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紛亂(上)

政和六年十一月初四癸巳。【西元年2月9日】

衢山。觀音山主寨議事廳。

議事廳正中的主位無人入座兩個人在下面隨便坐着。一個二十出頭圓臉體壯正是趙瑜另一個則是個中年生身材消瘦板着張棺材臉卻是終於入了夥的陳正匯陳先生。而高明光則站在兩人身前垂手而立。偌大的議事廳中就只有他們三人。

“要我去瓊州平亂?”趙瑜挑了挑眉毛問道。他已經二十多了但相貌與幾年前卻沒有多少差別改變的只是氣質。少了些鋒芒畢露的銳氣但隱隱而生的威勢卻更爲懾人。就如一把削鐵如泥的百鍊鋼刀藏入了鞘中雖然看不見犀利的刀刃但沒人會懷疑它的鋒快。

“正是”高明光點頭。自半個多月前從童貫那裡受命傳信後他便由古汴渠經泗水直下長江準備在衢山換船後回臺灣稟報。沒想到正好碰上來衢山視察的趙瑜、陳正匯一行倒讓他回報的時間提前了幾日。

趙瑜拍着扶手搖頭輕笑“童太尉還真看得起我”他看看低頭肅立在廳中的高明光“來高兄弟坐下來說”

高明光畢恭畢敬的行了一禮側着身子坐了下來。雖然這幾年東海的勢力越來越大但趙大當家卻沒有因此而盛氣凌人反而越來越和氣待人說話都平易近人得緊。不過趙瑜越是這樣周圍的人越是不敢放肆如高明光就算面對童貫也沒這麼大壓力——‘畢竟大當家的身份不同。’高明光想着。他微微搖了搖頭把亂七八糟的想法拋出腦海稟道“童太尉命俺轉告大當家他會把瓊州都巡檢使一職交予東海希望大當家把衢山和湄嶼兩地巡檢司的人手調去平叛。”

“這不合規矩。”陳正匯搖頭道他經歷過官場對大宋軍制也有了解“巡檢司所轄是土兵按軍制定規都是在當地招募不離本鄉。哪有遠隔幾千裡調防的道理。至少也得轉入廂軍序列纔有調動的可能童貫是在亂來樞密院不會的。”

趙瑜道“我想童太尉只是打算丟給我們一個空頭職位隨便升個東海的人做瓊州都巡便罷了。至於下面兵力調動是東海內部的事他不參與更不會經過樞密院只要瓊州都巡檢司兵力充實就行。畢竟現在瓊崖四州軍全亂了瓊州州城也已被黎人攻下瓊州都巡檢司下面的兵到底是哪裡人沒人會計較。”

“這閹人”陳正匯冷聲罵道“把祖宗定下的軍制當作了什麼?”

趙瑜笑道“依舊制熟羌是禁授漢官職位只能爲番官。但童太尉在西北幾年提拔了多少熟羌作節度使?這軍制早就被他弄亂了。區區一海外巡檢司又算得了什麼?”

陳正匯皺眉道“難道大當家想要那瓊州都巡一職?”

趙瑜沒有回答卻問高明光道“高兄弟。在你看來童太尉此議對我家有利還是無利?”

聽此一問高明光心念萬轉。東海這幾年的動作他都看在眼裡。趙瑜的目標他心中也有了點底。現在這個聯絡奔走的工作想來也持續不了多久。不能在此時給趙《手機訪問.》

《電腦訪問.》瑜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日後他在東海的地位怕是高不上去了。無論如何他並不願做一輩子的跑腿。他舔了舔嘴脣慢慢道“有利無利一時說不清。但童貫的要求俺總覺得有些假”

“假?”陳正匯奇道“怎麼說?”

高明光道“我們在東海瓊崖屬南洋。現在童貫要把瓊州都巡交予我東海就不怕我家勢大難制嗎?光憑一句‘攘外必先安內’根本說不通。要北伐幽燕至少還要準備幾年有這幾年功夫平定瓊州之亂又有何難?”

陳正匯皺眉道“那童貫是何用意?”

“只是爲了削弱我東海實力罷了”高明光把自己這些天考慮了許久的答案說了出來。揭開了底牌他看向趙瑜。但讓高明光失望的是趙瑜神色不動好像他的話早已在預料中。

陳正匯倒是吃了一驚“爲何童貫要這麼做?”

“因爲童貫只想從我們這裡得到契丹和女真的情報卻不希望看到我們獨佔東海。”趙瑜插言道“我們這幾年展得太快論財論勢已經足以讓他感到威脅。畢竟我是反王之後我想童貫不會願意看到又一個東海王出現。”

陳正匯道“也就是說童貫要我們把兵調去瓊州只是想看到我們與黎人拼得兩敗俱傷?”

“當是如此”高明光點頭肯定。

“不止如此。”趙瑜搖頭“童貫同時也是在試探他想看看東海的軍力究竟如何如果我們不費吹灰之力就平定瓊州之亂那他下一個要對付的就會是東海。”

“……那我們該怎麼做?”高明光問道。

趙瑜笑道“所以我才問高兄弟你出兵瓊州對我東海有利無利?”

“當然是無利”高明光道“既然童貫想對付……”

趙瑜揮手打斷“童貫怎麼想是他的事我們只要考慮自己就行了。不管童太尉的想法如何他能制約東海的手段少得可憐。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東海已經不需畏懼任何人。你只需想一想我們東海出兵對付黎人能落下什麼好處?”

“沒有”高明光只想了一下便說道“東海人手不足雖然現在已有兩萬戶但拓荒臺灣已是勉強又分了不少在衢山、琉球就算佔下瓊州也沒足夠人手。空佔着地反而要分兵把守得不償失。最好讓瓊州繼續亂下去等我們有了足夠人手再去料理不遲。”

“說得不錯”趙瑜頷讚許上下打量了高明光一下笑道“看來總讓高兄弟你做送禮的活計倒真是屈才了。可願去參謀室做一陣子?”

高明光大喜連忙跳起抱拳道“全憑大當家吩咐”

“很好”趙瑜道“既然這樣等你把此行的報告完成就去參謀室報到。以後與童貫打交道的工作就另外找人好了。”

“遵命”

趙瑜點點頭一揮手讓高明光退了下去。他對陳正匯道“正匯先生你看這高明光如何?”

“有點見識但還是差了點。他應該沒想到瓊崖之變早在我東海的掌握中。”陳正匯說道。

趙瑜笑了一笑“這高明光只考慮到東海缺乏開拓瓊崖的人手卻沒注意到瓊崖四軍州【注】本來就是有人的。瓊州有八千戶漢兒熟黎昌化、朱崖、萬安三軍加起來也有一千多戶這麼多人手我們怎麼可能放過?”

陳正匯道“出來已有一個月只不知那四千戶瓊崖移民現在過得如何?”

“畢竟才兩個月要想讓他們習慣臺灣的生活還得有段時間。不過兄弟在打理再加上一批有經驗的熟手不會有問題。”

“說的也是”陳正匯點頭道。這兩年上萬戶疍民、流民都被打理得安安穩穩對付幾千戶瓊崖移民又有何難。放下瓊崖之事他嘆了口氣“說起來倒沒想到童貫會有這麼一手竟然想讓東海去對付黎人。”

趙瑜道“童貫此舉誰能事先想到?”

“那大當家你打算如何處理?是按高明光所言讓他們繼續亂下去嗎?”

“當然。”趙瑜說得肯定“我只要保住石碌鐵礦和昌化港就夠了。剩下的地盤由着他們去鬧”

打仗靠的是錢、糧、靠的是鐵、血東海不缺錢、不缺糧若論勇猛果敢也決不輸人。唯一缺的就是鋼鐵。在臺灣基隆堡附近趙瑜從福建招徠了一批鐵匠讓他們依照青陽、赤水、寶吉等幾大鐵場的制式建起了幾個小高爐。

在這個時代只有大宋纔有一次出鐵萬斤的高爐冶煉技術遠遠出趙瑜的想象除了石灰和焦炭他並沒有什麼能傳授給人的。但高爐建起後鐵礦石始終沒有着落。雖然在當地海邊有幾個小砂鐵礦但遠遠比不上趙瑜記憶中的那座中國最大的露天富鐵礦——石碌鐵礦。

趙瑜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派出了十七支探礦隊沿着昌化江上溯付出了幾十條人命才找到了礦山所在。這座鐵礦是趙瑜征戰天下的本錢之一隻要保住這座礦山和昌化江出海口附近的昌化港他根本不在乎海南島上如何地覆天翻。

這次瓊崖之亂本就是他挑起一是不想讓宋廷得知開礦之事而更重要的則是爲了人手。除了四千戶遷居臺灣的移民逃難至鐵礦和海港的居民也有兩千戶。依靠這些人手只花了兩個月第一艘滿載着鐵礦石的貨船就開進了基隆港。

“……我可以派些人充充樣子奪回海邊的一兩個水寨。但絕不會去收復州府。至少在那些移民和礦工習慣自己的新生活前瓊崖必須亂下去”

注瓊崖四軍州宋代圍繞着海南島中部的黎母山設立了四座軍州。北面瓊州西面昌化南面朱崖東面萬安。

第2章 奇襲(下)第17章 變奏(下)第36章 海上(下)第11章 孤舟(上)第5章 天津(上)第28章 攤牌(上)第28章 焚城(上)第41章 後續(下)第8章 未雨(下)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39章 土着(下)第4章 東京(上)第64章 等待(下)第30章 輕取(上)第32章 故鄉(上)第48章 道阻(二)第26章 野心(中)第18章 謀算(上)第11章 宣傳(下)第42章 大石(下)第24章 突遇(上)第19章 軍器(下)第36章 異變(上)第57章 西軍(中)第3章 夜話(下)第28章 攤牌(上)第26章 傳承(完)第47章 新年(下)第45章 決勝(下)第38章 異變(下)第22章 武功(上)第16章 傳承(二)第5章 未來(上)第11章 和議(上)第26章 失算(下)第27章 野心(下)第51章 道阻(五)第20章 文治(上)第47章 江山(中)第34章 南行(下)第18章 商戰(下)第11章 孤舟(上)第12章 和議(中)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39章 戰線(下)第56章 九五(中二)第39章 土着(下)第3章 使團(上)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24章 輿論(上)第38章 異變(下)第35章 出戰(下)第48章 助守(下)第25章 突遇(下)第42章 大石(下)第38章 土着(上)第16章 神機(上)第41章 關山海(中)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50章 聖公(下)第11章 和議(上)第48章 助守(下)第5章 滿萬(上)第8章 敵至(下)第13章 西路(五)第57章 九五(中三)第23章 烈風(中)第7章 先鋒(上)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49章 聖公(上)第45章 明教(上)第64章 九五(完)第43章 餘波(中)第9章 迎擊(上)第12章 孤舟(下)第5章 東京(下)第12章 和議(中)第55章 九五(中一)第45章 決勝(下)第13章 包圍(上)第42章 帝位(下一)第5章 滿萬(上)第18章 戰象(上)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46章 明教(下)第31 回航(下)第7章 敵至(上)第63章 九五(下六)第14章 間奏(上)第22章 武功(上)第28章 焚城(上)第37章 異變(中)第16章 遭遇(上)第47章 助守(上)第28章 雄心(上)第13章 西行(下)第58章 九五(下一)第3章 奪城(上)
第2章 奇襲(下)第17章 變奏(下)第36章 海上(下)第11章 孤舟(上)第5章 天津(上)第28章 攤牌(上)第28章 焚城(上)第41章 後續(下)第8章 未雨(下)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39章 土着(下)第4章 東京(上)第64章 等待(下)第30章 輕取(上)第32章 故鄉(上)第48章 道阻(二)第26章 野心(中)第18章 謀算(上)第11章 宣傳(下)第42章 大石(下)第24章 突遇(上)第19章 軍器(下)第36章 異變(上)第57章 西軍(中)第3章 夜話(下)第28章 攤牌(上)第26章 傳承(完)第47章 新年(下)第45章 決勝(下)第38章 異變(下)第22章 武功(上)第16章 傳承(二)第5章 未來(上)第11章 和議(上)第26章 失算(下)第27章 野心(下)第51章 道阻(五)第20章 文治(上)第47章 江山(中)第34章 南行(下)第18章 商戰(下)第11章 孤舟(上)第12章 和議(中)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39章 戰線(下)第56章 九五(中二)第39章 土着(下)第3章 使團(上)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24章 輿論(上)第38章 異變(下)第35章 出戰(下)第48章 助守(下)第25章 突遇(下)第42章 大石(下)第38章 土着(上)第16章 神機(上)第41章 關山海(中)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50章 聖公(下)第11章 和議(上)第48章 助守(下)第5章 滿萬(上)第8章 敵至(下)第13章 西路(五)第57章 九五(中三)第23章 烈風(中)第7章 先鋒(上)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49章 聖公(上)第45章 明教(上)第64章 九五(完)第43章 餘波(中)第9章 迎擊(上)第12章 孤舟(下)第5章 東京(下)第12章 和議(中)第55章 九五(中一)第45章 決勝(下)第13章 包圍(上)第42章 帝位(下一)第5章 滿萬(上)第18章 戰象(上)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46章 明教(下)第31 回航(下)第7章 敵至(上)第63章 九五(下六)第14章 間奏(上)第22章 武功(上)第28章 焚城(上)第37章 異變(中)第16章 遭遇(上)第47章 助守(上)第28章 雄心(上)第13章 西行(下)第58章 九五(下一)第3章 奪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