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三年六月初五甲寅。【西元3年7月9日】
密雲不雨。勁風從北而來呼呼地咆哮着天頂濃雲飛騰翻滾鋪天蓋地般地壓了過來。浪隨風而起淼茫無際散至遠處與天空融成一片鉛灰。
四艘衢山戰船在浪濤間起伏。帆蓬因風鼓起撐在帆後的桁條在風中吱呀作響。雖然所有的側蓬頂帆都已收起但船依然快得驚人船身一起一伏便前出近裡宛如在水面上飛行。
一個老船工站在甲板上背對着風向擡頭看了一陣桅頂被吹得筆直的定風旗擡手比向左側【注】。他回頭向趙瑜稟道“風眼離我們大約只有一千多裡。不過是在我們正東。我們向南它向北。入夜後風就會小下去用不着進港。”
趙瑜點頭謝了幾句。這老船工正是這艘船的船長在海上跑了幾十年經歷的颱風怕不有幾百次每次都有驚無險的安然度過。既然他說這場颱風沒有危險那就不會有錯。而且這種測風法自有其依據北半球的颱風都是逆時針旋轉只要背對着風向風眼的位置肯定就在左前方四十五度到九十度的範圍。
東海上的颱風季爲五月到九月其中七**三個月最爲頻繁趙瑜前日急着領兵出海也有避讓颱風的用意。當年福建諸州水軍聯合艦隊北上兩浙來攻浪港之時便是因一場颱風而全軍覆沒從而間接導致鄭家在福建坐大。趙瑜無意
重蹈其覆轍但沒想到剛離衢山兩天還是遇上了颱風。
不過這場颱風對他的船隊威脅不大反而加快了船隊向南行進的度。趙瑜估計着以現在的船到了夜裡船隊就能過了溫州地界抵達福建海域。確是幫了大忙。
與船長打了個招呼趙瑜回到自己的艙室。這戰船的艙室不同於客船就算是趙瑜的艙位也不過是一張牀一塊可以放下收起、充當桌子的木板以及嵌在船板中的鐵環燭臺簡陋得難以想象。其實本不必如此以這艘戰船的容積以趙瑜擁有的財力把他座艦上的臥艙裝潢得如皇家龍舟一般豪華都輕而易舉。不過趙瑜一向認爲平日裡官兵待遇可以分個等級但出征時官兵間必須一視同仁飲食起居都不應有區別。這樣看起來雖是苦點但至少能收攏人心一點享受當然比不上將士同心來得重要。
趙瑜點燃蠟燭從枕頭下拿出一疊正要翻看趙武卻推門進來。隨便行了一禮他便從牀下抽出個小杌子打開了坐下。趙瑜的牀下有存放的抽屜也有堆放什物的暗格同時也放了幾把可摺疊的杌子。這是衢山船坊的獨創設計把狹窄艙室的每一寸空間都利用上了。
“火炮的情況如何?”見趙武坐定趙瑜劈頭就問。方纔見颱風大起他便派趙武去查探存放在艙中的火炮是否安全。此次出征時間太緊衢山火炮作坊還沒來得及造出新火炮只能把樣品搬上船。而且由於某種馬林溪和鄧肯都說不清的原因同樣的設計同樣的材料所承載重量也相差不大但前裝滑膛炮的炮架總是一炮便散架而子母快炮卻能安然無恙連多次都毫無損傷。所以這艘戰船上的火炮就只有一門。
趙武回道“看過了麻繩綁得緊緊的出不了事。而且還有炮組那一隊在一邊看着不會有問題的。”
“今次是火炮頭回上陣半點出不得錯待會兒提醒他們再警醒點。”
趙武笑道“二郎放心他們十個人除了去船艉方便吃住都留在火炮邊。絕不會有事。”
趙瑜點頭道“那樣最好。”一個炮組十個人說起來是多了點不過他們畢竟是第一批炮手經驗不足人多點比較穩妥。而且日後火炮大批產出還要把他們散出去充當教員能多幾個火炮教習當然更好。
趙武笑了兩聲擡眼看見趙瑜手中拿着知趙瑜要處理公事便起身告辭。
“武兄弟你等等”趙瑜連忙喚住了他從手中中抽出一份遞過去“你且看看有什麼意見儘管提。”
趙武莫名其妙地接過側手就着燭光看去。“榮譽勳章制度上。……這哥寫的?”他疑惑着低頭細細看過。好半天方擡起頭來。
“怎麼樣?”見趙武看得差不多了趙瑜便問道。
趙武皺着眉慢慢搖頭遲疑着“沒看到實物俺也說不清。”
“實物嗎?”趙瑜從枕頭下掏出個鐵片丟個趙武“這是出征前剛找鐵匠試做的樣品現在是鐵的不過真的頒下去的時候會改用金銀銅會盡量做得漂亮些。”
趙武拿着鐵片翻來覆去看着圓形帶角的精鐵片泛着黃色燭光上面刻着些花紋看起來是精心打造的樣子。不過就這麼點大的東西就算換成金銀質地也值不了多少。“二郎”趙武不願反對的提議但心中的想法卻不能不說“兄弟們拼死立得戰功不財貨獎賞只拿這種玩意兒充數日後還怎麼讓兄弟們賣命?”
趙瑜聞言微怒“你到底看沒看清兄弟的條陳勳章本身不值什麼但代表着榮譽因此而得到的好處也不是沒有難道只有金銀財帛纔算賞賜嗎?”
趙武搖頭反駁“加入教導隊依功拔擢這些都是本來就一直實行的做法與勳章無關也只有什麼表彰大會遊街誇功新鮮點但就是因爲新鮮也說不清是否有用……”
趙瑜被說得有些猶豫了新制度不經過渡貿然推廣的確有可能出亂子。不過勳章制度能在後世各**中推行必然有其合理性。而且勳章制度毋庸置疑能激軍人的榮譽感。而一支有榮譽感的隊伍其戰鬥力定然遠吃糧拿錢的僱傭兵。趙瑜也期盼着衢山軍不是單純靠利益來維持戰鬥力至少在利益中夾雜着一些追求榮譽的想法。
“這樣罷”趙瑜考慮了一下“武兄弟你也寫個條陳把你的反對意見一條條的列下來我拿來兄弟的意見對比參考着看。不管怎麼說總得定下個合用的軍功賞賜制度來。”
“這……”趙武面犯難色“說說倒行但要俺寫條陳俺沒這本事啊”
“胡說前面你說得條理分明現在只不過讓你寫下來有什麼難得?總得要練着”趙瑜批了兩句又從中翻出一份遞給趙武“還有這份你看了後也寫過意見來。”
趙武苦着臉結過低頭一看見上面沒有標題問道“這是什麼?”
趙瑜說明道“是參謀室對我軍消滅鄭家、佔領湄嶼後福建官民各方反應的預測有官府的也有海商們的還有被鄭家打壓的福建各水寨的。等殺了鄭九、佔了湄嶼這些人可能會有什麼反應以及對這些反應的應對措施參謀室的那幾個小子都把自己的想法寫了下來。我這兩天已看過雖然錯漏可笑的地方很多但至少是用心了。”
“參謀室?”趙武不喜歡這個機構多了這麼一個能對軍中計劃策略指手畫腳的部門趙武心中總是不快“靠那些小子動腦筋還不如二郎你自己來。參謀室裡的小子們加起來也比不過二郎你一根腳趾頭。”
趙瑜搖頭道“一人計短兩人計長。光靠我一個人怎麼也不可能考慮周全。我建立參謀室不光是讓他們畫些地圖做些戰鬥計劃。同時還是爲了取長補短互相印證幫助我戰略決策。我沒有諸葛之才也不指望哪天能碰到個智如賈詡、郭嘉的謀士。軍中方略當然是要集思廣益纔是。”
趙瑜很早以前就打算這麼做了但他在父兄還活着的時候凡事必須親歷親爲謀略都在心中暗自計劃最後所養成的壞習慣到現在都沒改過來。他對童貫、鄭家的兩次誤算也都是因爲這毛病。要是早些交予參謀室討論至少錯漏不會那麼大。
看着依然不情不願的趙武趙瑜最後說道“就算滅了鄭家我不可能常駐湄嶼這守住泉州港口要隘的任務只能交予武兄弟你來做——他人我也放心不下。到時你一人領兵在福建面對各方勢力該如何應對現在心中就得有個底總不能臨到頭來再手忙腳亂。所以你現在給我回去把參謀室的這件認真讀過幾遍寫下心得再來找我”
注這種預測颱風的方法從唐宋時到氣象衛星上天爲止一直被東海上的漁民和船員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