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河套之亂

bookmark

安靜的日子總是短暫的,正月十六傳來消息,居住在河套地區的蒙古人土默特部出兵騷擾延綏地區,陝甘總督張鶴鳴派人平叛不利,都指揮陳愚直進退適當,急需調集援兵。

原來歷史上,由於察哈爾部落首領林丹汗對其他部落的壓榨,以及女真人的不斷打擊,部分蒙古部落西遷,集聚在河套地區,並且不斷的騷擾陝甘地區,而且由於支援遼東戰事,致使陝甘兵力空虛,造成河套地區被土默特部落入侵。

但是這次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事情還是出在林丹汗身上,這傢伙得到和大明朝貿易的機會,大肆購買明朝的各種商品、糧食,有大肆提高價格向其他部落出售,凡是不聽話的部落一律禁止貿易。因爲有了大明朝的支持,現在的林丹汗比歷史上強大得多,故此一些部落還是像歷史上一樣西遷河套地區。這些部落都窮的叮噹響,連吃飯都成問題,雖然有牛羊肉,但是沒有茶葉消食也不行啊,於是便配合着俺答汗部落開始搶劫延綏地區的大明朝老百姓。

朱有孝不由得苦笑,看來蒙古人的衰亡是不可避免的了,自己的日子剛好過起來就開始自相殘殺,結果還連累的大明朝要操心。自此朱有孝決定分化蒙古人,不再想着讓這些人兵合一處去遠征西域,而是決定把他們同化,讓他們變成自己漢族的一部分,像後世一樣成爲中華民族的一個分支,一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歷史上的西夏人、遼人、金國的大部分女真人都變成了漢人的一部分,他們的文字、語言到現在已經基本同化,自己的文化特色已經失去。就像時下的蒙古人,無論是察哈爾部落,還是土默特部落,都已經失去了成吉思汗時代的勇猛精神,雖然看起來像狼,但是已經失去了狼的那種合作、兇殘的本質,僅僅像豢養在動物園裡的狼一樣,只具有其形狀罷了。既然這樣,朱有孝就下定決心,全力平定這場叛亂,爭取連打帶拉,徹底收服土默特部落,然後在加以嚴格的軍事訓練、文化的同化,使之徹底成爲具有血腥的漢族戰士罷了。

朱有孝及下定決心要平定河套之亂,就要派出合適的統帥和將領。熊廷弼在遼東,孫承宗還在四川沒有回來,那麼讓誰做主帥和將領呢?就在這時來了一個人--袁崇煥,袁崇煥這次是到京述職的,於是吏部尚書周嘉謨舉薦袁崇煥去擔任河套平叛的御史。

朱有孝對於袁崇煥的認知僅限於對歷史資料的評價,因爲袁崇煥殺了毛文龍,所以朱有孝對他並不是十分感冒,爲的是怕他再剛愎自用,說不定又自恃清流殺了另外的將領,但是對於他的軍事才能還是比較欣賞的,畢竟袁崇煥還是明末三大名將之一。思來慮去朱有孝還是決定任用袁崇煥,但是前提條件是派出掣肘不能讓他濫殺無辜的監軍,這個人選誰呢,太監肯定是不行,朱有孝就想起了袁應泰,袁應泰爲人正直,又善於搞地方建設,尤其善於治理水患,擅長農田水利建設,何不用袁應泰替換張鶴鳴擔任陝甘總督制約袁崇煥,又能充分利用二人的優點呢。武將就調洪承疇,這傢伙雖然在歷史上投降了女真人,但還是有相當不錯的軍事才華的,不然的話也不會讓皇太極的皇后去陪他睡覺,還有孫元化、盧象升也一起派過去。孫元化現在正在新建立的大明兵器廠裡,配合宋應星、雷鳴天、畢懋康試製新式大炮呢,盧象升還在大明官吏學校的軍事科學習呢。

在這天啓元年的一年裡,爲了練出好鋼、鑄造好炮,朱有孝是費盡了心思,宋應星花錢製造鍊鋼的坩堝費盡了金錢,炒鋼技術日漸臻熟,從江西弄來的烏沙在宋應星曆盡無數失敗的情況下終於練出了幾噸鎢鋼,做成了合金鑽頭,利用朱靈製造的鑽牀可以製造各種槍管和小口徑炮筒了。而雷鳴天則在付出了三個手指頭的代價,研製出了炮彈底火的製造,還有炮彈的觸發爆炸藥,這樣以來只要炮彈打出去無論多遠,只要一碰到地面或者硬東西就會爆炸,朱有孝的大炮計劃終於可以徹底實施了,雖然比不了現代的能夠打幾十公里的加農炮,但是現在只要能夠打出兩公里就足夠使用了,至於以後海戰裝到戰艦上的需要打到十公里以上的大炮,目前根本用不到,最起碼也要幾十年以後纔會用到。而在徐光啓、宋應星等人的培養下,在大明技術學校的培養下,在朱有孝的指點下,這些東西諸如鍛造、鍛壓等技術,合金鋼技術將會在朱有孝無窮的金錢堆積下都被攻破,幾年後朱有孝將製造具有蒸汽機動力技術的鐵殼戰艦,甚至鋼甲戰艦,將會把世界秩序重新整頓。

天啓二年二月初二,大明朝北京城前門外,排列整齊的大明神機營二萬官兵整裝待發,這二萬軍隊是孫承宗走後由孫元化配合兵部訓練的,具體操練方法是由戚金的退役老兵們親自指導,其中的三千人炮兵則是由孫元化親自訓練,不但配有普通的“二踢腳”小炮,還有迫擊炮,更是配備了十門能夠打到五里以外的大炮,並且都安裝了炮鏡,計算圖表,使士兵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並攻擊目標。另外二千人帶着四千匹馱着炮彈和彈藥的騾馬。

雷鳴天製造出大炮底火帽以後,在朱有孝的指點下,孫元化、畢懋康、還有徐光啓推薦的王徵、李之藻共同努力下,製造出了原始的手搖機槍,不過和歷史上的第一款手搖機槍不同的是用的一根槍管,子彈是轉盤型的,其實就是一杆大型號的半自動步槍,每盤子彈二十發,彈殼可以重複使用。至於步槍還是使用紙質彈殼,無論鐵的還是銅的彈殼,現在朱有孝根本用不起,並且因爲太重,後勤也供給不上。

除去孫元化的炮兵、手搖機槍兵以外的五千人馬,其餘的一萬五千人由袁崇煥、洪承疇、盧象升各帶五千人。爲了防止袁崇煥私自處置將官,朱有孝還命令袁應泰親自跟隊監軍,並且兼任總監軍。

朱有孝檢閱軍隊已畢,袁崇煥帶着二萬人馬浩浩蕩蕩從京城出發,沿北京至大同的路線直奔延綏地區而去,而朱有孝爲了防止彈藥不足,隨後又派出五千人馬,攜帶着大批的彈藥跟隨而去。

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常潤的崛起(七)第九十三章 進軍大西北(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鳳陽王國(五)第三百三十章 戰爭贖金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常潤的崛起(七)第三百三十八章 鑽石戰爭(七)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途(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三)第二百九十章 李鴻基探險記(五)第一百八十一章 融合第三百章 大順侯國(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西非混戰(七)第一百五十一章 毛堡爭奪戰(五)第二百一十九章 納沃伊小鎮第一百一十一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四章 登基(三)第四十七章河套戰役(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西非混戰(六)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好人常在第九十六章 進軍大西北(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四)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西伯利亞(二)第二十二章大明朝的鹽稅哪裡去了第一百零一章 進軍大西北(九)第二百一十三章 炒股?第二百二十二章 玉石之爭第三百五十三章 基礎建設(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飛速發展的大明第六十三章 收服河套(一)第五十二章 山東的新變化(二)第二百一十章 瓜分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九十六章 進軍大西北(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傅冠城的金礦第一百三十二章 雲南(四)第七十九章 鍋駝機(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信仰(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橫掃涇河兩岸(三)第二百零五章 勢力範圍的規劃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洛陽的規模第三百二十四章 鳳陽王國(六)第一百六十八章 佔地第二百五十一章 非洲勢力範圍(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暴亂第二百四十九章 英格蘭探險隊第一百八十四章 印度沿岸的炮聲第二百七十九章 烏髮第二百三十六章 橫掃涇河兩岸(四)第二百九十三章 李鴻基冒險記(八)第一百八十章 紮根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服徹辰汗第二百八十二章 合縱連橫新篇(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歸途(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西非混戰(七)第二百二十三章 劉綎第三百四十六章 債轉股第六章 熊廷弼事件第二百零五章 勢力範圍的規劃第七十五章 澎湖列島之戰(三)第三百零七章 歐洲遊記(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第三百一十一章 朱常潤的崛起(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導權第一百一十二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李鴻基探險記(二)第十五章 戰遼東(二)第五十八章 打造大明艦隊第三百零五章 歐洲遊記(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第三百三十六章 鑽石戰爭(五)第二百一十八章 撒馬爾罕戰役第五章 家底第一百一十一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二百一十七章 薩非帝國第三百五十章 重組江浙銀行(四)第三十一章定西南(二)第七十章 大明海軍(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橫掃涇河兩岸(四)第三百三十五章 鑽石戰爭(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踏上征途第十三章 收網第二百二十章 布哈拉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海的誘惑(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橫掃涇河兩岸(二)第六十九章 大明海軍(一)第一百零一章 進軍大西北(九)第一百二十九章 雲南(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庫茲涅茨克(一)第一百五十章 毛堡爭奪戰(四)第五十四章 科爾沁蒙古人第七章大明的新起點(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血朱由崧(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第二十九章 西南邊陲(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非洲勢力範圍(七)第一百七十五章 太平洋東岸(五)第九十九章 進軍大西北(七)第一百八十四章 印度沿岸的炮聲第二百二十六章 雷霆一擊第一百一十七章 林丹汗的謀略
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常潤的崛起(七)第九十三章 進軍大西北(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鳳陽王國(五)第三百三十章 戰爭贖金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常潤的崛起(七)第三百三十八章 鑽石戰爭(七)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途(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三)第二百九十章 李鴻基探險記(五)第一百八十一章 融合第三百章 大順侯國(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西非混戰(七)第一百五十一章 毛堡爭奪戰(五)第二百一十九章 納沃伊小鎮第一百一十一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四章 登基(三)第四十七章河套戰役(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西非混戰(六)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好人常在第九十六章 進軍大西北(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四)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西伯利亞(二)第二十二章大明朝的鹽稅哪裡去了第一百零一章 進軍大西北(九)第二百一十三章 炒股?第二百二十二章 玉石之爭第三百五十三章 基礎建設(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飛速發展的大明第六十三章 收服河套(一)第五十二章 山東的新變化(二)第二百一十章 瓜分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九十六章 進軍大西北(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傅冠城的金礦第一百三十二章 雲南(四)第七十九章 鍋駝機(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信仰(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橫掃涇河兩岸(三)第二百零五章 勢力範圍的規劃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洛陽的規模第三百二十四章 鳳陽王國(六)第一百六十八章 佔地第二百五十一章 非洲勢力範圍(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暴亂第二百四十九章 英格蘭探險隊第一百八十四章 印度沿岸的炮聲第二百七十九章 烏髮第二百三十六章 橫掃涇河兩岸(四)第二百九十三章 李鴻基冒險記(八)第一百八十章 紮根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服徹辰汗第二百八十二章 合縱連橫新篇(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歸途(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西非混戰(七)第二百二十三章 劉綎第三百四十六章 債轉股第六章 熊廷弼事件第二百零五章 勢力範圍的規劃第七十五章 澎湖列島之戰(三)第三百零七章 歐洲遊記(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第三百一十一章 朱常潤的崛起(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導權第一百一十二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李鴻基探險記(二)第十五章 戰遼東(二)第五十八章 打造大明艦隊第三百零五章 歐洲遊記(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第三百三十六章 鑽石戰爭(五)第二百一十八章 撒馬爾罕戰役第五章 家底第一百一十一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二百一十七章 薩非帝國第三百五十章 重組江浙銀行(四)第三十一章定西南(二)第七十章 大明海軍(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橫掃涇河兩岸(四)第三百三十五章 鑽石戰爭(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踏上征途第十三章 收網第二百二十章 布哈拉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海的誘惑(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橫掃涇河兩岸(二)第六十九章 大明海軍(一)第一百零一章 進軍大西北(九)第一百二十九章 雲南(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庫茲涅茨克(一)第一百五十章 毛堡爭奪戰(四)第五十四章 科爾沁蒙古人第七章大明的新起點(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血朱由崧(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第二十九章 西南邊陲(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非洲勢力範圍(七)第一百七十五章 太平洋東岸(五)第九十九章 進軍大西北(七)第一百八十四章 印度沿岸的炮聲第二百二十六章 雷霆一擊第一百一十七章 林丹汗的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