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bookmark

其實此事也不奇怪,柴榮登基之後,曾經評價周軍說:“侍衛士兵,老少相半,強弱不分。”所以才決心整治,下旨曰:“況百戶農夫,未能瞻一甲士。且兵在精不在衆,宜一一點選。精銳者爲上軍,怯懦者任從安便,庶期不用,又不虛費。”由此,廣募天下壯士“選取優者爲殿前諸班”,通過整頓,打造出一支勇敢善戰的禁衛軍。

而各地州軍,稍有一技之長的早已被選拔進禁軍,留下的除了老弱病殘,也就是一些二溜子了,他們平日裡仰仗鮑虎時,自然一個個發誓忠誠,可眼下被上萬特戰軍一包圍,哪還有半點忠誠,早就將鮑虎拋之腦後,能保住自己的命就不錯了。

鮑虎原本就是隻紙老虎,如果現在徐守仁的特戰軍依舊處於防禦姿態,想必鮑虎早已趾高氣揚地向徐守仁責問特戰軍插手邠州治安、捆綁周軍士兵的責任了,甚至很可能依此要脅徐守仁一些條件,譬如讓一些人蔘加特戰軍之類的。

如果徐守仁膽敢拒絕,那正好,攻擊出了轅門的特戰軍,也可以使自己立於道義的高點,畢竟這是周國的土地,縱然皇上答應讓特戰軍駐紮邠州,這不代表着特戰軍能自由出入軍營、參與邠州治安,自己只攻擊出了轅門的特戰軍,說到哪都可以據理力爭。

可一切打算,隨着三千周軍棄械投降而煙消雲散,鮑虎絕不想充當英雄。英雄一般都死得早,鮑虎雖然私下投靠了遼國,可那全是看在錢財的份上。如果連命都不保,要那錢財又有何用?

鮑虎絕不認爲自己殺了四個特戰軍士兵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如果追究下來,自己麾下三千士兵,大不了讓特戰軍挑選四個,一命抵一命就是了,最多兩命。不,五命抵一命也行,哪怕到最後。鮑虎也有保命之符在手,那就是他在朝廷中的後臺是肯定會救他的。

於是,這場即將發生的火拼就這麼戲劇性的收場了,三千周軍連同他們的指揮使鮑虎沒有任何反抗。全軍成了特戰軍的俘虜。被羈押進了特戰軍軍營。

從而也變相實現了一些人的願望。

徐守仁哭笑不得地無奈接受了這個事實,好在特戰軍補給充足,也不缺三千人的口糧,但血債還在,不得不償。

徐守仁親自出馬突擊審訊了數個周軍俘虜,其中包括指揮使鮑虎,而鮑虎卻沒有象他的名字那般霸氣十足,甚至沒動刑。鮑虎不但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如竹筒倒豆般說了個清清楚楚,還將爲什麼會動用全軍前來挑釁的原因說了個徹底。

徐守仁大驚之下。令特戰軍立即按照鮑虎的交待抓捕遼國細作,爲了不走漏消息,徐守仁讓特戰軍穿周軍俘虜的軍服前往;同時令俘虜們在口供上簽字畫押之後,迅速書信兩封,一封送去周國靜難軍節度使折從阮處,一封直接送往金陵府。

折從阮在收到徐守仁書信前一個時辰就得到了手下的稟報,正在大發雷霆,他生氣的原因倒不完全是因爲鮑虎此舉可能破壞兩國同盟關係,而是其家族所轄府州多次得到明軍的救援,若沒有明國,恐怕府州所轄早已淪陷於遼軍的鐵蹄之下。

但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他的孫女婿楊業是明國都指揮使,這可是折從遠心中爲未來折家保留的一條後路。而如今,麾下指揮使鮑虎竟擅自出兵挑釁特戰軍,如果引起火拼,那後果不堪設想。這不由得折從遠不火冒三丈。

折從遠趕緊組織起親衛營,準備親自前往特戰軍軍營,控制事態惡化,卻不想,軍隊還未出營地,徐守仁的信使已經到了。

看着徐守仁的親筆信,折從遠的怒火更加熾烈,但隨即卻煙消雲散,他的怒火來自於鮑虎的狂妄,更來自於鮑虎竟敢擅自下令擊殺特戰軍落單士兵,而看到後面,才知道,從屬自己麾下的三千州軍,竟沒有絲毫反抗,全軍棄械投降了,這不得不讓折從遠苦笑,這鮑虎真就是個混帳。折從遠搖搖頭苦笑道。

但罵歸罵,鮑虎還得救,一則鮑虎畢竟是周臣,自己的屬下,二則鮑虎在京中有後臺,折從遠不得不賣那後臺的面子。更何況,這三千人馬終究是三千條人命,而自己節度邠州還真少不了這三千士兵。

於是,折從遠帶着親衛營,讓徐守仁的信使引路,向特戰軍軍營而去。

徐守仁從給折從遠送出信的那一刻就知道折從遠會來,也必須讓他來,徐守仁並沒有將鮑虎私下投遼的事寫在給折從遠的信中,而只是將此事彙報給了金陵。

這其中有徐守仁不能與外人道的秘密,原以爲鮑虎氣勢洶洶而來,極有可能引發火拼,徐守仁一時把握不準的狀況下斬殺了兩什什長以絕退路,打定主意與鮑虎以血還血。

可不料這鮑虎虎頭蛇尾,三千周軍竟不發一矢棄械投降,這就使得徐守仁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如果殺俘虜,那不但周國不會罷休,恐怕明國朝廷,甚至百里無忌都不可能放過他。如果就這麼放過三千周軍,那不但四個特戰軍士兵白死,而且被自己處斬的兩個什長也是枉死,這如何向麾下將士交待,更無法向金陵交待。

正因爲如此,徐守仁不能向折從遠通報鮑虎投遼之事,一旦通報,那周國就能脫出了干係,這支周軍的指揮使投敵,那殺死四名特戰軍士兵的主兇就是遼國,而周國做爲同是受害者,不但沒有了殺死四名特戰軍的責任,甚至可以名正言順地索要三千周軍俘虜。

只有死死咬住鮑虎是周國指揮使的身份,才能讓周國揹負起殺死四名特戰軍士兵的責任,而被羈押的三千周軍俘虜,才能成爲徐守仁與折從遠、周國朝廷討價還價的籌碼。

徐守仁終究不是一個統帥之才,如果從局部來說,徐守仁的考慮確實不錯,但如果從明、周同盟對抗外敵的戰略高度來說,卻是無利有害的。

第70章 無心插柳第九十六章第一百九十三章第67章 忠州之戰第46章 嶽州陷落第36章 廖匡齊的母親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一百七十八章第五十一章第一百九十五章第13章 孫少的刀第一百十七章第一百十三章第83章 石敬塘的辯解第28章 滅楚戰爭(五)第一百十三章第4章 初見蓉兒第36章 廖匡齊的母親第二百八十章第44章 招募風波第69章 重逢百里義第15章 權利與親情第五十九章第92章 慶州暴亂(四)第二百五十五章第九十八章第99章 ,第18章 告別第一百三十一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第12章 王妃被殺第九十八章第29章 南平王的苦惱第8章 滅國戰略(二)第83章 魏璘彭曉歸來第三十二章第9章 蜀地之行第4章 初見蓉兒第七十三章第15章 權利與親情第三十一章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19章 權力交接第九章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一百章第三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33章 滅楚戰爭(十)第二百八十章第五十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一百三十八章第一百一十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九十二章第六章第二十五章第8章 滅國戰略(二)第九十二章第三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九章第二百零五章第66章 勇者有悔?第一百五十二章第一百零七章第八十一章第一百五十章第28 徐世銘獻計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一百章第十五章第四十八章第一百八十一章第八十章第十四章第95章 女人總歸是女人第二百五十五章第84章 水師都督第92章 慶州暴亂(四)第四十八章第九十六章第五十七章第5章 孫少的糾結第五十四章第二百八十七章第四十四章第二十九章第八十二章第61章 高保勖逆襲第一百零二章第一百六十章第65章 五馬被殺第六十八章第一百九十八章第二十一章第93章 慶州暴亂(五)
第70章 無心插柳第九十六章第一百九十三章第67章 忠州之戰第46章 嶽州陷落第36章 廖匡齊的母親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一百七十八章第五十一章第一百九十五章第13章 孫少的刀第一百十七章第一百十三章第83章 石敬塘的辯解第28章 滅楚戰爭(五)第一百十三章第4章 初見蓉兒第36章 廖匡齊的母親第二百八十章第44章 招募風波第69章 重逢百里義第15章 權利與親情第五十九章第92章 慶州暴亂(四)第二百五十五章第九十八章第99章 ,第18章 告別第一百三十一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第12章 王妃被殺第九十八章第29章 南平王的苦惱第8章 滅國戰略(二)第83章 魏璘彭曉歸來第三十二章第9章 蜀地之行第4章 初見蓉兒第七十三章第15章 權利與親情第三十一章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19章 權力交接第九章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一百章第三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33章 滅楚戰爭(十)第二百八十章第五十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一百三十八章第一百一十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九十二章第六章第二十五章第8章 滅國戰略(二)第九十二章第三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九章第二百零五章第66章 勇者有悔?第一百五十二章第一百零七章第八十一章第一百五十章第28 徐世銘獻計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一百章第十五章第四十八章第一百八十一章第八十章第十四章第95章 女人總歸是女人第二百五十五章第84章 水師都督第92章 慶州暴亂(四)第四十八章第九十六章第五十七章第5章 孫少的糾結第五十四章第二百八十七章第四十四章第二十九章第八十二章第61章 高保勖逆襲第一百零二章第一百六十章第65章 五馬被殺第六十八章第一百九十八章第二十一章第93章 慶州暴亂(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