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

劉光世是從上次的事情中看出陸老爺是非常之人,在京師中能讓種浩和五城兵馬指揮俯首聽命的能有幾人,那可是非富即貴的人物,看現在種師道在旁邊也是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更證實了劉光世心中的猜想,要想在京師中立得住腳,這種人可得多多巴結。

“各位都是西北的一時俊彥,都別陸老爺陸老爺的叫了,我也是比諸位癡長几歲,叫我一聲陸兄可矣。”

一旁的种師道聽了我說的話後,不由一直皺眉,真怕這羣猴崽子叫出陸兄來,雖然現在皇上這麼說,但他究竟是個皇上啊,哼,陸兄,可是你們這些猴崽子叫得的。

不過种師道的擔心是多餘的,沈揭一聽我這麼說,忙不迭的說道:“這怎麼行,說什麼陸老爺也是我的大恩人,沈某人可不敢亶越,還是叫陸老爺吧。”

一旁的劉光世最擅察顏觀色,瞧陸老爺說話後他卻在一直苦着臉的樣子,知道這陸老爺是非同小可的人,而自己是什麼人,敢把种師道口中的老爺稱爲陸兄,萬一是種大帥追究起來,那可是大大的不敬,劉光世可不敢。

想到這裡,劉光世接口道:“沈老弟說得不錯,我們還是稱陸老爺吧,要不然在種大帥面前可不好過。”劉光世的腦筋轉得快,卻把不敢稱陸兄的原因牽扯到种師道的身上,古人的尊卑觀念極強,這一來我也不好說什麼了。

“好吧,那我可隨你們怎麼叫了,隨意吧。”

种師道一聽我這麼說,臉上的霽色漸緩,心中着實爲幾個小子識趣而高興,沒有給西北軍的臉上抹黑。

“哦,你們三個都是有官職在身的人,卻眼巴巴的從西北跑到京師來幹什麼呢?”

沈揭見是恩人發問,便不想隱瞞的道:“回稟陸老爺,我們三人雖然有官職在身,但除了我是舉人出身之外,劉氏兄弟卻沒有任何功名在身,眼見還有三個月就是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苦讀多年,也想博一個功名回去,而我呢,也想博一個進士出身,也不枉種大帥教誨多年。至於舍妹是有十多年沒有回過京師了,我請示了父親之後,便帶她回來順便到浙江去拜祭拜祭爺爺。”

說完,沈揭不由傷感的嘆息了一聲。

也難怪沈揭嘆息,十年前的那一場黨爭,不知毀了多少才華橫溢的士大夫,沈良和呂惠卿算是比較幸運的兩個了。

哦,我也記起來了,今年是三年一度的大比之年,怪不得現在有這麼多的學子涌進京師來,敢情是象後世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一樣,也難怪,在此時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年代,學而優則仕,每一個讀書人的夢想都在這裡。

到底有多少幸運兒能夠有幸登上夢想中的神聖大殿呢?

我搖搖頭,向他們苦笑。幾人見我搖頭並不解是何意,又不好發問,只好悶在心裡。

我向种師道發問:“種尚書,他們幾人的才學如何?”

五個年輕人聽了我發問,不由豎起耳朵,因爲种師道的評判,意味着是朝中大員對他們才華的認定,如果种師道現在是認爲可以的話,到時萬一落第,也能向种師道謀個出身。

“包括種浩在內的四個年輕人當中,學識自然以獲得兩浙路舉人第一的沈揭賢侄爲首,如不出什麼意外,進士及第應該不成問題。至於劉光世和種浩是平平,各憑運氣罷。而劉光國賢侄呢,則一般般了,如若是武舉,那他們三人還差不多。”

對於种師道的評判,五人皆信服。本來劉光世兄弟就是陪沈揭兄妹來京師的,對三年一次的大比卻不是甚爲在意,見种師道如此評判,都在爲沈揭高興。

沈揭聽到种師道這樣評判自己,心中是很高興,但在表面上卻不敢露出來,謙遜的道:“大帥過譽了。”

我向他們四人笑笑道:“世事不如意事常**,雖說種尚書對沈老弟才華讚譽有加,但切記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沈老弟勿要自滿,以免懷憾。而劉老弟和種浩也不要自棄,須知蒼天也經常照顧堅持不懈的人,只要努力了,希望就在眼前。”

我這一番話說出來,幾個人都各自在沉思,包括种師道也是一樣在低頭不語。想到自己戎馬生涯的一生,努力過,奮鬥過,換來今天的日子,也是堅持不懈的結果。

“謹受陸老爺教誨。”

我見他們的樣子,心中笑了,把話題一轉,向他們幾人道:“不知幾位老弟考慮過沒有,要是今科不中,你們幹什麼去?”

沈小蝶開始有點鬱悶,不過聽了我說了幾句之後,只覺得這陸老爺非比尋常,說的話讓人很受聽,尤其是後面教訓他們幾人的話,感覺是一個睿智的哲人似的,讓人有一種不容質疑的味道。

而瞧陸老爺的年紀似乎並不比哥哥們大多少,說的話卻比種大帥的還要老成持重。

他究竟是一個什麼人?

沈小蝶並不在意他們在說什麼,自己一女孩子,摻和什麼勁,左顧右盼間,卻望到了一直侍立在門外的童貫和小林子。女性的直覺告訴她,這兩個人不對頭。

這時种師道直拿眼向種浩和劉光世示意,我剛纔問他們要是今科不中他們幹什麼,那就可圈可點了,种師道知道要是皇上的一句話,就算今科不中,皇上看中了那可是前途無量啊。

劉光世瞧种師道在拿眼示意自己,知道這陸老爺來頭不小,肯定是王公貴族之類的人物,到時有他的一句話,也聊勝於無啊。這時,劉光世也和沈小蝶一樣,瞧見了門外那兩個人。

待沈小蝶仔細一看時,心中不由一驚。女性的直覺往往比男性的更準確,她幾乎可以確定,這兩個人一定是太監。

太監可是皇宮中特有的產物,這陸老爺隨身帶的是太監,那他的身份可就呼之欲出了。怪不得義父種大帥和種浩哥哥稱他爲老爺,敢情陸老爺是皇上啊。

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四十三章 所見略同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二十二章 戰雲初起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十四章 山雨欲來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十二章 謀劃北國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二十二章 戰雲初起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十二章 謀劃北國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
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四十三章 所見略同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二十二章 戰雲初起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十四章 山雨欲來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十二章 謀劃北國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二十二章 戰雲初起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十二章 謀劃北國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