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封常清臨危受命

雖然在長安城瀰漫着“歡樂頌”的迷人味道,但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心情和別人不一樣,在那個時節,他的內心被仇恨塞滿了,沒有一點空兒。%77%77%77%2E%62%69%7%69%2E%6D%65

“天子之怒,流血漂櫓!”唐玄宗李隆基開始了殘酷的報復。

在這個時刻,李隆基最想幹掉的人當然是安祿山,不過,安祿山已經不是自己能動得了的人啦,這一點讓李隆基很不爽。但是,李隆基還有出氣筒在手心裡,安祿山的兒子可在自己手中,卻可以動一動。於是,唐玄宗李隆基下令將仇人的兒子安慶宗推出去明正法典,拉到西市人多的地方剁了,其他書友正在看:。

安慶宗被殺,唐玄宗李隆基的怒氣還沒有完全消散,聽說安慶宗的老婆榮義郡主哭哭啼啼的,於是,壓抑不住憤怒,下達詔令,勒令榮義郡主自盡。

從這一點看,唐玄宗李隆基太絕情了,顛覆了以前好老爺子的形象。親弟弟屍骨未寒,他就對侄女下手,根本不顧及兄弟情分,讓人不齒。

щшш ▲тTk дn ▲¢ ○

甚至,對於李隆基的這個決定,朝中的大臣們都覺得過分,畢竟,榮義郡主和安慶宗素不相識,一個在北,一個在西,相隔了數千裡,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人,不是由於李隆基的賜婚走不到一起。如果說榮義郡主嫁給安慶宗是一個錯誤,那麼作爲賜婚人的李隆基的罪莫大焉!

不過,羣臣們也就是肚子裡嘀咕,不敢說出來,甚至回家也不敢對老婆說,萬一老婆有個相好的,辦事的時候藏不住話,漏出去可就壞菜了。

能殺的都殺了,這口氣多少出了一些。唐玄宗李隆基坐在龍牀上,靜默琢磨了許久,覺得自己還應該做點什麼,。

叛軍正在向東方挺進,恐懼逐漸沉重,朝廷倍感壓力。唐玄宗李隆基非常想聽一聽真正指揮過戰鬥的將領的真正看法,不久,他的願望就實現了,因爲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到達了長安。

安祿山在幽州舉兵叛亂之際,封常清正好剛剛了一個大勝仗,似乎是爲了討賞,隨即入朝彙報工作,於是便順理成章地成爲李隆基的一棵救命稻草。

封常清無愧於“救命稻草”這個光榮稱號,他現在很牛啊,前任節度使高仙芝在怛邏斯城戰敗以後,安西都護一片陰霾,失敗主義的陰雲揮之不去。“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封常清臨危受命,加強戰備,迅速整編了軍隊,穩定了軍心,指揮軍隊東征西討。

在封常清的指揮下,安西唐軍征服了反叛的西域各國,唯有在安西都護府最西部的大勃律國,因爲有大食帝國的撐腰,不服從安西都護府的調動。

等到形勢穩定下來,封常清與部將段秀實等人率部從安西出發,重新踏上當年高仙芝走過的漫漫征程,經過長達數月的艱苦跋涉,兵鋒直抵大勃律的邊陲重鎮-菩薩勞城(今克什米爾吉爾吉特市東南)。

安西大軍進至菩薩勞城一帶時,封常清命令大軍整裝待命,自己則深入敵後偵察敵情,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然後針對敵方防守薄弱,率部採取奇襲戰術。

安西唐軍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擊潰了大勃律軍隊的阻擊。唐軍揮師進攻,前方不斷傳回捷報。

這一天,正在行進中的安西唐軍忽然遭到了大勃律軍隊的伏擊,唐軍經過苦戰,擊退了大勃律軍隊的抵抗。

戰鬥過後,封常清登高望遠,只見軍旗獵獵,將土肅然,正欲揮軍乘勝追擊時,斥侯府果毅段秀實卻前來進諫,說道:“賊兵本來已經贏了,這是下了套子讓我軍上當啊,現在,命令軍隊左右翼警戒,命令步兵出動,搜索山林。”

封常清冷靜思考後,果斷地採納了段秀實的建議,派兵進行搜索,果然發現周圍一帶布有伏兵。

封常清將計就計,派出數股精銳騎兵進行分路包抄,然後率領主力,一直向大勃律的縱深挺進。就這樣,唐軍攻擊前進,大勃律的精銳士兵被悉數殲滅,整個國家門戶大開,菩薩勞城在唐軍的馬刀下瑟瑟發抖。軍隊主力喪失殆盡,大勃律國王走投無路,只好向封常清投降。

封常清沒有采取斬盡殺絕的政策,教訓了大勃律王之後撤軍。大勃律王吃過了苦頭,知道了胳膊擰不過大腿,於是,斷絕和大食的關係,轉而重新歸附唐朝。

這是繼高仙芝征服小勃律之後,唐朝在中亞的一次重大勝利,尤其是在經歷了怛羅斯兵敗後,封常清此次遠征的意義更是非同凡響。

跟隨封常清東征西討,領略了軍旅生活的悲壯,岑參滿懷激情寫下《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一詩:“胡地苜蓿美,輪臺征馬肥,其他書友正在看:。大夫討匈奴,前月西出師。甲兵未得戰,降虜來如歸。橐駝何連連,穹帳亦累累。陰山烽火滅,劍水羽書稀。”

封常清擺平了大勃律國,隨即帶兵招降昭武八國,逼迫反叛的葛邏祿人重新臣服。

葛邏祿人見風使舵,馬上改變了態度,對唐軍晃動了尾巴。

更要緊的是,因爲安西都護府穩如泰山,黑衣大食帝國也收縮了防線,不再和大唐朝廷兵戎相見。

黑衣大食帝國能如此老實,不是後人瞪眼睛胡吹的害怕大唐朝廷,而是因爲有了內部的原因,其他書友正在看:。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歷史往往不過是強權者手中的玩具,玩夠了就扔了。不幸的是,威風八面的穆斯林總督也沒有逃脫這個宿命,他就是那一個玩具。

穆斯林總督贏了怛羅斯之戰,保衛了帝國的財產,開了進軍流淌着金子的東方的道路,名聲比以前更大了許多。

所謂功高震主,臣子的功勞太大,往往會引起朝廷的恐懼。哈里發曼蘇爾感受到了來自呼羅珊的恐懼,但他很有心計,不動聲色,立刻論功行賞,任命穆斯林爲敘利亞和埃及的總督。不客氣的說,這應當算是一種提拔。

然而,穆斯林總督看出了曼蘇爾明升暗降的伎倆,不願意離開自己的老巢,公開拒絕了,寫信抗議道:“薩珊王朝的某位國王曾經說過:‘對於大臣來說,沒有比和平時期更爲危險的時候。’所以對於陛下的召見,我想我應當選擇迴避,但我仍然是您忠誠的臣下……”

曼蘇爾沒有達到調虎離山的目的,但作爲一個有作爲的哈里發,他不會犯李隆基一樣的錯誤。因此不動聲色的削弱穆斯林總督的勢力,將外阿姆河地區單獨分出來,任命穆斯林總督的部下齊亞德將軍爲總督。

齊亞德將軍是一個大老粗,根本就不知道禍福相依的道理,歡天喜地的當了外阿姆河總督,沒有發現他已經惹怒了曾經的頂頭上司穆斯林總督。

穆斯林總督是百戰將軍,深知地盤對於割據軍閥的重要性,因此,設計引誘齊亞德將軍上鉤,然後一刀剁了。

齊亞德將軍被殺,穆斯林總督的部下因而離心離德。曼蘇爾隱忍不發,等待事情平息以後,趁穆斯林總督到麥加朝覲時,將他逮捕,隨即處死。

傳說在遇害前,穆斯林向曼蘇爾祈求道:“留下我的性命,可以對付你的敵人。”

曼蘇爾則很高興地調侃道:“除了你,我沒有更大的敵人。”

呼羅珊失去了強有力的總督,叛亂此起彼伏,對唐朝的軍事準備結束了。曼蘇爾因爲要對拜占庭動兵,不能兩面作戰,於是採取了和唐朝友好的政策,派遣使節來華朝貢。

大唐朝廷更是捐棄前嫌,封來使爲左金吾衛員外大將軍,接連招待了幾頓燒烤大餐,讓他過足了中華飲食文化的癮。

着飽嗝的黑衣大食特使懷揣着金銀回國了,回國之後寫下了大唐朝廷向哈里發阿拔斯交稅的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可不知道自己的賞賜變成了黑衣大食的稅收,他只看到了西域變得重新安靜。而這一切,他都認爲是封常清能幹的結果,因此,對於封常清極爲看重。特別是今天,安祿山兵鋒正勁,軍事經驗豐富的封常清就成了李隆基最受歡迎的客人。

看到唐玄宗李隆基坐臥不安的樣子,封常清安慰道:“臣請求立刻前往東都洛陽,開府庫,募驍勇,揚鞭奮馬,北渡黃河,相信用不了幾天,定能將逆胡之首獻於闕下!。”

封常清言辭懇切,充滿了自信,因爲這樣的事他已經經歷過,在怛羅斯之戰後,在安西招募民衆,組成了軍隊,穩定了局面,。但他忘了,中原不是安西,安西地處邊陲,邊帥實行寓兵於牧的政策,牧人們半兵半牧,拿起鞭子放牧,扛着刀槍上戰場,上了戰場就是戰士。這裡的人民多年享受着和平,性情散漫,沒有戰鬥意志,上了戰場,就是烏合之衆,能有多大的作爲,!

然而,封常清自以爲是,唐玄宗李隆基同樣沒有明白其中的關節,聞言大喜,連聲稱讚:“好得很!”

幾天後,唐玄宗李隆基下達詔令,撤銷罪魁禍首安祿山的一切職務。解除封常清的安西節度使職務,任命其爲范陽、平盧節度使,即日赴洛陽募兵迎敵。

唐玄宗李隆基這個任命是很有意思的,相當於股票期權,是給封常清畫的一張大餅。只要你有本事滅了安祿山這個反賊,那麼,我也會足夠大方,他的地盤就是你的了!

“富貴險中求。”對於封常清而言,這是人生申難得的機遇,如果能把握住這次機遇,那麼迎來的將是仕途的飛越,然而,如果把握不住呢?

不過,封常清沒有想那麼多,他現在已經被虛妄的勝利迷住了眼睛,看到了勝利,而沒有注意到巨大的風險。

封常清趕赴洛陽走馬上任,但李隆基並沒有就此安生,作爲一個曾經的政治高手,他很清楚,在小卒過河以後,一定要安排一個隔山炮或柺子馬。

被隔山炮或柺子馬罩着的小卒就是一把利劍,否則,就是一頭待宰的豬。

唐玄宗李隆基發佈了一系列任命:朔方節度史安思順調任戶部尚書、安思順之弟安元貞調任太僕卿、朔方右廂兵馬使郭子儀出任朔方節度使、右羽林大將軍王承業爲太原尹、衛尉卿張介然爲河南防禦使、程千里爲潞州長史。

做完了這一切,唐玄宗李隆基還不放心,任命榮王李琬爲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爲副元帥,率步騎5萬,進屯陝郡(治陝城,今河南三門峽市西);令朔方、河西、隴右等軍鎮,除留少數軍隊駐守防地外,其餘部隊全部內調。

在這個時刻,唐玄宗李隆基已經不顧一切了,爲了對付安祿山的叛軍,將防守國境線的軍隊整體撤離,邊境門戶大開,爲野心勃勃的阿拉伯人和吐蕃人開了金光大道,當地弱小的汗國也茁壯成長,致使西域伊斯蘭化,邊境永無寧日。

唐玄宗李隆基任命的大元帥也透着玄機,因爲按照皇儲順序,李琬排於太子李亨之後。按理說,這個征討大元帥,應該非李亨莫屬。李隆基如此做,非常不符合常理,因爲按照宮廷慣例,如果皇帝不能親征,太子出面爲統帥,也是激勵將士們的好辦法。

但是,又出現了一個問題,一旦太子率軍取勝,這就必然增加太子的政治砝碼,這是唐玄宗李隆基不願意看到的。實事求是地說,經過了這麼些年的風花雪夜,李隆基已經老了。人一老,疑心就大,他很忌憚太子奪取皇位,於是任命李琬爲大元帥,目的是制衡太子的勢力。

正因爲唐玄宗李隆基的小算盤,榮王李琬被推到風口浪尖上。

李琬是唐玄宗李隆基第六個兒子,“素有雅稱,風格秀整,時士庶冀琬有所成功。”然而,李琬辜負了人民的期望,不久即死於非命。

對於李琬之死,史家頗有非議,認爲是太子李亨害死了親弟弟。實事求是地說,按照利益分配原則,這個推理非常有道理。不過,太子李亨爲人謹慎,甚至懦弱,很難想象他能幹出這樣的事兒,於是,這一切只是猜測,沒有證據。

小人物的命運永遠是依附於大人物身上的,李琬一死,作爲副元帥,高仙芝的命運無疑出現了變數。

第72節 血戰第136章 程千里敗了第153章 阿拔斯的黑旗第65章 段秀實發威第17節 再見煙花第137章 勒索第106節 去奴襪帶刀見第251章 戰前論史第289章 西北敗報連連第181章 一罵服衆第157章 徵召秘密特使第293章 陝郡敗退第150章 復活波斯帝國的神秘女人第304節 土匪牛二第275章 詔令即將下達第175章 死裡逃生第23節 激戰前夜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14節 強盜打劫第276章 賄賂特使第192章 暗夜接頭第60節 死裡逃生第57節 路遇屍體第329節 再一次兵敗邙山第111節 峽谷遇險第62章 小茅屋第280章 搜查安府第17節 再見煙花第109節 深夜求救第258章 呼羅珊警報第259章 薩珊王朝的寶藏第274章 太原平亂第20節 油燜大米飯第292章 邊令誠生氣第188章 烈女第324章 沒有贏家的北邙山之戰第8節 西北望第321節 叛軍內訌第29節 煙花去哪兒了第296節 雍丘保衛戰第28節 力士脫靴第235章 碎葉川第23節 激戰前夜第228章 祭告河神第84節 遭遇突騎施遊軍第63節 李代桃僵第209章 遙遠的呼羅珊第207章 穆斯林總督的戰爭第137章 勒索第123章 平盧軍節度使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166章 上野寺溝第91章 別了,突騎施第17節 再見煙花第157章 徵召秘密特使第18節 伏擊第166章 上野寺溝第13節 波斯美女第161章 進攻前的暗戰第304節 土匪牛二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23節 激戰前夜第93章 突騎施遊兵第45節 賞金殺手第121章 交鋒第305節 哥舒翰出山第18節 伏擊第31節 惺惺相惜第184章 不速之客第100節 拜火教第290章 洛陽陷落第250章 杜環被俘第222章 大食突襲第5節 賣刀第222章 大食突襲第255章 可恥的背叛第199章 厚德的故事第270章 搞死吉溫第275章 詔令即將下達第122章 楊國忠訓誡第270章 搞死吉溫第115節 不速之客第188章 烈女第244章 黑衣大食第51節 入幕之賓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34節 奈何做賊第228章 祭告河神第147章 目標麥赫萬第6節 太原鬥毆第232章 唐軍出現在怛邏斯城第230章 擊潰昭武九國第312節 安祿山死了第199章 厚德的故事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123章 平盧軍節度使第4節 追尋寶刀第257章 停止追擊第184章 不速之客
第72節 血戰第136章 程千里敗了第153章 阿拔斯的黑旗第65章 段秀實發威第17節 再見煙花第137章 勒索第106節 去奴襪帶刀見第251章 戰前論史第289章 西北敗報連連第181章 一罵服衆第157章 徵召秘密特使第293章 陝郡敗退第150章 復活波斯帝國的神秘女人第304節 土匪牛二第275章 詔令即將下達第175章 死裡逃生第23節 激戰前夜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14節 強盜打劫第276章 賄賂特使第192章 暗夜接頭第60節 死裡逃生第57節 路遇屍體第329節 再一次兵敗邙山第111節 峽谷遇險第62章 小茅屋第280章 搜查安府第17節 再見煙花第109節 深夜求救第258章 呼羅珊警報第259章 薩珊王朝的寶藏第274章 太原平亂第20節 油燜大米飯第292章 邊令誠生氣第188章 烈女第324章 沒有贏家的北邙山之戰第8節 西北望第321節 叛軍內訌第29節 煙花去哪兒了第296節 雍丘保衛戰第28節 力士脫靴第235章 碎葉川第23節 激戰前夜第228章 祭告河神第84節 遭遇突騎施遊軍第63節 李代桃僵第209章 遙遠的呼羅珊第207章 穆斯林總督的戰爭第137章 勒索第123章 平盧軍節度使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166章 上野寺溝第91章 別了,突騎施第17節 再見煙花第157章 徵召秘密特使第18節 伏擊第166章 上野寺溝第13節 波斯美女第161章 進攻前的暗戰第304節 土匪牛二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23節 激戰前夜第93章 突騎施遊兵第45節 賞金殺手第121章 交鋒第305節 哥舒翰出山第18節 伏擊第31節 惺惺相惜第184章 不速之客第100節 拜火教第290章 洛陽陷落第250章 杜環被俘第222章 大食突襲第5節 賣刀第222章 大食突襲第255章 可恥的背叛第199章 厚德的故事第270章 搞死吉溫第275章 詔令即將下達第122章 楊國忠訓誡第270章 搞死吉溫第115節 不速之客第188章 烈女第244章 黑衣大食第51節 入幕之賓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34節 奈何做賊第228章 祭告河神第147章 目標麥赫萬第6節 太原鬥毆第232章 唐軍出現在怛邏斯城第230章 擊潰昭武九國第312節 安祿山死了第199章 厚德的故事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123章 平盧軍節度使第4節 追尋寶刀第257章 停止追擊第184章 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