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

“內閣首輔有沒有資格是朕說了算!

朕說他有資格就有資格!

至於你說的內閣失去監管的問題,不還有朕監管着和你們看着嘛。

即便按照你們的意思,讓你們來監管內閣,那誰來做決定?

如果發生了大的戰亂,如萬曆以來的建虜之禍,要加稅且不得不加稅,一旦不加商稅帝國就會覆滅就會被外族所滅的話,而你們兩院又不同意怎麼辦?

崇禎十七年以前國庫無錢可發軍餉,而地方鄉紳富商富得流油,你們又不是沒經歷過!”

朱由檢說完就喝了一大口茶,他知道不說服楊名深是沒法讓這些崛起的富商服氣,而楊名深算是自己親手培養起來的,如果連楊名深都不以大明國家利益爲重的話,他不介意用鮮血和人頭來強制性要求富商們接受自己的決定。

“陛下既然如此說,何不陛下乾綱獨斷,爲何讓內閣主政”。

楊名深不喜歡內閣,如同以前的東林黨不喜歡內閣和司禮監一樣,在他看來這些內閣閣臣和司禮監的宦官們都是他們和皇帝溝通的障礙,使得他們沒法和皇帝直接溝通從而不能達到皇帝理解自己,直白一點就是不能直接利用皇帝不能直接操縱皇權。

“內閣裁決和朕裁決有區別嗎,楊名深?”

朱由檢問道。

“有區別,如果是內閣主政,我們就不能直接向陛下陳詞,下情就不能上達了,陛下!”楊名深回道。

“那如果沒有內閣主政,一切由朕這個皇帝來裁決,朕每天十二個時辰就得用五個以上的時辰來聽你們扯皮然後做決定,累死且不說;

如果將來大明出現一任橫徵暴斂的君王,沒有內閣限制會是什麼後果;

如果大明出現的帝王偷懶讓內官掌權,會是什麼後果;

現在好在內閣首輔是皇帝從各地督撫和中央各部堂官選上來的循吏;、

而這些督撫又是經過你們地方諮議機構與衆議機構考驗過的,不合格的督撫都被你們彈劾掉了,你們說說,究竟是有過地方實政經驗且善於協調各階層利益的內閣首輔主政比較好,還是長於深宮的皇帝或者內官主政比較好?“

朱由檢問道。

楊名深支支吾吾道:“那自然是內閣首輔好一些,可是陛下,君王豈不也會被內閣限制?”

“朕若不滿意可以隨時換掉內閣首輔;

設若後面的帝王想幹一番事業可以選一個自己稱心如意的內閣首輔;

設若後面的帝王不想幹一番事業想做個李煜那樣的詞人,他也只能從地方循吏中選個有從行政經驗的合格的內閣首輔;

即便出現了宋徽宗那樣又昏又不肯承認自己無能的君王,他也只能從地方循吏中選內閣首輔;

如果君王不稱職,至少內閣首輔稱職,王朝當不至於太糟糕,至少地方督撫有兩院監管着,也不會太亂。”

朱由檢這麼一說,楊名深不得不拱手:“陛下深謀遠慮,微臣不及,但微臣總覺得這樣似乎大明有重蹈前朝之政,相權又重新出現。”

“太祖精明強幹,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帝王,他自然可以獨攬朝政集皇權相權於一身,但後世子孫自然多有不及,朕也不及他,是故衍出內閣以補不足,君王與宰輔共存乃不可避免之事,這也算是撥亂反正。”

朱由檢說後,楊名深也不好再說什麼,只道:“陛下,微臣還有一議,如今既然如此,那設立兩院和曾經之言官又有何異?”

“還是有不同的,言官那全是官僚,都是官官相護的產物,滿嘴公義實則包藏禍心,且大都虛僞的很,甚至只爲邀名,不分好壞;

如今之兩院議員有商人、有工人、有農民、有匠人、有鄉紳,各自爲各自的階層說話,不爲邀名升官說話,即便拉幫結派也不是爲求自己的升官發財而拉幫結派而是爲一階層發出更大聲音而已。”

“是故,以前的言官杖殺了,天下無事反而更安靜,而現在這些兩院議員被殺的話,那就是得罪了整個階層的人或者兩個階層已經彼此爲敵,天下必定要發生戰亂。”

朱由檢這麼一說,楊名深不由得笑了起來,瞬間覺得自己其實也蠻重要的,不由得又道:“陛下,微臣斗膽請旨,可否讓內閣不得拘押和治罪於我們議員,即便我們鬧得有多厲害,話說的有多難聽,只要不觸犯大明律,都不得治罪。”

“朕向來主張言論自由,你們議員有說話的權利,是朕賜予的,他們內閣沒資格阻止你們說話,也沒權利拘押你們和治你們的罪,即便你們犯了法,也是都察院或地方按察司立案,刑部拘押與審決,大理寺審議。”

朱由檢說完之後,楊名深此時才匍匐在朱由檢面前:“承蒙陛下今日所訓,微臣才明白了陛下之英明,微臣實在是愚昧之至。”

“平身吧,兩院的議員還得你去一個個說清楚,別逼得朕最後讓你們連說話的資格也沒有!”

朱由檢說後就拂袖離開了文華殿。

“恭送陛下!”

而楊名深待朱由檢走後才意味深長地看了王家勤一眼,王家勤也拍了拍他的肩膀:

“慢慢來吧,大明非同尋常小國,要徹底實現聖學之所謂天下民衆主其國,實乃不現實之道;

估計也得四周之危機解除國內四方萬民以城鎮之民爲主後才能實現;

當初我和宋閣老他們也爭取過也沒能爭過,朝堂上保守的官員可不少,他們當中有不少是手握實權的,能讓地方實現民主局部自治已算難得,如果再讓內閣被我們管控,天下那些當官的都會不答應的。”

“辛苦你們了,內閣還好有你們,總不至於讓保守黨們一手遮天,只希望下一任內閣首輔是你們而非張煌言那樣的”。

“那得看君王之意了,你且走吧,內閣這裡不是你能久待的,不然就會有都察院的人來彈劾你了,他們可是直接可以以擾亂行政秩序爲理由拿你的。”

楊名深只得離開了文華殿。

而楊名深接下來也的確親自與兩院議員做了溝通,帝國的兩院與內閣的爭執便也就消停了下來,資本集團接受內閣的管束,官僚集團不必說,他們本就支持內閣主政。

大明內部政治秩序也因此穩定了下來,內部矛盾也得以有機會得到慢慢化解,帝國依舊能保證長時間的太平狀態。

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二百七十三章 朱由檢知道稅政出現腐敗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十章 帝后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十二章 遇襲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四十二章 滿門自縊第三百二十一章 軍隊也可以賺錢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說了算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四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六章 大丈夫相時而動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二百三十五章 揚州大牢裡的滿清王公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八十五章 廷議軍情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五百三十章 讓漢賊感到害怕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
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二百七十三章 朱由檢知道稅政出現腐敗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十章 帝后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十二章 遇襲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四十二章 滿門自縊第三百二十一章 軍隊也可以賺錢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說了算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四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六章 大丈夫相時而動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二百三十五章 揚州大牢裡的滿清王公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八十五章 廷議軍情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五百三十章 讓漢賊感到害怕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