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

在這個時代,不只是漢人沒有太強烈的民0族意識。

此時的蒙古牧民也沒有太強烈的民0族意識,甚至比漢人還要淡薄。

因爲他們從本質上就是蒙古貴族的財產,他們有時候也不知道自己會被那個崛起的部落所統治。

尤其是在元朝以後,蒙古各部落已十分分散。

如今明軍的出現,讓他們成爲了大明商團奴役的佃農工人後,也就沒有太大的反動性。

裡克爾是喀喇沁部落的一普通牧民,現在他已經成爲了青松縣浙江溫州豐和商團的契約工,同時又是青松縣在編的二等公民。

大明內閣已重新修訂大明公民制度,不再以肉體消滅的方式來解決其他非漢族羣。

而是以公民等級制度來區別原來的漢民與新同化的漢民即現在像扎克爾這種牧民。

畢竟帝國發展最需要的不僅僅是土地也有人口。

如今隨着數十年的戰爭後,人口減少了許多,作爲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政權自然是要用剝削方式代替野蠻屠殺方式的。

這不是聖母,而是讓帝國有更多的剝削羣體與長久的剝削基礎。

畢竟原有的漢民會由普通的庶民升級爲小資本家,他們的勞動力價格會上升,福利待遇會提升,一些高危工作需要大量廉價的勞動力去完成。

而這些廉價勞動力自然只能是二等公民甚至將來還會有三等公民。

一等公民與二等公民的差距是在於生命財政安全與福利待遇以及公民權利方面。

帝國五品以上的官職不能由二等公民擔任,也就是說安祿山在大明最多也只能當個六品官,甚至連六品也不行。

因爲除特殊貢獻外,二等公民不具備參加科舉資格與參軍資格。

不僅僅是這些,還有其他二等公民不能享受的待遇。

甚至在法律保護方面,只有同等公民之間與當下一等公民侵犯上一等公民利益時才具有法律效應。

一等公民侵犯二等公民生命與財產利益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官府會不予追究。

之所以這樣,原因無他,一等公民爲大明之崛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而二等公民只是亟需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帝國不想一種有智力的同類物種白白地變成枯骨而已。

但帝國還是要強制二等公民同化爲漢民,以徹底消除其反抗的思想源泉。

若干年後,他們會忘記他們本來的歷史。

“因你以前是興州人,故你現在姓辛,你現在住青松城東,取名便叫辛青東,你的兒子從此也不再叫七朵雲,你有權力爲你兒子重新取名,快取名!”

裡克爾,現在應該叫辛青東的他一來青松縣城便被自己的僱主領去縣衙的禮房屬吏改了名姓。

他沒有反抗,他對於名字沒有看得那麼重,但當青松縣的禮房書辦讓他給自己兒子從新取名時,他還是認真地想了想,用蒙古語表達了自己的意思,他爲自己的兒子取了一個名字叫辛雲。

“這是你和你兒子的名字,這是本官最後一次給你說蒙語,從現在起,你是我大明的二等公民,只能用漢語識漢字明白嗎,如有違背,一經發現鞭笞十下!你也可以舉報其他人,可得賞銀!”

青松縣縣衙禮房書辦將兩張寫有“辛青東”與“辛雲”的字帖給了辛青東。

魁梧的辛青東小心翼翼地把這兩張紙揣進了剛換上的短衣裡,雖然是青松縣城的二等公民,但他很滿意現在的生活,如今還知道自己新名字的字樣,他也非常激動和開心,甚至當他看見自己兒子坐在木凳上和其他新改了名的孩童一起念着三字經時,他不由得有些熱淚盈眶起來。

他覺得自己兒子或許有一天能像禮房的那位書辦老爺一樣高高在上,可以寫出美麗的字來。

辛青東很喜歡現在這種忙碌的生活,雖然給僱主打工很辛苦,但至少每天還能管兩頓飽飯,雖說是紅薯加足夠的鹽巴,但相比於以前飢腸轆轆的生活,已經算是很好的待遇。

月底的時候看見叮噹響的精緻銀元發放到自己手裡時,他甚至激動地想給僱主磕頭。

因爲他願意成爲大明的公民,所以有八小時工作制的權利,因而在下午申時過後,他還能有很長的自由勞作時間,他應徵了官府修建城牆的工作,每天需要把一包包百來斤重的搬到各處城頭去,他一般要做到夜深時纔回家,因爲官府給的薪酬方式是做得多得的多,他想多掙些錢,給自己買套房子。

現在的他一家還是租住在僱主的棚屋裡,每一個月要交一銀元,對此他很不滿意。

但偏偏官府不准許有任何韃靼元素,不準穿元服不準住帳篷,因而他只能和自己的家人暫且住在棚屋裡。

而青松縣城有專門建房售房的商團,這些商團建設的標準公寓皆是水泥板房,看上去比棚屋要高檔得多,關鍵是能擋住風沙雨雪,所以他現在做夢都想得到這樣的一套平房。

辛青東現在每日一早便會帶自己孩子去青松學堂,用學來的蹩腳漢話交待了自己兒子幾句後就會去僱主的領地裡做工,吃完中午飯後就會急匆匆地感到縣城幹活。

在這一路上,他會遇見在田裡耕種的一等漢民和在城裡做生意的一等漢民,遇見這些人他都會小心翼翼些,因爲他有同伴因爲搶劫了一名一等漢民的財物被直接腰斬,到那時他才明白這些看上去溫順善良的人是比自己這類二等漢民高一等的貴族。

是的。

辛青東已經把自己當漢民,而且是二等漢民,這也是里正老爺告訴他的,說他們這些人本就是被昔日犯了罪的漢人被逐到了草原上而已,如今大明英明的皇帝陛下是來寬恕和解救他們的,所以纔會收納他們成爲大明的二等公民。

而真正罪大惡極且帶有不可饒恕之原罪的是那些依舊在殘暴製造殺戮的的部落貴族們,那些本該是被打入地獄的惡徒。

因爲普通牧民對部落奴隸主天然的階級仇視感,再加上來到青松縣城後的不同待遇,所以辛青東很認可這種觀點,所以他堅持認爲自己只是被那些惡徒牽連的漢民而已。

他很憎恨這些部落首領,在他看來,若不是他們,他也可以成爲一等公民,有自己的土地和公派的房子,而現在他要想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子得付出高昂的價格。

尤其是在被集中漢化教育和揭發部落貴族罪惡事的教育一段時間後,他才明白原來那些部落首領做了那麼多惡事。

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對於戰爭的觀點發生改變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四百一十二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六百三十三章 步炮協同作戰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應對張獻忠與滿清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三十七章 單純的文官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張獻忠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四百一十二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於報社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戰 二 巨炮發威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六百六十二章 南直隸衆議司駁回諮議司提案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
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對於戰爭的觀點發生改變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四百一十二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六百三十三章 步炮協同作戰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應對張獻忠與滿清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三十七章 單純的文官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張獻忠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四百一十二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於報社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戰 二 巨炮發威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六百六十二章 南直隸衆議司駁回諮議司提案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