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西路(一)

洪武五年三月十一。癸丑。【西元1130年4月20日】

鳳翔府湄縣。

斜谷船場。

一大清早。天光尚未放亮,船場之內便響起了刺耳的鋸木聲。偌大的船場,鋸、刨之聲從無一日停歇。尤其剛剛建起的那具用水力驅動的鋸牀,切割起木料來極爲快捷,合抱粗的巨木三兩下就解成了合用的木板,但發出的聲音甚至讓百步外船匠村坊裡養的雞犬都死了大半。

“吵死了!一大早就這麼吵,這日子怎麼過?!”劉海捂着耳朵,有些氣急敗壞。他在斜谷船場待了才一天,便後悔起來當初的決定。他本想着找個輕鬆的職位混口飯吃,卻沒想到他挑的驗收船隻的職司,卻這般讓人難熬。

“被派駐在船坊中,雖然的確是不要每天起來操練,但是就得忍受天天有魔音貫耳啊!”一個老副尉拍了拍劉海並不寬厚的肩膀,笑得看不見了眼睛:“多謝劉兄弟你啊,俺在這船場等了一年多,終於等到你來替換俺了。一年到頭,船隻不停的下水,要一艘艘的查驗,辛苦得很吶!”

位於渭水之濱的鳳翔斜谷船場,是大宋北方最大的內河船場。自宋初以來,每年造船數量均爲天下十一座官營船場之冠。定額都是在六百艘以上。直至衢山船場建立之後,這項桂冠才告旁落。不過斜谷船場所打造的船隻,最大也只是五六百料的輕型船隻,皆是在黃河水系中使用。若論料數總量,甚至比不上衢山船坊一個月的水平。可是打造的船隻畢竟數目繁多,平均一天兩艘,要想按規定細細檢驗,一天下來少說也要五六個時辰。

劉海臉色變得灰敗起來。

老副尉看着也不取笑了,安慰他道:“也就這兩年比較忙,過些日子也就好了。黃河上也用不了太多的船隻,我們現在打造的船隻質量比舊時好了許多,不會一年不到就損壞。還有……有消息說再過兩年,斜谷船場會被遷到長安府去,那時你也就輕鬆了。”

劉海搖頭表示不信,“斜谷可以直接用上秦嶺的木材,若是真的將船坊搬到了長安府,單是木料轉運就要多出幾百裡的路程,還有人員、地皮和廠房、住宅,那一點不是件難事。遷移工坊位址要顧及到方方面面,也不比遷都容易啊!”

就在兩年前,趙瑜終於向天下公佈了將都城從東京遷到北京的決定。儘管此前已經有風聲透露出來,但仍引起了一場軒然大*。雖然北京順天府尚在建設當中,真正要完成所有的預定規劃,至少需要十五年的時間,可趙瑜卻已經帶着他的朝堂遷了過去。他可不想重蹈趙匡胤的覆轍。趙匡胤曾有遷都洛陽的打算,但就是因爲在開封住的太久,被羣臣所反對而作罷。

“……而且還有工匠。他們願意去物價騰貴的長安府去生活嗎?”

老副尉笑道:“他們去哪邊都無所謂。船匠們現在哪個家底會少,長安府的生活雖然消耗大,他們也不是住不起。”

劉海不禁點了點頭,不僅僅是工匠,他一路西來,看到的關中百姓都是豐衣足食的模樣。如今的洪武天子武功赫赫,治理國家也是一等一的明君——也許與道君皇帝比起來,只要不是隋煬帝那般的水準,任誰都可以當明君了——但就算是對上漢之文景,趙瑜不遑多讓。

如今大宋天下,沒有苛捐,沒有雜稅。稅賦皆有田畝而出,農民的生活自然好了許多。在洪武朝治下,不用交稅,苛捐雜賦幾乎沒有,關西的百姓,對讓他們多遭了一年苦的建炎朝廷怨恨甚深。而舊年爲了抵抗西虜,關西百姓要結忠義社、弓箭社,每年死於戰事的鄉兵以千記。而如今洪武朝,卻極少動用鄉兵,光憑駐屯在關西的十萬大軍便已經震懾得西虜不敢有任何動作。

老副尉嘆着:“有如今洪武天子在。這日子就一天天的好起來。聽報紙上說,今年就要攻打西虜。等西虜一滅,關中也就再無任何可以憂心的了。真的是天下太平了。”

“是啊!真的是最後一戰了!”

經過幾年的發展和朝堂的支持,皇宋新聞已是深入千家萬戶,各地現在都有皇宋新聞社的分社,在每一期的皇宋新聞之外配以一刊當地的新聞,以迎合地方民意。除此之外,各地的新聞分社也有所謂的內參,可以直接呈倒天子案頭。地方的官吏都將分社的記者們,視之爲漢之繡衣使者,今之走馬承受,行的是御史之職。是喉舌,更是耳目!

皇宋新聞上的文章,就是未來的戰略方向,現在就算是關中小兒,在半年多的新聞轟炸之下,也知道今年就是徹底解決關西百姓近兩百年來的夢魘的時候了。

今年定要滅亡西夏!

……

長安。

陝西鎮撫司衙門。

成立於洪武二年的陝西鎮撫司,在去年遼海鎮撫司被撤銷之後,是如今大宋僅存的三大鎮撫司之一。其下統管舊日的秦鳳、永興諸路,直面西虜党項的兵鋒。而鎮撫司衙門便位於關西中心的長安府,舊時曾被趙構的建炎小朝廷的樞密院用來作爲官邸。西線戰事的軍令皆由此處發出,是如今大宋西陲軍事的重中之重。

整個衙門由前後五進院落組成,屋舍多達百餘,其中的核心部位,便是第四進中掛着白虎節堂的牌匾的軍議廳。實際上在歸屬新朝後,這座大廳就應該改掛上軍議廳的匾額,但白虎節堂這麼響亮的名字卻更爲現任主人所喜。

此廳即是官衙核心,其中多有機密,自然也就禁衛森嚴。就算在舊朝,誤闖節堂的下場怎麼也少不了一個處分。而如今,在鎮撫司中行走的將校亦是無事不得隨意出入。不過今天,平常日子中都是空空蕩蕩的大廳內,卻多了兩個人。

站在軍議廳中的兩人都很年輕,一個二十出頭,一個才十七八歲。年長一點的,姓姚名飛男,字翼卿,小一點剛滿十八歲,叫史正志,卻還沒有到起表字的年齡。看他們兩人軍袍之上,勳表只有少少的兩排,而軍銜也僅是士官。不過兩人都是一派氣宇軒昂,挺胸收腹,精氣神都是十足十的模樣。

他倆腳下有兩支掃帚平躺,窗戶下方也有兩個放着抹布的水盆。他們本是犯了過,被罰來軍議廳中打掃,可一看到橫放在廳內的一張橫有兩丈、寬一丈二三的巨型沙盤後,便忍不住丟下手上的工作,湊起來指點江山。

兩人低頭看着廳中沙盤。這座巨型沙盤並不是標記着陝西的地形,而是以西夏國爲藍本。西夏幅員千里,其國向西一直延伸到玉門關。不過西夏的重心仍在東面。人口和城寨集中的西夏東半部的山川地貌、城池寨堡就盡在這幅沙盤上展露無遺。綠色起伏的是山巒。黃色平坦的是沙漠,單單這兩種地貌就佔據了沙盤的近半。西夏國的核心地帶,賀蘭山下、黃河兩岸的興慶府、西平府一帶,便被沙漠和山巒從四面護翼起來。

姚飛男搓着只有一層絨須的下巴,眯起眼睛,裝出一副將軍的口吻道:“若論軍力,党項人並不足爲慮。唯一的會給我們添麻煩的,也就只有後勤轉運了。”

“姚帥說得正是!”史正志聲音低沉,也是模仿着高級參謀的模樣,“三年前,我朝攻打金虜。平定關東。在南有渤海,在北有遼河。通過水路,從江南而來的糧食物資能直上瀋陽——當然,必須在天津或是旅順換船——一年中只要不上凍,大約有半年時間,可以用水路來運送糧草。且關東是數千裡的平原,車馬轉運也很方便。但西國不同,有橫山阻隔,有大漠間道,對我軍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崎嶇的道路了。”

“但再大的困難也是非戰不可!”姚飛男砰的一聲,拍在沙盤邊框上,“官家已經將西虜竊取之地定名爲寧夏路。新的地圖已經刻版,若是今年拿不下來,朝廷的體面可就保全不了了。主辱臣死,吾等如何能讓天子受如此羞辱。”

“如果只是地圖還好,報紙上可吹得更兇!”史正志搖着頭,將老成持重的參謀官扮得十足十,“樞密院太過性急了一點。兵事貴在隱秘,如今卻是大張旗鼓,三軍尚未出動,西虜便已知面臨戰事,做好了準備。日後大舉進攻,便要一個城寨、一個城寨的去硬打,損耗太大!”

“不然!”姚飛男立刻反駁:“如今我強而敵弱,正是要大舉動員,以堂堂之兵臨堂堂之陣,逼得西虜不得不應戰。從來只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西虜人口、財富都是遠少於我朝,他們根本消耗不起。若是西虜的數十萬大軍因一番宣傳而調到邊寨來戍邊,也許只要三兩個月,他們說不定就要斷糧了。”

姚史兩人開始時還是半開玩笑的模樣,但嬉鬧了幾句後,卻都變得正經起來,進入了狀態。這樣的討論,他們在士官學校時有過多次經歷。雖然士官學校以培養低層指揮官爲主,主要的訓練科目都是針對排和都一級的指揮。但爲了給其中的優秀人才打下未來指揮大軍的基礎。還是有着一定程度的戰略和戰術課程要學習。

“別忘了,党項人還有堅壁清野的手段。”史正志提醒道。

“這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根本不可能持續太久!”

“只要党項人能將我軍引進去,將後路糧道暴露出來也就夠了。橫山蕃部如今雖僅剩殘兵,但活下了的都是精銳,人數雖少,用來騷擾糧道卻也足夠!同樣的,現在吐蕃部族也不會再幫我大宋。出兵後,還要提防他們在後作祟。”

西夏和大宋的分界線,在東是黃河,在南便是千里橫山。大宋若要攻打西夏,永興和秦鳳路的軍隊,就必須翻越橫山。居住在橫山中的部落,加起來有十數萬之多,在大宋和西夏的爭戰的一百多年裡,橫山部落有時助党項,有時助大宋,降叛不定。但自神宗朝起,朝中不斷的招撫收降,用財帛官位來吸引,橫山蕃部因此陸續投靠了大宋,讓大宋在對西夏的戰爭中逐漸佔了優勢。所以在大宋有句話叫‘欲破西夏,須先得橫山。’

可是對於那些降叛不定的橫山部落,洪武朝卻是另一番態度。橫山蕃部在金虜入侵,建炎小朝廷立國後,便投向了党項,助其蠶食大宋領土。在洪武君臣們看來,這是不可饒恕的罪行。

從洪武二年,關西歸附時起,直至洪武四年,秦鳳路和環慶路的職方司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來繪製橫山地圖,提供給參謀部來制定作戰計劃。而就在去歲的下半年,陝西鎮撫司做了許久的準備,終於爆發了出來。十萬大軍突然自橫山千里沿線突進,將數以百計的部落燒殺摧毀。

赫赫有名的橫山蕃騎曾經跟着狄青南征儂智高,但也曾經與加入了西夏軍隊,而肆虐陝西。但在去年陝西鎮撫司的攻勢下,無論賢愚不肖,都成了舊日陳跡。舊朝需要他們來抵擋党項,而今朝卻嫌他們礙事,爲了防止日後征伐西夏時橫山蕃部礙手礙腳,便提早一步將他們盡數毀滅。

同時連着南方的吐蕃諸部,也就是青唐羌,因爲在洪武初年曾經攻擊過關西,也受到了同樣的打擊。西寧州被收復,大宋兵鋒直抵青海湖畔。有傳言說,朝中甚至要仿關東例,來招募移民墾荒。自洪武三年起,兩年多時間,報紙和一直都在鼓吹開發關東,數以十萬計無地農民闖出關外。青海湖畔適宜開墾的地方還是有許多的,若是皇宋新聞鼓吹一下青海湖邊的條件,好歹也有十萬人能來屯墾。

也因此,由於陝西鎮撫司去年的行動,西部所有的蕃部現在都成了大宋的敵人。

“沒有當地土著的幫助,要向保護起糧道來,其實困難重重!”史正志繼續在說着,“延安府,不,應該說是整個永興軍路和半個秦鳳路,都是黃土高原地帶,千山萬壑,道路綿延。糧草千里轉運,十不存一。我記得夢溪筆談中曾記載過……”

“《夢溪筆談》我也看過!”姚飛男打斷了史正志的話,有些不屑的說道,“沈存忠在書中說得道理太過粗淺,上面連最基本的方程式都沒有使用。真的後勤運輸,計算起途中消耗來,所用的公式方程,可比沈括說得複雜得多。那不是掰掰手指就能算出來的!”

“但大體的計算不會有錯,運輸線一旦拉長,途中的消耗絕不會少……”

史正志的話還沒說完,只聽得砰的一聲響,一隻大腳就將節堂大門猛然踹開。大腳的主人大步跨進廳中,左右一看,便對着被嚇愣住的兩人大吼起來,“扯什麼閒話!叫你們打掃廳中,卻在這裡扯淡!難道想挨軍法不成!”

兩名小士官被罵得抱頭鼠竄,指點江山的快樂在怒吼中告一段落。

………

兩個時辰後。

身在白虎節堂中的不再是兩名小士官,而是一排子掛滿了金星、銀月的將校。統領河北鎮撫司的陸賈坐鎮於上。其下坐着岳飛、丁濤、牛衛、林慮等新生代的將領。

身爲鎮撫司參謀長的丁濤用長棍指着沙盤,向將校們介紹着現在的局勢:“宣翼第一和第二軍團已經進駐了平夏城,這是走葫蘆河過兜嶺的西線。而中線的環慶一路,則靖安第一軍團負責。東線屬於河東,有野戰第二、第四兩軍。而南線的宣翼第三、第四軍團自延安出陣,將由我來指揮。至於北線,那是虎翼軍的工作,他們離我們太遠,名義上從屬於今次的前敵指揮部,但實際上是獨立的分戰區,在打到興慶府前是聯絡不上的。”

等丁濤介紹告一段落,陸賈出聲道:“舊有五路伐夏,如今東南西北中,我軍也是五路。鵬舉,你覺得最那一條線最有機會?”

三年過去,岳飛依然領着靖安第一軍團,不過他胸口的軍銜牌上已經沒有了代表臨時軍銜的白框,而是真真切切的實銜中郎將。

他聽陸賈相問,當即答道:“北線!自從收復雲中後,趙威遠又在殺得草原上血流成河。現在我大宋控制了北方的草原,立了九原行省。虎翼軍自九原行省南下的。沿着黃河河谷走,沒有山川阻礙,後勤的壓力將是最輕鬆的一個。”“”

這三年來,趙武不斷自雲中出兵,將大草原上的部落,殺得殺、逐得逐。大草原中最富庶的漠南牧區,已經再無大一點的部族存在。如今成了軍馬場,已經有數以萬計的軍馬在休養。而趙瑜在據有漠南草原後,便將這片後世的內蒙大地,東西分爲綏遠路和九原行省兩個部分。而九原行省便是位於西夏正北。虎翼軍從九原出發,便可向南直接攻擊到興慶府。

“虎翼軍的運氣真的很好。從北方南下,只有黑山威福軍司和右廂朝順軍司兩個軍司。西夏已經是三面被圍,哪一面都防不住。党項人的兵力捉襟見肘。舊時党項人還能依靠北方的遼人援軍。但現在卻沒有那個可能了!”

“党項人唯一能用的戰略就是堅壁清野,這也是他們在幾十年前使用過的故伎。可我們與當年不一樣。五條路線都是主攻方向,無一例外都集中了精兵強將。單是野戰軍團的四個營,就來了三個。虎翼軍、宣翼軍也都盡數出動,還有靖安軍團也是戰功赫赫。無論那一條路線,都擁有對抗党項全軍的實力。只要其中任何一軍成功抵達賀蘭山下,党項人的末日也就到了!”

陸賈站了起來,環顧廳中的一應將校,沉聲喝道,“剿滅西虜,就在今年!”

@!!

()

第20章 開局(中)第15章 傳承(一)第52章 道阻(六)第47章 道阻(一)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32章 祭靈(上)第20章 開局(中)第6章 西路(三)第2章 三年(下)第1章 白山黑水(一)第30章 連橫(下)第13章 硝煙(上)第35章 改變(下)第61章 九五(下四)第10章 守城(下)第25章 失算(上)第26章 俘王(中)第21章 戰船(上)第9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二)第35章 改變(下)第32章 輕取(下)第3章 新港(上)第21章 勇氣(中)第29章 雄心(下)第33章 局勢(下)第30章 輕取(上)第3章 新港(上)第23章 清化(上)第32章 輕取(下)第54章 九五(上)第14章 硝煙(中)第14章 包圍(中)第12章 白山黑水(五)第35章 覆亡(中)第32章 冬雨(上)第11章 琉球(上)第11章 靖安(中)第2章 三年(下)第37章 島南(下)第64章 九五(完)第3章 夜話(下)第63章 等待(上)第27章 星火(上)第1章 老種(上)第45章 蔡攸(下)第14章 父兄(下)第10章 三國(下)第2章 夜話(中)第9章 四方(下)第16章 傳承(二)第16章 神機(上)第4章 西路(一)第30章 人心(上)第12章 和議(中)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14章 意外(上)第14章 翻牌(上)第15章 翻牌(下)第2章 奇襲(下)第13章 西路(五)第32章 輕取(下)第27章 開春(下)第53章 杭州(下)第14章 間奏(上)第27章 俘王(下)第28章 雄心(上)第19章 陣線(上)第47章 江山(中)第24章 西路(七)第18章 戰象(上)第4章 使團(下)第42章 關山海(下)第11章 孤舟(上)第32章 冬雨(上)第30章 傳言(下)第16章 神機(上)第46章 新年(上)第38章 異變(下)第3章 新港(上)第17章 豐收(上)第11章 宣傳(下)第24章 輿論(上)第11章 和議(上)第7章 四方(上)第8章 先鋒(下)第27章 天子(下)第11章 靖安(中)第33章 南行(上)第24章 喪事(下)第27章 俘王(下)第38章 股票(下)第43章 決勝(上)第12章 孤舟(下)第32章 中秋(下)第20章 文治(上)第36章 股票(上)第19章 衢山(上)第27章 天子(下)
第20章 開局(中)第15章 傳承(一)第52章 道阻(六)第47章 道阻(一)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32章 祭靈(上)第20章 開局(中)第6章 西路(三)第2章 三年(下)第1章 白山黑水(一)第30章 連橫(下)第13章 硝煙(上)第35章 改變(下)第61章 九五(下四)第10章 守城(下)第25章 失算(上)第26章 俘王(中)第21章 戰船(上)第9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二)第35章 改變(下)第32章 輕取(下)第3章 新港(上)第21章 勇氣(中)第29章 雄心(下)第33章 局勢(下)第30章 輕取(上)第3章 新港(上)第23章 清化(上)第32章 輕取(下)第54章 九五(上)第14章 硝煙(中)第14章 包圍(中)第12章 白山黑水(五)第35章 覆亡(中)第32章 冬雨(上)第11章 琉球(上)第11章 靖安(中)第2章 三年(下)第37章 島南(下)第64章 九五(完)第3章 夜話(下)第63章 等待(上)第27章 星火(上)第1章 老種(上)第45章 蔡攸(下)第14章 父兄(下)第10章 三國(下)第2章 夜話(中)第9章 四方(下)第16章 傳承(二)第16章 神機(上)第4章 西路(一)第30章 人心(上)第12章 和議(中)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14章 意外(上)第14章 翻牌(上)第15章 翻牌(下)第2章 奇襲(下)第13章 西路(五)第32章 輕取(下)第27章 開春(下)第53章 杭州(下)第14章 間奏(上)第27章 俘王(下)第28章 雄心(上)第19章 陣線(上)第47章 江山(中)第24章 西路(七)第18章 戰象(上)第4章 使團(下)第42章 關山海(下)第11章 孤舟(上)第32章 冬雨(上)第30章 傳言(下)第16章 神機(上)第46章 新年(上)第38章 異變(下)第3章 新港(上)第17章 豐收(上)第11章 宣傳(下)第24章 輿論(上)第11章 和議(上)第7章 四方(上)第8章 先鋒(下)第27章 天子(下)第11章 靖安(中)第33章 南行(上)第24章 喪事(下)第27章 俘王(下)第38章 股票(下)第43章 決勝(上)第12章 孤舟(下)第32章 中秋(下)第20章 文治(上)第36章 股票(上)第19章 衢山(上)第27章 天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