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家底

bookmark

朱有孝散朝後回到乾清宮,思考着今後的發展思路,究竟怎麼樣做才能救得了大明朝,他想得是頭暈腦脹,一時間竟不知如何是好,雖然他的知識領先現在的時代幾百年,但是究竟從何處下手,還得有一個切合實際的切入點。最後,做一些決定先看看家底再說。

召王安進來書房,朱有孝問道:

“王安,你知道現在內庫有多少錢麼?”

王安道:“現在內庫有白銀一千二百六十二萬五千兩,黃金兩萬三千兩。這些都是萬曆爺歷年的積蓄,本來還有更多,救援藩國高句麗花去了三百多萬。這些錢中除了從戶部分成的部分,其中有五百萬兩白銀是萬曆爺收的礦稅,一共十年,大約每年五十萬兩左右。”

堂堂的大明朝礦稅(包括商業稅)每年僅僅五十萬兩,這簡直就是笑話,想想宋朝的時候商業稅竟佔到了總稅收的近六成,每年都有五百多萬兩白銀,就連《醒世恆言》上說的一個賣油郎一年就積攢白銀十六兩去嫖花魁娘子,而花魁娘子自己私人的體己錢就有四、五千兩白銀,那麼那些嫖客該有多少錢啊。這他媽大明朝發展到現在竟然連宋朝的十分之一稅收都惹的清流、東林黨人非議,看起來這些清流、東林黨人都不是什麼好東西,他們代表的就是這些嫖客們的利益,享受着嫖客們的供奉,自己一個個肥頭大耳,吃香的喝辣的,卻把國家給窮的連邊關士兵穿的防寒衣服都沒有。

從大明建國那一天起,明朝的稅收制度就有一個極大的缺陷,那是因爲朱元璋是一個窮和尚出身,根本就不懂得這些,就算是他的那些幕僚們,多數也都是窮苦出身,和宋太祖趙匡胤的那種出身於世家的根本就沒有可比性,對於經濟之道都是門外漢,這也就造成了東林黨的那些大佬們官商勾結的基礎。上過高中的同學都知道有一篇著名的課文,叫做《五人墓碑記》是明代張溥的作品。本文記述和頌揚了蘇州市民不畏強暴、不怕犧牲、敢於向惡勢力進行鬥爭的英勇事蹟,熱情歌頌了五位烈士仗義抗暴、至死不屈的形象,其真實的故事卻是打死了皇帝派來收稅的稅務官,只能說是東林黨掌握了話語權,顛倒了黑白。

現在大明朝邊關實行的是衛所制,其實這些兵就是類似後世的建設兵團,這些半軍事化的民兵要是對付普通的流民造反、土匪打劫可能還湊活,但是要對付自小就在馬背上長大的女真人鐵騎的話,那就只有被羞辱的份了。

想當年,太祖朱元璋實行的這種衛所制也無可厚非,那時元朝的殘餘勢力已經不足以威脅到大明的國家安全,每年花上幾百萬兩白銀護邊確實浪費,還不如省下這些錢用於發展經濟,與民生息呢,這與當時的環境還是相符合的。

而現在將要面對的是女真人鐵騎,那就屬於正規的野戰部隊了,就必須用正規軍去和他們去作戰。於是,怎麼組織正規的部隊就應該提到日程上來,組建正規的精銳部隊就需要大量的白銀去堆積,這財政問題又是必須優先解決的,明天看看戶部的情況再說吧。

第二天,朱有孝召集了內閣成員和六部尚書,沒有想到內閣只有首輔方從哲、次輔韓爌、劉一燝。而六部尚書則有吏部尚書周嘉謨、禮部尚書孫如遊、戶部尚書李汝華、兵部尚書姚宗文、刑部尚書黃克瓚、工部尚書王佐。

待到這幾人到了,朱有孝說道:

“朕尚且年幼,初登大寶,做事未免有不妥之處,故請諸位大人先行協商。一是補足內閣成員,請諸位大人協商推薦;二是,想了解一下現在國家的家底,比如說戶部有多少錢?那些地方是必須的開支?兵部的軍隊訓練、武備狀況、遼東情勢等等。望諸位大人據實而言,切莫盡說太平。然後咱們君臣共同商議個解決的辦法,從而上對得起列祖列宗,下造福於黎民百姓。”

戶部尚書李汝華開口道:“既然陛下問到戶部,那我就把戶部現在的狀況介紹一下,戶部現有存銀八百七十二萬兩,兩位駕崩的先皇都需要修陵,禮部需要支付二百六十萬兩,遼東軍隊需要支付餉銀、糧草、軍備物資共計二百一十萬兩,陝西大旱需要救濟賑災五十萬兩,年前各部百官年俸二百三十五萬兩,西北軍餉、糧草、軍備需要九十二萬兩,還有......,”

“停,停。你說的意思是現在戶部的錢根本就不夠用,還有虧欠是嗎?”朱有孝沒有想到戶部的錢還沒有自己內庫的錢多。

“是的,陛下。現在大明朝歲入伍佰八十二萬兩,現在是剛收完稅款,剛纔說的軍餉還大部分是拖欠的,明年的還沒有找落呢,還有......。”

等戶部尚書說完情況,朱有孝眼睛珠子都綠了,接手了這麼一個破爛攤子,叫誰都着急。想一想江南的土豪、富商動則幾萬,幾十萬的吃花酒、嫖娼、玩瘦馬,國家窮的連當兵的餉銀都發不出來,二十年後女真人的揚州屠殺血流成河,金銀財寶都被搶光,這和白蟻食木,木盡蟻亡有什麼區別,可嘆這些蛀蟲們根本就想不到這些,真是可憐、可悲、可氣、可恨。

朱有孝問道:“既然我大明朝的財政狀況如此惡劣,那麼李大人有沒有什麼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呢?”

“增稅,除非繼續增稅以外沒有別的辦法。”李汝華無奈地說到。

“可以繼續徵收礦稅麼?”朱有孝道。

李汝華道:“不行,絕對不可以。萬曆爺因徵礦稅已經惹的沸沸揚揚,幾乎激起民變。況且先帝已經下詔停徵。陛下剛登基就再次開徵礦稅,恐有礙陛下清譽,請陛下三思。”

“李大人,你歲數已經大了,準備回家頤養天年吧!”朱有孝淡淡的說道。

“謝陛下,臣明天就上辭呈。”李汝華戰戰兢兢的說道,他沒有想到自己的一句話就丟官了。

接下來朱有孝就沒有再提戶部的事情,而是就朝廷官員缺補情況,遼東情勢和兵部的一些事情,還有工部的維修、營建工程瞭解了一些情況。並就戶部尚書人選問題向方從哲、韓爌提出了要求和條件,要求他們儘快推出合適的人選。

等內閣和尚書們走後,朱有孝是無比的頭疼啊,自己說的話和意識和這些人談起來有種對牛彈琴的感覺,看來想增加財政收入還得自己想辦法。商業稅的徵收勢在必行,但是排誰去徵收,按什麼稅率徵收,怎麼防止偷漏稅和徵收人員的貪腐,這些問題必須解決,否則的話勢必引起這些富人、土豪的反彈,他們就會慫恿普通百姓鬧事,到時候所謂的清流、言官們吐沫星子都能幫自己洗澡了,因爲這些人就是他們的代言人,這些人又不能都殺了,辭退了。

人都有自私的一面,這纔有“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只有讓執行政策的人有利可圖,這些人才會去努力工作。但是,物極必反,如果執行人爲了自己的利益,而損害了國家的利益,那這種政策就得不償失了。二十一世紀的人常說:國家的政策是好的,但就是到了底下就變樣了,利民政策變成了害民政策。這就說明了任何政策和制度的制定都不能脫離了實際的環境,政策制定的再好,沒有好的執行制度也會變得不三不四,畫虎不成反類犬。

第二十章人才和發展(四)第二百零九章 大西洋海戰(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長安的變化第一百章 進軍大西北(八)第二十六章 亂局第一百零四章 在西南的李信(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二百七十章 西西伯利亞(七)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鴻基冒險記(九)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三第六十七章 天啓二年的盤點第一百九十六章 鐵血朱由崧(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逛街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名王國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一百七十章 新長安第二百四十九章 英格蘭探險隊第一百七十章 新長安第二百四十三章 鐵路(四)第八十三章 東北驅逐戰(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鑽石戰爭(六)第四十八章 河套戰役(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九十八章 進軍大西北(六)第三百三十三章 鑽石戰爭(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朱常潤的崛起(六)第九十二章 新的一年開始第一百三十六章 信仰(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戰勝第三百二十九章 維也納城(二)第九十六章 進軍大西北(四)第七十三章 澎湖列島之戰(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謀劃洞吾第六十四章 收復河套(二)第五十三章 徐鴻儒第二百八十章 大餐第八十三章 東北驅逐戰(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鑽石戰爭(四)第二百九十三章 李鴻基冒險記(八)第三百三十六章 鑽石戰爭(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合縱連橫新篇(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鑽石戰爭(七)第七十八章 鍋駝機 (一)第五十四章 科爾沁蒙古人第一百四十章 天工開物(四)第三百一十二章 朱常潤的崛起(二)第五十八章 打造大明艦隊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十一章 和天才們的談話(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應天第七十五章 澎湖列島之戰(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戰勝第三百零四章 大順侯國(五)第七章大明的新起點(一)第六十三章 收服河套(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域風雲(五)第二百一十七章 薩非帝國第一百零二章 進軍大西北(十)第一百六十七章 奪城第三百三十四章 鑽石戰爭(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非洲勢力範圍(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雲南(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西非混戰(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十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非洲勢力範圍(六)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十二章 和天才們的談話(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橫掃涇河兩岸(四)第二百二十一章 奇襲第二百六十一章 西非混戰(五)第一百八十五章 古裡第五十四章 科爾沁蒙古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非洲勢力範圍(六)第一百八十一章 融合第一百六十五章 里約熱內盧第二百三十六章 橫掃涇河兩岸(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風雲(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雲南(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和諧的事件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工開物(二)第三百零九章 歐洲遊記(五)第五十五章 藩王會議(一)第十三章 收網第十二章 和天才們的談話(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重組江浙銀行(一)第一百六十章 海洋的誘惑(二)第一百四十章 天工開物(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庫茲涅茨克(三)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域風雲(五)第三十一章定西南(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鐵路(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林丹汗的謀略第一百五十三章 毛堡爭奪戰(七)第十三章 收網第一百七十九章 擴張第三百零五章 歐洲遊記(一)第九十章 中醫和中藥(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朱常潤的崛起(六)
第二十章人才和發展(四)第二百零九章 大西洋海戰(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長安的變化第一百章 進軍大西北(八)第二十六章 亂局第一百零四章 在西南的李信(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二百七十章 西西伯利亞(七)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鴻基冒險記(九)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三第六十七章 天啓二年的盤點第一百九十六章 鐵血朱由崧(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逛街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名王國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一百七十章 新長安第二百四十九章 英格蘭探險隊第一百七十章 新長安第二百四十三章 鐵路(四)第八十三章 東北驅逐戰(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鑽石戰爭(六)第四十八章 河套戰役(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九十八章 進軍大西北(六)第三百三十三章 鑽石戰爭(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朱常潤的崛起(六)第九十二章 新的一年開始第一百三十六章 信仰(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戰勝第三百二十九章 維也納城(二)第九十六章 進軍大西北(四)第七十三章 澎湖列島之戰(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謀劃洞吾第六十四章 收復河套(二)第五十三章 徐鴻儒第二百八十章 大餐第八十三章 東北驅逐戰(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鑽石戰爭(四)第二百九十三章 李鴻基冒險記(八)第三百三十六章 鑽石戰爭(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合縱連橫新篇(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鑽石戰爭(七)第七十八章 鍋駝機 (一)第五十四章 科爾沁蒙古人第一百四十章 天工開物(四)第三百一十二章 朱常潤的崛起(二)第五十八章 打造大明艦隊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十一章 和天才們的談話(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應天第七十五章 澎湖列島之戰(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戰勝第三百零四章 大順侯國(五)第七章大明的新起點(一)第六十三章 收服河套(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域風雲(五)第二百一十七章 薩非帝國第一百零二章 進軍大西北(十)第一百六十七章 奪城第三百三十四章 鑽石戰爭(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非洲勢力範圍(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雲南(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西非混戰(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十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非洲勢力範圍(六)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十二章 和天才們的談話(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橫掃涇河兩岸(四)第二百二十一章 奇襲第二百六十一章 西非混戰(五)第一百八十五章 古裡第五十四章 科爾沁蒙古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非洲勢力範圍(六)第一百八十一章 融合第一百六十五章 里約熱內盧第二百三十六章 橫掃涇河兩岸(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風雲(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雲南(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和諧的事件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工開物(二)第三百零九章 歐洲遊記(五)第五十五章 藩王會議(一)第十三章 收網第十二章 和天才們的談話(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重組江浙銀行(一)第一百六十章 海洋的誘惑(二)第一百四十章 天工開物(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庫茲涅茨克(三)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域風雲(五)第三十一章定西南(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鐵路(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林丹汗的謀略第一百五十三章 毛堡爭奪戰(七)第十三章 收網第一百七十九章 擴張第三百零五章 歐洲遊記(一)第九十章 中醫和中藥(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朱常潤的崛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