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變法實質

信任危機?在座衆人不由皆是一愣,朝廷的信譽難道更重於軍事?大清入關之時,天下百姓誰相信大清的朝廷?大清之所以能有今天,完全是依仗着戰無不勝的八旗騎兵,大清朝廷的威信建立,完全是依靠血腥殘酷的鎮壓,與信任何干?

衆人心裡對貞武這番話雖然很不以爲然,卻也不肯出聲反駁,只是默然以對,商鞅徙木,取信於民,推動變法的事情那是明擺着的,這事即便是展開辯論,一時半會兒也分不出高下,與貞武爭論,他們首先就處於下風,再說了,爭論這事也毫無意義。

見衆人皆是默然不語,貞武心知他們對此不以爲然,略一琢磨,他便隱隱猜到衆人心思,沉吟片刻,他便接着道:“打天下與治天下不可同日而語,元朝之時,蒙古鐵騎天下無雙,何以無百年國運?治理天下,豈能一味依仗武力?

朕爲何要強調朝廷的信譽?民無信不立,家無信不和,商無信不興,國無信則不穩,就以賑災爲例,大清每年皆有大小不等之天災,百姓信任朝廷,災民則會安心等待賑濟安置,百姓若是不信任朝廷,將是何等情形?

災民會恐慌,不及朝廷賑濟,他們就會爲了生存鋌而走險,會攻擊地方署衙以及縉紳富戶,開倉放糧,繼而出現大規模暴動,糜爛地方,福建災民暴動,是朕帶兵前往安撫的,雖然成功安撫暴動之災民,但地方縉紳富戶已是十室九空,地方縣衙亦盡數被毀,不僅地方元氣大傷,朝廷亦是勞師糜餉,若是年年如此,處處如此,大清即便兵鋒鼎盛。又能支撐幾年?

朕所例舉者,僅是賑災,實則朝廷信譽缺失,危害遠不止與此,輕則政令不通,律法不公,民怨沸騰,社會秩序混亂。重則禮崩樂壞,民心盡失,地方糜爛,動搖國本。”

聽的這番話,一衆人等盡皆動容,張鵬翮率先躬身道:“皇上聖慮深遠,洞徹秋毫,燭照萬里,實是大清之福。”

一見這情形,貞武知道依着奏對格局衆人定然是要進行一番稱頌。他對這些個頌詞早已經聽的耳朵發膩,當下便伸手虛按了兩下。止住了衆人的稱頌,然後才道:“朕最近對歷代的變法多有查閱,朕發現,歷代變法,其實質皆是愚民弱民損民以富國。”

聽的這話,衆人不由面面相覷,大爲意外。貞武這是什麼意思?歷來變法皆是因爲朝廷財政緊張,收入枯竭,變法的目的便是爲了富國。這自然是要盤剝百姓以富國,否則誰吃飽了撐的沒事去鼓搗變法,歷來主張變法的大臣能有幾個落的善終?主張變法的君主誰又不是聲名狼藉?再說了,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當差難道不是盤剝百姓以保證朝廷的歲入穩定?

貞武掃了衆人一眼,便接着侃侃而道:“商鞅變法是弱民愚民,他明確提出,‘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商鞅變法不僅加重了對百姓的盤剝亦加強了對百姓的控制,將百姓牢牢的束縛在土地之上。

漢武帝改革則是明目張膽的對百姓進行掠奪,或許稱之爲搶劫更爲妥當,賣官鬻爵、算緡與告緡、鹽鐵官營、統制貨幣等措施,可謂是不論貧富,不論農商,全方位的一場掠奪,手段之瘋狂爲歷代變革之冠,堪稱是開一代之先河。

北魏孝文帝的‘均田制’改革,是朝廷設計的一套從豪強地主手裡搶奪百姓、搶奪賦稅的變法方案,這是一個很溫和的改革,利國利民利豪強地主,朝廷得以成功與豪強地主和平分享百姓的地租。

唐德宗宰相楊炎的‘兩稅法’,是公然爲增加朝廷收入而進行的一場變法,不僅將苛捐雜稅全部併入了兩稅法,變成了正規的賦稅名目,而且廢除了實物納賦,首創以錢繳納賦稅的制度,導致錢貴物賤,物價暴跌,朝廷卻因此錢糧滿倉。

王安石變法亦不過是明裡打着方田均稅的幌子,暗裡爲國斂財,方田均稅法不僅拖拖拉拉,時斷時續,而且無疾而終,倒是能爲國庫斂財的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等被執行得異常堅決和徹底。

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同樣是打着稅負公平的幌子爲國斂財,賦、役合併將一應苛捐雜稅全部合併,絲毫沒有減輕百姓的賦稅負擔,相反,這些苛捐雜稅的名目,很快又在“一條鞭法”之外,再度出現,實是變相增加賦稅。”

說到這裡,貞武停了下來,端起茶盅呷了口茶水,在座衆人皆是滿頭霧水,這主子是什麼意思?聽他的語氣是要推行惠民強民的變法?這四條新政裡面,也僅只有廢除耗羨這一條對百姓有益,難不成還有其他新政?

就在衆人疑惑不解之時,貞武放下茶盅,又接着開口說道:“大清推行新政與歷朝歷代變法的目的不同,不是以增加朝廷收入爲目的,也不以愚民弱民損民爲富國手段,大清既要富國,亦要強民。這是大清推行新政與歷代變法在本質上的區別。

這一點,必須要區分清楚,大清並非是因財政困難而推行新政,而是爲了抑制土地兼併,爲了緩和百姓與官紳矛盾,爲了減輕百姓負擔而推行新政,是以,要堅決徹底的丈量清理田地,以收稅負公平之效,對於徇私舞弊之地方官吏,不必等旨,以十惡不赦之罪就地處決,家屬發往美洲爲奴。

其次,新政之後,要徹底杜絕再出現新的苛捐雜稅,朝廷必須在京報上將徵收的各種賦稅名目彙總,並一一列明,並簡化註明,不僅要讓士紳看的懂,亦要讓百姓清楚明白,以此杜絕地方官員再另行增加攤派各種雜費。

再則,取消戶丁編審制,革除官戶、宦戶、儒戶等名目,廢除賤籍,一應樂戶、惰民、丐戶、世僕、伴當、疍戶等,盡皆除籍,開豁爲民,編入正戶,大清境內,包括南洋澳洲,皆允許百姓自由流動。

總之一點,必須讓百姓從新政中受益!以上幾點,着上書房、內閣、六部九卿廣爲商議,新政四條亦當在京報寧報廣泛辯論,不必藏着掖着,遲早是要公諸天下的。”

聽的貞武這番話,在座衆人不由暗暗鬆了口氣,貞武僅僅只是添加了一條廢除賤籍,允許百姓自由流動的提議,這事無關輕重,影響不大,而且貞武也還留有迴旋餘地,着他們商議,衆人雖然明知只是走走過場,卻也是暗自欣喜,貞武這次總算是給他們留了點情面,一衆人忙躬身道:“臣等尊旨。”

貞武微微點了點頭,又接着吩咐道:“上書房會同吏部、禮部商議一下如何保障、改善官員在離職期、致仕後的俸祿福利的事宜,這不僅關係到推行新政,亦關係到整飭吏治,必須切實保障官員無後顧之憂,才能談及杜絕官員貪賄,朕希望所有官員皆清正廉潔,嚴於自律,不僅要養廉護廉,擢拔褒獎清官,更要保障清官活的體面,無後顧之憂,如此才能培養出更多的清官,扭轉官場貪賄之風。”

“臣等遵旨。”張鵬翮、蕭永藻、嵩祝等人忙躬身應到。以清廉著稱的趙申喬對此卻是頗不以爲然,不能甘於清貧,那能叫清官?當然,這話他不敢說,這話一出口必然是得罪遍天下所有官員,他雖不懼,卻也得爲正被審查的兒子趙鳳詔考慮。

張鵬翮卻是留意到貞武雖然點出了此事的重要性,卻並無催促之意,亦未限定時間,立刻就明白貞武的意思不過是先放出風聲以造勢,這事怕是要拖到明後年,待他手頭寬裕之後纔有可能實施,當下就打定主意,貞武不主動問起,堅決不提這事。

貞武確實之報之吹風造勢的想法,如今處處要銀子,都比這事重要,短期內根本就沒實施這事的可能,說完之後,他就將此事置於腦後,瞥了胤禩一眼,道:“工商雜稅革新已經在京師、江寧試行了數年,胤禩、鄂爾泰儘快將這幾年試行的情況總結具奏,具體的稅率,收入對比,試行後各行業對此的反應,對物價對各行生意的影響以及工商雜稅革新的利弊皆詳細的列出來。”

胤禩、鄂爾泰忙躬身道:“臣等遵旨。”胤禩倒是無所謂,鄂爾泰卻是心中大爲欣喜,貞武總算要開始大力推廣工商雜稅革新了,這可是他嶄露頭角的機會。

逐一安排妥當,貞武纔看向胤禑,道:“大清不因言罪人,京報作爲朝廷的喉舌,層層審覈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能稍有疏忽。寧報是朕刻意爲京報豎立的一個對手,獨角戲自然沒有對手戲有吸引力,京報寧報的辯論如今已經吸引全天下的目光,對於明亡原因的辯論只是一個開端,接下來對新政的辯論纔是正題,希望京報能夠不負朕望,大放異彩!”

第168章 天下第一案第644章 暢春園第560章 考覈第29章 抽絲剝繭第147章 移臺之爭後記6第373章 十三重情第262章 教訓老四第514章 打了再講第551章 鍼灸見效第276章 得寸進尺第352章 借刀殺人第12章 匯通天下第728章 又見分封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88章 廢了他第231章 上海青樓第205章 糾結第711章 商鞅立木第670章 驛站第575章 裁彎取直第675章 下馬威第201章 趕考的舉子第562章 開局第676章 詭辯第398章 微服私訪(一)第632章 攪局第244章 京師反應第67章 可憐的二世祖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682章 糾結的揆敘第688 章 巡幸西安第38章 被人無視了第93章 探望十三第360章 分田地第345章 十四賊狠第634章 各有盤算第470章 立儲制度第582章 倉鼠第240章 人心慌亂第305章 十四的主意第95章 軍民械鬥第330章 龍虎鬥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517章 殘酷真象第524章 豆汁飯第121章 西洋戰艦第565 章 鐵帽子王第465章 封鎖消息第472章 十四的手筆第84章 回京第126章 又見站籠第139章 滿漢比例第508章 出手第98章 白費勁第499章 徵日(八)第622章 棘手第107章 各方反應(中)第188章 宗室親貴的立場第56章 出謀劃策第649章 滿漢之爭第288章 馬尼拉的白旗第151章 招撫第4章 初露崢嶸第4章 初露崢嶸第143章 手銃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531章 防範未然第720章 貞武新錢第249章 搶劫艦隊(一)第52章 好色貪婪第311章 太子進京後記四第508章 出手第208章 子嗣問題第426章 擔心譁變第59章 金本位概念第705章 藩屬駐兵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第685章 狗咬狗第273章 利誘李光地第504章 和談第558章 傳位第616章 江南第418章 初會鄔思道第461章 放不下第597章 監生日記第274章 喧鬧的京城第459章 千叟宴第596章 平衡第317章 破城第556章 心結第373章 十三重情第559章 年號第566章 收服第719章 知人善任第151章 招撫第97章 站籠第722章 解惑第502章 徵日(十一)
第168章 天下第一案第644章 暢春園第560章 考覈第29章 抽絲剝繭第147章 移臺之爭後記6第373章 十三重情第262章 教訓老四第514章 打了再講第551章 鍼灸見效第276章 得寸進尺第352章 借刀殺人第12章 匯通天下第728章 又見分封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88章 廢了他第231章 上海青樓第205章 糾結第711章 商鞅立木第670章 驛站第575章 裁彎取直第675章 下馬威第201章 趕考的舉子第562章 開局第676章 詭辯第398章 微服私訪(一)第632章 攪局第244章 京師反應第67章 可憐的二世祖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682章 糾結的揆敘第688 章 巡幸西安第38章 被人無視了第93章 探望十三第360章 分田地第345章 十四賊狠第634章 各有盤算第470章 立儲制度第582章 倉鼠第240章 人心慌亂第305章 十四的主意第95章 軍民械鬥第330章 龍虎鬥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517章 殘酷真象第524章 豆汁飯第121章 西洋戰艦第565 章 鐵帽子王第465章 封鎖消息第472章 十四的手筆第84章 回京第126章 又見站籠第139章 滿漢比例第508章 出手第98章 白費勁第499章 徵日(八)第622章 棘手第107章 各方反應(中)第188章 宗室親貴的立場第56章 出謀劃策第649章 滿漢之爭第288章 馬尼拉的白旗第151章 招撫第4章 初露崢嶸第4章 初露崢嶸第143章 手銃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531章 防範未然第720章 貞武新錢第249章 搶劫艦隊(一)第52章 好色貪婪第311章 太子進京後記四第508章 出手第208章 子嗣問題第426章 擔心譁變第59章 金本位概念第705章 藩屬駐兵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第685章 狗咬狗第273章 利誘李光地第504章 和談第558章 傳位第616章 江南第418章 初會鄔思道第461章 放不下第597章 監生日記第274章 喧鬧的京城第459章 千叟宴第596章 平衡第317章 破城第556章 心結第373章 十三重情第559章 年號第566章 收服第719章 知人善任第151章 招撫第97章 站籠第722章 解惑第502章 徵日(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