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紫宸殿會議

第二年的三月,‘春’天如約而至,隴右牧草青青,天山的雪水流成了河,飛流直下三千尺,滋潤着美麗的原野。孔子文學網--大草原瀰漫着牧草的芳香,空氣中洋溢着‘奶’與蜜的甜味兒。

遠在千里之外的長安更早的迎來了‘春’‘色’,諾大的長安城,灞橋‘春’意濃,渭河兩岸楊柳依依,城內百‘花’齊放,奼紫慶,蜂蝶紛飛,進入了美好的季節。

在這個本應喝酒泡妞的美好時節,士大夫們應該對着原野大發思古之幽情,閒着沒事兒‘弄’出幾句詩來。然而,唐玄宗李隆基卻沒有閒情逸致,在位於西安城北的龍首原的大明宮召開了軍事會議。

大明宮位於隋朝皇宮大興宮(唐稱太極宮)以東的平地,始建於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宮。唐太宗李世民建造初衷是爲給太上皇李淵居住,以盡孝道。但大明宮尚未建成,李淵就離開了人世,大明宮的修建於是停止。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李治擴建,次年遷入大明宮執政,大明宮成爲了大唐帝國新的政治中心。

可以驕傲的說,大明宮是中國古代最爲宏偉和最大的宮殿建築羣,只有傳說中的阿房宮能與之相提並論,同時也是世界史上最宏偉和最大的宮殿建築羣之一。“千官望長安,萬國拜含元。”就形容了它當時的巍峨氣勢。

據史書記載和現代考證,大明宮周長7。6公里;面積約3。2平方公里,爲北京紫禁城的4倍,相當於3個凡爾賽宮,12個克里姆林宮,13個盧浮宮,15個白金漢宮,500個足球場。至於白宮麼,不好意思啊,還是一邊涼快去吧。

大明宮具有完善的城市功能,共有11個城‘門’,東、西、北三面都有夾城;南部有三道宮牆護衛。牆外的丹鳳‘門’大街寬達176米,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寬的街道。

這是一次最高等級的會議,在大明宮的紫宸殿召開。

紫宸殿位於宣政殿以北的95米處,被朝廷大臣們稱爲“內朝”,羣臣在這裡朝見皇帝,稱爲“入閣”。

會議很重要,涵蓋了大唐朝廷的各個方面,李隆基親自主持,除了當時還活着的右相李林甫、三省六部的長官,還召集了河西、隴右、安西地區駐防將帥共議解決吐蕃大計。孔子文學網

大唐朝廷的相國是一個羣體的總稱,不是一個人獨有,由多人組成。夠級別的大臣獲得中書‘門’下平章事的資格後,便可進政事堂議政,稱爲相國或宰相,其中,掌管朝令的中書令爲右相,爲相國之首。

對於大唐朝廷來說,這個會議開得太晚了,吐蕃在西、北兩個方向幾乎同時動手,在奪取了石堡城以後,阻絕了唐軍從青海進入西藏的道路;吐蕃贊普猶如晝夜奔跑的驢,馬不停蹄的和小勃律聯姻,佔據了帕米爾高原的制高點,驅除了大唐的勢力,切斷了大唐和西域的聯繫通道。

毫無疑問,吐蕃王朝的戰略野心十分明顯,就是要掐斷西域各國和大唐朝廷的聯繫,孤立西域,進而奪取整個西域,獲得整個絲綢之路的控制權,然後,集中主力佔領青海全境,觸角深入甘肅,達到壓制長安的目的。

實事求是的說,吐蕃王朝的計策很毒辣,如果一旦成功,中原則永無寧日。然而,不得不承認,吐蕃王朝的這兩步棋下得非常的‘精’準,一環連着一環,給隴右和西域的唐軍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正因爲吐蕃的壓力十分明顯,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心裡的沉重,因此,沒有出現以前經常出現的扯皮現象,很快確定了兩條作戰方案:青海方面全力防守,防止吐蕃軍隊從青海出關,‘騷’擾隴右,並要集結兵力,做出進攻大非川的戰術動作,‘逼’迫吐蕃主力不能撤出。一旦時機成熟,立刻奪取石堡。在吐蕃主力被牽制的情況下,安西都護府要集結主要兵力,迅速進軍帕米爾高原,奪取小勃律,打通大唐和西域的聯繫。

計議已定,唐玄宗李隆基下達了詔令,命令安西都護府採取行動,安西都護副使程千里率安西軍主力,立刻進軍小勃律。

李隆基儘管做出了出兵西域的決定,但王忠嗣不願意進攻石堡城,他的心裡還是很不痛快的。然而,沒有別人能替代他,這更是不快中添堵了。

會議散了,李隆基回到了大明宮的寢宮。不過,急領導之所急,歷來是中國曆代官場的風氣,李隆基沒有等多久,朝廷的左金吾大將軍董延光向朝廷獻策,自告奮勇的率軍攻打石堡城。

董延光信誓旦旦的說:“吐蕃匪類,豈能抗拒天兵,臣領兵出塞,當一鼓而下。”

董延光作爲京畿最高的軍政長官,極得朝廷寵幸,能夠放棄現在的好日子,到寒冷的邊疆拼命,是藏着野心的。他一方面是報答皇帝的知遇之恩,更重要的是,大唐以武立國,注重軍功,只要自己立有戰功,很可能取代王忠嗣的角‘色’,成爲鎮守一方的節度使。只要成爲了隴右節度使,那麼就有了政治基礎,早晚有一天進入朝堂,成爲宰相的不二人選。

董延光的野心不僅如此,取代李林甫纔是他的終極目的。

李隆基可不知道董延光的小九九,聞言大喜,早知道你小子肯拼命,朕還急的什麼勁兒!

李隆基環顧左右,沒有什麼能賞賜的,於是,隨手將秘‘色’瓷茶碗賞給了董延光。

唐代越州名窯進貢朝廷的一種特製瓷器,簡稱“秘瓷”。“秘‘色’”一詞最早出自晚唐詩人陸龜‘蒙’詩篇《秘‘色’越器》。

秘‘色’瓷是大唐朝廷專用瓷器,釉‘色’粉紅,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藥’配方、製作工藝保密,至今已經失傳,只有法‘門’寺尚有數件傳世。

秘‘色’瓷價值連城,董延光異常興奮,千恩萬謝而去。

得到了有人肯拼命的好消息,李隆基顧不得喝酒泡妞了,當即召集內大總管高力士和宰相李林甫,在御書房研究作戰方案。

李隆基的御書房設在大同殿,這是一座相對小型的議事宮殿,因爲面積的關係,不能舉行大型的朝會,但可以召集重臣來此討論軍國大事。

對於唐玄宗李隆基臨陣改變部署,將一面佯動,一面主攻,變成了兩路同時進攻的部署。高力士深以爲憂,擔心兩面作戰難於調配,引起麻煩,最後不可收拾,但看到李隆基興致勃勃的樣子,因此沒敢發話。

李林甫搞明白了李隆基的心思,心裡“咯噔”一下子。作爲一個在政治這潭髒水中‘摸’爬滾打很多年的政客,他的政治神經極爲敏感,已經看出了這裡的奧秘,董延光放着好日子不過,急於到危險的邊疆建功立業,往好處想,就是爲國分憂;往壞處想,無非是再上一層樓,最終出將入相,達到取代自己的目的。

李林甫極爲反感董延光的野心,但他並沒有覺得太大的威脅,作爲一個在歷史上出了名的‘奸’臣,他的政治嗅覺是極爲敏銳的。在他看來,董延光犯了急功近利的大忌,沒搞清事態就急於下注,一定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只要他敗了,政治前途就完了,威脅不到自己的相位。可惜的是,爲了他一個人的野心,很多生命就要賠進去。但皇帝如此興致勃勃,自己要是潑冷水,不僅讓皇帝不高興,董延光那廝心眼兒小,難免不記恨自己。讓小人記恨,這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想到這裡,李林甫的眼珠兒一轉,說道:“萬歲,臣以爲,石堡城堅固難下非大軍不足以成功,董延光手中數萬大軍,這是用於防範京畿的,不能輕動。”

李隆基不耐煩了,怎麼都是一個論調,難道朕要做什麼事就這麼難麼!

李林甫看到了李隆基不耐煩的表情,沒有爲自己辯解,淡淡一笑,說道:“臣以爲,不若由董延光主持攻城大計,‘抽’調隴右節度使府的‘精’銳,限期攻克石堡城,這樣更爲穩妥。”

李隆基龍顏大悅,這個辦法不錯,既然王忠嗣不打石堡城,那麼還要那麼多的軍隊幹什麼,難道是看畫的麼!於是,他在那一刻做出了一個很壞的決定:西、北兩個方向同時開戰。在安西都護府的軍隊攻打小勃律的同時,命令左金吾大將軍董延光帶領5000府兵開拔青海,全力奪取石堡城。爲了保證奪取石堡城的勝利進行,隴右、河西都護府要派主力參戰。

李林甫詭異的一笑,馬上命人磨墨,親自起草作戰的詔令。

高力士冷眼旁觀,內心暗暗不恥李林甫的爲人,輕描淡寫的將董延光送進了危險的漩渦,然後又削弱了王忠嗣的實力,彈指之間,同時打擊了兩個勁敵。這就是一石兩鳥吧,扔出一塊磚頭,打破了兩顆腦袋,這招兒太損了。

高力士暗暗嘆息,董延光自取其咎,王忠嗣一心爲了朝廷,遭到這樣的暗算,真讓人寒心啊!

第50節 兄妹重逢第67節 有敵情第218章 初戰大敗第71章 死亡突擊第5節 賣刀第142章 智取孽多城第203章 孤獨的逃亡第39節 捕俘(1)第18節 伏擊第66節 兵變第52章 落魄秀才第305節 哥舒翰出山第275章 詔令即將下達第21節 芳心暗許第140章 攻克連雲堡第92節 莫賀達乾的囚徒第325節 大聖周皇帝第8節 西北望第181章 一罵服衆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6節 太原鬥毆第176章 攻克石堡城第36節 捉生將第126章 做死的胡人第62章 小茅屋第332節 回紇登裡可汗第6節 太原鬥毆第258章 呼羅珊警報第88節 英雄末路第58節 香積寺第161章 進攻前的暗戰第332節 回紇登裡可汗第183章 抱得美人歸第209章 遙遠的呼羅珊第133章 吐蕃贊普嫁公主第204章 誰剋扣了軍餉第82節 雪夜突擊第169章 血肉磨坊石堡城第130章 石堡城的攻防史第10節 從軍第102章 死皮賴臉的封常青第167章 吐蕃贊普第17節 再見煙花第141章 說降阿弩越城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188章 烈女第209章 遙遠的呼羅珊第54節 舉案齊眉第4節 追尋寶刀第286章 叛軍如火第221章 哈里發曼蘇爾第209章 遙遠的呼羅珊第245章 誰先擲骰子第146章 相會布哈拉城第68章 難熬的黎明第167章 吐蕃贊普第86章 又見艾洛麗亞第97節 莫賀達幹第73節 不速之客第279章 郡主成婚第51節 入幕之賓第232章 唐軍出現在怛邏斯城第121章 交鋒第302節 那一把刀第285章 洛陽守備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286章 叛軍如火第54節 舉案齊眉第86章 又見艾洛麗亞第127章 彩雲之南的南詔第249章 誰是奸細第109節 深夜求救第277章 榮義郡主第9節 高將軍第232章 唐軍出現在怛邏斯城第250章 杜環被俘第64節 劉三哥第237章 信鴿第198章 石國投降第239章 穆斯林總督的和平第271章 聯手哥舒翰第200章 高仙芝的報復第11節 阿爸去哪兒了第174章 越過青海湖第310節 草人借箭第293章 陝郡敗退第236章 封常清的陷阱第138章 討伐小勃律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284章 封常清臨危受命第203章 孤獨的逃亡第176章 攻克石堡城第85節 庭州被圍第225章 河灘之戰第192章 暗夜接頭第214章 會晤卡赫塔巴第286章 叛軍如火第205章 封常青殺人第203章 孤獨的逃亡第223章 大軍進發
第50節 兄妹重逢第67節 有敵情第218章 初戰大敗第71章 死亡突擊第5節 賣刀第142章 智取孽多城第203章 孤獨的逃亡第39節 捕俘(1)第18節 伏擊第66節 兵變第52章 落魄秀才第305節 哥舒翰出山第275章 詔令即將下達第21節 芳心暗許第140章 攻克連雲堡第92節 莫賀達乾的囚徒第325節 大聖周皇帝第8節 西北望第181章 一罵服衆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6節 太原鬥毆第176章 攻克石堡城第36節 捉生將第126章 做死的胡人第62章 小茅屋第332節 回紇登裡可汗第6節 太原鬥毆第258章 呼羅珊警報第88節 英雄末路第58節 香積寺第161章 進攻前的暗戰第332節 回紇登裡可汗第183章 抱得美人歸第209章 遙遠的呼羅珊第133章 吐蕃贊普嫁公主第204章 誰剋扣了軍餉第82節 雪夜突擊第169章 血肉磨坊石堡城第130章 石堡城的攻防史第10節 從軍第102章 死皮賴臉的封常青第167章 吐蕃贊普第17節 再見煙花第141章 說降阿弩越城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188章 烈女第209章 遙遠的呼羅珊第54節 舉案齊眉第4節 追尋寶刀第286章 叛軍如火第221章 哈里發曼蘇爾第209章 遙遠的呼羅珊第245章 誰先擲骰子第146章 相會布哈拉城第68章 難熬的黎明第167章 吐蕃贊普第86章 又見艾洛麗亞第97節 莫賀達幹第73節 不速之客第279章 郡主成婚第51節 入幕之賓第232章 唐軍出現在怛邏斯城第121章 交鋒第302節 那一把刀第285章 洛陽守備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286章 叛軍如火第54節 舉案齊眉第86章 又見艾洛麗亞第127章 彩雲之南的南詔第249章 誰是奸細第109節 深夜求救第277章 榮義郡主第9節 高將軍第232章 唐軍出現在怛邏斯城第250章 杜環被俘第64節 劉三哥第237章 信鴿第198章 石國投降第239章 穆斯林總督的和平第271章 聯手哥舒翰第200章 高仙芝的報復第11節 阿爸去哪兒了第174章 越過青海湖第310節 草人借箭第293章 陝郡敗退第236章 封常清的陷阱第138章 討伐小勃律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284章 封常清臨危受命第203章 孤獨的逃亡第176章 攻克石堡城第85節 庭州被圍第225章 河灘之戰第192章 暗夜接頭第214章 會晤卡赫塔巴第286章 叛軍如火第205章 封常青殺人第203章 孤獨的逃亡第223章 大軍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