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

總計約十五萬人。

主要控制鳳陽、應天、淮揚、山東這些地域,起着拱衛南京京畿的作用。

這也是朱由檢能在江南呼風喚雨的根基所在。

不過,這十五萬人中,真正的百戰精兵則並不多。

主要是劉芳亮歸附大明之前十萬流賊中的兩萬百戰老兵和周遇吉帶到北京護衛朱由檢南下的兩萬邊鎮壯勇。

再加上後來從劉澤清麾下和劉良佐麾下收攬的一些精銳以及沿途歸附的官軍餘部。

這些官軍餘部主要是盧象升、孫傳庭、楊嗣昌等在河南、湖廣、山東一帶圍剿流賊時因戰敗而落草爲寇的精銳官軍,甚至不少成爲當地大盜。

雖然爲防止將官專權。

朱由檢把這些經驗豐富的精銳老兵都打亂重編,除了他們自己,官方檔案已經不知道他們之前是流賊還是官軍,但他們會什麼,什麼兵種,曾經參加過什麼戰鬥,有過什麼戰績,卻一直記錄着。

根據李邦華提交給大元帥府陸軍部的數據統計,這些老兵共計五萬人左右,且現都是近衛三軍的基層軍官或者主力戰兵。

朱由檢現在既然要練兵,自然需要大量軍事技能嫺熟和經歷過戰鬥的基層軍官。

因而朱由檢便讓陸軍部周遇吉首先將這些百戰老兵中擔任正職的軍官全部調來淮安。

而副職則直接升爲正職,留在原地。

沒有官職的百戰老兵則全部調來淮安擔任練兵隊長一職。

按照大明實授武官體制,有總兵、副總兵、副將、參將、遊擊、守備、千總、把總、百總、旗總、隊長。

也就是說,最底層的軍官則是隊長。

隊長一般五到十人不等,朱由檢現在直接抽調近衛第一二三軍中現役正職和老兵擔任新兵訓練的軍官。

這樣一來既不會導致防禦這幾處抵禦的近衛軍戰力下降,又使得新兵訓練有了足夠的教官。

朱由檢現有精兵五萬餘人左右,他打算再練十萬人左右,這樣每軍有五萬左右的精銳。

然後再配上輔兵,每軍配上十五萬人規模也算比較合理。

也就是說,現在朱由檢需要訓練十萬精兵。

現有的六十餘萬應徵者中能成爲近衛前三軍戰兵的比例是六比一。

而剩下的五十萬人只能成爲輔兵或被調撥給其他九支近衛軍。

這個淘汰比例並不低。

現在朱由檢先將具備功名和學過武藝或者是之前有實戰經驗的老兵篩選出來,約莫共有一萬人左右。

之所以讓這些人走綠色通道直接成爲戰兵,主要是因爲這些人都可以算是社會精英了。

讀書人不必說,雖然身子骨有的比較弱,但可以不用進行文化普及,能取得功名,說明自身智力也不低,而且意志力和心理素質很強才能從上千考生中殺出來成爲秀才舉人乃至進士。

更何況,這年頭,讀得起書的一般家裡也不差,營養跟得上,除非先天脾虛,一般也不瘦,經過後天訓練不怕不變的威猛,也因爲營養跟得上也就不必擔心這些人會有夜盲症。

學武藝的在這個冷兵器還具備重要戰爭價值的時代,有一身武藝的確要比常人更適合當兵。

大戰之後還不死的老兵雖然經歷過戰敗,但能從大戰中倖存本就是一種本事,而且不少跟隨盧象升、楊嗣昌、孫傳庭、曹文詔等人拼殺數年的老人,一身過硬的本事,即便現在直接做高級軍官都很合適。

要知道,現在的黃得功和周遇吉在軍中的資歷和很多落草爲寇的老兵也差不多。

“陛下,現在統計出來有四千三百名書生,五千七百四十五名壯勇,你看這兩批人如何交於何人訓練?”馬士英稟道。

“再去選一千七百名識文斷字的,補足六千,壯勇中再選幾個體格健壯的補足六千,一個編爲秀才營,一個編爲壯士營,總訓練處主任劉芳亮親自訓練秀才營,陸軍部總長周遇吉訓練壯士營,半月份兩營比武,獲勝者賜近衛軍第一軍第一營番號,該營參將授衛指揮使,正三品;其餘各營會低半級。”

現在篩選這幾十萬人肯定需要很長的時間。

因而,朱由檢便想着可以進行分批次訓練

現在,則需要先把具備特殊能力的這一萬多人選出來後進行第一批次訓練。

調來充作教官的現役軍官和老兵則先調入這一萬餘人裡充當教官。

剩下的則和李邦華、路振飛、李明睿一起負責篩選和訓練其他應徵者。

秀才營顧名思義,自然就是一支以讀書人構成爲主的軍隊,因而被朱由檢習慣性的稱爲秀才營。

這個營顯而易見的是,文化水平高,智力比較高,對於新事物比較容易接受,但社會經驗不足,還不聽話,容易唱反調,脾氣比較大,畢竟都是眼高於頂的讀書人,有時候連天王老子都不瞧在眼裡。

而朱由檢讓農民出身卻經過無數惡戰,硬是從一個普通百姓成爲百戰老將的劉芳亮帶這秀才營,便是要讓劉芳亮給這些秀才們加註一些陽剛之氣。

壯士營大部分的人普遍好管一些,比較服從,但卻靈性不足,或者是比較散漫,而周遇吉是將門世家出身,雖是武夫卻也精通文墨,自然能給這些壯士們加一些書卷氣,使得他們不僅僅是武夫,在未來能給成爲合格的大明軍隊指揮者。

劉芳亮很鬱悶地看着自己眼前這羣還戴着方巾,手持摺扇看上去比女子柔弱的秀才們。

他想不明白陛下爲何將這羣人交給自己來練,還要和周遇吉比試。

劉芳亮再看看周遇吉負責的那一隊人各個是高大威猛,甚至還有劉肇基這樣的遼軍名將,他一時不由得鬱悶起來,頹然地搖了搖頭,看着眼前的顧炎武、王夫之等秀才舉人,暗自埋怨:

Wшw ✿ttκǎ n ✿¢ ○

“陛下,還是偏心啊,到底是周遇吉跟他久些,把什麼殺過韃子的老人都給他,讓我來帶你們這羣肚子裡只有墨水,嘴上卻沒毛的秀才,這讓我怎麼贏他!”

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還有希望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六十七章 經濟操控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來的大敵會變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一百零四章 畢懋康的病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五百五十四章 陳名夏被乞丐羞辱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四百七十九章 北伐前夕之軍官生畢業典禮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二百二十三章 混戰與摧毀清軍炮兵營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廣之戰結束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軍阿濟格部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無能,何關陛下之罪!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復瀋陽第三百二十五章 忽悠紅毛範德蘭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
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還有希望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六十七章 經濟操控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來的大敵會變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一百零四章 畢懋康的病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五百五十四章 陳名夏被乞丐羞辱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四百七十九章 北伐前夕之軍官生畢業典禮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二百二十三章 混戰與摧毀清軍炮兵營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廣之戰結束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軍阿濟格部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無能,何關陛下之罪!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復瀋陽第三百二十五章 忽悠紅毛範德蘭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