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bookmark

歷朝歷代以來,帝國皇朝統治天下生靈的不二法門就是宣揚忠孝,忠誠於皇帝,孝順長輩。

這孝順無可非議,但忠誠皇帝則就是帶着愚民思想了。

人生而不平等。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等。

這些觀念做爲科舉的中心思想被強加到每一個人的腦子裡。

愚民,成了穩固帝國王朝的不二法門,再加上利用佛、道等宗教的宣揚,其實歷代以來的平民百姓,真正有自己思想的人並不多。

萬中取一有那麼幾個,不是被朝廷暴力剷除,就是被收容進朝廷的官場,淪爲實施愚民政策中的一員。

百里無忌知道段佛音所問的,並不是不解明國百姓爲何自信,而是不解百里無忌爲何讓百姓“聰明”起來。

因爲“聰明”起來的百姓,遠比“不聰明”的百姓難以統治。

這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核心思想。

其實不但段佛音不明白,許多明國官員亦不明白,江山社稷、家國天下,唯有愚民才能千秋百載,這是恆古不變的法則。

人,如果懂得太多,就會不“安份”,不受約束,法律對於智者來說,不過就是統治者的遮羞布,僅此而已。

法律的神聖之處在於遵守,而帝國的法律制訂,出自於上位者,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皇權,永遠不需要遵守法律,甚至可以隨時修改、踐踏法律。

百里無忌在楚國時就開始通過對科舉制度的改革。並通過對取仕的改革,往下一代學子中播下開啓民智的種子。

雖然徐世銘擅作主張地加入了效忠皇室的科目,但這不影響民智的開啓。

百里無忌知道民智開啓。將會對明國根基產生強烈的震動,因爲百姓由此會渴望更多的自主權、知情權和參與權。

開啓民智之後,朝廷將需要面對更多的質詢,從而使得凌駕於律法之上的皇權產生動搖。

這就是不利於統治的根本原因。

但百里無忌來自未來,他知道愚民的害處。

那就是會使百姓沒有國家、民族的概念,因爲愚民思想中,僅有着效忠皇權。而皇權是個變量,就象五代中,數十年間換了五個朝代。加上明國那就是六個。

百姓忠誠於皇權,誰來做皇帝就效忠於誰,這就是朝代更替的根本原因。

就象當遼國攻下開封府,擄走石重貴。晉國臣民便坦然效忠耶律德光一般。在他們心裡。只要耶律德光做了中原皇帝,那就是他們效忠的對象。

在百姓心裡,沒有國家也沒有民族,所有的外來侵略,對於他們來說,只是換了個效忠對象而已。

愚民政策可能有利於短期的統治,但從長遠來看,這無疑是動搖統治基礎的一計毒藥。

所以。百里無忌開啓民智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希望能在百姓心裡播種下國家、民族的種子。只有這樣,百姓在面對外來侵略的時候,纔會浴血反抗、不死不休。

有了這種覺悟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有這樣百姓的國家,纔是千秋萬代的。

當然,這前提是皇權的虛設。

因爲,開啓了民智的百姓,是不可能永遠容忍自己頭上懸着一把“皇權之劍”的。

他們會索要的更多,無論是利益還是權力。

如果皇權不主動虛設,那麼在有一天,皇室將被民衆推翻。

百里無忌有這個覺悟,他在建立明國時,就已經有了這種準備,“明”“民”,這就包含着百里無忌所要達到的目的。

有着後世覺悟的百里無忌知道,帝國的興衰輪迴,他不希望如今強大的明國,在傳承幾代之後,再一次陷入衰敗、更換的輪迴。

而朝代的更替永遠是血腥的,百里無忌更不希望自己的後代無法得到善終。

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之處,就是皇權虛設。

將權力交出去,這一切罪惡之源的權力只要不在皇室手中,那麼就沒人會來爲難皇室。

這樣,明國將永遠存在,任何一個勢力的崛起都將成爲內戰,搶奪執政權,不再會出現有一天明朝變成“周朝”或者“陳朝”、“宋朝”這樣的現象。

所有的爭端都將控制在明國這面大旗之下。

在這種百姓懂得國家、民族概念的情況下,誰要逆天行大不諱之舉另建國家,都將被萬衆唾棄,如此,明國才能長存。

而皇室將成爲明國的精神支柱,與明國同在。

這是百里無忌前思後想,唯一能令明國真正千秋百載的方法。

可這些,百里無忌自然不能說給段佛音聽,這種超前的概念遠不是這個時代人所能接受。

正如當人還在渴望一碗稀粥,填飽肚子的時候,你和他講如何搭配飲食纔有營養,那等於對牛彈琴。

百里無忌想了想,帶着戲謔的眼神回答段佛音,道:“久聞佛音公主深諳佛法,今天朕班門弄斧,引用一句,佛曰不可說。”

段佛音聞言迅速回道:“不生生不可說,生生亦不可說,生不生亦不可說,不生不生亦不可說。生亦不可說,不生亦不可說,以有因緣故得可說。”

段佛音在佛法領悟上無疑精湛的,她甚至一刻都沒有停留地對百里無忌進行了反駁。

她的這句話中,其中“不生生”是指世俗諦上的初生出胎,“生生”是指一切凡夫,“生不生”是指世俗諦上的死亡,“不生不生”則指沒有生相的大涅盤。

這句話前半句的四項,實際上又囊括了一切法,從生到死,從衆凡夫,到大涅盤,無論是世俗諦,還是真實義,統統不可說。

凡夫境既可說又不可說,涅盤境既不可說又可說,這纔是正確的看法。

但如果碰到適當的機緣,或要教化羣蒙,或要遠播佛法,則一切皆可說了。

她的意思自然是,遇見她的提問,便是適當的機緣了。

百里無忌本是戲謔地隨口一說,卻被段佛音瞬間堵了回來,百里無忌挖空腦子地思索了一番,將從前在齊已僧門下學過的佛經過濾了一遍,才尋到一句。

第二百七十七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二百七十一章第23章 江陵盟約第七十七章第63章 勇士的衣冠冢第47章 名將潘崇徹第九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九章第56章 花蕊夫人第一百十二章第57章 告別?表白!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三十三章第一百零四章第46章 盧詩韻來訪第二十四章第二百七十六章第4章 人滿爲患第94章 設立票引第一百八十八章第一百零六章第47章 稱呼是個大問題第二章第53章 戰前軍備第六十五章第二百二十三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37章 廣囤糧第二百一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二百六十五章第98章 大同社會第22章 正式上任第36章 廖匡齊的母親第一百二十八章第50章 醫者有恙第一百二十九章第96章 神人杜光庭第五十三章第1章 逃婚(一)第89章 傾銷和兌換第五十一章第60章 南平王遺詔第20章 再見,江陵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一百三十一章第29章 南平王的苦惱第九十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二百零四章第七十章第六十七章第一百八十四章第一百零八章第一百二十章第八十一章第一百零七章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69章 重逢百里義第二十一章第96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第28章 滅楚戰爭(五)第一百九十九章第四十二章第二百五十八章第十四章第84章 水師都督第六十六章第73章 南漢滅亡第47章 名將潘崇徹第41章 那一抹青色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二百三十五章第二零八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二百七十七章第42章 女人的心事第78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七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一章第一百零八章第六十四章第一百十一章第一百十二章第4章 初見蓉兒第二百五十八章第80章 晉國內亂頻繁第13章 公主欲嫁第一百零三章第七十七章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一百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一百六十章第一百七十章
第二百七十七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二百七十一章第23章 江陵盟約第七十七章第63章 勇士的衣冠冢第47章 名將潘崇徹第九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九章第56章 花蕊夫人第一百十二章第57章 告別?表白!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三十三章第一百零四章第46章 盧詩韻來訪第二十四章第二百七十六章第4章 人滿爲患第94章 設立票引第一百八十八章第一百零六章第47章 稱呼是個大問題第二章第53章 戰前軍備第六十五章第二百二十三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37章 廣囤糧第二百一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二百六十五章第98章 大同社會第22章 正式上任第36章 廖匡齊的母親第一百二十八章第50章 醫者有恙第一百二十九章第96章 神人杜光庭第五十三章第1章 逃婚(一)第89章 傾銷和兌換第五十一章第60章 南平王遺詔第20章 再見,江陵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一百三十一章第29章 南平王的苦惱第九十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二百零四章第七十章第六十七章第一百八十四章第一百零八章第一百二十章第八十一章第一百零七章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69章 重逢百里義第二十一章第96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第28章 滅楚戰爭(五)第一百九十九章第四十二章第二百五十八章第十四章第84章 水師都督第六十六章第73章 南漢滅亡第47章 名將潘崇徹第41章 那一抹青色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二百三十五章第二零八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二百七十七章第42章 女人的心事第78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七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一章第一百零八章第六十四章第一百十一章第一百十二章第4章 初見蓉兒第二百五十八章第80章 晉國內亂頻繁第13章 公主欲嫁第一百零三章第七十七章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一百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一百六十章第一百七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