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以番易漢”

宰相楊國忠興高采烈地扶植着節度使哥舒翰,遠在幽州的范陽節度使安祿山感到了威脅。

對於這個明顯不利於自己的威脅,安祿山束手無策,但他的手下人才濟濟,很快就給他找出了應對的辦法。

實事求是地說,安祿山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其政治才能遠遠超過了軍事造詣。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這樣一個事實,安祿山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吃貨,‘肥’的流油,因爲體重嚴重超標,血液粘稠,經常聽着彙報就睡着了,因此,日常工作主要依靠信得過的人。

安祿山身邊信得過的人主要有三個,一個是孔目官、太僕丞嚴莊,一個是掌書記、屯田員外郎高尚,將軍阿史那承慶。甚至,他最好的朋友史思明都不能得到他充分的信任。

三人中,比較有故事的是高尚,這是一個不甘於平淡、一心想做大事的人。

高尚是幽州雍奴人,本名高不危。

高尚是戰國時期蘇秦一樣的人物,不甘心碌碌無爲,年輕時離開家鄉出外闖‘蕩’。他的母親在家中無所依靠,最後都到了靠乞討度日的地步,而他依然不歸,繼續在外“上下而求索”。

國人以孝道爲本,連老媽的死活都不顧的人,註定是不顧一切要達到目的的野心家。

高尚在前半生並不順利,寓居河朔縣界,與安祿山的重要將領令狐‘潮’做鄰居。

高尚雖然沒錢,但他的腎上腺素充足,不知怎麼就搞上了令狐‘潮’的婢‘女’,生了一個‘女’兒。

搞大了人家的肚子,高尚沒轍了,“遂收之。”

Wшw▪ тt kān▪ ¢O

公平的說,高尚“頗篤學,贍文詞”,確實很有才能,但是,有才能的人未必命好,他的命途多舛,在外打拼多年,遲遲沒有獲得提拔的機會。因此感嘆:“高不危寧可舉大事不成而赴死,終不能咬草根以求活耳!”

不過,是錐子總會捅破口袋,是人才總會冒尖。在高尚貧困之際,恰逢安祿山大力網羅人才,於是,他來到安祿山的軍中投效。

雖然是一介書生,但高尚野心勃勃,夢想着成就大事。然而,他很清楚自己的分量,最多也就是一個漢初四傑張良的角‘色’,只有靠上了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安祿山就是高尚的大樹。

安祿山外表愚鈍,實則內心縝密,看人的眼光很毒,很快就發現了高尚不同凡響,於是破格提拔,任命他爲“掌書記”,也就是機要秘書。本小說手機移動端首發地址:

前面說過,安祿山‘肥’胖過人,胖人愛睡覺,經常在聽取彙報時就打起了呼嚕。

在安祿山打呼嚕的同時,高尚充耳不聞,伏在案頭處理軍國大事,等安祿山醒來,該做的事都做了,就差一個簽名了。

任何領導都喜歡能幹而不越權的部下,而高尚恰恰是其中的典範。很快,高尚得到了安祿山的充分信任,可以隨時不用通報就進入安祿山的臥室。

在楊國忠給安祿山下套的同時,幽州流傳着一個神秘的預言,語句似是而非,讓人‘摸’不清頭腦。

安祿山很爲這則莫名其妙的預言發愁,於是找來孔目官,也就是秘書長嚴莊和機要秘書高尚,讓他們給自己揭開謎底。

莊嚴也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他早已經和高尚穿了一條‘褲’子,共同商定,將老闆推上高位,自己也有機會成爲開國元勳,實現出將入相的偉大夢想。

基於這樣的理想,高尚和莊嚴一頓神忽悠,解釋安祿山非常符合預言,換言之,安祿山是天命所歸,註定要面南稱孤的。

安祿山被神忽悠得熱血沸騰,起了造反的心思,他被高尚和嚴莊忽悠上了高臺,從此再也下不來了。

實事求是地說,對於安祿山,應該從兩方面看。歷史告訴我們,安祿山在一開始是沒有野心的,他的‘欲’望是被唐玄宗李隆基一點一點的勾起,胃口隨着位置的提升而不斷擴大。

當安祿山剛剛升任平盧節度使時,在第一次到長安面聖時,對長安的繁華充滿了羨慕,因此被人舉報有謀反的心思。但是,這只是一家之言,他的內心應該還是忠誠的。

當安祿山同時兼任范陽、平盧節度使時,他的內心還是忠誠的,兢兢業業的爲這朝廷打江山。對於這一點,世人自有公論,起碼史書不支持他有野心的說法。

而我們現在瞭解歷史人物,只能從史書中得來。除非某一天的考古有了重大的發現,發現了安祿山日記之類的東西當然,這是一個扯,因爲安祿山喜歡豬頭‘肉’而不喜歡寫字。

通過人‘性’的判斷,當安祿山越‘混’越大,同時擁有了范陽、平盧、河東廣大地域管轄權時,實力決定野心,必定與初任節度使時有了很大不同。

不過,促使安祿山有了野心的原因很複雜,有些被‘逼’迫的因素,比如,他得罪了太子李亨。而他也確認,李亨實在不鳥自己,時刻等待着報復。

不要小看“得罪太子”這幾個字,這幾個字是血淋淋的,足以讓個家族落進十八層地獄而不得託生。

一個血淋淋的例子就是商鞅,他在推行改革政策時,變換“祖宗之法”,因此得罪過太子。秦“孝公卒後,太子(秦)惠王立”,商鞅的悲劇就不可避免的到來了:“五馬分屍”。

安祿山雖是胡人,但他是一個游泳技術高超的政治流氓,在險惡的江湖中喝了過多的水,知道一朝君子一朝臣的道理。這就註定,他很難給太子擡轎子,換句話說,就是他老老實實的俯首帖耳,太子也不敢坐他的轎子。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也是促使安祿山野心膨脹的重要因素:這就是大唐朝廷對於整個王朝的軍事佈置很不平衡。

實事求是的說,大唐朝廷和大漢王朝頗爲類似,富有進取‘精’神,爲子孫後代拓展了生存空間。出於戰爭的需要,大唐帝國的主要‘精’銳都在帝國的邊境,而中原地區防禦鬆懈,府兵的戰鬥力極差。也就是說,大唐帝國外強中乾。

安祿山很善於跑官,經常到長安出差。每次在旅行中,他都會見識到中原防務的鬆懈。深諳軍事的安祿山自然將這一切看在眼裡,蠢蠢‘欲’動的心便油然而生。

當然,這是猜測,不過,這個猜測很有道理,因爲這裡面涉及一個犯罪‘門’檻問題。《犯罪學》告訴我們,當犯罪的難度過低時,犯罪率就會相應提升,因爲犯罪的難度太低,成功率太高了。而人內心的貪婪,總是會受到成功率鼓舞的。

可以說,正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養虎爲患,才促使安祿山的野心膨脹。因此,在某些方面,實在沒有理由過多的責備安祿山。因爲這是人的本‘性’決定的,換了你也得這麼幹。

對於宰相楊國忠的暗中使壞,莊嚴和高尚給安祿山出了一個主意,讓他請求唐玄宗李隆基同意“以番易漢”,以此來試探朝廷對於范陽節度使的懷疑程度。

在安祿山的指派下,范陽節度使副將何千年入朝,向唐玄宗李隆基彙報道:“今范陽、平盧、河東三鎮,把守險要關隘的三十二位將領皆爲漢人。因爲漢將多數優柔寡斷,不如胡將驍勇頑強,萬一遇到形勢變故,難保關隘不陷落敵手。懇請陛下敕詔,改由番將代守。”

這就是安祿山的“以番易漢”。

“以番易漢”的背後包藏着安祿山的狼子野心,徹底實現三鎮軍隊“突厥化”,最終目的要將他不信任的漢族將領全部換掉,取而代之的是他信得過的胡人將領。毫無疑問,這是爲將來的反叛作準備。由此可見,安祿山確實有了造反的念頭,而且採取了具體的行動

“以番易漢”是一步險棋,也是一步狠棋,很可能喚起唐玄宗李隆基內心睡着了的警覺。但是,富貴險中求,一旦成功了,安祿山就會完全掌控三個軍鎮的實際權力。而掌控全部軍事資源,是安祿山成功的必須條件。

安祿山太膽大了,因爲這一步險棋實在是險得不能再險,任何皇帝都不可能視而不見。然而,歷史再一次讓人瞠目結舌,這本是安祿山投石問路的‘陰’謀,70歲的李隆基居然沒能看透背後的玄機,想都沒想就同意了,即批覆道:“祿兒很有預見,朕即傳旨……”

李隆基下達了詔令,由新任宰相韋見素髮布文告,撤換漢族將領。

新任宰相韋見素是一個比較平庸的人,但平庸不代表愚蠢,對於安祿山近乎赤‘裸’‘裸’的不正常舉動,他一眼就識破了。

這麼大的事,韋見素不敢擅專,馬上趕到楊府,對楊國忠說道:“安祿山早有野心,今天又提出這樣的要求,這說明他已經下定決心謀反了。明天早朝以後,我將向陛下彙報。如果陛下固執己見,請您一定要幫我據理力爭!”

楊國忠非常誠懇地點了點頭,說道:“放心吧,我一定會幫忙的。”

時間很快過去,新的太陽升起來了,第二天早朝以後,韋見素與楊國忠一起來見唐玄宗李隆基。

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御書房,還沒等韋見素開口,李隆基劈頭就問道:“愛卿,今日結伴而來,都是在懷疑安祿山要謀反嗎?”

韋見素是一個實在人,沒有聽明白老闆的憤怒,順勢接過話頭,說道:“安祿山久懷異志,今又派何干年如此啓奏聖上,分明意‘欲’反叛!請陛下明察!”

韋見素進入了忘我狀態,自顧自地說了起來,卻沒有注意到李隆基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韋見素不識相,楊國忠可是看人下菜碟的行家裡手。他看到李隆基的臉‘色’變得鐵青,覺得壞了,立刻扮演了唐朝版的徐庶,沉默着不發一言。

唐玄宗李隆基勃然大怒,“卿等又在猜疑祿山了,真是可惡!”

唐玄宗李隆基怒氣沖天,韋見素不敢頂嘴,急得直用眼睛勾搭楊國忠,請求他仗義執言,拉兄弟一把。

然而,楊國忠似乎忘了自給的承諾,眼睛望着天棚,就是不說一句話。

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咆哮之中,韋見素和楊國忠灰溜溜的告辭了,狼狽的逃出了大明宮。

韋見素幾乎跌跌撞撞的回到了宰相府,命令吏部發文,發出了同意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番易漢”的文告。

這一次,安祿山又贏了,而且贏得痛快淋漓,沒有任何的懸念。

第273章 臨危受命第332節 回紇登裡可汗第11節 阿爸去哪兒了第315節 太原保衛戰第129章 石堡城陷落第53章 牛大小姐私奔第48節 烏雞變鳳凰第49節 專使捱揍了第307節 可恥的西原大敗第216章 背水列陣第209章 遙遠的呼羅珊第279章 郡主成婚第87節 蘇祿可汗敗了第37節 突厥走私販第223章 大軍進發第327節 母馬計第15節 詭異的羊皮卷第272章 “以番易漢”第244章 黑衣大食第246章 唐軍左翼潰敗第123章 平盧軍節度使第308節 馬嵬坡第179章 千鈞一髮第180章 兄弟相會第153章 阿拔斯的黑旗第244章 黑衣大食第80章 受命出征第57節 路遇屍體第144章 波斯奴第284章 封常清臨危受命第127章 彩雲之南的南詔第149章 野人的家園第236章 封常清的陷阱第330節 辛家大小姐第39節 捕俘(1)第169章 血肉磨坊石堡城第1章 故土難離第156章 哥舒翰請命第5節 賣刀第331節 史朝義殺爹第295章 烈士顏杲卿第268章 左金吾大將軍入獄第66節 兵變第178章 踉鐺入獄第128章 偷情血案第181章 一罵服衆第15節 詭異的羊皮卷第251章 戰前論史第161章 進攻前的暗戰第186章 快意恩仇第250章 杜環被俘第37節 突厥走私販第62章 小茅屋第76節 狐狸尾巴露出來了第95節 馬老四第75節 威風的蘇祿可汗第102章 死皮賴臉的封常青第227章 哈德文獻俘第167章 吐蕃贊普第210章 漢家奴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176章 攻克石堡城第60節 死裡逃生第87節 蘇祿可汗敗了第241章 戰爭、戰爭第231章 慶祝勝利第75節 威風的蘇祿可汗第275章 詔令即將下達第246章 唐軍左翼潰敗第320節 光復洛陽第117章 英雄救美第163章 石堡城第251章 戰前論史第150章 復活波斯帝國的神秘女人第119章 男女私情第315節 太原保衛戰第58節 香積寺第185章 面聖第270章 搞死吉溫第233章 高仙芝的神箭第42節 阿史那箤幹第292章 邊令誠生氣第223章 大軍進發第45節 賞金殺手第243章 鋒矢陣第16節 飛來橫禍第71章 死亡突擊第65章 段秀實發威第318節 吃人的睢陽第124章 勒索第58節 香積寺第75節 威風的蘇祿可汗第137章 勒索第325節 大聖周皇帝第327節 母馬計第149章 野人的家園第81節 撥換城陷落第47節 死到臨頭第269章 阿布思反了第115節 不速之客
第273章 臨危受命第332節 回紇登裡可汗第11節 阿爸去哪兒了第315節 太原保衛戰第129章 石堡城陷落第53章 牛大小姐私奔第48節 烏雞變鳳凰第49節 專使捱揍了第307節 可恥的西原大敗第216章 背水列陣第209章 遙遠的呼羅珊第279章 郡主成婚第87節 蘇祿可汗敗了第37節 突厥走私販第223章 大軍進發第327節 母馬計第15節 詭異的羊皮卷第272章 “以番易漢”第244章 黑衣大食第246章 唐軍左翼潰敗第123章 平盧軍節度使第308節 馬嵬坡第179章 千鈞一髮第180章 兄弟相會第153章 阿拔斯的黑旗第244章 黑衣大食第80章 受命出征第57節 路遇屍體第144章 波斯奴第284章 封常清臨危受命第127章 彩雲之南的南詔第149章 野人的家園第236章 封常清的陷阱第330節 辛家大小姐第39節 捕俘(1)第169章 血肉磨坊石堡城第1章 故土難離第156章 哥舒翰請命第5節 賣刀第331節 史朝義殺爹第295章 烈士顏杲卿第268章 左金吾大將軍入獄第66節 兵變第178章 踉鐺入獄第128章 偷情血案第181章 一罵服衆第15節 詭異的羊皮卷第251章 戰前論史第161章 進攻前的暗戰第186章 快意恩仇第250章 杜環被俘第37節 突厥走私販第62章 小茅屋第76節 狐狸尾巴露出來了第95節 馬老四第75節 威風的蘇祿可汗第102章 死皮賴臉的封常青第227章 哈德文獻俘第167章 吐蕃贊普第210章 漢家奴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176章 攻克石堡城第60節 死裡逃生第87節 蘇祿可汗敗了第241章 戰爭、戰爭第231章 慶祝勝利第75節 威風的蘇祿可汗第275章 詔令即將下達第246章 唐軍左翼潰敗第320節 光復洛陽第117章 英雄救美第163章 石堡城第251章 戰前論史第150章 復活波斯帝國的神秘女人第119章 男女私情第315節 太原保衛戰第58節 香積寺第185章 面聖第270章 搞死吉溫第233章 高仙芝的神箭第42節 阿史那箤幹第292章 邊令誠生氣第223章 大軍進發第45節 賞金殺手第243章 鋒矢陣第16節 飛來橫禍第71章 死亡突擊第65章 段秀實發威第318節 吃人的睢陽第124章 勒索第58節 香積寺第75節 威風的蘇祿可汗第137章 勒索第325節 大聖周皇帝第327節 母馬計第149章 野人的家園第81節 撥換城陷落第47節 死到臨頭第269章 阿布思反了第115節 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