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

我知道這是他們韓家的隱私,既然她不願意說出來,我也不會去探聽其中的故事,只好把話題扯到他處。

“這皇莊的田土很是肥沃,一年的耕種下來,只要精耕細作,糧食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

“是啊,除了一年種一季稻穀之外,餘下的種點蔬菜和其它東西,馬馬虎虎還過得去。”

我想起來了,這時候雙季稻應該還沒有傳到北方,南方也只是福建、廣南東西兩路和湖廣路開始種植,現在京西的一帶地方,照現代的耕種方式,應該是兩年三熟或是一年兩熟的模式。

“韓夫人,爲什麼不試行一年種兩季稻穀呢?”

“一年種兩季稻穀?這行嗎?”韓夫人瞧着眼前的這個陸公子,象是突然發現了個天外怪物似的。自古以來京西的地方都是一年種一季稻穀,種兩季,那不成笑話了嗎。

“我曾聽一些在南方回來的朋友告訴我,他們那裡已經開始實行一年種兩季稻穀了,而且試種的情況很好,產量也很高。”

“是嗎?”韓夫人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旁邊的四個年輕人聽說是有一年兩熟的稻穀,也不禁停下話頭豎起耳朵來聽。

“老爺,南方真的有一年兩熟的稻穀種植方式?”沈揭小心翼翼地向皇上發問。

我笑笑道:“當然是真的,難道本老爺還會騙你們不成。”我知道北宋時期占城的雙季稻已經傳入南方几路,可是一起到元末才慢慢地推廣到北方。說句實話,我剛剛到這裡時以爲既然離北宋滅亡不遠,此時的人民一定是生活地水深火熱之中,豈知是料錯了。

此時的北宋正是中華民族的工商業崛起的萌芽時期,除了北方的少數幾個地區之外,大宋王朝的子民們生活還不算很壞,至少多數還過得去。

大宋王朝最終覆滅的原因到底在哪裡?

當然,宋江和方臘的農民起義算是其中之一,但是他們並沒有讓大宋元氣大傷。後期的橫徵暴斂,大力壓制武將,文武百官的貪於逸樂,終於使民心向背。

另外一個遊牧民族的興盛,卻將大漢民族陷入了一次萬劫不復的災難。

我能將狀況扭轉過來嗎?

每一個王朝的衰敗差不多都和農民起義有關,而農民是最純樸、最有忍耐心、最龐大的一個羣體,要不是爲生活所迫,絕對不會揭竿而起。

要把農民起義的隱患消彌在它們的萌芽狀態,那着眼點必須放在農民最關心的兩樣東西身上,就是土地和糧食。

對於土地,要是我不是坐在皇上的位置上,我當然會要求平均地權,但是現在我不能,因爲我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土地擁有者,是土地擁有者地主利益的代表。

那隻好從糧食入手,加大糧食產量,首先讓我治下的子民們溫飽無憂,那他們還有什麼理由要揭竿而起。要是能夠在此時推廣雙季稻,效果不知會如何。

韓夫人和韓碧兒韓雙姐弟半信半疑,沈揭、沈小蝶卻以一種崇拜的目光望着我,沈揭不由興奮地道:“老爺,那趕快到南方把種子引進到北方來,要是能夠真正成功的話,則我大宋子民之福矣。”

我當然知道,還要你提醒嗎?對沈揭目光讚許地看了一眼,我並不急於作答。

剛纔沈小蝶韓碧兒兩個小妮子在旁邊交頭接耳地說了一陣悄悄話,韓碧兒是想要說什麼又不敢的樣子,我向韓碧兒瞧了一眼。

韓碧兒似乎是鼓足勇氣走到我身邊道:“陸老爺,碧兒偷偷地問你一個問題,你會成爲碧兒的姐夫嗎?”

我尷尬地瞧了他們一眼,雖然韓碧兒說是偷偷地問,但是這小妮子卻故意說得大聲一些,讓他們其它四人都聽得見。

沈揭見皇上的目光瞧過來,卻故意把臉扭向韓雙那裡,裝作沒有聽見,心想:韓碧兒也太孟浪了,現在說話正是很敏感的時候,哪能如此直接呢。莫說陸老爺是皇上,就是一般人,也不好回答啊。

沈小蝶聽韓碧兒一問,初時是羞澀地低下頭去,而後擡起頭來,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望着我,眼神裡裝滿期待。而韓夫人和韓碧兒韓雙姐弟則是一臉的真誠,等待着我的回答。

看來剛纔兩個小姑娘肯定嘀咕說了我不少,如今從小蝶的神色看,也沒有什麼惱怒的樣子,我可不想隨便回答,誰知道兩個小姑娘問這話是安什麼心。

我輕柔地對韓碧兒說道:“碧兒,你小蝶姐是國色天香,又是名門之後,大家閨秀,你看,我沒有你沈揭哥哥一樣的文才,又沒有象你們姐弟一樣的武藝出衆。你小蝶姐以後的夫君應該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人物,碧兒也是一樣,你們還小,沒到說這些的時候,好好侍奉長輩,做你們力所能及的事,到時說不定你們家的門檻兒會給做媒的大嬸踏爛呢。”

韓碧兒給我一說卻害羞地跑回到沈小蝶身邊,韓夫人和韓雙卻向她笑了,而沈揭和沈小蝶露出一絲失望。沈小蝶後來望向我時,我卻向她擠眉弄眼。

沈小蝶見皇上向自己擠眉弄眼,又不知道皇上的心裡在想些什麼,不由忐忑不安。

這時,童貫從外邊走了進來道:“老爺,時間已經不早,我們該回去了。”

我以目示意沈揭兄妹,沈揭道:“老爺,是該回去了,至於韓家這裡我們兄妹過兩天再來,還是以老爺的事爲重。”

“那好,我們走吧。”

在回去的路上,小蝶一直悶悶不樂,我知道是剛纔我對韓碧兒的回答讓她有些泄氣,見後面幾個人還離得有些距離,便向她說道:“小蝶,怎麼了,不高興?”

小蝶有些心神不屬,隨口答道:“不,老爺,小蝶怎會不高興呢?”

我嘆了一口氣道:“小蝶啊,我知道你是在想什麼,可是你聽過那句老話沒有,宮門一入深如海,你可要考慮清楚哦。”

小蝶聽了我說的這句話,心中稍定,嬌媚地橫了我一眼,幽幽地道:“老爺,小蝶心裡有準備,小蝶不後悔。”

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二十二章 戰雲初起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一百零四章 主動出擊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一百零四章 主動出擊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三十八章 賢王后人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
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二十二章 戰雲初起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一百零四章 主動出擊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一百零四章 主動出擊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三十八章 賢王后人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