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陸判說史

森羅殿。

一陣陰森森的冷風吹過。

“這是什麼地方?陰森森的,好恐怖啊。”我暗暗地道。“有人嗎?這裡有人嗎?這是什麼地方?”

我叫陸長天,省**某廳計劃處處長。

“臭小子,你已經死了,這裡沒有人,只有鬼。”突然,一把柔和好聽的聲音傳到了我耳裡,跟着在我面前出現了一個三頭怪人。

我嚇了一大跳,用手指抖擻着指着這個三頭怪人,說:“你……你究竟是什麼東西,爲什麼說我死了。”

“什麼什麼東西,我可是地府中最最偉大的判官陸無名,你這個臭小子。要不是看在你是我幾千年後的後代子孫上,我可一腳把你踹到十八層地獄去。”

“不是吧?你就是《聊齋》中那最正直的陸判,竟然樣子這麼醜,聲音卻這麼好聽,又說我死了,這一定是在做夢了。” 我不相信的說道。

“什麼什麼啊,我跟你說,只有你們這些人啊纔有什麼美啊醜啊的,我這個地府中最最偉大的判官陸無名還需要這些東西嗎?臭小子。”接着三頭怪人就開始滔滔不絕的說自己如何如何偉大。

“省省吧!”在它說了一個多鐘頭後,我終於忍不住叫停了它。“我知道你是地府中最最偉大的判官了,那你找我有什麼事嗎?”

“對了,對了,我都忘了本來的目的了,我來解釋吧!一句話,就是我在輪迴轉盤與黑判爭執,一不小心,碰了一下,所以你就來這裡了。”

“什麼?那就是說是我真的死了,而且是你害死的,你不是判官嗎?快讓我復活。” 我不禁氣急敗壞的大叫。

陸判嘆了口氣,“人死了,是不能復活的,不然秩序就會混亂了,不過你不用怕,雖然我不能讓你復活,但我能實現你的一個願望。可以讓你到另一個世界去。”

“那不是復活了嗎。”

“哈哈,這你就不知道了,其實這個宇宙是由無數的世界組成的,而你存在的世界也是其中一個,所以人能在做夢的時候看到一些世界裡所發生似是而非的事情,那只是靈魂漂流到另一個平行的世界中而已。”陸判得意的說道。

“那還不快點,我的老祖宗。” 我生怕陸判反悔。插嘴道:“送我到哪裡都行,只要能復活就得了。”

“不過我有個條件,你先聽我說個故事。”

“好了,好了,你還有什麼條件就快說吧!” 我不太耐煩的說道:“真是的,這麼煩。”

“你知道宋徽宗趙佶嗎?”

“那不就是玩物喪志的書畫天子嗎,啍!”

“你錯了,(以下宋徽宗傳略引自《中國皇帝大傳》作者:楊飛)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元月,宋徽宗趙佶在宋哲宗靈柩前即位。即位之初,徽宗表現出了一位有爲君主的架勢。這首先表現在他下詔讓天下百姓批評朝政、提供建議上。上書言事者絡繹不絕,奏疏多集中在如何清除奸臣上。當時朝中著名的奸臣有:章惇、安惇、蔡卞、蔡京等。徽宗因章惇曾反對他即位而心存不滿已久,但僅憑一紙奏書就懲辦一名宰相,又恐遭人非議,於是派章惇負責哲宗的安葬事宜。章惇不小心使靈車陷入泥沼中,花了一天時間才拖出來,由此被大臣彈劾對先帝不恭,又有人舉報他爲宰相時陷害宣仁皇太后,於是被貶官雷州,隨後又流放睦州而死。御史中臣安惇和章惇狼狽爲奸,結果被除名,放歸田裡。蔡京受言官彈劾,貶爲提舉洞需官,居住杭州。接着,呂嘉問、徐鐸等一干奸臣也相繼被黜,朝廷初步呈現出一派政治清明的氣象。

徽宗除嚴懲奸臣、驅逐邪惡外,還大量任用忠直之士,有過則改。他即位剛一個月,便果斷地任命大名府知府韓忠彥爲吏部尚書,真是府知府李清臣爲禮部尚書,右正言黃履爲資政殿大學士兼侍讀。這三人均爲人正直,朝野有口皆碑,被任命的消息一出,民衆歡呼雀躍,都認爲徽宗用人取捨合乎公義。緊接着,正直之士龔任爲殿中侍御使,陳灌、鄒浩爲左、右正言,江公望、常安民、任伯雨、陳次升、張舜民等皆居臺諫之職。韓忠彥不久即提出廣仁思、開言路、去疑似、戒用兵四事,深受徽宗讚許。從此忠直敢言之士,不斷得到提拔重用。徽宗還聽從韓忠彥的建議,召回元符諸臣。哲宗朝宰相範純仁是范仲淹之子,公忠體國,爲人正直,因受章惇等迫害貶謫永州,歷經磨難。當年已七旬、雙目失明的範純仁忽然接到新天子徽宗的勖勉慰問時,感激涕零。徽宗倚重於他,說:“範純仁,得識一面足矣!”並任命他爲尚書右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雖爲曠世奇才,卻始終爲小人所阻,獲罪降官,被貶往惠州。徽宗赦免其罪,讓他提舉成都玉局觀,遷居常州。在韓忠彥的倡議下,文彥博、司馬光、呂公著、呂大防、劉摯等二十三人均恢復了原職。哲宗孟皇后無端被廢,徽宗爲她恢復名譽。這些積重難返的公案,徽宗都一一予以解決,恢復了社會公道與正氣,受到朝野的一致稱讚。

在重用大批忠直之士的同時,徽宗又於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三月間下詔,讓士庶臣僚直言指責時弊,“其間可採,主受獎掖;所言皆錯,亦不受罰。”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宋徽宗言出必行,接受宰相的勸諫,“節華侈,息土木,抑僥倖”,並接納江公望的諫言,放棄馴養禽獸的愛好,把所有禽鳥都放出宮。政和初年發生了一件充分反映徽宗有容人之量並虛心納諫的事。右正言陳禾正直敢言,甚爲徽宗賞識,他升遷給事中尚未赴任,便不待宣召,進宮力陳童貫、黃經臣等宦官寵任將禍及江山的道理,侃侃而談,聽得徽宗飢腸轆轆,徽宗起身讓他改日再議。陳禾拽住徽宗衣服泣奏,徽宗又坐了一下,心中不免有點不快,再次起身欲走時,陳禾用力過猛,竟將徽宗衣裾拽脫,徽宗衝口而出:“正言且慢,碎朕衣矣!”陳禾隨即回答說:“陛下不惜碎衣,臣又豈惜碎首以報陛下!”徽宗不禁轉怒爲喜,勉勵他說:“卿能如此,朕復何憂。”在涉及國家大政方針的問題上,徽宗也一樣能做到從諫如流,並對有諍臣風的蕭服、爲政清廉的毛注加以提拔。通判王渙之**入對,就日食是政治有缺失造成的這個看法發表議論:“……願陛下虛心納諫,言論不管是逆耳順耳,對的就該採納施行;事情不管是過去的或是現在的,只要妥當就要重視;人不分親疏,只要正直就可委以重任。如此,則人心服,天下就可臻於至治,上天自然也會降福了。”徽宗對王渙之頗爲欣賞,不久就將他升爲中書舍人。

徽宗對行之已久的規章制度,只要是不合理的,就毫不猶豫地予以廢除。他下令將貯藏在大內殺不敬之臣的毒藥焚燬,還主張宮廷建築不要過於豪華,這與以後講求奢華的徽宗,簡直判若兩人。

王安石變法的歷史積案是宋徽宗最難以處理的問題。神宗是他的父親,變法圖強,自然無可厚非。哲宗是他的兄長,自己承襲的就是他的帝位,如果剛開始執掌朝政,便貶逐先朝舊臣,於情於理,都不妥當。爲了制定正確的方略,徽宗反覆閱讀臣下的奏章,並不斷詢問有識之臣,明白了門戶之爭的真諦:不管是攻擊元豐之黨還是元符之黨,均不是忠誠爲國,而是爲了一己之私。徽宗在反覆思考之後,於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十月向全國頒佈詔書稱:“朕對於軍國一政、用人標準,沒有元豐、元符的區別。斟酌某項舉措是否可行,辦法是否妥善,只看是否合乎時宜;辨別忠奸、用舍進退,只看是否合乎情理。如果能使政事穩妥無失,人才各得其所,天下就太平了。無偏無黨,正直是與,清靜無爲,顧大局,識大體,使天下休養生息,以成就朕躬繼志述事之美,不是很好的事嗎?如果曲解別人,心存偏見,妄自更改已有之規,擾亂政治,傷害國家利益者,不但爲朕所不容,也爲天下公論所不容,朕必與國人共同唾棄之。”一個月後,徽宗改元爲建中靖國。所謂“中”,就是不偏不倚,既不盲從,也不附和。徽宗的這種態度,確實體現了一個明君應有的智慧和胸襟。”

我耐心聽完陸判的故事,其實也插不上嘴。大略也知道陸判說這麼一個故事是什麼意思了。

“那爲什麼還有後來的六賊亂宋的事呢?”我一臉疑惑地問道。

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八章 計算形勢第二十二章 戰雲初起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謀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十四章 山雨欲來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一百零四章 主動出擊第一百零四章 主動出擊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
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八章 計算形勢第二十二章 戰雲初起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謀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十四章 山雨欲來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一百零四章 主動出擊第一百零四章 主動出擊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