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非洲勢力範圍(七)

bookmark

看到如此新穎的戰鬥方式,再加上變化多端的戰鬥過程,佩德羅二世就有些目瞪口呆,他本身就是國王兼三軍統帥,親自帶領軍隊參加過對葡萄牙的戰爭,而且那次還打了勝仗,驅逐了葡萄牙軍隊,但是相比於今天的戰鬥來說,他就是帶領再加上十倍的軍隊,也不可能取得勝利,而且還會失敗的更慘。

從演習結束的那一刻起,剛果王國國王佩德羅二世就死心塌地的成了大明帝國的忠實的崇拜者。本來對於陳良的好感要多於朱常潤,但是這次的演習結果明確的顯示出,大明纔是大名王國背後的真正當家人,朱常潤纔是他們需要結交的對象。很快的佩德羅二世就下定了決心,聘請朱常潤作爲自己的顧問,讓他幫助自己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收復自己王國失去的土地,建設起一個強大的國家。

大約在公元十到十一世紀,剛果河河口地區出現了早期的農業聚落,它們即爲剛果王國的雛形。剛果人由於沒有文字,因此與葡萄牙人接觸之前的剛果王國曆史沒有被記載下來,只有在當地人的傳說中對其歷史有零星描述,因此剛果王國的文字記錄和葡萄牙人有一定的關係,現在佩德羅二世聘請朱常潤做他的顧問,僅僅只有一百多年文字歷史的剛果王國,顯而易見的就是認識文字的人非常少,就算是在貴族階層,他們認識的文字也是葡萄牙文字,而且也不是太多,剛果王國現在並沒有自己的文字,既然沒有自己國家的獨有的文字,這就給了朱常潤在這裡推廣漢字一個良好的機會,因此朱常潤就毫不猶豫的開始在這裡推行了漢字的普遍教育。

漢字的推廣首先在軍隊開始,就像是在阿比西尼亞一樣的方式一樣,朱常潤和陳良及衛隊們講授軍事知識的時候,用的都是漢語,使得這些軍官們必須用最大的努力來適應教學,以便獲得最好的學習成績。能夠來這裡學習的軍官們肯定不是傻子,大多數都是有一定家庭背景的子弟,他們所受到的家族教育裡,多多少少都會比一般的人要對社會了解的更透徹。佩德羅二世的王室家庭在剛果王國裡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因此他們統治了整個國家,部落的首領門是僅次於他們的存在,而且還有不少人企圖超越他們,這就是這些人學習的最大動力。

隨着漢語在軍隊裡的不斷傳播,尤其是這些受到教育的貴族子弟們的影響,他們家裡的長輩們也就更加註重起來對其他子女的教育,朱常潤帶來的士兵多數是大明來的,而且還不太多,他們不是非常適應這裡的環境,沒辦法進入廣大的農村,只能在城市裡進行精英教育,儘可能的滿足貴族階層的精英弟子。相對這些新應天的士兵來說,大名王國的士兵就好多了,不但是士兵,就是許多經商的商人都開始逐步的進入廣大的剛果王國鄉村,建立了大大小小的私塾,讓鄉下的小地主門的子弟也開始學習漢語,只不過他們本身的漢語就不是非常精準,就教出了許多發音不太準確的弟子,好在是朱常潤還從大明帶來了大量的漢語字典,對於這個現象起到了糾正作用。

漢語在剛果王國的普及還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只有達到了一定的時候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但是從新應天和大名王國帶來的商品已經開始在這裡發揮了作用,鐵製農具在這裡得到了廣泛的使用,農業生產的水平逐步得到了提高,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耕作習慣,糧食生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許多人已經不用在擔心餓死,也不用擔心被別人搶劫糧食。於是在這裡就逐漸形成了一個個以部落爲基礎的鄉村,人們開始定居下來,成爲一個個固定的生產生活圈子。

隨着這些生活習慣的變化,剛果王國國王佩德羅二世開始看到了這些變化的好處,最起碼的一點就是徵稅方便多了,這是其中最主要的變化,還有一點就是部落之間的衝突越來越少了,原因是不用再去爲了那一點可憐的糧食和獵物去拼死拼活了,自然而然的就不會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了,有了更多的人口就會有更多的稅源和物資了,他的王國就會變得越來越強大了,軍隊自然就會更多了,同時就有可能向周圍的國家和部落進行征伐了。當然了,這仍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過總算是看到希望了吧。

朱常潤和陳良不可能長期在剛果王國待下去,和佩德羅二世談論了互相交往的一些原則,簽訂了大量的協議以後,幫助佩德羅二世建立起了一個種子衛隊,在這裡呆了三個月就各自回到自己的國家去了,後來發生的諸多變化他們自然不會知道,只不過他們知道佩德羅二世絕對不會再發生其他的變故就可以了。

有了自己的相對精英化的衛隊以後,佩德羅二世就開始對國內的軍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憑着幾百年繼續下來的黃金白銀爲基礎,佩德羅二世從新應天購買了大量的新式武器,自建起了專屬於王國的軍隊,這些軍隊的高級軍官都是經過朱常潤的親兵培訓過的,也都是佩德羅二世的直系子弟,還是按照大明軍官選撥的方法一個個選拔出來的,對於佩德羅二世的忠誠是毫無疑問的,這是佩德羅二世統治剛果王國的基礎,他必須具有絕對的控制權。

在世界歷史上,有無數的軍事政變發生,除了一些將領具有野心以外,還有他們的部下對於他們的絕對忠誠,再就是他們掌握了極大的財源、物資。爲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佩德羅二世按照朱常潤提供的方法編制剛果王國的軍隊,使得發生軍事政變無法成功,他採取了軍校培訓制度。在以後所有的軍官必須是通過軍事院校的培訓才能提拔,只是一種資格,而軍校的校長就是佩德羅二世自己,這就意味着這些軍官都是他自己的弟子,而且良好的軍事培訓教育,可以讓軍隊形成完整的指揮方式,無論是任何部隊,只要是經過培訓出來的軍官都可以如臂使指一樣指揮,不存在任何人的去留就會造成軍隊指揮癱瘓的現象,所有的軍隊正職高級軍官都可以毫無障礙的互相調動,這就是軍隊國家化,正規化的作用。

還有一個重要的控制軍隊的方法,那就是軍事物資的供應方式。在武器裝備比較簡單的國家裡,武器的來源非常簡單,比如說中國歷史上陳勝、吳廣的揭竿而起,削尖竹竿就可以做武器,憑着士兵來源充足,有足夠的人員就可以進行軍事割據、發動政變。但是,當武器裝備發展到一定地部的時候,將人數優勢就削減到了最小的作用,只要控制了後勤物資供應,就可以控制一支軍隊,這纔是國家穩定的基礎。佩德羅二世就是採取了這個措施,朱常潤和他簽訂協議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僅僅和剛果王國發生國家級別的武器供應,對於任何部落和部族不會發生武器交易,讓所有的武器都控制在佩德羅二世自己的手中,由他自己統一調配這些關鍵的軍事物資。通過一系列的軍事改革計劃,佩德羅二世經過不長時間的軍隊重組,徹底掌握了這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就算是外部勢力收買了某一位或者幾位高級軍官,也無法對整個軍隊控制形成威脅,佩德羅二世統治下的剛果王國形成一個具備一定戰鬥能力的新型軍隊國家。

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名王國第二百二十三章 劉綎第九十七章 進軍大西北(五)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風雲(三)第一百一十章 朱由檢歸來第一百三十七章 天工開物(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鳳陽王國(六)第五十章 河套戰役(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毛堡爭奪戰(二)第三百二十章 鳳陽王國(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一百零一章 進軍大西北(九)第一百一十七章 林丹汗的謀略第二百七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十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武器交易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西伯利亞(八) 一千第四章 登基(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合縱連橫新篇(一)第三十六章 蒸汽機第一百三十一章 雲南(三)第二百零七章 大西洋海戰(一)第四章 登基(三)第三十五章 定西南(六)第二百四十二章 鐵路(三)第一百零二章 進軍大西北(十)第三百一十五章 朱常潤的崛起(五)第二百一十八章 撒馬爾罕戰役第二百八十一章 金帳汗國的遺產第三十四章 定西南(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鐵血朱由崧(一)第七十二章 東海艦隊的處女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方探險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二) 錢謙益的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雲南(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債轉股第六十一章 廷議的變革第一百七十章 新長安第五十一章 山東的新變化(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謀劃洞吾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橫掃涇河兩岸(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鳳陽王國(五)第二百八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四)第十章 局勢第一百八十八章 好望角之戰第一百一十章 朱由檢歸來第二百一十四章 謀劃第三百二十一章 鳳陽王國(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二) 錢謙益的第二百零三章 來自歐洲的書籍第三百二十九章 維也納城(二)第二十九章 西南邊陲(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路(五)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鴻基冒險記(九)第二百八十一章 金帳汗國的遺產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一)第二十章人才和發展(四)第五十四章 科爾沁蒙古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雷霆一擊第一百六十七章 奪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應天第一百二十六章 攻佔宿務第二百零七章 大西洋海戰(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毛堡爭奪戰(七)第一百七十一章 太平洋東岸(一)第四十五章 河套之亂第三百二十六章 穆拉德四世第二百七十章 西西伯利亞(七)第三百一十一章 朱常潤的崛起(一)第五十二章 山東的新變化(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孫愚直的指點第一百六十三章 里斯本第一百六十七章 奪城第三百一十章 歐洲遊記(六)第九十六章 進軍大西北(四)第六章 熊廷弼事件第八十四章 東北驅逐戰(二)第五十七章 藩王會議(三)第二百九十一章 李鴻基探險記(六)第二百八十八章 李鴻基探險記(三)第一百零四章 在西南的李信(二)第二十章人才和發展(四)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鐵路(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工開物(六)第一百零三章 在西南的李信(一)第十二章 和天才們的談話(二)第五十六章 藩王會議(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糧食(四)第二百一十九章 納沃伊小鎮第三百零九章 歐洲遊記(五)第二百零五章 勢力範圍的規劃第六十八章 家宴第一百八十二章 皇莊會議第三百三十九章 小冰川時代的威脅第二百二十四章 謀劃洞吾第一百三十一章 雲南(三)第五十六章 藩王會議(二)
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名王國第二百二十三章 劉綎第九十七章 進軍大西北(五)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風雲(三)第一百一十章 朱由檢歸來第一百三十七章 天工開物(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鳳陽王國(六)第五十章 河套戰役(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毛堡爭奪戰(二)第三百二十章 鳳陽王國(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一百零一章 進軍大西北(九)第一百一十七章 林丹汗的謀略第二百七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十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武器交易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西伯利亞(八) 一千第四章 登基(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合縱連橫新篇(一)第三十六章 蒸汽機第一百三十一章 雲南(三)第二百零七章 大西洋海戰(一)第四章 登基(三)第三十五章 定西南(六)第二百四十二章 鐵路(三)第一百零二章 進軍大西北(十)第三百一十五章 朱常潤的崛起(五)第二百一十八章 撒馬爾罕戰役第二百八十一章 金帳汗國的遺產第三十四章 定西南(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鐵血朱由崧(一)第七十二章 東海艦隊的處女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方探險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二) 錢謙益的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雲南(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債轉股第六十一章 廷議的變革第一百七十章 新長安第五十一章 山東的新變化(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謀劃洞吾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橫掃涇河兩岸(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鳳陽王國(五)第二百八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四)第十章 局勢第一百八十八章 好望角之戰第一百一十章 朱由檢歸來第二百一十四章 謀劃第三百二十一章 鳳陽王國(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二) 錢謙益的第二百零三章 來自歐洲的書籍第三百二十九章 維也納城(二)第二十九章 西南邊陲(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路(五)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鴻基冒險記(九)第二百八十一章 金帳汗國的遺產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一)第二十章人才和發展(四)第五十四章 科爾沁蒙古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雷霆一擊第一百六十七章 奪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應天第一百二十六章 攻佔宿務第二百零七章 大西洋海戰(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毛堡爭奪戰(七)第一百七十一章 太平洋東岸(一)第四十五章 河套之亂第三百二十六章 穆拉德四世第二百七十章 西西伯利亞(七)第三百一十一章 朱常潤的崛起(一)第五十二章 山東的新變化(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孫愚直的指點第一百六十三章 里斯本第一百六十七章 奪城第三百一十章 歐洲遊記(六)第九十六章 進軍大西北(四)第六章 熊廷弼事件第八十四章 東北驅逐戰(二)第五十七章 藩王會議(三)第二百九十一章 李鴻基探險記(六)第二百八十八章 李鴻基探險記(三)第一百零四章 在西南的李信(二)第二十章人才和發展(四)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鐵路(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工開物(六)第一百零三章 在西南的李信(一)第十二章 和天才們的談話(二)第五十六章 藩王會議(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糧食(四)第二百一十九章 納沃伊小鎮第三百零九章 歐洲遊記(五)第二百零五章 勢力範圍的規劃第六十八章 家宴第一百八十二章 皇莊會議第三百三十九章 小冰川時代的威脅第二百二十四章 謀劃洞吾第一百三十一章 雲南(三)第五十六章 藩王會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