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趕考的舉子

第201趕考的舉子

北城區,鴨兒衚衕,李光地府邸

李光地亦是獨自悶在書房中靜靜的揣摩着康熙的意圖,他歷來小心謹慎,從不涉足黨爭,沒料想臨老了,康熙還親手把他塞進了十四黨,他原本認爲康熙已是屬意立十四爺爲太子,這才把他綁在十四黨上面,以輔佐十四爺。

但康熙在今日朝會上的舉動,卻讓他感到一陣迷茫,康熙究竟是心裡沒有確定太子人選,還是看到了立太子的弊端,想以此來保護十四爺?

凝思良久,想到一廢太子時,康熙就對太子動了殺念,李光地感覺自己似乎是找到了突破口,康熙既然對太子動了殺心,那麼太子復位不過就是康熙的權宜之策,他根本就未想過把大位傳於太子,亦就是說,至少從康熙四十八年開始,康熙就在考慮新太子人選。

以康熙之雄才大略,一衆兒子的才華高低,稟性優劣,豈能三年時間還不能夠確定下來?想到這裡,李光地臉上才露出一絲笑容,十四爺不僅呆在康熙身邊的時間長,亦是唯一的一個呆在京城外的皇子,而且還是呆在國家的根本之地——江南。這倒是符合了‘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這一條古例。

再看康熙這三年來對十四爺的恩寵,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十四爺這三年來也確實爭氣,不論是什麼差事,在他手上都辦的漂漂亮亮,看來,康熙是早就注意到了十四爺的才華,這纔對他加意的歷練。

這一點肯定下來,李光地不由大爲輕鬆,大方向準了,剩下的事就好辦多了。

十二月初六,養心殿東暖閣。

康熙滿臉微笑着放下手中的京報,雖然昨日就已經看過樣報,但正版出來,他仍然又細細看了一遍,方苞在‘大清最後一本禁書’一文中,自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說到明朝的‘藍胡之獄’,痛批歷朝歷代的文字獄,高度頌揚了康熙廢除文字獄的舉動,稱其功蓋三皇,德過五帝,史無前例,不愧爲千古一帝,胸襟寬廣如海。

對於文字獄的危害,康熙亦不是不清楚,只不過了維護統治利益的需要,不得已而爲之,現在能在他手中將文字獄成爲歷史,心裡亦實爲自傲。

瞅了眼正襟危坐的胤禎,康熙笑問道:“怎的不見你讓日本人背黑鍋的文章?”

“回皇阿瑪。”胤禎欠身回道:“隆科多前日方在京城內外抓捕傳謠惑衆者,兒臣以爲,馬上在京報上禍水東引,稍嫌急了點,兒臣懇請皇阿瑪下旨,將所捕之人全部放了,待事情平息了,京報再行輿論引導,方不至於引起牴觸。”

熙微微點了下頭,讚道:“不急不燥,知借時乘勢,確有長進。”

“謝皇阿瑪讚賞。”

“京報的發行量大,紙張的消耗也就大,容易引起紙價上浮。”康熙微笑着道:“京報的用紙最好選擇產量大的。”

“兒臣謹尊皇阿瑪聖諭。”胤禎躬身道:“兒臣回去就命人去挑選,不過,京報乃是朝廷的臉面,亦不宜太差,兒臣已經催促‘四大恆’儘快研究京報專用紙,以取代現用的桑皮紙。”

康熙默想了下,纔不置可否的道:“恩,如此也好。”

胤禎躬身又道:“皇阿瑪,遠洋艦隊的建造已經步入正軌,不過幾年,便可形成規模,海外領地、島嶼,海疆都需要勘察測繪人才,兒臣懇請能夠擴大希望義學的規模,以免日後缺乏人手。”

康熙聽的微微一怔,海疆也要測繪?海疆是如何算的?想了想他終是忍住沒問,擴大義學,他倒也不是太反對,以後確實需要大量的勘察測繪人才,他微微頜首道:“恩,允准。你斟酌着辦就是。”

聽到康熙後面又補了一句,斟酌着辦,胤禎就知道,這規模怕是不能太大。

巳時開始,京師內、外城各繁華地方便出現了一羣報童,在茶樓、酒樓、鬧市大聲吆喝着,“京報,京報,二文一張,《南山集》後,再無禁書拉朝廷從寬處理《南山集》一案拉”

吆喝聲一起,馬上就吸引了一衆讀書人,京報是啥,沒聽說過,但《南山集》案卻是所有讀書人都關心的話題,正在茶樓喝早茶的一個舉子打扮的人聽聞,便招手道:“來,給我來一張。”說着就摸出二個康熙哥子。

這舉子名叫俞鴻圖,字鱗一,浙江海鹽人,是進京來參加明年三月的會試。見有人買報,報童樂呵呵的跑過來,收下兩個銅錢,就自背後的包中抽出一張京報。

京報一入手,還沒細看文章,俞鴻圖就感覺大值,僅這張紙至少也要二十文,這可是上好的桑皮紙,再一看首版,更是嚇了一跳,上面全是諭旨,奏章,他忙壓低了聲音道,“這可是朝廷的邸報,怎得拿來沿街叫賣?”

報童嘿嘿一笑,“早料到有人會問,這京報是當今十四阿哥對邸報的革新,所有人都可以買,可以看。”

一聽十四阿哥的名頭,立時就有幾個士子圍了上來,一看京報紙張厚而潔白,刻工精細、印刷清晰、墨色純瑩,都十分喜愛,立刻紛紛掏錢購買。

京報頭版頭條就是康熙對《南山集》案的諭旨,第二條纔是對江南科考案的諭旨,二版三版則是方苞撰寫的‘大清最後一本禁書’和王頊齡撰寫的‘朱三太子考據’。

一看完,一衆士子就在茶樓裡紛紛議論起來。

茶樓靠近門口的一張桌子上,獨坐着一名士紳打扮,微蹙着眉頭的年輕人,此人名叫李衛,今年二十五歲,江蘇豐縣人,家境富裕,專程前往京城投

第201趕考的舉子

第201趕考的舉子,

第730章 皇見皇第124章 未雨綢繆第437章 補給問題第502章 徵日(十一)第71章 清官張伯行後記二第699章 自做孽第168章 天下第一案第567章 不解第74章 海軍招兵第582章 倉鼠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726章 以德立法,以法促德第359章 鄔思道的謀劃第695 章 反應第464章 應對第256章 回京解憂第621章 反應第548章 太子心思第27章 小朝會第235章 經濟危機第574章 謀劃晉商第177章 破除文字獄第599章 使團第454章 縱容蒙古第563章 放縱第636章 猜不透第37章 滿漢之爭?第585章 新版銀票第259章 丁銀革新第705章 藩屬駐兵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33章 貪污也是有定例的後記二第163章 《南山集》案(二)第204章 李衛請客第609章 割地第680章 民富國弱第262章 教訓老四第479章 十三出征第488章 有志不在年高第202章 李衛第598章 士子監督第587章 準備第166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428章 遠航準備第603章 出紅差第712章 變法實質第255章 煎熬上海第203章 埋刺第501章 徵日(十)第157章 調將不調兵第338章 分封影響第166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137章 流寇第560章 考覈第126章 又見站籠第582章 倉鼠第293章 地震惹的禍第545章 奪權第291章 皇家科學院第496章 徵日(五)第639章 若昂五世的算盤第596章 平衡第355章 陛辭第328章 裂土分封第214章 老八孝心第214章 老八孝心第148章 建軍港第108章 各方反應(下)第480章 孝心可嘉第624章 生財有道第63章 老八解凍第514章 打了再講第298章 今夜無眠第412章 御門會議第641章 吹號,進攻第135章 聚焦福建第498章 徵日(七)第372章 老八低頭第371章 老十要散夥第414章 舉重若輕第66章 關係網第93章 探望十三第378章 重金懸賞第530章 順水人情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637章 搶劫運金船第320章 彌天大謊第322章 強勢第53章 遭彈劾第626章 捆綁海商第722章 解惑第373章 十三重情第476章 兄弟歸心第319章 康熙密旨第277章 僱傭軍第569章 大旱第221章 李衛下套第549章 穩定人心
第730章 皇見皇第124章 未雨綢繆第437章 補給問題第502章 徵日(十一)第71章 清官張伯行後記二第699章 自做孽第168章 天下第一案第567章 不解第74章 海軍招兵第582章 倉鼠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726章 以德立法,以法促德第359章 鄔思道的謀劃第695 章 反應第464章 應對第256章 回京解憂第621章 反應第548章 太子心思第27章 小朝會第235章 經濟危機第574章 謀劃晉商第177章 破除文字獄第599章 使團第454章 縱容蒙古第563章 放縱第636章 猜不透第37章 滿漢之爭?第585章 新版銀票第259章 丁銀革新第705章 藩屬駐兵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33章 貪污也是有定例的後記二第163章 《南山集》案(二)第204章 李衛請客第609章 割地第680章 民富國弱第262章 教訓老四第479章 十三出征第488章 有志不在年高第202章 李衛第598章 士子監督第587章 準備第166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428章 遠航準備第603章 出紅差第712章 變法實質第255章 煎熬上海第203章 埋刺第501章 徵日(十)第157章 調將不調兵第338章 分封影響第166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137章 流寇第560章 考覈第126章 又見站籠第582章 倉鼠第293章 地震惹的禍第545章 奪權第291章 皇家科學院第496章 徵日(五)第639章 若昂五世的算盤第596章 平衡第355章 陛辭第328章 裂土分封第214章 老八孝心第214章 老八孝心第148章 建軍港第108章 各方反應(下)第480章 孝心可嘉第624章 生財有道第63章 老八解凍第514章 打了再講第298章 今夜無眠第412章 御門會議第641章 吹號,進攻第135章 聚焦福建第498章 徵日(七)第372章 老八低頭第371章 老十要散夥第414章 舉重若輕第66章 關係網第93章 探望十三第378章 重金懸賞第530章 順水人情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637章 搶劫運金船第320章 彌天大謊第322章 強勢第53章 遭彈劾第626章 捆綁海商第722章 解惑第373章 十三重情第476章 兄弟歸心第319章 康熙密旨第277章 僱傭軍第569章 大旱第221章 李衛下套第549章 穩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