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

相比於稅賦改革的高調而言。

大明崇禎皇帝朱由檢推行的貨幣改革則要低調得多。

由於新成立的大明中央銀行行長乃司禮監秉筆太監韓守敬,副行長王家勤和楊名深都是六品小官。

因而,外朝文官對於突然冒出來的這個新鮮事物並不感冒,在他們看來不過是內廷的一個新機構而已。

只要大明皇帝不要影響外朝文官的政治體系,這些文官是不介意皇帝陛下自己的內廷怎麼玩的。

更何況,現在他們都把目光集中在稅賦改革上,哪裡還有精力來關注內廷的事。

唯獨只有禮部尚書劉宗周上了一個奏疏,勸諫朱由檢不要寵幸李孜省之流。

李孜省是成化年間非進士正途出身的佞幸之臣,劉宗周在朱由檢面前提李孜省自然是因爲朱由檢驟然封王家勤和楊名深爲戶部主事的事。

不過,這種不過是六品的官銜還不是實職,也就只有劉宗周這種吹毛求疵的官職強迫症患者發發牢騷,其他大臣都沒提這事。

朱由檢也懶得理會劉宗周,畢竟自己內廷的事,外朝文官除了瞎**外也不能干涉。

一旦干涉,自己完全可以以僭越之罪處決他們。

貨幣改革也就因此順利地進行着,比稅賦改革還要順利。

朱由檢令戶部右侍郎祁彪佳將之前負責鑄錢的寶泉局的官吏工匠全部交給了王家勤,由王家勤負責鑄幣和管理準備金。

由於大明寶鈔濫用導致紙幣在當前的大明幾乎沒有公信力。

因而,在朱由檢拋出袁大頭類的銀元和紙幣兩套方案後,王家勤等還是建議朱由檢作爲新的通行貨幣。

朱由檢也同意這種建議,讓王家勤負責鑄造銀元。

最終,朱由檢確定了一種以他頭戴翼善冠的皇帝像爲正面,漢字數值爲背面,類似袁大頭的銀元作爲大明貨幣,單位則定爲“元”。

王家勤乃寧波府鉅商,對於調查大明各地商品交易量併爲來年生產規模做預算本已經是常做的事,如今按照朱由檢提供的資料調查市場通貨量並確定向整個大明商品經濟市場發行貨幣的量倒也容易辦到,而且連人員也是現成的。

不過,朱由檢在將存有兩千萬黃金白銀的庫房鑰匙交給王家勤後,還是囑咐了一句:“從現在起,整個朝廷所有的財富都掌握在了你王家勤手裡,若是有半點閃失,你王家被滅九族都不爲過。”

“陛下請放心,微臣敢保證,這銀庫裡的錢只會多不會少,若明年這個時候,少了一分,我王家就貼補十分給朝廷!”

王家勤倒也的確是十分輕狂,直接當着朱由檢的面許下了大話。

不過,這王家勤雖話說得大,但也的確有幾分實力,硬是在一月內鑄造出了第一批准備投放市場的銀元。

楊名深這邊則已經將自己家開在各府州縣的銀號,全改名爲大明中央銀行某府某縣分行和支行。

而大明中央銀行總部則是朱由檢直接將臨近玄津橋大街的錢謙益府邸撥給楊名深,讓他將此該建爲銀行總部。

因楊名深家族本身就是放票子的大晉商,在各府州縣幾乎都有銀號,因而這銀行建設得是很快。

不過,熟稔銀行業務的人員卻沒有,楊名深只得按照朱由檢的要求將各地掌櫃召集到一起進行了半個月的短期培訓,然後又掌櫃各自回去培訓自己下面的人。

如此費了一個月,大明中央銀行從外體建築到內部員工都已經搭建完畢。

等到八月中旬時,楊名深和王家勤再一次面見崇禎帝朱由檢,其中王家勤先站了出來:“陛下,第一批第一套銀元已運抵大明中央銀行,總價值一千五百萬銀元,耗銀一千萬兩,一旦以此代替白銀,國庫可盈利在五百萬兩!”

“回稟,陛下,微臣這邊也已全數分配完畢,只等陛下下旨,便可在應天、蘇州、松江、杭州等地開始兌換!”楊名深也回道。

朱由檢點了點頭,便傳命內閣擬旨曉諭天下,從即日起,大明以刻有吾皇之像的銀幣爲通行貨幣,並命大明中央銀行或者回收通行於市的黃金白銀以及銅錢,同時公佈兌換規則。除此之外,旨意內容還有從明年正月初一開始,稅賦徵收、軍餉俸祿發放一律只認銀元。

等到此時,整個江南的官僚士紳百姓們這才發現原來不知不覺間陛下改了錢法。

不過,誰也不知道銀元是什麼,儘管這個時代已經有鷹洋出現在市面上,但人們習慣性地更願意相信黃金白銀。

而現在稅收還沒開始實徵,因而各處銀行雖然都開了張,而來兌換者便是少之又少,更別提大商戶。

朱由檢籌措滿志的金融改革似乎陷入了困境,花費一月的人力物力財力製造的新錢,直接堆積在了大明中央銀行和各地分行支行的庫裡幾乎是塵封不動。

市面上的白銀和黃金乃至銅錢依舊在流通,甚至還引起了恐慌,有商家害怕銀子真的流失,開始拒絕接收銅錢作爲交易方式,這就給錢多銀少的平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作爲東閣大學士兼南直隸巡撫的路振飛不得不將此情況報告給了朱由檢,並也開始委婉詢問朱由檢是不是錢法改革步伐邁得太大。

朱由檢對此很鬱悶,沒用紙幣還嫌跨度大,如果依舊只改改銅錢配比,那和不改也沒什麼兩樣。

然而,整個大明各階層對新貨幣信任度不足只是一個方面的問題,另一個方面則是兵部尚書馬士英等一批兵部官員和帶兵的文武官員表示以銀幣代替銀兩作軍餉,很可能會造成軍心不穩等等,也對朱由檢的新貨幣推行提出質疑。

與楊名深形成競爭關係的晉商範家在南京的負責人則也因此開始嘲笑楊名深押錯了寶,竟跟着大明崇禎帝瞎玩,還把自己所有家業都賠了進去,甚至還把祖宗留下的銀號改了名。

然而,就在各方都在質疑和嘲笑這場低調進行高調出場的貨幣改革時,寧波府幾大茶葉瓷器絲綢鉅商突然出現在各府州縣的中央銀行要求兌換。

同時,作爲號召寧波府幾大鉅商家族率先兌換的策劃人王家勤還直接要求鄭家人要從他們這些海商手裡買走茶葉絲綢瓷器,必須改用銀元交易。

如此一來,便爲新貨幣的推行開闢了新航道。

囤積在各地大明中央銀行的銀元也開始慢慢流到了市面上。

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八十一章 天下正朔第五百五十四章 陳名夏被乞丐羞辱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宮也在棲霞山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九章 加徵商稅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四十九章 真相大白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鐸求饒與孔有德刑場吶喊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錫赴武昌第五百三十二章 濟爾哈朗怒斥范文程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與寧完我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五百章 清洗士紳國賊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饒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二百一十六章 宮牆內的靜謐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五百九十六章 怒扇朱慈烺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三百八十章 迷之自信的洪承疇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六百五十六章 資產階級與手工業者滲透進朝堂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一百零八章 造燧發槍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二十二章 詐降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還有希望
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八十一章 天下正朔第五百五十四章 陳名夏被乞丐羞辱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宮也在棲霞山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九章 加徵商稅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四十九章 真相大白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鐸求饒與孔有德刑場吶喊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錫赴武昌第五百三十二章 濟爾哈朗怒斥范文程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與寧完我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五百章 清洗士紳國賊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饒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二百一十六章 宮牆內的靜謐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五百九十六章 怒扇朱慈烺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三百八十章 迷之自信的洪承疇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六百五十六章 資產階級與手工業者滲透進朝堂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一百零八章 造燧發槍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二十二章 詐降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