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

大明的南京城並不小,周長達九十六裡。

整座南京城同北京一樣,也分爲宮城、皇城、外城三道城牆。

不過,後來朱元璋又因考慮到鐘山等多處高地不應處於城外,而使得宮城處於容易被炮擊的風險。

所以,便又加了一道外郭城牆。

而整座南京城也就是從裡到外是四道城牆。

朱由檢現在進入的這道便是位於南京城之南的正陽門。

南京城與北京不同,因其處於長江與秦淮河之間,在北邊又有一大片玄武湖,而在西邊又有茅山餘脈之鐘山。

故而,雖說南京城是虎踞龍盤之地,但卻不如北京城般在一條中軸線上,羅列規整。

朱由檢進入正陽門後,便能看得見秦淮河岸上的朱樓玉宇。

百官和士民也已於正陽門大街兩邊恭候。

等到朱由檢騎馬進入後,便是所有人都跪了下來,山呼萬歲!

街道已鋪墊上了黃土,南京京營官兵舉着長矛立於兩旁。

皇帝出現南京城,對於南京士民乃是百年未見的罕事。

朱由檢也能從他們臉上看出興奮之色。

大明立國百年,雖因天災**,致使北方民心盡失,但在南方還是有名望的。

不過,百官們卻沒有士民們那般興奮,從其低沉的呼喊萬歲的聲中,朱由檢能感覺出他們當中很多人的失望之聲。

朱由檢笑了笑,將手揮了起來,熱切地與整個南京的百萬黎庶打着招呼。

百萬黎庶的熱情也因此更爲高漲。

即便是躲於閣樓上的繡花姑娘們也探出腦袋來,朝外面揚起手絹。

當年年少青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這首詩用在這裡雖不合時宜,但朱由檢那一身明黃色黃袍和他身後數百位衣冠華麗、鮮豔無雙的妃嬪宮娥以及威風凜凜的數萬甲兵的確給予整個南京城的官民們極大的震撼。

此時的南京城可以說是萬人空巷,連帶着熱鬧的秦淮河岸上都沒有人煙,都聚集到了這正陽門下。

這就是作爲大明皇帝所帶來的轟動。

即便是南京城有很多不希望大明皇帝朱由檢出現在南京城的官員,但他們也不敢在朱由檢進入南京城還玩什麼花樣。

作爲大明皇帝,其正統性和強大的號召力自然是他們並不敢明着觸逆的。

可以這麼說,從朱由檢進入南京城這一刻開始,任何別有用心的魑魅魍魎都很難再出現。

南京禮部尚書王鐸此時的心情是複雜的,雖然他不得不接受大明皇帝朱由檢平安抵達南京的事實,但他內心的確更希望這天下直接由太子掌權。

南京吏部尚書高弘圖也是喟嘆一聲,他同其他大臣一樣都還以爲真如傳言一樣,皇帝陛下遇難於丹徒,卻沒想到旦夕之間就進入了南京城。

南京戶部尚書張慎言這些日子從未敢離開太子朱慈烺半步,就是希望能與太子關係更緊密一些,但他沒想到的是,大明皇帝陛下朱由檢居然能從劉澤清、高傑、劉良佐等人手中成功脫離,且到達了南京城。

保國公朱國弼、誠意伯劉孔昭、鎮守太監韓守敬也都是忐忑不安,他們作爲勳戚內臣,算得上是天子家臣,但因爲東林文官集團的誤導,使得他們以爲南巡的只有太子,因而都沒來得及出城數十里迎接大明皇帝陛下。

朱由檢看着這些文武官員們臉上各種複雜的表情,就不由得輕蔑地笑了笑,沒有當着百萬士民訓斥這些人。

等到朱由檢的南撤隊伍經過洪武門進入皇城,再由端門進入宮城後,朱由檢才下旨:“着令,午時過後,百官進朝覲見,前禮部侍郎錢謙益、前左都御史劉宗周、前刑部尚書鄭三俊、徐石麟以舊有官位品級朝見,南京鎮守太監韓守敬何在?”

南京鎮守太監韓守敬慌忙跑到了朱由檢面前:“請陛下吩咐。”

“太子在何處,南京各宮殿收拾了幾處,朕之後宮妃嬪如何安置?”

朱由檢問着就走上了奉天殿的臺階。

隨堂太監史可法、御馬監太監何新以及皇后周氏、貴妃袁氏等緊隨其後。

韓守敬不敢怠慢,忙回道:“回稟陛下,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都已修繕好,奉先宮、乾清宮、坤寧宮以及東西六宮也已經修葺完畢,現太子住於乾清宮。”

“從現在開始,南京鎮守太監一職取消,你調爲司禮監秉筆太監與隨堂太監史可法隨朕左右,行使批紅之權,宮城防務交於御馬監太監何新,詔令司禮監掌印兼東廠提督王承恩回行在,統管內廷!”。

欲要攘外必先安內,由大明二十四衙門組成的內廷乃自己掌控帝國抗衡文官集團的中堅力量,也是自己行皇權的爪牙,朱由檢到達南京自然得先把內廷重新搭建起來。

韓守敬沒想到自己能直接被皇帝陛下朱由檢調入司禮監擔任秉筆太監,這如同外朝官員躋身內閣一樣,讓韓守敬是激動不已,忙要行大禮謝恩。

朱由檢只是微微一笑,一進入南京城就先提拔鎮守太監韓守敬自然是有要收攏南京內臣之心的意思。

不趁着內臣與外朝聯合之前,將南京的宦官收攏在自己皇權之下,他日若是讓東林黨和南京的宦官聯合,朱由檢的這個皇帝只怕依舊難以當下去。

朱由檢進了奉天殿,這裡形如北京的太和殿,乃是自己登基和行國禮的地方,看上去也的確是金碧輝煌。

而這時,太子殿下朱慈烺才匆匆趕來:“孩兒見過父皇和母后,孩兒來遲一步,請父皇陛下責罰!”

朱由檢哼了一聲,他自然知道這個朱慈烺是不可能有陷害自己這個父親的心機,但他也猜得到朱慈烺應該是性格比較柔弱而沒主見的,不然不會明知自己這個父皇也在南下途中而不知道提前派人來打聽。

“你倒是尊貴的很,難不成還要朕去給你請安不成?”

朱由檢故意這樣說的嚴厲些,便是要嚇嚇這朱慈烺,免得他被文官們蠱惑到真的可以無視自己這個父皇的地步。

太子朱慈烺聽得出來朱由檢的怒意,嚇得忙跪下道:“父皇且聽兒臣解釋,不是兒臣不想來迎接父皇和母后,是王先生和張先生們說,兒臣乃一國儲君,如今天下未穩,時局未定,不可冒然出宮,否則社稷恐有大變故,所以兒臣思及國事重於家事,便依照先生們所言,未曾出這裡一步。”

“你什麼時候能有點主見!”

朱由檢說了一句,就讓朱慈烺自己起來,然後朝奉先宮而去。

奉先宮乃天子正宮,朱由檢的龍居之所,雖不及奉天殿莊嚴,卻也同樣是雕龍刻鳳,金光煥彩。

“此等大牀,纔是帝王氣派!”

朱由檢說後便朝隨堂太監史可法吩咐道:“午時正到後,帶羣臣於奉先門平臺覲見!”

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又是一年初夏時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十一章 南撤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五百九十六章 怒扇朱慈烺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宮也在棲霞山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八十五章 廷議軍情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五百五十九章 處決寧完我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二百七十一章 徵稅開始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四百零五章 大決戰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一百一十章 步兵制式燧發槍面世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第一百章 豺狼佈於四周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
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又是一年初夏時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十一章 南撤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五百九十六章 怒扇朱慈烺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宮也在棲霞山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八十五章 廷議軍情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五百五十九章 處決寧完我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二百七十一章 徵稅開始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四百零五章 大決戰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一百一十章 步兵制式燧發槍面世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第一百章 豺狼佈於四周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