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

朱由檢利用詐降騙得劉芳亮部真降了自己這個大明皇帝。

此舉令百官們都沒有想到。

即便是朱由檢自己在此之前也沒有想到。

本來,朱由檢只是想嘗試一下,因爲他自己也並不確認自己這位皇帝對這些流民組成的闖賊是否還有威懾力。

他不確定幾千年的皇權思想是否在庶民中已經根深蒂固。

然而,事實告訴他,他這個皇帝即便沒出過紫禁城,但他的影響力則完全可以令數萬人跪地而降。

當然,這也得自己這邊有足夠強的軍隊爲前提才行。

要不然,他乾脆直接在北京城等李自成大軍來攻,然後招降李自成就是。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劉芳亮是逼不得已,也沒介意自己的君王是李自成還是朱由檢,所以才輕而易舉地在面對危險的時候選擇投降,在他眼裡,反正都是皇帝,在誰手底下當官不是當官。

按照朱由檢的指示,劉芳亮上了城門,並傳奉朱由檢諭旨令城外的八萬闖軍也丟掉手中軍械投降。

城外的八萬闖軍大多數都是輔兵或者是明朝降兵和被裹挾的流民,因而戰鬥力本就薄弱,如今見主帥已降,自然也就跟着投降。

如此一來,朱由檢便輕而易舉地收攬到十萬大軍,加上城中八萬近衛軍,朱由檢的軍隊數量激增到十八萬!

他這個君王從當初被困在北京城沒有一兵一卒一兩銀子,如今則控有十八萬軍隊。

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質的飛躍。

不過,朱由檢並沒有打算真的將這十萬闖軍都留下,畢竟這十萬闖軍並不算是真正的軍隊。

其中大部分都是流民和大明各地潰敗下來的衛所兵。

這些人打戰是不行的,但禍害其百姓來卻是一個比一個厲害。

但朱由檢也知道自己現在迫切地需要有足夠強大的生力軍爲自己接下來的戰爭角逐增加砝碼。

而眼前這十萬闖軍無疑是自己增大生力軍規模的一次絕佳的機會。

畢竟,雖說這十萬闖軍裡大多都是軍紀渙散、與匪徒無異的兵匪,但也有不少老流賊是跟隨着劉芳亮等從崇禎十年以前打到現在的,可謂實戰經驗豐富,甚至和盧象升的天雄軍以及曹文詔的軍隊交過手,也算是這個時代少有的精兵,至少他們知道如何衝殺,如何在戰場上求生。

當然,這些投降的十萬闖軍肯定大都犯過罪孽,而之前投降闖軍的明軍官兵本身就犯了背叛罪。

但對於他們的罪過,朱由檢都沒有追究,並表示對他們之前的罪過永遠不再追究,但今後若再犯則必予以嚴懲!

不是朱由檢這個皇帝真的仁慈,而是要爭奪天下,有時候需要心狠手辣,比如李建泰這種明知自己這個皇帝在而投降的則要嚴懲,而這些之前背叛大明或者犯過罪孽的闖軍官兵則要寬容一下,且考慮到以後肯定要招降更多的闖軍官兵,而不能一味殺戮。

畢竟,歷經十餘年戰亂,人口已經急劇下降,雖說這些人曾經都是自己大明的敵人,但都是漢人百姓,若是殺伐太過,也會導致他日建奴南下時難以統合,徒爲建奴所得利。

現在,自己這位大明皇帝開啓招降闖軍便不追究前罪的先例後,就會促使將來有更多的闖軍選擇歸降,而減少彼此因爲內戰的消耗。

考慮到既要表示自己這個皇帝的仁慈之心又要利用這次機會擴大自己控制軍隊的規模。

朱由檢決定立即開始進行一次對歸降的十萬闖軍的篩選工作。

朱由檢將整個大明的中央機構都帶着一塊南撤不是沒有意義的。

這些文官們雖然平素在路上除了跑和消費糧食卻沒半點用處外,但到現在卻發揮了重要性。

畢竟政治這東西是離不開文字的。

當即,朱由檢便讓兵部尚書李邦華全面主持對十萬投降闖軍的篩選工作,兵部右侍郎孫時綸協助。

而整個隨扈南下的文官不管以前是都察院的還是翰林院的亦或是其他六部或者是國子監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大理寺的,都得接受李邦華的臨時調派,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十萬闖軍的篩選工作。

按照朱由檢的要求,年齡在四十五週歲以上和十六歲以下的都得淘汰。另外,有自願回家不願繼續當兵的也都淘汰。

在三天之內,隨扈的數百名文官硬是以將十萬人篩選完畢,並最終留下七萬生力軍,三萬人選擇離開。

對於離開者,朱由檢下令給每人都發二兩銀子作爲路費,同時讓他們集結在一起聽自己這個大明皇帝朱由檢的訓話。

朱由檢的訓話自然也不是什麼高大上的內容,無非就是爭取一下民心。

既然李自成打出的是闖王來了不納糧這樣的口號,他作爲大明皇帝要想瀛得天下百姓的支持,自然也得有自己的政治主張,他的政治主張很簡單,就是讓全天下的人有地種,讓全天下的百姓吃飽飯。

甚至朱由檢還爲此當着這些人的面直接跪下來,對着蒼天發誓。

三萬即將歸農的原闖軍士兵沒想到大明皇帝還給自己發二兩銀子,爲此是感動不已,暗歎皇上其實還是好皇上,其造反作亂之心也就淡化了一些。

回鄉之後自然也會將大明皇帝朱由檢的話帶回到底層的鄉村去,並進而替朱由檢免費當了一次宣傳隊。

朱由檢不確定這些人離開後還會不會繼續成爲流匪,但他相信總有那麼幾個會安心回家娶媳婦抱孩子。

這樣一來,至少被破壞的社會基層也能恢復一絲生產力。

畢竟,這個國家還是一個以小農經濟爲主的社會,多一個農民回去種田,便多一份安定。

當然,自己這個皇帝的任務則是讓他們有地種,且能安安穩穩地種地,最終的任務還是能讓他們吃飽飯。

十萬歸降的闖軍大軍留下了七萬人。

也就是說,朱由檢這位大明皇帝現在實際控制的軍隊數量依舊激增到十五萬之多!

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六百六十二章 南直隸衆議司駁回諮議司提案第二百一十章 騎兵對騎兵,硬碰硬第六百零八章 給我大明皇帝跪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六章 大丈夫相時而動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十一章 南撤第八十八章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二百九十九章 設樞密使一職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八十八章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士英的算計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五百九十六章 怒扇朱慈烺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一百零八章 造燧發槍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四百六十三章 名將交鋒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機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五百一十四章 漢家百姓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
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六百六十二章 南直隸衆議司駁回諮議司提案第二百一十章 騎兵對騎兵,硬碰硬第六百零八章 給我大明皇帝跪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六章 大丈夫相時而動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十一章 南撤第八十八章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二百九十九章 設樞密使一職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八十八章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士英的算計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五百九十六章 怒扇朱慈烺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一百零八章 造燧發槍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四百六十三章 名將交鋒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機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五百一十四章 漢家百姓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