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

太和殿。

早朝。

“宣衆大臣上殿!”侍立於一旁的太監高聲叫道。

聽他這麼一叫,等侯在外面的一干大臣陸續走了進來,以官員職務的大小站好了自己的位置。

“臣等參見皇上!祝我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剛進來不久,大臣們就在主禮太監的主持下拜見了趙佶。

“衆卿家平身!” 我開口道。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接受衆人的朝拜,但看見這些多大臣下跪還是感到很興奮!這就是身爲帝王的好處,永遠都是高高在上,可以俯視天下!這種感覺實在是太棒了!難怪有那麼多人想做皇帝!我雖然來自未來,接受的是平等的教育思想。但並沒有廢除封建禮儀,反而安心受用,開始享受起了我的王者榮耀!在自己想來——在古代根本沒必要搞這套,特別是此時中國人的思想還未開放。畢竟這些東西從很久以前就傳了下來,已經有數千年之久,早已深入民心!既然如此,我也就樂的保存了下來。並不但心因爲這些導致將來國家的不穩,因爲我知道中國的老百姓是全世界最善良的人,只要給他們活路,給他們希望,他們就不會輕易背叛。再說這套禮儀在後世的現代社會也不是完全行不通,即便在那個事事講自由,出口就是人權的現代社會依然有許多的封建禮儀流傳了下來,併成爲了各地的一道奇特的文化傳統,受到全世界人的尊重!其中據所知像文萊、泰國、沙特、阿曼、斯威士蘭等數十個王權國家就是如此。就以近鄰泰國來說吧!泰國地處東南亞,面積有51萬多平方公里,擁有的人口多達五千多萬,2005年的人均GDP在5000美圓左右,可以說是東南亞地區數一數二的強國。但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國家,雖然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制的統治模式,國王因此沒有太大的權利,但是其所享受的尊榮卻是極其驚人的!在這個國家哪怕是首相拜見國王也要屈膝下跪,得到國王的允許才能起來。這樣的事我剛開始知道時也是十分吃驚的,因爲這在後世的現代社會顯得是多麼的不可思議,但這卻又是明明白白的存在於世上,或許也就是從那時起就在我的心裡埋下了也要如此的想法。

昨天城中的風雲變幻,讓諸多大臣心中還一陣發悸,加上今天早上陳王、蔡王、定王、衛王均沒有來上朝,其中更是多了西北軍大帥种師道和登州通判宗澤,朝臣們更是心中忐忑不安,生怕招來一些無妄之災。

“衆卿家,朕這幾天聽你們議了不少,只是六部尚書人選已經刻不容緩,要是再拖下去的話,朝政何時才能實施傳達啊。”

“皇上聖明,臣以爲這六部尚書人選還是讓韓相儘快議出與曾相協商爲好。”御史鄒浩道。

“微臣以爲還是二相同議爲好。”

“微臣以爲……”

朝中又開始一陣混亂,議論紛紛。突然間少了陳王和蔡王兩派人馬,朝中一些人得意了不少,以爲可以趁這次機會來個渾水摸魚,得一些意外的好處。

我微哼一聲,道:“韓忠彥。”

“老臣在。”

“曾布。”

“微臣聽旨。”

“童貫,宣昨夜八百里告急軍情。”

這八百里告急軍情其實韓忠彥與曾布亦早已得知,河北東路安撫使趙成昨夜急報,德州刁民李十二發動民變,已攻下附近三州,叛民已達六萬,其勢洶洶,而附近州府則惶惶不可終日。爲此,昨夜韓府和曾府家中燈火通明,二相的嫡系人馬均想在這裡分一杯羹,找出最有利於自己的證據,擊敗對方。

“二位卿家,你們有何良策?”

曾布身爲樞密使,職責所在,奏道:“當發兵平叛。”

韓忠彥道:“禁軍遠隔千里,恐怕已來不及調動,不如調附近州府廂兵。”

“韓卿所言甚是。” 我接口面向曾佈道:“曾卿,你是樞密使,當以何州廂兵平叛?何人統領啊?”

曾布頭上不由沁出一點點汗珠,想到以前的皇上遇上此類事情時總是先追究責任,再行彌補或發兵平叛或差使招安。曾布知道所謂州府廂兵,不過是地方維護治安的一些兵痞和國家蛀蟲,要上陣殺敵根本是不堪一擊的烏合之衆,對付叛民也許還大家相匹,但六萬叛民啊,要六萬州兵,可惜宋時廂兵一州不過五千,調二十個州的廂兵?難啊。何況這六萬廂兵何人爲將?曾布頭都大了。

突然間,曾布明白,皇上是向自己發難了。

想到這裡,曾布一顫,不由自主地跪下道:“臣無能,請陛下降罪,臣願辭去樞密使一職,望陛下任選才能,平叛德州,臣懇請準臣致仕,終養天年。”

我與童貫相視一笑,心想,這曾布還真懂得揣摩聖意,和种師道竟是不相上下,知道這一次矛頭是指向他,也好。

昨天晚上各將來報,我知道种師道只帶一千親兵,並且四門衛所的一千種家親兵已換成了驍騎軍的服飾,而留在五城兵馬指揮的二千種家親兵也出任各類軍官,證明种師道聽明白了我說的話並認真去分析了,才下令去做的。

這一下讓我得了三千精兵,可高興了。

“宣經略陝西都巡檢种師道。”

北宋中期,陝西路已分爲秦鳳路和永興軍路,但由於這二路長期對峙西夏,爲備戰時所需,朝廷仍設一個陝西路都巡檢,總管這二路的軍政大權。

其實在昨天風雲變幻和早朝時,衆臣早就發現這在西陲有赫赫戰功的種家軍領頭人,只是北宋一代重文輕武,一些人認爲皇上調其入京不過是爲使其不會座大,分其兵權,遷任其它州而已。

但是政治敏銳力靈敏者,從昨天城外飄揚的種家帥旗,種家親兵在城中毫無忌憚的橫衝直撞,現在城中的所有勢力基本上都是種家軍和驍騎軍及皇家班直侍衛在控制着。而且城南與城北通向禁軍上四軍的捧日、天武、龍衛、神衛諸軍的通道上立了一座飄揚的種家帥旗的大營,由种師道親自鎮守。實際上昨晚上種家已經讓幾個人先給折騰了一下,讓种師道應接不暇。

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謀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五十五章 兩浙沈家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三十八章 賢王后人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
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謀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五十五章 兩浙沈家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三十八章 賢王后人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