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到天啓四年三月末,在長白山區的積雪開始融化,大部分的女真人已經離開了長白山進入朝鮮,孫傳庭的防地由滿桂接手,毛文龍則帶着他的山地步騎營士兵進入長白山深處到處尋找可以驅逐的女真人,趙率教則是帶兵逐漸推進到鴨綠江一線,等到五月底的時候,熊廷弼的部下們終於控制了長白山區,在鴨綠江以西全部肅清了女真人的勢力,男女老幼近六十萬女真人都遷到了朝鮮。
孫傳庭的部隊已經回到了科爾沁大草原,曹文詔也被熊廷弼命令跟隨孫傳庭一起,接受孫傳庭的指揮,從此就成了孫傳庭的部下,這下子孫傳庭就有了近六萬人的輕騎兵了,已經渡過了寒冬的蒙古林丹汗部落再想回到科爾沁草原已經力難所及了。
東北部徹底不在有隱患了,朱有孝就開始對大西北進軍了,隨着二十萬築路大軍的西進,從西安到蘭州的道路已經修通,陝甘總督袁應泰現在就坐鎮蘭州,而袁崇煥所部五萬餘人也在蘭州駐紮。經過一年的休生養息,袁崇煥的部下不但得到了極大的補充,也提高了恐怖的戰鬥力,二萬人的河套輕騎再加上三萬步騎兵,可以稱得上兵強馬壯了,袁應泰的地方治理能力真是沒說的,後勤保障能力讓袁崇煥佩服無比。
卜石兔臺吉自從河套地區一路南下,終於回到了他的老巢青海,但是這裡已經今非昔比,因爲他走的時候帶走了大部分的族人,這裡就被烏斯藏的勢力入侵了,好在還有他的部族近支在這裡支撐着還沒有完全滅絕,等到他回來以後,卜石兔臺吉馬上開始整合這裡的勢力。雖然對明朝的河套輕騎的作戰不堪一擊,在這裡他的幾萬大軍可稱得上兵強馬壯,很快的在西寧周圍建起了他的勢力範圍,爲了對付明朝大軍,還和烏斯藏的上層進行了溝通,收復了附近的各種勢力,迅速控制了北部半個青海。
袁崇煥要進攻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西寧城,現在這裡已經初步具備了城市的雛形,在西漢時期這裡被西征的將軍命名爲平西城,從那時開始就不斷在這裡聚集了各族的人口,現在這裡就是卜石兔臺吉統治的中心,只要攻取西寧城,卜石兔臺吉就會徹底失去老家,至於下一步的進攻方向,則要看卜石兔臺吉逃跑的方向而定,當然還得看後勤補給情況。
朱有孝自然知道要想進入青藏高原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但是如果現在不能收服和安定下來青海,就會時刻有腹背受敵的惡劣局勢,進軍青藏最大的敵人不是人,而是嚴酷的高原氣候反應,進入海拔三千米以上,就會感覺呼吸困難,如果要進入海拔五千米以上的地區,大明的軍隊恐怕就會失去戰鬥力。還好朱有孝來自後世,他知道有一種草叫做紅景天,它具有非常好的抗高原反應功效,它不但生長在青海、西藏,在蒙古高原的地方也有,爲了保障袁崇煥能夠順利的拿下青海,他早就準備了不少這種紅景天,並且告訴袁崇煥,到了青海以後,務必要大量尋找收購這種草,一旦進入青海的深處,必須每天都要用紅景天煮水,保證每一個士兵都能喝到一小碗。
進攻青海的兵馬由洪承疇和郝永忠爲先鋒帶五千人馬先行,隨後袁崇煥帶領一萬五千大隊壓陣,部下將領有李鴻基、劉宗敏、李過三員小將,還有近萬人的後勤補給隊伍。盧象升部則按照朱有孝的旨意帶領三萬人向肅州挺近,準備進取新疆地區,現在那裡被好幾個成吉思汗的後代們分成了幾個部落,部落之間也是互相不斷的廝殺。
進入青海的第一個關口,第一個關口叫上川口,明洪武四年(1371),元西寧州同知李南哥降明,授世襲指揮僉事,稱"土司",上川口爲其封地。明嘉靖十四年(1535)築上川口堡,其後兵備周京築烽墩。現在仍然是李氏土司守着川口堡,不過他已經變成了終於卜石兔臺吉了,畢竟他們都屬於同族。
探聽到明軍的前鋒已經抵達,這土司不知死活竟然帶着三千土兵前來迎戰。郝永忠領着一千多人的前鋒趕到時,李土司的人馬已經在川口堡前列好了隊形,還有不少助威的鑼鼓隊站在後面。郝永忠看着這些人心裡好笑,把隊伍排這麼整齊難道想先“鬥將”成功了再發起衝鋒嗎?雖然郝永忠也想“鬥將”玩玩,可惜洪承疇不會讓他這麼幹,明軍最大的戰鬥原則就是“保護自己,消滅敵人”,最高境界就是無損戰鬥,他要是今天敢玩“鬥將”,就是贏了洪承疇也會打他三十個耳光的。
郝永忠也想逗逗這李土司玩玩,等到兩隊相距半里的時候,郝永忠命令部隊停了下來,讓前排的士兵掩護好小迫擊炮,自己帶着三十人的小隊向前過去,李土司也以爲郝永忠想在陣前通話,也帶着三十多人騎馬過來了。就在相距十幾丈的時候,郝永忠一揮手,三十多人同時端起手中的擊發槍,瞄準對方的小隊就是一個排射,與此同時,聽到槍聲的明軍迫擊炮馬上開炮,一霎那功夫,土司隊伍混亂成一片,很快三輪炮擊過後明軍發動衝鋒。郝永忠的小分隊早就在第一輪炮擊過後就開始了衝鋒,被打蒙了的李土司還想講理呢?沒等他反應過來,郝永忠的小隊就衝到了眼前,又是一輪的臂弩射擊,李土司捱了一弩箭,然後被郝永忠走馬活擒,隨後趕過來的明軍迅速衝潰了這些被打蒙了頭的的土兵,然後趕在關閉堡們以前,衝進了川口堡,等待洪承疇的到來。
洪承疇到達川口堡以後,聽大家講郝永忠如何智取川口堡,樂得洪承疇也是開懷大笑,賞了郝永忠後腦勺一巴掌:“好小子,你也鬼聰明的麻!”
接下來等着袁崇煥帶着大隊主力趕到川口堡,休息了一天,袁崇煥剛要命令洪承疇繼續進軍碾北衛,李鴻基說話了:“大人,這次讓我帶隊好不好?讓我也試試郝將軍的法子好使不?”
出於對小將們的鍛鍊,再加上袁崇煥對李鴻基也非常有好感,就說道:“可以,不過你帶劉宗敏、李過兩人一起去鍛鍊鍛鍊吧,路上小心些,一切事情都可能發生,遇事不要驚慌。”
李鴻基立刻答道:“是,遵命。”
且說這碾北衛是明朝的原來一個衛所,地處湟水谷地及其兩側山地,南北高中間低,地貌以河谷溝谷地和中、低山丘陵爲主,湟水河由西向東流經境中。李鴻基帶着屬下三千人馬,一路不斷派出探馬,小心翼翼的向前開進,這是李鴻基首次帶兵做先鋒,他也怕出了什麼差錯不好給袁崇煥交代。
兵至湟水河邊,探馬回報,說是在河對岸二里處有卜石兔臺吉的人馬近萬人再向河邊趕來。李鴻基略微一沉思,就和劉宗敏、李過二人商量,卜石兔臺吉的人馬估計想沿河阻擊,如果讓對方佔據了對岸,渡河肯定會受到限制,不如學楚霸王做一個背水一擊,爲了以策萬全,決定由李過在湟水河北岸安排好小迫擊炮陣地,李鴻基、劉宗敏率隊渡河。這湟水河不過三十丈寬左右,現在還不是雨季,騎馬浮渡問題不大。
於是,李鴻基和劉宗敏各帶一千人馬,二人作爲領隊,率隊向對岸遊渡,過河的速度肯定要比平地速度慢一些,就在李鴻基他們剛要上岸的時候,卜石兔臺吉的人馬出現在河堤之上,前鋒距李鴻基不到三十丈,李鴻基馬上命令已經過河的士兵列隊,掩護後面的人馬渡河。
北岸的李過看到對方前鋒整好人馬準備衝鋒,一聲令下,頓時小迫擊炮齊發,這近七、八十丈正是小迫擊炮的最佳射擊距離,一時間就覆蓋了對方前鋒的衝鋒路線,五輪炮擊過後,李鴻基的人馬已經渡河完畢,然後李鴻基、劉宗敏率隊衝鋒,這些被打殘的卜石兔臺吉隊伍迅速潰退。李鴻基他們也不追趕,只是整頓一下人馬,掩護李過部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