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傳承(二)

大宋洪武二十八年六月初一。己未。【西元1153年6月24日】

北京順天府。

長安大街上。鼓樂齊鳴,一支遊行的隊伍浩浩蕩蕩,足有數千之衆。而在街旁圍觀的百姓,更是有多達數萬。

一行樂班吹吹打打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後面跟着一羣舞獅的漢子。而隊伍的中段一隊騎手,一個個騎着高達五尺多的大食駿馬。只是看他們騎在馬上的動作都有些僵硬,而且膚色卻更近似與水手的黝黑。在騎手們的最中間,如同衆星捧月,一名膚色黝黑如炭,肌膚堅硬如鐵的精瘦漢子,昂首挺胸,享受着周圍羨慕的目光。

“那是從蓬萊洲回來的薛校尉!”

“除了遠行萬里的薛定鍔校尉,還會有誰這般氣派?!”

“聽說極東處的蓬萊洲,土地比大宋還大,而人煙稀少,金銀遍地,物產更是有別於我神州。是個上天賜於我大宋的土地。”

“多虧了薛校尉這等英雄,向東去的探險隊有那麼多,也就他一人帶着物證回來了。”

“那也多虧是六大王慧眼識人,向官家舉薦的功勞。”

“六大王如今立了大功,這儲君之位也越來越近了。”

趙師弘站在人羣中。聽着身邊人們七嘴八舌的議論。距離他父親去世已經過去了六年,但在趙師弘的心中,仍時不時的想起六年前在東宮中的歲月。

不過在太子伯安病逝六年後的現在,洪武皇帝明年就要過六十大壽了,可繼承皇統的儲位依然空懸。在諸多皇子之中,能出來爭奪皇位的,只有三人。二皇子晉王伯誠,四皇子魯王伯瀚,以及六皇子秦王伯銘。

這三人都是嫡出。老2和老四都是前任明肅皇后所生,與故懿文太子是一母同胞。而六皇子伯銘,則是如今的陳皇后所生。洪武朝排名前六的皇子,屬於單數的老大、老三和老五都是早亡。而雙數的三人,都有繼承皇統的資格。

雖然自古就有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規矩。但如今的嫡長晉王趙伯誠實在讓人無話可說,比起故去的太子,無論從人望還是才能,或是品德上,都是差得太遠。晉王府中經常有婢女和內侍被鞭死,用蘆蓆包着從後門中送出。而且晉王貪花好色,每年買來的美女數以十計,甚至還有他狎玩男童的傳言。因爲這些事,晉王多次遭到言官彈劾,連王位也被貶過一次,最近才又升回來。若非這些腌臢之事,他的儲位早就定下了。

而四皇子魯王伯瀚,雖然比起他的二哥來,論人品算是敦厚。行事也是穩重,才能雖不算出色,但作爲太平天子也足夠了。但有一點,就是他性子太過懦弱,畏妻如虎。魯王妃是趙瑜母舅族中的女兒,身份顯貴,只是脾性如同河東獅。在她的威壓下,魯王現在連一個側妃也沒有納過,同時也近不得任何一個侍女。年近四十,就只有嫡出的一子一女。就算不考慮子嗣單薄對皇位穩定的影響,朝堂上下也得擔心日後大宋會出一個武則天或是漢呂后。

到最後,就是六皇子秦王伯銘。論才能,他在軍學中是以第三名畢業,只是因爲身份的緣故纔將探花郎讓給了他人。論人望,他多年來舉薦並資助了不少年輕人,其中多有如東行蓬萊大洲的薛定鍔這樣的才華橫溢之輩,如寧易、如陸游,與他交情深厚的同學,也無不是才幹卓異。在人們的口碑中趙伯銘是有名的賢王,也挑不出什麼毛病。但只是秦王有一點問題,就是與兄弟們並不和睦。對他的兩個兄長從來都是不屑一顧,甚至對故太子也是有過幾次半公開的嘲笑,同時他還對他的弟弟們也沒有什麼感情,平常也根本不來往。所以在宗室中,趙伯銘得到的反對聲是最高的一個。

不過天家無私情,趙師弘很清楚這一點。如果他的六叔真的能保持現在的名聲不墜,儲位多半就會落到他的身上。

“大郎?”一個尖利的聲音喚醒了趙師弘的沉思。回過頭去,一個頭發花白的老邁內侍正站在他身後,用着關心的目光看着他。

吳陸是從他父親趙伯安少年時就開始服侍的老人,在岐王府。也只有吳陸才能憑着老資格稱他一聲大郎。若是其他內侍宮女,都是喚被封爲岐王的趙師弘做大王。

也許是懷念故去的太子,也許爲了補償被遷出東宮的太子遺孀和遺孤,在趙師弘三年服滿之後,趙瑜便下旨封了他做了岐王。在第三代的孫輩中,趙師弘的恩遇算是獨一份。不過,這遠遠比不上舊時的榮光。作爲太子的嫡子,也是未來的皇帝。趙師弘在八歲以前,都是整個東宮中的核心,受到所有人的關注。不過現在,知道大宋有一個岐王的,也沒有多少人。

趙師弘對忠心的老僕笑了笑:“走了半日,我也累了,去攬勝樓上樓上坐一坐罷。”

高達七層的攬勝樓,從起建時就請了當今的營造大工設計。每一層都是名家手筆,雕欄畫棟,其富麗堂皇處,比起西山大報恩寺的琉璃寶塔,也不遑多讓。

主僕兩人走上樓梯,一層的高度就有三丈多。樓梯也有三四十階之多。不過攬勝樓雖高,但在北京城卻並不算出奇。

這些年來,北京城內外的建築越建越高。從太行山中開採出來的石材運抵京中,再加上水泥和鋼筋的大量運用,城外新區中的出租公寓,普遍達到了五層六層。按照最近頒佈的新制衡度,基本上都在二十公尺上下,甚至超過了北京城牆的高度。

如果不算攬勝樓這樣的大酒樓,順天府如今逐漸就形成了城外高,城內低的局面。不過比起居住在高樓上的狹小空間裡,獨門獨院的宅邸總是更受人歡迎。但京中地價房價騰貴,外來的普通百姓買不起獨門的宅院,就算低品級的官員也是一樣買不起,所以都只能住到多層的公寓中去。

隨着居住地的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也隨之改變。別的不論,就是在前朝,糞便等污物,並不是排進下水道中,而是有專門的糞車糞船來蒐集,從城中居民手中購買,再轉賣給城外的農民,雖然糞錢每天一文兩文的看起來不起眼,但日積月累下來也是個不小的數目。從事這項工作的,在大宋的各個城市,糞行行會都是個很大的勢力。

但到了北京立城,就禁止了糞車進出城中——糞水是傳播疾疫的源頭之一,同時也不符合衛生。污物通過下水道流出京城。而如今高樓林立,下水管道更加精巧,從樓頂一直連到地下。比起舊時,乾淨整潔了許多。

趙師弘和吳陸上了攬勝樓樓,卻沒有去更高層。在攬勝樓上,每高一層,菜價便貴上一分。若是在第七層上。就算一人獨酌,少說也要吃掉十幾貫的銀錢。

兩人就僻靜角落中坐下,攬勝樓上,各張桌位都是以屏風圍起,卻像一個個包廂一般。且攬勝樓的樑柱中,在建造時就埋設了密密麻麻的銅質管道,冬季通熱水,室內溫暖如春而無煙火氣,在現在的夏時,則通冷水,樓中則是十二分的涼爽宜人。

對於這座京中排名前五的大酒樓,趙師弘是熟門熟路,連他坐得位置也是兩年多來固定的地方。隨便點起了幾個招牌菜,要了一壺淡酒,趙師弘便安穩的透過窗棱觀賞着攬勝樓周圍的景色。只有在這個角落,他才能感受到難得的寧靜。只是,他的寧靜卻一下被打破。

“這是什麼爛貨?!這也叫船?!”

隨着一聲驚動整個攬勝樓的大吼,一打厚厚的藍色圖紙被丟了起來,在空中飄散,其中一張飄飄蕩蕩落到了趙師弘這裡。

吳陸撿起來呈給趙師弘,只見圖紙上面全是線和數字,他一個外行人看不出是什麼東西。但聽隔壁傳過來的吼聲,這應是船隻圖紙的一小部分。

趙師弘少年心性,湊過去透過屏風的縫隙,看見坐在鄰桌的兩人。一人是三十多歲的中年,就是他站起來將圖紙散得到處都是,而他身上還佩戴着船作工師的銀質徽章,看起來身份並不低。另一人則只有二十出頭,相貌普通,帶着的徽章卻是錫制,是最底層的造船匠。

那名中年工程師現在正瞪着眼睛,指着年輕人的鼻子大罵:“你這除了胡思亂想,就不知道正事的蠢材。我讓你將飛剪船的船首改進一下,你卻給我這玩意兒!?這種遇浪就沉的王八艦,拿到學會上去,能讓人笑上一輩子!你還想讓我來推薦,我的名聲已經給你拖累得夠多了!”

中年工程師罵了兩句後就要走。青年上忙上前扯住他的袖子。只是中年手一甩,就將青年甩脫,大步的走了出去。留下的青年呆呆的站了半刻,臉上五味雜陳,最終垂頭喪氣的蹲了下去,從地板上撿起散落的圖紙來。看着他縮起來的背影,讓人感覺着有些可憐。

趙師弘將視線收了回來,回頭看了看吳陸。

吳陸服侍了趙師弘這麼些年,就跟腹中蛔蟲一樣,湊到趙師弘耳邊低聲道:“大郎,是不是想招過來說幾句?”

趙師弘點了點頭:“就請他過來一下。”

吳陸受命,拿起飛過來的圖紙,便走到了隔鄰的包廂中。

青年正蹲在地上一張張的拾起圖紙,擡頭一見隔壁過來一人拿着自己的圖紙,以爲是被剛纔的吵鬧驚到,面色頓時赧然。拿起一疊子還沒有整理好的船隻藍圖,站起身彎了彎腰,連聲道歉:“方纔打擾朋友了,俺立刻就走!立刻就走!”

吳陸笑了一笑:“先生誤會了!我家少主對造船頗有幾分興趣,能否請先生過去賞面一敘。”

青年聞言很明顯的便是一愣,吳陸的身份只看到他的那張滿是皺紋卻沒有鬍鬚的老臉就知道。雖然今朝天子放開了禁令,民間家中眷養的異族奴隸也都可以閹割使用,但真正能使用得起閹奴的,除了皇室和藩國,也就只有一些豪門富室。

青年一下子便興奮起來,一個懷才不遇的年輕匠師或是探險家,在失落的時候偶遇了一個願意解囊資助的貴人。在慧眼識人的伯樂支持下,年輕人的探險或發明大獲成功,最終名利雙收、金錢美人滾滾而來的故事,都是在社會上流傳很久、並膾炙人口的段子。

而且這並不僅僅是故事,實際成功者也不乏其人。當今世上最年輕的船作大工徐刻,就是在平陰侯丁濤的資助下,用了十年時間,發明了一種新型的快速帆船。能讓船隻以最少的人力,跑出最快的速度,在公開的測試中,創下了兩天零十八小時從衢山抵達天津的速度記錄。洪武天子親自起名爲飛剪船,以其速如飛,破水如剪而得名。徐刻的大工稱號和青溪縣子的爵位,也便因此而來。

而方纔騎着馬在大街上招搖過市的薛定鍔校尉,當年也是在第三艦隊中鬱郁不得志。而後聽聞天子招募向東進行環球航行的探險隊,便在趙師弘他六叔秦王趙伯銘的幫助下成爲了探險軍的統領,整整用了三年半時間,方纔率領船隊歸來。雖然沒有成功完成環球航行,但發現了一片比大宋現有國土還要廣袤的大州,已經足以留名青史。

還有實行了世間第一例闌尾手術,並將剖腹手術條例化正規化,在皇家醫學會拿到金質會員徽章的名醫莊鴻鵠,也是從少年求學時,就受到貴人的資助。

回憶起一樁樁流傳於世間,得到貴人相助最終一舉成名的例子,青年心臟也不禁激烈的跳動起來,難道曾經讓徐刻、薛定鍔和一舉成名的幸運,就要降臨到他的身上?

但當他繞過間隔包廂的屏風,看到一名才十四五的少年坐在桌邊,就怎麼也掩飾不住臉上的失望。他的工作和志向是造船,不是造給小孩子玩的玩具,

早熟的趙師弘能看得出來這名貌不驚人的青年在想什麼,不過十幾年的皇家禮儀教育並不是白費,他端坐在桌邊,神色卻比比他大上五六歲的青年還要沉穩許多。

“方纔聽兄臺和那位工師爭論,小弟有些好奇。不知兄臺手上的圖紙,能否讓小弟一觀。”

青年想了想,最終沒有拒絕。心中總是還抱着一點希望。

趙師弘終於在圖紙上看到了青年設計出來的船隻全貌,圓圓滾滾,就像方纔那名船作工師所言,的確是個王八艦。而且這個艦隻竟然被標明是鋼鐵所造。這樣的船隻怎麼能航行於海上?!趙師弘現在覺得方纔的那名工師罵得一點沒錯。

他從圖紙中擡起頭來,有些驚異的問道:“小弟對造船並不瞭解,但也知道船隻需破風浪,所以必須造得窄長。兄臺設計的船隻,爲何卻看不到這一點?”

青年見趙師弘一下問到點子上,並不是那種對船舶一無所知的少年,眼睛頓時一亮興奮的說道:“這艘鐵甲重炮艦是在淺水中航行,作爲移動炮臺使用。並非要航行遠洋。”

趙師弘搖了搖頭:“恐怕風帆帶動不了這麼沉的戰艦?”

“可以用蒸汽機!”

“蒸汽機?!”趙師弘又搖了搖頭,“小弟沒聽說現在已經有了能上船的蒸汽機。那個實封伯爵的懸賞在科學院掛了多少年了,到如今也沒有一個人能領走。”

據說早在東海國時代,就在皇宋工程院的前身——幾個由趙瑜資助的機械小組中在開發蒸汽機。但到如今,洪武這個年號已經有二十四年了,但實用化的蒸汽機到現在也沒有發明出來。趙師弘雖然年紀不大,但他的地位讓他的耳目十分的靈通,他很清楚想用來代替船上的風帆,和鐵道上的挽馬的動力,到如今也沒有解決。

一個實封伯爵的懸賞掛在那裡,但多少年來,無數人來衝擊這個懸賞,但最終都是無功而返。雖然也不乏成功了一半的發明,就像現在在公共澡堂、學校和軍營中普及的熱水鍋爐,就是發明蒸汽機的副產品。如今的兩名仍健在的機械大工,一個是因爲發明了實用化的擺鐘,一個便是靠着發明鍋爐這個成就而通過了機械學會的認可。現在那名發明了鍋爐的大工,正在工程院中,領着一個開發小組在繼續研究實用化的蒸汽機。小組中的成員都是從千百人挑選出來的英才,可幾年過去了,卻還沒有一個音訊。

青年卻自信的笑道:“蒸汽機已經有了!”

“這不可能!”趙師弘有些生氣了,感覺他面前的這名樸實青年滿口都是謊言,“若真的造出了蒸汽機,兄臺去工程院走一遭,要什麼沒有?何須求着區區一名工程師?”

“那是俺的一個兄弟造出來的。原型機在早前的實驗中爆炸了,俺兄弟也受了傷,現在纔剛剛養好。不過原型機會爆炸並不是因爲設計問題,只是用的材料不對,俺們幾個都是窮光蛋,選的設計材料都是便宜貨,若是能用上灤州鋼鐵場的上等鋼鐵,肯定不會再出意外!”

趙師弘沉吟了一下,沒再追問,“還沒請教兄臺名諱?”

“俺姓沈名勝,海州人氏……”沈勝是個很實在的人,沒有什麼心機,當發覺他面前的這名少年看起來真的有心資助,欣喜非常。連家門身世,還有自己的聯絡方式一股腦的都報了出來。

趙師弘點頭,站起來正色道:“兄臺的大作小弟是看過了。如果兄臺有意,這兩日可以去岐王府一敘。如果能帶貴友一起過來,那就更好了。小弟虛席以待。”

趙師弘已經決定資助沈勝和他朋友的研究工作。也是平常之事,任何一個皇子,或是有望封爵的將軍,還有那些海外的藩國國主,都是大把大把的花錢資助大宋國內的有爲青年,在這世上,最金貴的就是人才。只要在學校中表現出來一點才幹,就會有大批大批的資金獻上來。

因爲這些資助者的存在,在大宋三十歲以下的男子文盲率已經降到了三成以下,就算將女性算進來,也有五成的識字率。這還是建立在去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國人口達到了兩億三千萬的基礎上。比二十年前第一次普查時的一億六千萬,增長了近百分之五十。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首前朝皇帝寫下的詩句,在洪武朝更是深入人心,並沒有因爲軍人、工匠的地位上升而成爲笑料。資助有才的年輕人,在過去也有,不過現在卻更是普遍。

與沈勝道別,趙師弘回到岐王府中。一名腰纏紅色錦囊的內侍已經等了許久,臉上也滿是焦急之色。見到趙師弘回來,如釋重負,尖着嗓子道:“官家有旨,請岐王殿下即刻入宮陛見!”

@!!

()

第11章 和議(上)第29章 星火(下)第20章 衢山(下)第1章 白山黑水(一)第35章 出戰(下)第41章 帝位(中下)第28章 帝國(下)第29章 雄心(下)第27章 天子(下)第7章 西路(四)第9章 守城(上)第5章 戰前(上)第15章 間奏(下)第37章 戰線(上)第16章 變奏(上)第17章 神機(中)第49章 聖公(上)第37章 湄嶼(上)第43章 決勝(上)第39章 戰線(下)第1章 北行(上)第28章 連橫(上)第2章 夜話(中)第27章 俘王(下)第5章 戰前(上)第9章 懲戒(下)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18章 謀算(上)第16章 商戰(上)第33章 跳牆(下)第54章 九五(上)第60章 九五(下三)第2章 三年(下)第49章 道阻(三)第44章 餘波(下)第20章 開局(中)第58章 西軍(下)第3章 夜話(下)第54章 九五(上)第37章 湄嶼(上)第17章 變奏(下)第36章 覆亡(下)第48章 江山(下)第41章 帝位(中下)第10章 三國(下)第16章 變奏(上)第30章 連橫(下)第9章 綢繆(上)第6章 天津(下)第42章 關山海(下)第44章 餘波(下)第17章 變奏(下)第26章 俘王(中)第35章 經濟(下)第20章 百神第25章 帝國(上)第24章 輿論(上)第44章 餘波(下)第33章 跳牆(下)第15章 包圍(下)第51章 杭州(上)第33章 故鄉(下)第58章 九五(下一)第54章 涌金(上)第2章 北行(下)第36章 島南(上)第20章 百神第25章 失算(上)第11章 夜談(上)第3章 夜話(下)第21章 傳承(四)第40章 內附(上)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25章 突遇(下)第16章 軒波(上)第25章 天子(上)第44章 交涉(下)第17章 變奏(下)第17章 神機(中)第40章 內附(上)第33章 故鄉(下)第43章 交涉(上)第1章 白山黑水(一)第16章 船場(下)第46章 明教(下)第7章 未雨(上)第51章 道阻(五)第17章 遭遇(下)第28章 連橫(上)第15章 船場(上)第50章 聖公(下)第27章 星火(上)第18章 商戰(下)第26章 開春(上)第35章 覆亡(中)第33章 祭靈(中)第48章 江山(下)第24章 烈風(下)第22章 勇氣(下)第27章 旅順(下)
第11章 和議(上)第29章 星火(下)第20章 衢山(下)第1章 白山黑水(一)第35章 出戰(下)第41章 帝位(中下)第28章 帝國(下)第29章 雄心(下)第27章 天子(下)第7章 西路(四)第9章 守城(上)第5章 戰前(上)第15章 間奏(下)第37章 戰線(上)第16章 變奏(上)第17章 神機(中)第49章 聖公(上)第37章 湄嶼(上)第43章 決勝(上)第39章 戰線(下)第1章 北行(上)第28章 連橫(上)第2章 夜話(中)第27章 俘王(下)第5章 戰前(上)第9章 懲戒(下)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18章 謀算(上)第16章 商戰(上)第33章 跳牆(下)第54章 九五(上)第60章 九五(下三)第2章 三年(下)第49章 道阻(三)第44章 餘波(下)第20章 開局(中)第58章 西軍(下)第3章 夜話(下)第54章 九五(上)第37章 湄嶼(上)第17章 變奏(下)第36章 覆亡(下)第48章 江山(下)第41章 帝位(中下)第10章 三國(下)第16章 變奏(上)第30章 連橫(下)第9章 綢繆(上)第6章 天津(下)第42章 關山海(下)第44章 餘波(下)第17章 變奏(下)第26章 俘王(中)第35章 經濟(下)第20章 百神第25章 帝國(上)第24章 輿論(上)第44章 餘波(下)第33章 跳牆(下)第15章 包圍(下)第51章 杭州(上)第33章 故鄉(下)第58章 九五(下一)第54章 涌金(上)第2章 北行(下)第36章 島南(上)第20章 百神第25章 失算(上)第11章 夜談(上)第3章 夜話(下)第21章 傳承(四)第40章 內附(上)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25章 突遇(下)第16章 軒波(上)第25章 天子(上)第44章 交涉(下)第17章 變奏(下)第17章 神機(中)第40章 內附(上)第33章 故鄉(下)第43章 交涉(上)第1章 白山黑水(一)第16章 船場(下)第46章 明教(下)第7章 未雨(上)第51章 道阻(五)第17章 遭遇(下)第28章 連橫(上)第15章 船場(上)第50章 聖公(下)第27章 星火(上)第18章 商戰(下)第26章 開春(上)第35章 覆亡(中)第33章 祭靈(中)第48章 江山(下)第24章 烈風(下)第22章 勇氣(下)第27章 旅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