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

自阿濟格殘部還京以後,多爾袞也把視線轉回了國內,儘管此時的多爾袞對朱由檢恨之入骨。

但多爾袞也知道如今的大清要想消滅大明,必須得給北方漢民以喘息之機,鞏固自己大清在北方的統治根基,並積蓄力量準備他日再次南征。

正因爲此,在順治二年的下半年,清廷順治帝便下詔開始明令禁止旗人過度圈地,有主之地被佔應盡數歸還於民,且還派出官員巡查,以此爭得民心。

同時,清廷順治帝還大量啓用漢人爲官,充實地方統治,鼓勵農桑和墾荒,爲減少人口損失還降低了逃人法的懲罰力度,不再實行連坐之罪。

清廷這麼一搞,再加上戰爭已經結束,北方也基本平靜了下來,大批清廷官員也知道與民休息,一到地方就開始興修水利、墾荒剿匪。

而投充爲旗人包衣的漢民此時也都認了命,畢竟即便從自耕農變成佃農也離不開土地,也是要種地的。

在多爾袞殺雞儆猴般的處決了幾個殘虐害民的滿洲官員後,滿洲貴族也對漢民的剝削程度有所減輕,且滿洲貴族也基本不過集中在京畿之地與大城。

大部分北方地區也就沒再受多大的影響。

儘管這片土地上染上了不少同胞的血,儘管這片土地已經成了胡人的統治區,但倖存下來的百姓們還是該種田的該種田,而留在北方的士子們也還是該做官的做官。

孔子後裔也是明朝舊臣的孔聞貞被順治帝封爲衍生公,以此表明大清要奉儒家爲正統,北方士紳皆稱此乃明君之善政。

與此同時,清廷也開始也大練新兵,擴編綠營,大量北方流民被招入軍中,在崇禎十八年底,清廷綠營便擴兵達三十餘萬。

而阿濟格並沒有被多爾袞懲罰,依舊執掌着鑲黃旗,甚至還接管了原由多鐸執掌的正白旗,而大批關外的滿洲鐵騎也再次被調入關內,以此充實京城軍事力量。

天下似乎就此太平,大有明清南北分治而兵戈止息的樣子,不只是大明這邊的人如此想,此時的北方漢族士紳們也是這樣認爲。

不過也有很多清廷官僚不認爲自己大清只能佔據半壁江山,猶如多爾袞和洪承疇等人。

“王爺,天下最富之地莫過於江南,次則湖廣、西蜀等地,皆是產糧之區,如今天時不好,北方是一年比一年冷,糧食產糧也就更低,我大清若不佔據江南、湖廣、西蜀等地,只怕將難以爲繼,而這些地方,除西蜀外,都在明廷手裡,一旦讓明廷藉此恢復元氣,只怕就不是我們南征,而是明廷北伐了”,兵部尚書洪承疇很認真地向多爾袞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你說得沒錯,這明廷不滅,則我大清的江山就不穩,可眼下還得等待時機,養精蓄銳才行,火器與火炮督造的如何,戰船打造的如何,近來明廷的朱由檢大力發展海軍,得防着他到時候由海上偷襲,務必告誡下去,從遼東到河間府,沿海一帶要加強海防,禁止漁民出海!”

多爾袞的這個禁海的政令,作爲閩人的洪承疇很是贊成,不只是洪承疇,北方漢人士紳們也很是贊成,對平民禁海,就等於將海貿之利控扼在統治者手中,尤其是控制他們這些沿海官紳手中。

因而大多清廷的漢族官僚皆稱攝政王是賢王,比崇禎帝朱由檢不知道要好到哪裡去。

“回稟王爺,下已經着工匠加緊仿製明廷的崇禎十四式火槍,不過聽工匠們說,這火槍雖說與鳥銃也差不多類似,但構造卻極爲精細,有幾處構件不知是什麼好鐵打造的,現在還沒有工匠打造的出來,還有槍管與槍管上的刀把似乎也不是尋常的鐵,如今即便造出來,只怕也與明廷的不一樣,或許還要差些,只怕不能拿來當長矛用;另外,火炮也是如此,下官忝在明廷管了一段時間的兵部,也沒想到過他們的工藝竟然改進得這麼快,不但是這火槍,連火炮也不知道是怎麼做的,同樣規格的炮,明廷的就是要輕得多。”

洪承疇尷尬地笑了笑,而多爾袞則不以爲意地說道:“重金懸賞能仿製出來的人,不過即便不能完全仿製得一樣也無所謂,只要射程夠遠,能連續射擊就行,能不能當長矛也沒什麼要緊,火炮笨重些就笨重些,我大清還有鐵騎,哪裡需要他火槍當長矛使用衝鋒,這明廷是怎麼想的,居然會想都把火器當長矛用,多此一舉!”

多爾袞說着的時候,便有官員來報:“王爺,這些都是南邊最新傳來的消息。”

多爾袞認認真真看了一會兒就遞給了洪承疇:“這個朱由檢還真是會玩,居然在江南征起商稅來,還自己開什麼銀行,不就是錢莊而已,變着法得從士紳手裡撈銀子,你看看吧,還提出農商皆爲本業,甚至鼓勵商貿,卻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朱明能有今日和南邊的士紳官民皆從商逐利置敗壞天下根基不無關心,如今看來這朱由檢只怕也被南邊的士紳依舊裹挾了,搞起發展商業的把戲來,不過他這商稅到是算得上善政,卻又偏偏是得罪人的事,讓本王還真是捉摸不透。”

洪承疇也細看了看,一時不由得笑了起來:“無論怎麼說,根據這密報上的消息來看,崇禎朱由檢此舉是得罪江南官紳,商業之利本是官紳專有,如今被崇禎朱由檢奪了去,江南的士紳們能答應嗎,可見眼下我們再次南征還是得民心之舉。”

多爾袞點了點頭,贊同了洪承疇的意見,他也的確不甘心就這麼放棄讓自己大清一統天下的機會。

兵部尚書洪承疇見多爾袞贊同自己,心裡也很是高興,他知道自己是明朝降臣,資歷比不上范文程和寧完我等人在清廷中的地位,如今他只能寄希望在再次南征的時候,自己可以成爲主帥,掙下一份大功,以此取得自己在大清更高的地位。

“崇禎啊崇禎,或許老夫真的只能對不起你了,或許有一天殺死你的也會是本官,但本官也不願意讓你我君臣一場,走到那樣的地步,不過你放心,若到了那一步,本官不會心慈手軟,改朝換代,自古皆是是如此。”

洪承疇看着自己手裡的茶杯暗暗出神,不多時卻有自己下人來報:“老爺,平西王和張閣老求見。”

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三十七章 單純的文官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對於戰爭的觀點發生改變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復瀋陽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張獻忠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來的大敵會變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一百一十章 步兵制式燧發槍面世第一百七十八章 誅殺逆賊左良玉第四百五十八章 蒸汽機與紡織工業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機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廠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議合圍全殲左軍事宜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賊,我要打死你!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八十七章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五百七十二章 經略漠南第二百八十章 這下國庫有錢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家資本與鄭氏資本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四百零五章 大決戰
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三十七章 單純的文官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對於戰爭的觀點發生改變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復瀋陽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張獻忠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來的大敵會變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一百一十章 步兵制式燧發槍面世第一百七十八章 誅殺逆賊左良玉第四百五十八章 蒸汽機與紡織工業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機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廠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議合圍全殲左軍事宜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賊,我要打死你!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八十七章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五百七十二章 經略漠南第二百八十章 這下國庫有錢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家資本與鄭氏資本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四百零五章 大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