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西軍(上)

大宋宣和二年十月初八,乙丑。西元1120年10月3

衢山。

“……所以你家呂指使便決定夜襲方臘大營,以便打擊明教軍氣焰,提振城內士氣?……當然,如果能順便做翻了方臘,那就更好是也不

議事廳中,因九月末,應該是今年的最後一場颱風,而不得不滯留在衢山已有七八日的趙瑜和趙文,正好與衢山總督陸賈一起,聽着從杭州城中派回來的信使的報告。

“回大王的話,正是如此”信使恭聲應道。擔心着趙瑜不喜歡呂師囊這種冒險的決定,信使偷眼望着趙瑜,想從他的臉上看出點端倪。

趙瑜臉上的表情卻是不置可否,只說道:“……繼續。”

信使重新垂下眼簾來,說道:“那日。呂指使與餘副指、丁教導合議定計之後。便由余副指領五十兵留守涌金門。而指使和教導則率其餘四百五十人,於三更時,乘小船潛出涌金閘,沿着湖堤大道,直奔方臘大帳所在的孤山島殺去”

“孤山?”就算再沒見識,趙瑜也不會不知道西子湖中最爲有名的一山二堤,“方臘還真會享福,竟然挑了這麼個好去處”

“方臘瘋了”陸賈壓低聲音叫道:“孤山離州城應該只有三四里罷他怎麼把主帳安得離城這麼近”

“也許明教聖公喜歡西湖上地風景也說不定”趙瑜開了句玩笑。接着正色道:“不過,以方臘軍的軍勢。就算他把大帳放在離城更近地保塔上都沒什麼好奇怪的。主帳離得前線越近,就越能激勵軍心。看多了官軍的表現,難道方臘還會擔心城中守軍殺出城來?”

“還是太冒險了”陸賈搖着頭道。

趙文不知從哪裡摸出一張一尺見方地杭州地圖。看着圖上道:“孤山是湖中孤島。只有白堤和另外一條小路連着陸上。只要在兩條路頭設下營寨。方臘地安全完全不必擔心。”他擡頭問信使。“既然呂師囊是從涌金閘乘船出地城。而陸戰指揮又最擅長登陸戰。按理說應該是直接走湖上直攻孤山。怎麼還要下船。從陸上繞過去?”

信使道:“賊軍沿着孤山外圍。排下了近百條船。頭尾相接。結成了水寨。而出城用地四艘船又不大。加起來一次僅能運上六十人。只能來回城內城外。”

陸賈搖頭:“孤山地小。結水寨作防禦也不奇怪。但只用繩子把船隻頭尾連在一起。不能叫水寨。那叫自殺。呂師囊和狀元郎不可能輕輕放過罷?”

“陸督猜得正着”信使點頭笑道:“我軍從水閘出了城後。丁教導便使人把城防用地柴草裝滿了四條船。劃去孤山那裡放了把火。圍在島外地百多條畫舫漁船一下給燒了個乾淨”

“湖上火起。主帳危急。外圍地守兵必然會大亂”趙文撫掌大笑。“呂師囊和丁濤不會放過這麼好地機會?”

“正是”信使自豪道。“那時呂指使已經帶兵潛至錢塘門外。當看到守在白堤口地賊軍營中大亂。便立刻率軍衝鋒。一舉攻入營寨營中地賊軍有近五千人。皆是有甲地精銳。但給我東海精兵一衝。卻登時炸了營。亂得猶如一窩蜂。呂指使早前說得沒錯。那些吃素地賊人都是雀矇眼。我們藉着星光和篝火能看清賊人。但賊人卻個個都是睜眼瞎。我們砍起他們來。就像砍瓜切菜一般順手。”

陸賈連連搖頭:“方臘實在太大意了,緊靠着杭州城紮營,卻連個暗哨也不放,活該遭此劫報”

“怎麼沒有暗哨?”信使立刻反駁,“營寨外,賊人的明哨暗哨有十幾處。不過暗哨藏身的位置實在太明顯,我們在城頭上早看得一清二楚。丁教導親自領着一隊人打頭陣,潛過去挨個解決掉

“就沒有一個慘叫的?”陸賈覺得丁濤地運氣有些不可思議,“就算豬被殺之前,也會哼哼兩聲啊”

“當然有”信使猛點着頭,“但賊軍卻聽不到。爲了疲兵,他們在城外敲了一夜的鼓,不論出城潛行,都幫了我們不少忙”

“這是報應啊”趙瑜大笑起來,“也真是運氣了。軍鼓一響,什麼聲音都蓋住

陪着趙瑜笑了一陣,趙文問道:“方臘主帳外圍水寨被燒,鎮守白堤口的營寨又炸了營。你們的呂指使可是乘勢殺了進去?”

“回樞相地話,正是如此”信使說道,“呂指使領着我們直直在賊軍中殺開一條血路,擋在白堤上的賊人都被砍翻進湖裡,一直殺到了方臘地主帳下。只可惜啊……”

“只可惜什麼?”陸賈搭了一句話,雖然答案都已經知道。

“只可惜方臘逃得太快,呂指使又顧忌我們人數太少,最後只把賊軍的帥旗奪了過來,便回師城中,沒有再追下去。現在那面大旗應該還在城頭上掛着,這幾日,賊軍主攻哪一座城門,我們就把這面帥旗傳到哪裡去,看到帥旗在我手中,賊軍都無力進攻”

“能見好就收,不被大功衝昏頭腦,呂師囊做得不錯”趙瑜點頭讚道,不因方臘逃脫而失望。用兵必得謹慎,不可貪功一向是東海軍地指揮方針,也體現着趙瑜的性格。

得趙瑜稱讚,信使喜笑顏開,接着說道:“我軍順着原路返回,剛好與前來救援地賊軍前後腳錯開。兩支賊軍沿着湖堤衝到孤山。分不清敵我,竟自相殘殺了一夜。”

“也就是說雖然你們在賊營中一進一出。其實也沒有遇到多少賊軍地反抗嘍?”

“回大王,的確是這樣沒錯”

“那爲什麼最後還會有六十多人地傷亡?”趙瑜緩緩問道。出戰四百五,卻有六十餘人或戰死、或重傷。他起兵以來,東海歷經多次戰事。但這還是第一次,在一場戰鬥中出現過一成的傷亡率。

信使臉色猙獰起來:“那是給宋軍殺的”他恨恨喘了兩口氣:“回程時。途徑錢塘門外,城中的守軍那時已經被驚動,都上了城守候。呂指使便派人上前說明身份,好從城外的道路回涌金門去。但沒想到,大隊剛走到城下,就被城頭上一陣亂箭射過。那些宋軍也拿着神臂弓。就隔着二十餘步,我們身上地皮甲根本擋不住,一下死傷了幾十個兄弟。”說着信使的眼睛就紅了起來,“碰上賊人都沒怎麼傷着,沒想到卻被自己人來殺,大王那些兄弟死得冤吶”

趙文、陸賈的牙齒咬得咯嘣咯嘣的作響,趙瑜寒如冰雪的聲音從牙縫中擠出:“當時守在錢塘門上的將官是誰?”

“兩浙廉訪使——趙約”

“此人該殺”陸賈厲聲叫道。

“已經給殺了”信使說道。

趙瑜一拍座椅扶手。“殺得好”

“怎麼殺地?以什麼名義?”趙文連聲問道,“把事情說清楚”

“是”信使一拱手,朗聲道:“趙約那廝在城頭上射上我弟兄多人,又瞅準了我軍大部出城。便派了六七百人來奪涌金門。面對六七百宋軍,留守的餘副指手上卻只有五十人。不過餘副指是當機立斷。一句話都沒說,擡手一刀便把帶兵過來的宋軍指揮使砍死”

“好”陸賈大叫一聲。

“快刀斬亂麻做得漂亮”趙瑜也鼓起掌來。

信使臉上泛起紅光。得意的聲音更爲響亮:“餘副指殺了宋軍的指揮使後,便立刻縱兵把過來的宋軍殺散。捉了個領頭的,幾句話問明內情,就沿着城牆直殺向北面地錢塘門。趙約那廝還指揮着一千多兵向城下射着箭,但餘副指領着五十勇士一到,只揮刀砍了十幾人,轉眼之間,錢塘門城上就只剩趙約孤零零一個了。”

“就這麼把趙約殺了?實在太便宜他了”陸賈遺憾着,“該千刀萬剮纔是”

“那時還沒有殺”信使搖着頭,“餘副指只是把人捉回了涌金門。不過第二天一早,三個頭兒商議過後,趙約就被綁到了菜市口。餘副指領隊震懾刑場,丁教導在刑臺上歷數其罪,呂指使親手拿着大斧,當着蔡知州、陳龍圖和數千杭州軍民的面,把趙約那奸賊的腦袋砍了下來,祭奠死傷的兄弟。那叫一個痛快”

“痛快痛快做得當真痛快”陸賈哈哈大笑。

“還有更痛快地”信使高聲道,“行刑之後。蔡知州被丁教導逼着下了公文,定了判詞。張榜於街頭巷尾,彰顯趙約之罪,傳城中各處現在杭州城裡人人都知道,趙約是明教的奸細,射殺功臣地罪人。”

“幹得好”趙文右手握拳一錘左手,“現在做成鐵案,也不懼日後有人翻案找麻煩了,就算是道君皇帝面前也好說話”

“呂師囊他們應該已經控制住了杭州的局勢了罷?”趙瑜問道。處斬趙約,凌逼蔡嶷,而陳建卻站在東海這一邊,再加上出城夜襲建起地威勢,杭州城內的大小事務地控制權自然會落到呂師囊、餘道安和丁濤三人手中。

“蔡知州不敢多嘴,陳龍圖從一開始就俯帖耳,城中宋軍更是見了我們就像老鼠見了貓,現在杭州城內是三位頭兒說了算。”

“這樣做,會不會過了點?”趙文猶疑起來,“若是引起大宋皇帝、宰相的警覺,怕是又要多變數了。”

趙瑜搖了搖頭:“至少表面上,他們還是被徵的民間義勇,只要不公開打出東海旗號,大宋君臣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再怎麼說,都是蔡嶷主動要求我們東海出人出力,不是我們自個兒送上門去的。只要從道理上說得通,影響就不會太大。”

趙文點了點頭,信任趙瑜的判斷。轉頭對信使道:“既然呂師囊已經控制了杭州城,想來守到援軍南來應該不成問題就在半月前,童貫當上了江浙、淮南宣撫使;另有一個閹人喚作譚稹的,爲兩浙制置使;西軍大將劉延慶爲都統制,已經奉旨南下。西軍、京城禁軍以及湖南槍棒手,總計十五萬人,沿汴河直奔杭州而來。預計在本月月中時,其先頭部隊就能過江,然後最多十天,大約二十五日左右,全軍便能趕到杭州城下。”

在歷史上,童貫所率領的平叛大軍是在隆冬時節出。那時汴河已經因黃河結凍而封口,大軍南下時,是先走到亳州,才乘上船直抵長江。但現在汴河水運仍在繼續,平叛軍出了開封便坐上了船,南下的度,卻比歷史上要快上五六天。

“但你回去後,還要提醒一下呂師囊。方臘已經把派去攻打婺州、衢州和處州的鄭魔王部召回,算算時間,現在杭州城下的明教軍應該過二十萬了。要他一定要謹慎”仗不是兵越多越好。一座城下聚集二十萬兵,以我東海的指揮和後勤體系也是都嫌吃力,更別說明教賊軍了。其中能派得上用場的精銳能有十分之一就不錯了。其他的只是消耗糧食罷了”

“是”信使再一躬身。

“你先下去歇着罷。等明日我派人送你回杭州”等趙文把該說的話說完,趙瑜出言把信使遣了出去。

信使行禮後,轉頭離開。趙文對趙瑜道:“二郎,即是如此,杭州城就可以不用再擔心了。”

“是啊”趙瑜點頭,“杭州城安生了,颱風也走了,我們也該回去了”(

第30章 傳言(下)第26章 開春(上)第43章 帝位(下三)第33章 局勢(下)第21章 傳承(四)第24章 風雨(下)第14章 父兄(下)第63章 九五(下六)第53章 道阻(完)第60章 九五(下三)第9章 懲戒(下)第21章 陣線(下)第43章 決勝(上)第30章 傳言(下)第8章 敵至(下)第14章 硝煙(中)第31章 跳牆(上)第5章 西路(二)第19章 軍器(下)第27章 野心(下)第3章 使團(上)第21章 戰船(上)第10章 宣傳(上)第50章 道阻(四)第22章 戰船(下)第18章 軍器(上)第31章 輕取(中)第64章 等待(下)第6章 紛亂(上)第4章 東京(上)第37章 島南(下)第31 回航(下)第18章 軍器(上)第33章 南行(上)第19章 陣線(上)第30章 回航(上)第8章 投奔(下)第4章 使團(下)第57章 九五(中三)第4章 東京(上)第3章 老種(下)第17章 遭遇(下)第11章 白山黑水(四)第30章 戰備(上)第16章 傳承(二)第15章 包圍(下)第61章 九五(下四)第14章 間奏(上)第9章 迎擊(上)第34章 移民(上)第48章 助守(下)第24章 風雨(下)第31章 人心(下)第22章 球賽第16章 神機(上)第50章 道阻(四)第29章 焚城(下)第43章 改制(下)第31章 跳牆(上)第27章 天子(下)第20章 百神第9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二)第44章 決勝(中)第24章 烈風(下)第46章 江山(上)第35章 海上(上)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49章 道阻(三)第4章 西路(一)第52章 杭州(中)第48章 道阻(二)第33章 祭靈(中)第15章 包圍(下)第5章 對手(中)第39章 戰線(下)第3章 使團(上)第9章 綢繆(上)第57章 西軍(中)第35章 海上(上)第15章 船場(上)第16章 變奏(上)第27章 天子(下)第5章 東京(下)第40章 關山海(上)第37章 島南(下)第21章 文治(下)第33章 故鄉(下)第41章 關山海(中)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19章 軍器(下)第21章 傳承(四)第7章 投奔(上)第59章 投奔(上)第27章 旅順(下)第12章 白山黑水(五)第47章 助守(上)第21章 傳承(四)第45章 亂象(二)第47章 江山(中)第32章 輕取(下)
第30章 傳言(下)第26章 開春(上)第43章 帝位(下三)第33章 局勢(下)第21章 傳承(四)第24章 風雨(下)第14章 父兄(下)第63章 九五(下六)第53章 道阻(完)第60章 九五(下三)第9章 懲戒(下)第21章 陣線(下)第43章 決勝(上)第30章 傳言(下)第8章 敵至(下)第14章 硝煙(中)第31章 跳牆(上)第5章 西路(二)第19章 軍器(下)第27章 野心(下)第3章 使團(上)第21章 戰船(上)第10章 宣傳(上)第50章 道阻(四)第22章 戰船(下)第18章 軍器(上)第31章 輕取(中)第64章 等待(下)第6章 紛亂(上)第4章 東京(上)第37章 島南(下)第31 回航(下)第18章 軍器(上)第33章 南行(上)第19章 陣線(上)第30章 回航(上)第8章 投奔(下)第4章 使團(下)第57章 九五(中三)第4章 東京(上)第3章 老種(下)第17章 遭遇(下)第11章 白山黑水(四)第30章 戰備(上)第16章 傳承(二)第15章 包圍(下)第61章 九五(下四)第14章 間奏(上)第9章 迎擊(上)第34章 移民(上)第48章 助守(下)第24章 風雨(下)第31章 人心(下)第22章 球賽第16章 神機(上)第50章 道阻(四)第29章 焚城(下)第43章 改制(下)第31章 跳牆(上)第27章 天子(下)第20章 百神第9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二)第44章 決勝(中)第24章 烈風(下)第46章 江山(上)第35章 海上(上)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49章 道阻(三)第4章 西路(一)第52章 杭州(中)第48章 道阻(二)第33章 祭靈(中)第15章 包圍(下)第5章 對手(中)第39章 戰線(下)第3章 使團(上)第9章 綢繆(上)第57章 西軍(中)第35章 海上(上)第15章 船場(上)第16章 變奏(上)第27章 天子(下)第5章 東京(下)第40章 關山海(上)第37章 島南(下)第21章 文治(下)第33章 故鄉(下)第41章 關山海(中)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19章 軍器(下)第21章 傳承(四)第7章 投奔(上)第59章 投奔(上)第27章 旅順(下)第12章 白山黑水(五)第47章 助守(上)第21章 傳承(四)第45章 亂象(二)第47章 江山(中)第32章 輕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