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

大家聽了呂惠卿的戰略大計,心中一陣翻騰,比之剛纔的虛幻的熱血沸騰更加衝動,他們似乎看到了戰場上的血腥廝殺,看到了西夏人在搖尾乞憐,看到了大宋的中興和強大。

呂惠卿看了衆人一眼,只見种師道道是在皺眉,而且臉上還帶有一點憂色,怔怔地看着那西北地圖。

“種大帥,可有什麼不妥?”

呂惠卿的一問,讓大家心裡突的一跳,這種師道可是西北軍人中的軍神啊,他要是發現了有什麼不妥,那可就是這戰略是確實出了問題,而且在這個時候敢向皇上和衆將澆下一盆涼水的,相信問題可能不小啊,不然种師道怎麼會掃興呢。

大家憂心忡忡地看着种師道,聽他究竟怎麼說。

“啓稟皇上,諸位同僚,呂將軍的戰略戰策都不錯。要是種某現在還在西北領軍,絕對會對呂將軍的西北一戰舉手歡迎,因爲是僅着眼於當地。而現在種某做爲樞密院副使和兵部尚書,卻要着眼於大宋的戰略全局,戰場上的東西瞬息萬變,有時候就是一個小小的變故就是扭轉勝負的關鍵。呂將軍的西北一戰的策劃還算是完美,不過有幾個關鍵的漏洞要補充一下。”

“漏洞?”大家一陣驚異。

“是的。”种師道皺了皺眉道:“呂將軍的策劃是永興軍路的劉延慶虛張聲勢吸引西夏人的注意,你呂將軍、高將軍、和我弟弟种師中三路人馬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速攻佔熙州、河州、湟州、廓州和蘭州五地。如果不出種某人所料,不出三個月,熙、河五州將會納入我大宋的版圖。不過不知呂將軍考慮過沒有,西夏人也不是笨蛋,當年西夏奪我洪州,而我方王韶將軍則反其道而取熙河二州,此爲戰這詭道也。如果西夏在這時不來理會這熙、河五州,反以四軍司之力或取王厚的西安州和懷德軍,又或是力壓劉延慶的永興軍路,我方定然不敵,一旦給党項人侵入我大宋腹地,他們進可直取我京畿諸地,退可反包你們熙、河五州,卻平白將戰火引入我大宋,最後就算是我們勝了,也要元氣大傷,得不償失啊。”

种師道的這一番話,說得幾人心頭大震。

是啊,要是這樣的話就是大意失荊州了,智者所不爲也,我和其它四將不禁陷入了沉思。

我一擡頭,看着种師道似笑非笑的樣子,想起剛纔种師道只是說漏洞,那就證明他還有補救的方法,心中一陣大定,開懷的笑道:“種將軍啊,你既然說是漏洞要補充,就肯定是已經有了辦法,就別吊朕和諸位將軍的胃口了,說出來吧。”

諸將均把目光投向种師道。

种師道也不作推辭,拿起指揮棒,點到永興軍路:“劉延慶在西北多年,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帥才,加上永興軍路一直是以養兵爲主,西夏人要從他這裡打開缺口還是有些困難。我大宋所慮者,乃王厚將軍的西安州和懷德軍,王將軍素來穩重,但是以一敵四,卻無論如何也是抵擋不住的。王將軍的任務就是無論情況怎麼變化,只有一條,就是死死地守住西安州和懷德軍,萬一真的出現上面所預料的情況,就是全軍戰士陣亡,也要用屍體阻住党項人的腳步,拖延他們進入秦鳳路的時間,靜待援軍。”

說到這裡,种師道把話停了下來,因爲要調動其它禁軍雖然他是兵部尚書和樞密院副使,但也要有皇上的虎符方纔有效,還不如讓皇上直接下旨,畢竟現在皇上也在這裡,他種師道怎敢僭越。

“鄭河山、韓似。”

“末將在。”

“鄭河山部武騎軍原是駐守在河南府,朕命你立刻持朕手諭率軍秘密日夜兼程的西行,一個月內全軍到達會州填補呂將軍進軍蘭州後的空防。韓似部神衛軍原是駐守在穎昌府,你部分成兩軍,一軍前往延安府,一軍秘密綴在鄭河山後面,前往秦州。軍中如有怠慢者,朕賜你們有先斬後奏之權,立殺無赫,否則,你鄭河山韓似兩人提頭來見。”

“末將等遵旨。”

“石家榮。”

“末將在。”

“你虎翼軍暫時交給林沖署理,這人是一名將才,又是在虎翼軍出身,大略還指揮得動。你率楊燕雲的雲騎軍前往河北,要是遼國在這個時候敢有什麼異動,給朕狠狠地揍他,此時的大遼已經不比往昔,日薄西山的帝國不足爲慮。”

“另外你替朕告訴楊燕雲,要是有機會,爭取打一個小小的勝仗,能夠警告遼國一聲,讓他們不敢有異動是最好的。以避免我們兩面樹敵,吃力不討好。”

“小林子,擬旨吧。”

我一口氣把兵力分配完畢,還把种師道沒有考慮到的大遼也算計了進去,說句實話,後世說北宋是強幹弱枝,果不其然,區區的八十萬禁軍,竟然多數集中在京畿周圍,其實這有什麼作用呢,邊境不清,京畿就是有再多部隊也是枉然的,不過,當時也是有皇權本位的侷限性,怪不得他們。

种師道和其它四將用一種敬佩的眼光看着我,放在大宋的歷代皇帝都不敢這樣,哪朝哪代的皇帝不是盡力把軍力向京畿周圍收束,可我卻把他們往外調,光這一點就讓他們佩服不已了。

這時,韓似小心翼翼的問道:“啓稟皇上,末將到達秦州後要是真的出現如種帥所說的狀況,該如何進擊?”

韓似在語言上耍花招,他不敢說如何自處,用了一個比較積極的字眼:進擊。我向韓似和鄭河山笑了笑道:“韓、鄭兩位將軍無須擔憂,鄭將軍到達會州後告訴王厚,戰事一起後無論出現什麼狀況,他的任務是守住懷德軍和西安州,拖住靜塞軍司和西壽保泰軍司的党項人,不讓他們增援熙、河五州的卓囉和南軍司,確保這次宋夏之戰呂將軍率領西北軍收服熙、河五州故土計劃的完美成功。”

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謀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五十五章 兩浙沈家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八章 計算形勢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謀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謀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十四章 山雨欲來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八章 計算形勢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四十三章 所見略同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
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謀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五十五章 兩浙沈家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八章 計算形勢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謀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謀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十四章 山雨欲來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八章 計算形勢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四十三章 所見略同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