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

雖說要結束閹人這個事物。

但現在司禮監和御馬監等大明二十四衙門還是朱由檢保障皇權的特殊保障。

也就是說,朱由檢還不能撤銷掉這些衙署。

除此之外。

要想讓自己和自己的後宮得到足夠的人力資源服務,要麼是宦官要麼是宮女,男子自然不行,負責警衛還可,但服務內廷既非男子所擅長,也容易滋生事端,而且朱由檢也不希望自己後宮會出現一片綠的時候。

可現在既然要終止新的閹人出現,朱由檢只能讓宮女代替昔日宦官的角色。

即管理內廷行政與皇家生活服務。

所以,朱由檢這次選妃不但加長了年齡還加多了名額,原因就是要將本該新招的宦官名額加到了宮女的選取名額上。

但朱由檢的這些政策在一些別有用心的眼中則被當成了好色無度的昏君之策。

“陛下,近日各地廣有文人傳言議論紛紛,說陛下您昏聵好色,爲廣蓄美女,竟不惜加寬年齡,還擴充了招收宮女的數量。”

東廠提督王承恩在做日常輿情監督報告時,將這一現象告知給了朱由檢。

朱由檢聽後不由得面色冷了下來,急忙召見了禮部尚書劉宗周,將東廠的奏報丟到了劉宗周面前:

“這是怎麼回事,要朕廣納妃嬪,以衍子嗣,是你們文官提議!

從崇禎十七年開始便有此提議,你劉宗周這個江南大儒喊得最兇,如今依你們所言,朕選妃嬪了,你們這些文官倒好,給朕倒打一耙,說朕荒淫好色起來了!

劉宗周,你實話告訴朕,你們是有意讓朕往籠子裡鑽然後好詆譭不成?你個大奸似忠的傢伙!”

朱由檢這麼一呵斥,劉宗周當場也感到頗爲驚愕,忙匍匐了下來:

“陛下息怒,微臣從未敢做此想!陛下選妃乃朝廷之正事,底下的人不知就裡,胡亂詆譭聖譽,當予以嚴懲,也當予以申明!”

“很好,禮部執掌天下之禮,控着天下的輿論導向,你作爲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要處理好此事,不能讓一干別有用心之徒胡亂曲解朕的意圖,朕會讓東廠審查造謠之事,你們禮部也要通過報刊和各種渠道做好輿論導向!”

朱由檢交待了劉宗周幾句後,便讓他退了下去。

其實,崇禎朱由檢自己也能猜到這裡面定然有不服自己新政的政敵在興風作浪,只怕就是這些江南里對自己不滿的士紳。

這些人最擅長的輿論造勢,若自己不加以制止與應對的話,只怕在民間的威望大有損害。

禮部尚書劉宗周本就是一個學者型官員,沒有豐富的政治鬥爭經驗,因而他也沒想到一個小小的選妃也會隱藏着這樣的陰謀。

但他比朱由檢還在乎自己的聲譽,此次選妃是他提出來的,他也不喜歡被人說成是一味諂媚君上的佞臣。

因而當東廠的人將已經有士子將他說成是爲皇上搜刮美女的佞臣的文章擺在了劉宗周面前時,劉宗周也氣得不行。

“這是誰寫的,簡直是胡說八道!”

劉宗周氣憤至極地將一份光華日報登載的文章拍在了桌上,滿目地怒火,恨不得殺了這文章的人。

“光華日報的筆者都是虛擬的筆名,一般很難查出是誰寫的,但既然是詆譭劉部堂的言論,自然也是可以查的,不過需要劉部堂您需要上奏疏請得陛下旨意,這樣我們東廠也好幫您查問明白;

不過重要的還不是這事,而是這樣的言論可不能就這麼滋生下去,得儘快制止,目前這期光華日報還沒有發出去,史公那邊可以攔下來,可坊間的留言卻沒辦法攔住,還得需要劉部堂您親自寫文章由光華日報刊載,向天下百姓解釋清楚明白才行。”

東廠提督王承恩這麼一說,劉宗周也明白了他的意思,忙連夜親自操筆寫了萬字文章爲當今天子朱由檢選妃爲自己奏請陛下選妃的事辯白,同時還痛斥造謠者與別有用心者。

劉宗周在士林文壇地位極高,他一親自發言,倒也引起很大的轟動,大批江南士子也紛紛跟着支持。

緊接着,劉宗周還陸陸續續發了十幾篇文章和通告,解釋這次選妃的政策,同時黃道周與王思任、史可法等也都積極響應。

在數尺見方的光華日報報刊上,劉宗周等非南直隸系的朝廷官員與南直隸的士子官員開始了一場不見硝煙的激烈戰鬥。

從禮部尚書劉宗周是否爲佞臣爭執到當今朝廷是否是奸臣當道,雖說名爲是士林間對朝局的爭吵卻是兩個不同利益需求的士紳集團間的鬥爭。

劉宗周是否爲佞臣等於在說朱由檢是否爲昏君。

朝廷是否是奸臣當道等於在說朝政是否正確。

而支持劉宗周等言論的多是非南直隸系的官員與士子,他們大多是傳統鄉紳出身,對於當今農稅減免數年和徭役取締、糧長制度取締的朝廷很滿意。

而不支持劉宗周等言論甚至拼命詆譭劉宗周等朝廷官員的則多是南直隸的士子或者一些以商業爲本的士子,他們大多爲商業型鄉紳出身,對於朝廷徵收過高商稅與開埠清丈松江府田畝多有不滿。

因而爭吵便是越吵越厲害,而光華日報的銷量也是越來越高。

從事賣報與讀報職業的人也越來越多。

沒錯,已經有部分底層士子開始從事於讀報職業,以滿足底層百姓對信息量的需求,不過大多數底層百姓對於政務與朝堂紛爭並不感興趣。

他們只感興趣當今的皇上到底是好皇上還是不好的皇上。

河南汝寧。

“嚴相公,您說當今皇上到底是好皇上還是不好的皇上,爲啥這報紙上說什麼貪官污吏橫行,又說衆正盈朝,這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一扛着鋤頭的老農問着自家村裡的讀報人嚴秀才,將一分銀元遞給了這嚴秀才。

這嚴秀才本不過是個童生,因從了社學教職而成了廩生,又沒有經商,對朝政自然是很滿意的,便笑着回道:

“老人家,皇上是不是好皇上報紙上是看不出來的,常言道,公道自在人心,你想想在三年前的時候,我們村是個什麼光景,今年的時候,我們村又是個什麼光景,就看得出來陛下是不是好皇上。”

“三年前我餓死了兩個女兒,今年老漢我添了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外加個小孫子都還用不着吃樹皮,年景自然是更好了。”

“那你說皇上是好皇上還是不好的皇上?”

“那自然是好皇上了!”

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十五章 朱由檢留言李自成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六百五十五章 關於取締農業稅與管控地方官府第六百零六章 給朕拉下去斬了!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五十二章 錢謙益覲見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六百七十二章 牛頓和他的表妹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一百三十八章 交個投名狀吧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六十七章 經濟操控第一百零四章 畢懋康的病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六百五十五章 關於取締農業稅與管控地方官府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五百一十四章 漢家百姓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說了算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士英的算計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三十七章 單純的文官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八十七章第六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對戰日本武士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二百七十三章 朱由檢知道稅政出現腐敗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六百一十五章 狂虐荷蘭東印度公司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
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十五章 朱由檢留言李自成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六百五十五章 關於取締農業稅與管控地方官府第六百零六章 給朕拉下去斬了!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五十二章 錢謙益覲見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六百七十二章 牛頓和他的表妹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一百三十八章 交個投名狀吧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六十七章 經濟操控第一百零四章 畢懋康的病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六百五十五章 關於取締農業稅與管控地方官府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五百一十四章 漢家百姓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說了算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士英的算計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三十七章 單純的文官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八十七章第六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對戰日本武士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二百七十三章 朱由檢知道稅政出現腐敗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六百一十五章 狂虐荷蘭東印度公司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