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也就幾丈寬,說時慢,其實那也就一瞬間的事,馬驥雲和於存忠剛衝向蜀軍主將樑正雄,百里義也緊隨其後。
三個人如同一個倒錐形,迅速向樑正雄靠近。
而此時,蜀軍開始崩潰,先是一個兩個回逃。
接着就是一羣兩羣。
瞬間全部活着的蜀軍如瘋了般後退,掉頭就逃。
樑正雄身邊只剩下他的七八個親衛。
樑正雄確實是一員虎將,丈八的陌刀施展得虎虎生風,不知道砍翻了幾個黑旗衛士兵,見於、馬二人衝來,迎向當先的於存忠當面就是正劈一刀。
於存忠長刀往上一架,左手托住刀背,硬抗一刀。
而此時於、馬二人的親衛也已經趕了上來。
馬驥雲也是個性情中人,不願以二對一,便在邊是替於存忠掠陣。
親兵對親兵,主將對主將。
狹路相逢,兩個主將都是勇者。
一刀砍下,一刀招架。
一時難解難分。
主將的親衛們都捉對着廝殺。
數個回合之後,樑正雄的親衛全部倒在地上,所有的蜀軍皆已逃命。
戰場之中再無一個站着的蜀軍。
樑正雄架住於存忠當頭劈下的一刀,順勢往後一退,卻被包圍的黑旗衛士兵用刀頂住了後背。
樑正雄無奈地一嘆,扔下了手中陌刀。
百里無忌走上前來,看着樑正雄。
樑正雄也擡頭直視百里無忌。
好一會,百里無忌說:“報汝的姓名,軍職。”
樑正雄平靜地說道:“樑正雄,蜀國控鶴馬步軍都指揮使安思謙麾下指揮使。敢問將軍是?”
百里無忌說:“巴東縣令兼守備,黑旗衛指揮使百里無忌。”
“哈……。”
樑正雄猛地仰頭向天,一陣狂笑。
百里無忌木然地看着他,任他發泄完畢。
樑正雄笑完,說:“百里無忌,某沒聽過,但汝麾下的黑旗衛某今日見識了。”
百里無忌問:“服嗎?”
“服。”
“願降嗎?”
“不降。”
“爲何?”
“還能降嗎?某敢降嗎?黑旗衛殺我太多少兒郎,某也殺了太多黑旗衛士卒。某怕無顏面對麾下兄弟在天之靈?懇請百里指揮使給某一個痛快。”
百里無忌思忖再三,說道:“樑正雄,某念汝是條漢子,不殺你,汝走吧。”
樑正雄聞言笑了笑說:“謝百里指揮使,某有些悔了,要是不殺汝如此多的士卒,汝也沒有殺我衆多親衛,某真想降了汝。”
百里無忌問:“哦,你的意思是如果重來一次,你不會再率千人衝鋒了?”
樑正雄細細思量許久,回道:“某還是會衝鋒。”
百里無忌心底裡嘆了口氣,說:“很好。某沒看錯你,你自便吧。”
說完轉身離去。
樑正雄“撲通”跪到在地,大呼道:“百里無忌,某記住你了,若有來世,希望能在你的麾下,今日,某向你拜別了。”
隨即撿起邊上的長刀架向脖子,狠狠一拉。
百里無忌聞言身體一僵,並不回頭,輕輕地說了一句:“厚殮他。”
數千黑旗衛士兵靜靜地看着這一幕,靜靜地,靜靜地……。
他們感覺到自己的心中好象多出了點什麼,可又說不清是什麼。
百里無忌知道,這是自己刻意在他們心中種下的一顆種子。
這顆種子叫做——魂。
軍魂。
無忌不希望黑旗衛成爲岳家軍。
無忌希望就是有一天自己不在了,黑旗衛依舊能憑藉着心中的魂橫掃天下,所向披靡。
雖然種下的只是一顆種子,但百里無忌堅信。
在鮮血和生命的澆灌下,種子必將長成參天大樹。
打掃戰場之後。
戰損結果出來了。
殲滅俘虜蜀軍四千四百餘人。
其中包括樑正雄率領衝鋒的千人。
而逃跑的五百餘人也是樑正雄率領衝鋒的千人中的蜀軍。
黑旗衛陣亡一百八十七人,傷四十九人。
全部陣亡人數都出自方纔那場慘烈的肉搏戰。
三個都將不明白,所有校尉也不明白,黑旗衛所有士兵都不明白。
方纔只要百里無忌一聲追擊令下。
這五百餘人的蜀軍根本無法逃回去。
但沒有人敢問。
因爲大家都看懂了百里無忌眼中那一抹深深的痛。
唯有百里義不在乎。
他衝上前去,大聲問道:“大郎,我有意見。”
“講。”
“方纔明明能全殲蜀軍,爲何放五百多人逃回去?”
對於領兵的將領來說,全殲和擊潰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榮譽。
百里無忌掃了一眼衆將,他知道衆人都不明白,只是不問而已。
轉過頭來,無忌問百里義:“安思謙是否已經知道萬州陷落。”
“知道。”
“黑旗衛是否還能攻其不備?”
“不能。”
“逃跑的蜀軍是否在肉搏中被黑旗衛擊潰?”
“是。”
“汝認爲他們再遇黑旗衛時,是否還有可能與黑旗衛拼殺。”
“不可能。該部蜀軍已經在肉搏中被擊潰,心中的恐懼消失之前,再遇咱們,不聞風而逃就已經不錯了,哪還可能敢與咱們拼殺。”百里義自豪地說道。
百里無忌牽扯了一下嘴角,想笑,但終究是被心中的哀傷將這絲笑意逼了回去。
望向三個都將,問:“現在明白了嗎?”
馬、雲二人點頭道:“屬下明白指揮使的用意了。”
於存忠搖搖頭,還是不明白。
“雲都將,你給他們解釋一下。”
“我以爲指揮使放蜀軍逃回忠州,就是要讓他們把今天拼殺的過程帶回去,將對黑旗衛的恐懼帶回忠州去。這種來自於骨子來的恐懼感最適合在人羣中傳染,指揮使,這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吧?”
“那就要看安思謙如何應對了。如果逃回去數量太少,安思謙完全可以悄悄地殺掉,但現在五百多人逃回去,他想殺那恐怕要激起兵變了。不能殺他就只能將五百人妥善安置,而妥善安置就只能安置在軍營,只要他安置在軍營,五百多張嘴就是傳染源。忠州……沒救了。”
百里無忌一邊說一邊思考着。
絲毫沒有留意到身邊這些將領的眼中流露出的閃光,那是一種勇者對於智者的敬佩。
是一種敬佩後的盲從。就象看見一片黑暗中在前面引路的燭光。
就象是關羽張飛對諸葛孔明的依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