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bookmark

高方只能召見徐守仁,希望能從徐守仁處得到安慰。

可徐守仁實話實說,將自己無法對本國皇帝是否接受佛音公主一事擅做主張,只能等待百里無忌新的旨意。

無法從徐守仁口中得到安慰的高方,心中越來越恐懼,在失去廣寸的情況下,聽從了兒子高智平的計策,派出暗殺隊對段氏的使者團進行暗殺。

高方心中所想與大理國所有人一樣,他一樣認爲明國皇帝必定會接受佛音公主,由此段氏將得到明國的支持,而自己將被明國拋棄。

高方情急之下失去了方寸,他不但派出了暗殺隊,還做了一件真正將高氏推向萬劫不復境地的傻事。

他爲了防備不測,將應召而來的徐守仁扣留下來,以作人質。

在高方看來,暗殺隊的派出,等於已經與明國撕破了臉。

因爲當段思聰詔令佛音公主與明國和親,使者團離開大理府運往金陵府的那一刻起,這使者團就與明國聯繫在了一起,在沒有得到明國迴應的前提下,下手暗殺,等於打了明國朝廷的臉。

既然如此,扣下徐守仁,對於高方來說至少能做爲一枚與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

在危難之際,或許能拯救高氏。

而當百里康得知高方扣留徐守仁後,苦於沒有得到百里無忌新的旨意,只能作好營救準備,卻不能展開營救行動。

幸好徐守仁暫時沒有生命安危,只是被扣留。

這些天。身在皇宮的百里無忌很輕鬆愜意,楊廷式已經能很好地將“轟炸隊”進行訓練,不再需要百里無忌親力親爲了。

軍械坊的製造也已經定型。船舶院對八艘車輪船的製造已經收尾,正在進行試水。

百里無忌真正地空了下來,特別是大理國徐守仁、百里康的稟報中,一切照着計劃進行,令百里無忌更爲放心。

可他不知道的是,正在他逗弄百里靖北享受天倫之樂的同時,大理國皇帝已經將他的女兒佛音公主與他聯繫在了一起。

而這個使者團正在來金陵府的路上。不日即到。

段佛音的使者團離開大理府,按設定的路線,北上出龍首關至三賧後。乘官船順金沙江一路向東北方向行駛,直至金沙江與岷江交匯處,再沿岷江北上到達明國成都府。

然後由明國成都府館驛引領前往金陵府。

高方派出的暗殺隊並沒有在使者團抵達三賧前動手。

這是因爲使者團剛出大理府,相距太近。很容易得到大理府朝廷軍的支援。得手的希望太低。

暗殺隊一路跟隨,甚至等使者團一概人等上了官船駛往岷江時,也一路緊追。

使者團衆人分乘兩艘官船,前船引路,乘坐的是三百甲士;後船乘坐的是段佛音在內的數十使者團成員、數十個隨從待女和另外兩百弓弩手。

段思聰在女兒離京時,爲其準備了精選的五百士兵,以策佛音公主一路上的安全。

段思聰自然能想到高方鐵定不會罷休,但段思聰也考慮到如今與高氏叛軍以瀾滄江東西對峙。

也就是說按正常。高氏叛軍勢力不可能在瀾滄江以東有大量的軍事人員,從大理府到金陵府所有路途都在朝廷軍的控制之下。不應該出現大量的刺殺人員。

所以,段思聰以爲,五百甲士足夠應付一路上小股的滋擾之徒。

同時,段思聰爲女兒選擇了水路,因爲水路相對於陸路來說,更不利於行刺。

在朝廷軍的控制轄地之內,一旦有大型不明船隻出現,不可能逃過軍方的視線。

如果高方真派人前去行刺,那麼兩艘高大堅固的官船加上五百士兵,足以應付有可能出現的意外

但段思聰顯然沒有上過戰場,他不明白有時候,再堅固的官船都無法抵擋大量舢板的合擊,因爲這個時代的船隻,都是木船,就算再堅固,也無法抵禦火攻,何況是火油。

統率這支暗殺隊的首領就是高智平,高方的長子。

如果不是事出意外,高智平本應該成爲佛音公主的丈夫。

這樣若干年後,高智平在高氏部族的實力支持下,很可能逼段思聰退位爲僧,取而代之。

可這一切的希望,就在這一年的時間裡被擊得粉碎。

高智平心中的恨無以言表。

從小他就視佛音公主是自己的禁臠,在他看來,公主下嫁於他只是個時間問題,可現在,段、高兩族的反目成仇,讓他再無可能將公主佔爲己有。

爲了泄憤,他向高方建議暗殺,其最主要的出發點卻不是爲了高氏部族利益,而僅僅是爲了泄私憤。

世上有一種人,他們自己不能得到的東西,就會想方設法地去毀滅它,讓所有人都無法得到。

高智平無疑就是這一種人。

但高智平絕對是個聰明人,沒有下令在三賧之前對使者團動手,就可以看出高智平並沒有因爲仇恨而失去理智,他有着常人不能及的隱忍力。

高智平所統是暗殺人員高達八百人,分成四隊,這已經是高氏安插在大理府周邊人員的七成。

高方下令只是讓高智平率三百人執行暗殺,可高智平已經顧不得父親的命令,他不顧隨從的勸說,強硬地將大理府周邊細作全部調集起來,由此而產生的後果是高方再也不能得到有效率的情報。

抽調走七成人員,高氏在大理府周邊的情報網就幾近癱瘓。

如果不是剩下的三成是老弱,高智平抽調的遠不止八百人。

高智平將人員分爲水、陸兩路,水路兩百人,分乘五艘舢板,一路尾隨官船;而陸路則喬裝成商販,沿金沙江南岸急進。

陸路總是比水路快,何況是有馬匹代步的情況下。

當段佛音的使者團從水路行駛至大理國與明國交界處時,陸路的高智平已經到達戎州。

戎州(今宜賓)已經是明國領土,處於金沙江、岷江、長江的交匯處,水路交通發達。並且,地處邊塞,連通着西面各個少數民族,屬於重要的軍事要地。

素有“江水通三峽,州城控百蠻”之稱。

第二百一十一章第一百七十一章第1章 逃婚(一)第二百六十七章第六十六章第57章 楚王親征第五十六章第一百四十六章第七十五章第34章 就醫失敗第六十七章第44章 招募風波第五十一章第一百零七章第二十章第二百七十九章第四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91章 慶州暴亂(三)第58章 高蓉蓉的選擇第80章 晉國內亂頻繁第一百十五章第七十章第二百三十章第97章 傳承第31章 滅楚戰爭(八)第十五章第二百七十六章第九十七章第61章 高保勖逆襲第71章 蜀軍來犯第39章 安州叛亂第47章 稱呼是個大問題第二十六章第7章 滅國戰略(一)第12章 玉清公主第一百八十五章第5章 出路第八十五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一百二十章第89章 傾銷和兌換第四十六章第七十五章第二百五十三章第53章 戰前軍備第四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第37章 廣囤糧第七十四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十七章第一百二十七章第一百章第一百五十一章第67章 平蠻之策第93章 慶州暴亂(五)第一百四十二章第70章 丁思覲的忐忑第12章 王妃被殺第一百五十三章第29章 滅楚戰爭(六)第十八章第一百零七章第60章 南平王遺詔第一百五十三章第58章 第一戰,伏擊戰第二百三十五章第十一章第一百十五章第49章 籌備軍械坊(二)第一百七十六章第99章 ,第八十一章第41章 整治吏治第94章 設立票引第一百五十六章第31章 接掌團結軍第四章第二百五十一章第一百零三章第十六章第六十五章第六十三章第25章 滅楚戰爭(二)第一百五十四章第四十二章第26章 各懷鬼胎第29章 南平王的苦惱第一百七十四章第一百零八章第67章 平蠻之策第67章 忠州之戰第一百零一章第十三章第二百五十一章第四十六章第79章 番薯燒
第二百一十一章第一百七十一章第1章 逃婚(一)第二百六十七章第六十六章第57章 楚王親征第五十六章第一百四十六章第七十五章第34章 就醫失敗第六十七章第44章 招募風波第五十一章第一百零七章第二十章第二百七十九章第四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91章 慶州暴亂(三)第58章 高蓉蓉的選擇第80章 晉國內亂頻繁第一百十五章第七十章第二百三十章第97章 傳承第31章 滅楚戰爭(八)第十五章第二百七十六章第九十七章第61章 高保勖逆襲第71章 蜀軍來犯第39章 安州叛亂第47章 稱呼是個大問題第二十六章第7章 滅國戰略(一)第12章 玉清公主第一百八十五章第5章 出路第八十五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一百二十章第89章 傾銷和兌換第四十六章第七十五章第二百五十三章第53章 戰前軍備第四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第37章 廣囤糧第七十四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十七章第一百二十七章第一百章第一百五十一章第67章 平蠻之策第93章 慶州暴亂(五)第一百四十二章第70章 丁思覲的忐忑第12章 王妃被殺第一百五十三章第29章 滅楚戰爭(六)第十八章第一百零七章第60章 南平王遺詔第一百五十三章第58章 第一戰,伏擊戰第二百三十五章第十一章第一百十五章第49章 籌備軍械坊(二)第一百七十六章第99章 ,第八十一章第41章 整治吏治第94章 設立票引第一百五十六章第31章 接掌團結軍第四章第二百五十一章第一百零三章第十六章第六十五章第六十三章第25章 滅楚戰爭(二)第一百五十四章第四十二章第26章 各懷鬼胎第29章 南平王的苦惱第一百七十四章第一百零八章第67章 平蠻之策第67章 忠州之戰第一百零一章第十三章第二百五十一章第四十六章第79章 番薯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