印象不錯,在徐州跟隨柴榮第一次見到百里無忌時。王樸就認爲這是一箇中興之君,如果不是自己早已身有所屬,王樸會毫不猶豫地投入百里無忌的麾下。

對於這樣一箇中興之君,王樸不認爲他會因爲這一次修築官道的事而遷怒於周國,哪怕周國斷然拒絕,也不至於說故意破壞周、明同盟。畢竟,兩國皇帝剛剛會晤完不久。而據柴榮所說,百里無忌最後是主動放棄這個建議的。更何況,周、明雖屬同盟,但卻是兩個完全獨立的國家,拒絕,也理所當然。

王樸只能將希望寄託於百里無忌身上。但王樸絕沒有想到,這場風波會越刮越烈,直至不可收拾。

百里無忌對朝野間產生的這場風波並不在意,他建立的明國,採用的是高度中央集權。在百里無忌心中,自己掌握着明國軍權。內政權力集中在徐世銘等三人手裡,而下層百姓因爲生活富足也不會出問題,那些任憑這些中層官員折騰和學子“胡鬧”也翻不起什麼大浪。自己只要說服了徐世銘等三人,那麼此事的解決也就輕而易舉了。

百里無忌令周行逢派一隊御林軍守護官驛,已經是非常小心之舉了。他自己則密召徐世銘、孫光憲、馮道三人,在書房進行說服。

“三位愛卿,對於此事,有何看法?都說說,朕洗耳恭聽。”百里無忌心情不錯,其實對於周國同意修築官道,他是非常高興的,至於周國所提出的要求,百里無忌也並不放在心上,這本來就是周國土地,哪怕明軍真不不能進出,也在情理之中,何況,這不是允許百姓往來嗎?僅憑這一項,明國出錢修路也值得。

徐世銘看了孫光憲、馮道一眼,率先上奏道:“皇上,臣以爲周國所提條件確實過於苛刻,試想,我國出錢修路,修完之後,明軍通行卻需要周國首肯,官道也全由周軍把守,也就沒明國什麼事了。臣不敢苟同。”

孫光憲道:“徐相所言甚是,本來明國出錢,周國出地,修好路,兩國共用,這方在情理之中,雖說路是修在周國土地上,但畢竟明國出錢出力,利益和付出相等方纔叫合作,臣以爲,明軍通行需要周國首肯之事,在情理之中,但把守官道的軍隊應由明軍共同擔負。要不然,除非讓周國共同負擔修路的費用。”

馮道卻不說話,一直捋着他的數根灰白鬍須眯眼沉吟。

百里無忌知道這老兒“奸詐”,不勉強他,想來他是不會主動開口了。

“馮相有何高見?”

見皇帝開口垂詢,馮道自然不好再保持沉默,他張開眯着的眼睛,道:“皇上早已成竹在胸,何須老臣浪費口舌?”

“這老狐狸。”百里無忌腹誹道。

徐世銘、孫光憲一聽心裡怪異,皇上已經有了決定?心中有些不滿,這內政之事早已下放至自己三人手中,自己三人並未得出結論,而皇上已經有了決定,這不是打他們的臉麼?如此,不如讓皇上把權收回去,自己三人聽命就是了。

百里無忌見徐世銘、孫光憲臉色有些不虞,訕笑道:“三位愛卿,朕只是有些想法,並非成竹在胸。”說完,瞪了馮道一眼。

“諸位心裡其實都明白,周國此舉是在害怕什麼。設身處地,如果換了你們是周國臣子,也許提的條件會比這更加苛刻,甚至根本就不會同意修路。”

百里無忌掃了一眼三人,見無人分辨,就繼續道:“三位都知道,明、周統一是我國的目標,雖然現在外敵來犯,統一不是時候,但這個目標想爲在你們心中已經盤桓數年了吧?”

徐世銘三人相視一笑,自然,憑明國的國力,要不是眼下外敵壓境,要不是百里無忌反對動用武力,吞併周國不過是數月之事。

百里無忌道:“既然如此,明國出錢出力,在周國修兩條官道,不就是爲自己所修?依朕看來,不管周國提出何種條件,這路都得修,諸位以爲如何?”

第五十六章第二百五十八章第十六章第一百零八章第二百二十六章第五十六章第二百一十四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60章 南平王遺詔第一百零二章第76章 死人的榮譽第一百三十三章第99章 ,第七十五章第九十八章第2章 逃婚(二)第8章 滅國戰略(二)第80章 晉國內亂頻繁第40章 閩國兄弟鬩牆第一百十一章第二百八十一章第24章 齊已仙逝第一百五十二章第一百零一章第二百零三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第三十三章第六十六章第85章 東王妃的危機感第96章 神人杜光庭第97章 傳承第二百六十一章第五十六章第七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九章第一百三十八章第二十四章第44章 戰爭再次爆發第二百六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70章 無心插柳第一百一十五章第二百零四章第41章 整治吏治第三十章第二百七十七章第29章 南平王的苦惱第一百七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一百三十八章第十八章第九十四章第八十二章第37章 天策府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二百四十五章第二百零二章第八十章第二百一十章第二百六十二章第九十五章第40章 閩國兄弟鬩牆第81章 掌書記徐世銘第二百一十六章第33章 滅楚戰爭(十)第一百九十四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四十四章第二百五十五章第6章 布衣樑震第三十四章第53章 民意所向第49章 籌備軍械坊(二)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一百六十一章第11章 寧江王第二百五十五章第一百零五章第23章 團結軍殘部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一百三十八章第一百一十三章第二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五十三章第十四章第61章 高保勖逆襲第四十一章第二百二十九章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一百二十七章第四十六章第九十二章
第五十六章第二百五十八章第十六章第一百零八章第二百二十六章第五十六章第二百一十四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60章 南平王遺詔第一百零二章第76章 死人的榮譽第一百三十三章第99章 ,第七十五章第九十八章第2章 逃婚(二)第8章 滅國戰略(二)第80章 晉國內亂頻繁第40章 閩國兄弟鬩牆第一百十一章第二百八十一章第24章 齊已仙逝第一百五十二章第一百零一章第二百零三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第三十三章第六十六章第85章 東王妃的危機感第96章 神人杜光庭第97章 傳承第二百六十一章第五十六章第七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九章第一百三十八章第二十四章第44章 戰爭再次爆發第二百六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70章 無心插柳第一百一十五章第二百零四章第41章 整治吏治第三十章第二百七十七章第29章 南平王的苦惱第一百七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一百三十八章第十八章第九十四章第八十二章第37章 天策府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二百四十五章第二百零二章第八十章第二百一十章第二百六十二章第九十五章第40章 閩國兄弟鬩牆第81章 掌書記徐世銘第二百一十六章第33章 滅楚戰爭(十)第一百九十四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四十四章第二百五十五章第6章 布衣樑震第三十四章第53章 民意所向第49章 籌備軍械坊(二)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一百六十一章第11章 寧江王第二百五十五章第一百零五章第23章 團結軍殘部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一百三十八章第一百一十三章第二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五十三章第十四章第61章 高保勖逆襲第四十一章第二百二十九章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一百二十七章第四十六章第九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