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

“內閣首輔有沒有資格是朕說了算!

朕說他有資格就有資格!

至於你說的內閣失去監管的問題,不還有朕監管着和你們看着嘛。

即便按照你們的意思,讓你們來監管內閣,那誰來做決定?

如果發生了大的戰亂,如萬曆以來的建虜之禍,要加稅且不得不加稅,一旦不加商稅帝國就會覆滅就會被外族所滅的話,而你們兩院又不同意怎麼辦?

崇禎十七年以前國庫無錢可發軍餉,而地方鄉紳富商富得流油,你們又不是沒經歷過!”

朱由檢說完就喝了一大口茶,他知道不說服楊名深是沒法讓這些崛起的富商服氣,而楊名深算是自己親手培養起來的,如果連楊名深都不以大明國家利益爲重的話,他不介意用鮮血和人頭來強制性要求富商們接受自己的決定。

“陛下既然如此說,何不陛下乾綱獨斷,爲何讓內閣主政”。

楊名深不喜歡內閣,如同以前的東林黨不喜歡內閣和司禮監一樣,在他看來這些內閣閣臣和司禮監的宦官們都是他們和皇帝溝通的障礙,使得他們沒法和皇帝直接溝通從而不能達到皇帝理解自己,直白一點就是不能直接利用皇帝不能直接操縱皇權。

“內閣裁決和朕裁決有區別嗎,楊名深?”

朱由檢問道。

“有區別,如果是內閣主政,我們就不能直接向陛下陳詞,下情就不能上達了,陛下!”楊名深回道。

“那如果沒有內閣主政,一切由朕這個皇帝來裁決,朕每天十二個時辰就得用五個以上的時辰來聽你們扯皮然後做決定,累死且不說;

如果將來大明出現一任橫徵暴斂的君王,沒有內閣限制會是什麼後果;

如果大明出現的帝王偷懶讓內官掌權,會是什麼後果;

現在好在內閣首輔是皇帝從各地督撫和中央各部堂官選上來的循吏;、

而這些督撫又是經過你們地方諮議機構與衆議機構考驗過的,不合格的督撫都被你們彈劾掉了,你們說說,究竟是有過地方實政經驗且善於協調各階層利益的內閣首輔主政比較好,還是長於深宮的皇帝或者內官主政比較好?“

朱由檢問道。

楊名深支支吾吾道:“那自然是內閣首輔好一些,可是陛下,君王豈不也會被內閣限制?”

“朕若不滿意可以隨時換掉內閣首輔;

設若後面的帝王想幹一番事業可以選一個自己稱心如意的內閣首輔;

設若後面的帝王不想幹一番事業想做個李煜那樣的詞人,他也只能從地方循吏中選個有從行政經驗的合格的內閣首輔;

即便出現了宋徽宗那樣又昏又不肯承認自己無能的君王,他也只能從地方循吏中選內閣首輔;

如果君王不稱職,至少內閣首輔稱職,王朝當不至於太糟糕,至少地方督撫有兩院監管着,也不會太亂。”

朱由檢這麼一說,楊名深不得不拱手:“陛下深謀遠慮,微臣不及,但微臣總覺得這樣似乎大明有重蹈前朝之政,相權又重新出現。”

“太祖精明強幹,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帝王,他自然可以獨攬朝政集皇權相權於一身,但後世子孫自然多有不及,朕也不及他,是故衍出內閣以補不足,君王與宰輔共存乃不可避免之事,這也算是撥亂反正。”

朱由檢說後,楊名深也不好再說什麼,只道:“陛下,微臣還有一議,如今既然如此,那設立兩院和曾經之言官又有何異?”

“還是有不同的,言官那全是官僚,都是官官相護的產物,滿嘴公義實則包藏禍心,且大都虛僞的很,甚至只爲邀名,不分好壞;

如今之兩院議員有商人、有工人、有農民、有匠人、有鄉紳,各自爲各自的階層說話,不爲邀名升官說話,即便拉幫結派也不是爲求自己的升官發財而拉幫結派而是爲一階層發出更大聲音而已。”

“是故,以前的言官杖殺了,天下無事反而更安靜,而現在這些兩院議員被殺的話,那就是得罪了整個階層的人或者兩個階層已經彼此爲敵,天下必定要發生戰亂。”

朱由檢這麼一說,楊名深不由得笑了起來,瞬間覺得自己其實也蠻重要的,不由得又道:“陛下,微臣斗膽請旨,可否讓內閣不得拘押和治罪於我們議員,即便我們鬧得有多厲害,話說的有多難聽,只要不觸犯大明律,都不得治罪。”

“朕向來主張言論自由,你們議員有說話的權利,是朕賜予的,他們內閣沒資格阻止你們說話,也沒權利拘押你們和治你們的罪,即便你們犯了法,也是都察院或地方按察司立案,刑部拘押與審決,大理寺審議。”

朱由檢說完之後,楊名深此時才匍匐在朱由檢面前:“承蒙陛下今日所訓,微臣才明白了陛下之英明,微臣實在是愚昧之至。”

“平身吧,兩院的議員還得你去一個個說清楚,別逼得朕最後讓你們連說話的資格也沒有!”

朱由檢說後就拂袖離開了文華殿。

“恭送陛下!”

而楊名深待朱由檢走後才意味深長地看了王家勤一眼,王家勤也拍了拍他的肩膀:

“慢慢來吧,大明非同尋常小國,要徹底實現聖學之所謂天下民衆主其國,實乃不現實之道;

估計也得四周之危機解除國內四方萬民以城鎮之民爲主後才能實現;

當初我和宋閣老他們也爭取過也沒能爭過,朝堂上保守的官員可不少,他們當中有不少是手握實權的,能讓地方實現民主局部自治已算難得,如果再讓內閣被我們管控,天下那些當官的都會不答應的。”

“辛苦你們了,內閣還好有你們,總不至於讓保守黨們一手遮天,只希望下一任內閣首輔是你們而非張煌言那樣的”。

“那得看君王之意了,你且走吧,內閣這裡不是你能久待的,不然就會有都察院的人來彈劾你了,他們可是直接可以以擾亂行政秩序爲理由拿你的。”

楊名深只得離開了文華殿。

而楊名深接下來也的確親自與兩院議員做了溝通,帝國的兩院與內閣的爭執便也就消停了下來,資本集團接受內閣的管束,官僚集團不必說,他們本就支持內閣主政。

大明內部政治秩序也因此穩定了下來,內部矛盾也得以有機會得到慢慢化解,帝國依舊能保證長時間的太平狀態。

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一百三十七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六百七十四章 鐵甲艦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五百二十五章 直接拉下去凌遲處死第五百九十六章 怒扇朱慈烺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與寧完我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五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騎兵突入天津衛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二百二十三章 混戰與摧毀清軍炮兵營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錫赴武昌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你要繼續做一個賢惠的皇后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四百一十章 讓俘虜先接受勞動改造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四十四章 抵達江南 一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軍大亂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腦後的辮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一百三十八章 交個投名狀吧第一百一十章 步兵制式燧發槍面世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門拒守,殊死一搏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六十七章 經濟操控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五百五十九章 處決寧完我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
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一百三十七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六百七十四章 鐵甲艦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五百二十五章 直接拉下去凌遲處死第五百九十六章 怒扇朱慈烺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與寧完我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五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騎兵突入天津衛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二百二十三章 混戰與摧毀清軍炮兵營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錫赴武昌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你要繼續做一個賢惠的皇后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四百一十章 讓俘虜先接受勞動改造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四十四章 抵達江南 一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軍大亂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腦後的辮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一百三十八章 交個投名狀吧第一百一十章 步兵制式燧發槍面世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門拒守,殊死一搏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六十七章 經濟操控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五百五十九章 處決寧完我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