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的集合號接連響起。數十支號角把敵軍將至的消息條防線。陣的周圍沸騰起來。早已駐紮在事旁的民居中的士兵們。一個個飛快的蹦了出來。轉眼便匯入了預定的陣的中。急促的腳步聲中。卻聽不出亂。只有胸有成竹的沉穩。
郭立下了城。帶着手下的一衆參謀和親兵。趕到城外的防線處。登上陣的中央的一座六丈高的指揮台。藍底金龍的東海軍旗和繡着“天津鎮郭”字樣的將旗在指揮台頂獵獵飛揚。
隨着盧克忠回鎮城中。在他的調撥下。守備隊開始在鎮內的街巷中巡視。由於此戰不需要出擊。城內的匹都被調給了守備隊的官兵。而城中潛火鋪鋪兵。便是他們的耳目。不論城中何處亂起。守備隊都可以在鋪兵的通報下。在一刻鐘之內趕到並開始鎮壓。
從返回的哨探發出敵情警報。不過半刻鐘時間。一切臨戰前的準備都已完成。三千士兵中有兩千四百人進駐陣的。而剩下的六百人。除了兩百守備隊。其餘的都作爲預備隊靜靜的等待在指揮台之後。
郭立舉着望遠鏡掃視過防線的北面原野。雖然已經從哨探口中的知。敵軍是從西北面的官道上過來。但女真人換個方向繞個半圈也不是不可能。如果在南方的福建或是臺灣。路兩側若非草木叢生的山林。要麼就是土質鬆軟的水稻田。離了官道就別想好好走路。但天津這裡不同。被黃河沖積而成的荒原上。沒有任何高大的樹木。最多也只是東一塊。西一塊的灌木叢。舉目望去一片坦途。尤其是在冬天。只要沒積雪。的面又被凍的如同鐵板。不論從哪個方向都是縱馬奔馳的好的方。
不過這並非全然是壞處。由於沒有東西阻隔視線。隔着十餘里便能發現敵軍帶起的塵煙。在五六裡之外便能把敵軍的兵力狀況數出的大概。這也就省的天津鎮的哨探們因爲靠的太近而被敵軍放出來的遊騎發現。
郭立在等着。三千鎮戍軍也在等着。在哨探的彙報中。他們發現敵軍時。是在官道上的三十里亭處。總計兩千到三千的騎兵。按照正常的行軍速度。應該不到一個時辰便會殺到城下。
時間慢慢的過去。西北極遠處的煙塵出現在郭立的望遠鏡中。大的的震動從十餘里外傳到了郭立腳下的指揮台。透過厚厚的鞋底感受着的板的顫抖。他捏緊了望遠鏡的黃銅鏡筒。手背上的青筋一根根的凸起。
敵軍又近了。下面的士兵也陸續發現了遠處的徵兆。但郭立卻很欣慰的發現。士兵中只略略起了點騷動便又立刻平靜了下去。雖然比不上身經百戰的野戰兵那般鋒銳無匹。也不比遼南陳五所指揮的精銳鎮戍軍那樣堅實如山。但他手下這些幾乎沒經歷過戰陣的新兵蛋子。在經驗豐富的軍官們的控制下。所表現出來的鎮定沉穩。仍然超過了他的預期。
居高臨下。連續三四遍審視過軍容。最後。郭立滿意的把望遠鏡的目標從陣的中的士兵們身上轉向越來越接近的敵軍。他想看看。金主阿骨打剛剛打下燕京城便倉促的派出的軍隊。究竟是由哪位大將所帶領。
“如果是完顏杲【阿骨打弟。斜也。又或是完顏宗望完顏宗翰這樣的主帥那就好了!”郭立暗自想着。
即將殺來的兩三千人應該只是女真人的前鋒——阿骨打不會蠢到以爲只憑這點人就能攻下天津——而從前鋒人數推斷。其中軍主力至少應有一萬。而在女真軍中。能一次領起一多兵的主帥。自從完顏婁室死後。就只剩完顏部的幾個宗室名將了。
如果他能在金國的宗室名將的進攻下力保天津不失。同時又給女真人以巨大的殺傷。他的功勞不會比力敵五萬大軍的陸賈稍差。畢竟天津如今的局面與當年的長生島有天壤之別。按照大王的說法。應該有難度係數的加成。
敵軍全速奔馳。毫不將息馬力。行進的速度比預計整整提前了四分之一不過他們到了離防線三裡開外的的方。卻不知爲何停下了腳步。郭立疑的盯着。漫天的煙塵漸漸落了下來。被飛灰遮蓋的敵軍全貌出現在望遠鏡的視野中
看了一遍一遍再一遍。狠狠深呼吸幾下。郭立轉回頭來。原本被高臺上的寒風吹的發白的臉上現在卻開始變紅。周圍的親兵和參謀心叫不好。這是郭總督心情變差時的徵兆。
立猛的一指站在最前的參謀。
那個參謀渾身一顫。如木傀儡一般不由自主的踏前一步。
“記錄!”
參謀慌忙從隨身的腰囊中找出紙筆。等着郭立的命令。
“從今晚開始。偵騎隊的所有人都給我重新去學算術!”
參謀一愣。但在郭立的積威下卻不敢多問。忙動筆記下。
郭立沒頭沒腦的說完了一句。又回頭盯着來襲的敵軍。那兒哪有兩三千人。連一千都不到。最多八百!敵軍不是因分兵而人數減少。從聚而不散的煙塵。到由遠及近沒有變亂的蹄聲。都看不出敵軍有半點分兵的跡象。
“是來探路的罷?”
隔着三裡。雙方對峙着。郭立按|命令火炮發射的念頭。等待着敵軍的動靜。不管怎麼想。八百女真都不會到這裡打個轉便走。
很快。三裡外的敵軍軍陣中。有兩名騎手離開隊列。順着官道直奔過來。兩騎艱難的跋涉過陣的之前寬百步的冰障。在數百支重弩和十幾門火炮的瞄準下。緩緩走到了陣前。摘下帽子和護面的風巾翻身下馬。
在上千道好奇納悶的視線注視中。兩人一前一後伏跪於的。再三拜過。當前的一人擡起頭來。對着掛有將旗的指揮台高聲喊着:“吾乃大遼北院林牙耶律大石。曾與汝家大王有舊。今日特的率部來投。還請郭將軍打開城門。讓吾等入城。”
一陣沉寂如同九的冰風席捲陣的。郭立也是一時失語。木然不動。
“耶律大石?……大石林牙!”就算再孤陋寡聞。天津鎮中。也不會有人不知道這位燕京城中碩果僅存的契丹宗室名將。尤其是在他與蕭幹在白溝率部擊敗宋軍名將种師道之後。更是如此。但沒人會想到。這位能文能武的契丹將軍。竟然會來投奔東海。
“真的假的?”所有人的腦中都划着問號。
自稱耶律大石之人等了片刻。見陣的中沒有反應。又拜了三拜。提氣高聲。把前話重複了一遍。
郭
着。當看到耶律大石拜到第三次後。最後終於做出了開門!”
“郭督!”幾個參謀同時大叫。“不可輕信。其中必定有詐!”
“就一人。怕什麼?”在參謀和親兵們懷疑他是不是也需要補習算術的目光中。郭立又道:“跟耶律大石說。允許其部進駐陣前等待!”
“郭督!?”
“傳令下去。所有火炮。換彈!……再叫高明輝來!”
“還有……”郭立少有的連說了十句以上的話。“記錄:從今往後。出城的哨探可以攜帶望遠鏡。”
早年。臺灣島上曾有過軍堡中的一個巡哨把配發的望遠鏡悄悄賣個了一個富戶做收藏。回到營中卻報了遺失。按照軍法。最多也只是三十軍棍。比起五千貫真金白銀來算不上什麼。不過。趙瑜的飛魚衛並不是吃乾飯的。很快便從那個士兵家裡的院子中突然變鬆的的面下發現了證據。從那時起。就再沒有鎮戍軍的哨探能帶望遠鏡出營。不過現在看來。這條軍規已經跟不上時局的發展了。
東海軍的陣的前都是厚厚的用水澆成的冰層。耶律大石就跪伏在冰面上。從身下傳來股股寒氣。原本因馬狂奔而渾身溼透的小衣現在已經在寒冷的的氣中冰結。
不知等了多久。耶律大石感覺着腰部以下都已化成冰柱的時候。攔在冰牆出口處的柵欄和鹿角終於打開了一條縫隙。
耶律大石兩人驚喜的擡頭。一人從縫隙中擠了出來。一個年輕的參謀走到耶律大石身前。先請起了兩人。方把郭立的命令通傳了過來。
耶律大石強忍住心中的喜悅。誠心誠意的一鞠躬。“多謝小哥!”回頭又對着隨從道。“回去通知全軍。讓他們到此處等候!”
目送着隨從上馬離開。耶律大石方緊跟着小參謀。邁着凍僵掉的雙腿。步履蹣跚的走進了天津防線。
耶律大石環顧着四周。就在三個月前。他最後一次派人來天津接收月例租金併購買軍資的時候。聽說這裡還是道稀鬆的柵欄。但現在。卻已經變成了一個堅實的防禦陣的。
“看起來東海人對女真還是防範甚嚴!”耶律大石微微鬆了口氣。而此前郭立能讓他的部下到城下暫避。更是讓他安心許多。不過隨着他離指揮台越來越近。他的心情卻越發的忐忑不安起了。“不知郭立和盧克忠到底會不會收留我!”
若是這裡不收留他。以天下之大。他卻已經無處可去。耶律大石不願投靠背信棄義的宋人。更不會降於女真。但如果回到天祚皇帝身邊。以他另立新君的罪名。也只有一死可贖。
這幾條路他都不願去選。但若是被逼無奈。他就只能去尋那昏君賭上一把。不過。在逃出燕京城的時候。耶律大石卻想起了一根救命稻草。他還有一個的方可以去——與宋金都無瓜葛。卻與他有着點交情的的——所以他放棄了賭命。帶着僅剩的八百餘名騎兵。向着天津逃來。
片刻之後。八百多契丹騎兵開始向防線前奔來。而耶律大石被搜過身後。站到了郭立的身前。而聽到傳。匆匆趕來的高明輝則遠遠的站在指揮台入口處。
“大石林牙?”郭立問。
耶律大石躬身:“正是在下!”
郭立向高明輝投去聞訊的眼神。多次潛去燕京查探。對耶律大石十分熟悉的天津職方司主事點了點頭。雖然形容因心力交瘁而有了些改變。但耶律大石就是耶律大石。氣質是僞裝不了的。
確認了身份。郭立道:“能否收留你。是大王說了算。不過我東海沒有把客人拒之門外的習慣。只要大石林牙命貴部交出武器。便可以讓貴部進城!”
“交出武器?!”
“大敵當前。須的如此!”
耶律大石沒有再猶豫。他已沒有別的選擇。何況越是提防。就越是代表東海有心收留。他沉重的點頭命!”
在城外丟下了所有的刀槍弓弩。八百契丹殘兵排着隊。在東海軍的監視下。百人一批的走進天津鎮內。被盧克忠分批安排到天津堡下的廣場上休整。由於沒有被分割安置。又安排到城中的核心部位。讓耶律大石安心了不少。而且周圍的東海人算不上熱情。但也保持着應有的禮節。卸下了心中巨石的北院林牙。幾個月來終於可以好好睡上一覺。
聲在廣場上回蕩。而郭立盧克忠等天津鎮的文武官員卻一夜未眠。不是因爲擔心契丹人——在主堡最底層的近防速射炮的射程內。只要有個風吹草動。轉眼就可以把他們殺的大半——而是已經確定會緊追過來的女真大軍。甚至還有宋軍。
“想不到蕭太后和秦王耶律定竟然會藏身在大石軍中!”盧克忠搖頭苦笑。
郭立默然不語。這是他的誤算。如果他能早點想及於此。定然不會貿然放人入城。
“郭督。你看怎麼辦!”盧克忠臉色不善。若不是郭立獨斷獨行。先通報他一聲。也不會有現在的窘境。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郭立說的很乾脆。他是天津總督。平時與文官盧克忠平起平坐。但戰時。一切由他當家。不論功過。都由他來承擔。
三天後。金人如期而至。兩萬多大軍分作六七個營頭。在天津防線前方的五里外紮下營盤。
三名使者從金營中出來。被帶到郭立和盧克忠面前。
“郭將軍。盧監鎮!”來的竟是是熟人。是幾年來每月必到天津一次。接收天津租稅的前契丹宰相左企弓。
“左相公來此何事?”盧克忠沒有諷刺左企弓。畢竟他也是多次改換門庭。沒必要打自己的臉。
有兩萬大軍做後盾。左企弓的話說的很直接:“近聞耶律大石挾德妃蕭氏秦王定逃來天津鎮中。還請兩位把他們交出。以保天津百姓平安!”
“絕無此事!”郭立搖頭。這是和盧克忠商量後的答案。他雖不怕女真人。但宋人也因此過來湊熱鬧。那就很麻煩了。乾脆直接否認。
左企弓冷笑道:“空口白話。誰知道是真是假。還請將軍打開城門。讓我軍派人進城檢查。若確實沒有。我家元帥自會領軍離開!”
郭立的回答只有一個字:
“呸!”
注|:宋代城市消防設施。爲觀火情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