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

呂惠卿沒有想到會在國丈府裡見到皇上,而且聽王國丈的口風,似乎皇上也有意要召見自己,呂惠卿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卻不知是福是禍。

想到這裡,呂惠卿在心中嘆了一口氣,自己這些年來在朝堂中起起落落,如今年紀也大了,希望可以回到京城來,能夠安安心心的度過後半生就不錯了。

“呂愛卿,你在延州有一年了吧,可還習慣嗎?”

“啓稟陛下,臣是老延州了,哲宗朝時亦曾有兩次知延州,一城軍民與微臣都有認同感了。”

呂惠卿在這位年輕的皇上面前倒不敢大意,從一年來皇上的作爲來看,趙佶倒不失爲一英明之主,尤其是早半個月前接管五城兵馬指揮的雷霆行動,更讓人側目。

呂惠卿不斷警告自己,說話要謹慎。

“好認同感,這麼說來是呂卿家在延州的政績不錯了,不知韓相與吏部怎麼搞的,聽說是要放呂卿家到桂州去,這不是非顛倒了嗎?”我故作不慍不火地告訴呂惠卿。

呂惠卿一聽皇上這話,渾身上下象潑了一盆冷水,從頭涼到腳。他本身知道在朝中,新舊二黨均對自己橫眉冷對,恨不得將自己一杆子擼到底。

人情世故心自知。呂惠卿這次回來,本希望老友王藻當上了國丈,能在聖上面前爲自己美言幾句,唉。

“爲聖上分憂,本是臣等的份內之事,無論延州、桂州,臣定能爲陛下教化萬民,謹遵守土之責。”

“唔,教化萬民,謹遵守土,說得好。呂卿家,朕就給你一個機會,你說,你久在西北,我大宋長期與西夏對峙,不知可有什麼可解決的良方。”

呂惠卿心中一喜,聽皇上的口氣,似乎是不會把自己貶到桂州了,就算不能調回京師,原地不動的在延州,也好過被貶到桂州十萬八千倍啊。

“西北局勢一向是劍拔弩張,不過幸好有种師道、种師中兄弟倆和高光遠、王厚四人在支撐着,西夏人要想寸進一步,必將要付出血的代價。”

我點點頭,示意呂惠卿繼續說下去。

“臣長期在西北安民,終於有一點發現,那就是宋夏的西北之爭無非只一個字:馬。這也是爲什麼我大宋與遼國百年無戰爭而遼國卻還大力支持西夏,而自西夏成立近百年來宋夏之間卻一直戰火不斷的原因。只要奪下秦鳳之間我大宋惟一的馬場,幾年之後,大宋將無可用之騎兵,那還有什麼可以抵擋契丹、西夏這些遊牧民族久經沙場的鐵騎馳騁南下呢?”

呂惠卿的這一席話,不由使我豁然開朗,枉自我是從一個後代來的有識之士,眼光卻沒有一千年前的人看這麼遠,我知道在冷兵器時代騎兵的優勢是步兵所無法比擬的,馳騁亞歐大陸未嘗一敗的成吉思汗蒙古鐵騎就是明證。

而呂惠卿不但看到了騎兵的優勢,更是一針見血的點出了宋夏戰爭的實質。

這是超時代的戰略眼光。

我讚許的向呂惠卿點點頭,同時看向朱武,只見這鬼谷門人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實際上朱武心中的震驚還不吝於我,呂惠卿的一席話,讓他汗顏不已。

呂惠卿想不到,就是剛纔在國丈府的這幾句話,改變了他困頓無力的後半生,也改變了大宋王朝歷史運行的軌跡,讓我煌煌中華,終於提前百年走向世界。

呂惠卿字斟句酌的說完這番話,擡頭看到趙佶讚許的目光,心中一塊石頭終於落地。

呂惠卿知道自己這一把搏對了。

從趙佶親政後召种師道大殿問兵及用爲兵部尚書,又大量起用諸如高永年、宗澤、楊燕雲等武將,政治敏銳感強的呂惠卿馬上嗅到朝中皇上有強兵習武興國的味道,剛纔自己以武論西北之政,果然得到了皇上的認同。

“呂惠卿、王恆,明天早朝你們到殿外聽宣吧。朕今天也累了,小林子,朱先生,起駕回宮。”

待得趙佶一行八人離開國丈府,王藻、王恆、呂惠卿三人長吁了一口氣。三人說起剛纔趙佶召見王恆和呂惠卿兩人問對的情況,心中各自一驚一乍。

“我說王國丈,你瞧皇上這是啥意思?”

王藻笑笑,並不作答。

其實呂惠卿現在心知肚明,至少這一次可以安心了,要是給貶到桂州的話,那不知猴年馬月纔有機會回到京城。

“恭喜呂老弟,這一次可以逃過一劫。”

呂惠卿苦笑。

王恆卻還震驚於剛纔呂惠卿說的那一番話,從皇上的口風中,呂惠卿和王恆這次到西北已成定局,不過到底安排一個什麼職位,三人心中都沒有底。

“王國丈說什麼話呢?應該恭喜的是王賢侄,剛纔你們不是說皇上要外放王賢侄到一路去當個從四品安撫使嗎,看方纔的情形和皇上對西北的關心,剛好西北二路均缺大員,這秦鳳路的安撫使看來是非王賢侄莫屬了。到時賢命運成了老夫的頂頭上司,可要多多關照一下你年伯哦。”

“呂伯父說笑了,小侄僥倖只做過一任縣令,託皇上和皇后的洪福,以一小小國舅榮升三品銜,要是突然做到一路的安撫使,恐怕是力有所不逮,看情形,皇上對伯父的以武論西北之政很是欣賞,以小侄估計,這西北大政皇上是要交予呂伯父打理了,小侄充其量不過是在伯父手下打打下手而已。”王恆一臉真誠的向呂惠卿說道。

王藻與呂惠卿兩人沉思。

“恆兒說得有道理。我說呂年兄,如若真的是這樣,你也可以一展抱負了。朝中諸臣我最佩服的就是你了,還有種家那兩兄弟,西北真是一個鍛鍊人的好地方啊。恆兒,你以後要多向你呂伯父學習,有朝一日也要成爲他們這樣的國家有用之才。”

“父親你放心吧,我王恆再怎麼樣,也不會給皇后臉上抹黑,也要爲我京西王家爭一口氣。”

三人在閒聊間,時間很快過去。

“我說呂兄啊,不管你這次調動如何,你也要去拜訪一下種師道將軍,畢竟他現在是皇上眼前的紅人,況且還是你原來的頂頭上司,於情於理,你都要去應酬一下,說不定還會對你眼前的狀況會有所裨益也不一定。”

“王國丈說的是,呂惠卿受教了。”

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一百零四章 主動出擊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五十五章 兩浙沈家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謀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三十八章 賢王后人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
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一百零四章 主動出擊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五十五章 兩浙沈家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謀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三十八章 賢王后人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