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

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大家忙活了一天晚上,總算是心血沒有白費,雖然蔡王最後是脫逃了,也不算是一件壞事。要是真正的當場擒住了蔡王,我還真的不知該如何處理呢?

其實在這件事上宗澤做得不錯,當時的情況憑虎翼軍是完全可以生擒蔡王,宗澤知道蔡王還在雲家老客棧,卻故意放他一馬,然而宗澤知道要是真正把蔡王拿來,皇上還不知怎麼辦呢?大宋開國一百多年以來,由於重文輕武,兵權一直都是掌控在皇上手中,還很少出現過有其它皇子爭權奪位的事情,在此時外憂內患的狀況下,來個皇室中有人叛逆,一個處理不好,那朝中又該是風起雲涌了。

現在只抓到了蔡王府的管家徐海,也算是大功一件,關鍵是怎麼處理他們,我腦中卻是亂成一團。

忽然我心裡想到了一件事,怎麼不見他們所說的空心道長呢?還有那天的那十多名武林高手到哪去了?

“小林子,見到四位國師嗎?”

小林子見皇上問起,忙答道:“回皇上,四位國師昨天已經出去了至今未回來,要不要派人去找一找?”

我聽了小林子的回答,知道四位國師肯定是跟蹤空心道長去了,有他們四個在,相信空心一定跑不了多遠,以四敵一,而且他們個個功力都是旗鼓相當,豈有不勝之理。

“啓稟陛下,韓相求見。”

“哦,讓他進來。”

原來這幾天,韓忠彥一直是在召見從地方趕來京師吏考的各路官員,昨天晚上,京城之中出了這麼一件大事,韓忠彥焉能不知,作爲韓家也是從武將出身的,韓忠彥連夜把府中的家丁叫起來,以防一旦有事,不至於束手無策,並讓他們時刻注意皇城方向。差不多四更多天時候,公雞早已開始叫鳴,城中方纔有些平靜下來,家丁們便勸他躺到牀上朦眈片刻,他不肯,立刻洗臉,梳頭,準備着迸宮陛見。

韓忠彥進來後,宗澤便簡單地向他彙報一下當前的狀況,韓忠彥聽罷不由大吃一驚。

“皇上,現在事情急矣。”

宗澤一聽韓忠彥這麼說,忙問道:“韓相,爲什麼?”

“很簡單,蔡王在京師中經營了十多年,不可能把他的實力一下子全部暴露給你們,而且他們要舉事的話,除了在內城之外,一定還要有禁軍做後盾,京師的八十萬禁軍之中,一定還有他的餘黨,要是他們在還不知道蔡王現在結果的時候,肯定會蠢蠢欲動,如此一來,京師危矣。”

我一聽,韓忠彥分析得不錯,我是給勝利衝暈頭腦了,連忙向韓忠彥道:“韓相啊,那如今要如何應付呢?”

韓忠彥瞧了皇上一眼,見皇上沒有怪罪的意思,微微皺了皺眉,苦笑道:“如今之計,是微臣揣度,以蔡王平時的交往來看,目下最有可能的是殿前司的神勇軍和宣武軍,神勇軍指揮趙軍明是皇室弟子,歷來與蔡王等四王交善,不排除他們這次會互相勾結。宣武軍的指揮雖然是高光化,但是左右兩軍卻是陳王府的劉錫龍和衛王府的孟春生,要是他們兩人敢於奪帥自立,則危局立現。”

說到這裡,童貫匆匆忙忙前來。

“啓稟皇上,有了那天十多名刺客的消息。”

原來,剛纔童貫和暗影衛的刑訊人員向那些叛逆一拷問,竟然問出了他們,應該是在那天出事之後,好象當時蔡王馬上把他們十多人送到了陳留去。

“陳留?”

聽到這個消息,再想想剛纔韓忠彥所說,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說出兩個字。

陳留是神勇軍的駐地,蔡王把他們送到陳留,那證明是送到了趙軍明軍中,只有在軍中宗澤的五城指揮和童貫的暗影衛才無法進去搜索,纔會沒有一點線索。

如今之計,惟有儘快解決。

既然神勇軍的趙軍明是和蔡王有牽連,只好以捉拿刺客的名義到神勇軍,褫奪他的兵權,那派誰去呢?

宗澤是肯定的,但是憑宗澤恐怕還震他不住,再派個誰?如今种師道名義上還在養傷,而且我已經密旨讓他到西北去了,這時种師道可能早出發了,追之不及。

京中還有誰?韓忠彥、高永年,大將出身的只有他們兩人,高永年執掌驍騎軍,此時是絕對分不開身去的,而且還有宣武軍呢?

正在此時,小林子的聲音又響起:“八王爺晉見。”

八王爺一進來,韓忠彥急忙向他說了現在的狀況,其實八王爺也是知道現下情況緊急,他在家中打聽到昨晚京師中出事以後,便第一時間趕到宮中。

我見到八王爺,想到他卻是此次和宗澤去陳留的最佳人選了,本身趙軍明又是皇室中人,八王爺在皇室中的公正賢明是舉世皆知的,有他陪宗澤去,那最可靠。

“八王叔啊,情況就是如此,看來還是勞煩你和宗澤去一趟陳留了,只有你的資歷才能震住趙軍明那小子。”

八王爺露出笑容道:“皇上,幸虧你還信得過老臣,不過你不怕老臣到陳留去給你扯後腿嗎?”

怕,我怎麼不怕,可如今我有選擇嗎,只有博一博了。當然,這些話我哪敢讓他知道。

“八王叔說笑了,這大宋江山本是你八王叔太祖一脈的,你八王叔要是想搗亂,今天你就不會來了。”

“皇上你比端王時有眼光,老臣那時還真的看走眼了,趙宋江山有幸啊。宗澤,我們走。”

只有八王爺敢在皇上面前說這些話,換作是其它人,早就給他治一個大逆不道之罪了,宗澤趕緊向皇上跪拜後隨着八王爺而去。

解決了神勇軍問題,對於宣武軍,我倒不是很怕,至少其中還有個高光化在那裡,劉錫龍和孟春生要鬧起來恐怕不是那麼容易,不過也不可掉以輕心。

“韓忠彥、林沖,你們兩人到中牟的宣武軍去看看,別讓那裡出什麼事來,高永年,這幾天你會同種浩和李綱可要給朕看好京城,在他們回來之前不可再出什麼差錯。”

“童貫,暗影衛全部要調回宮中,嚴加防範。”

“是陛下。”

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四十三章 所見略同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四十三章 所見略同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十二章 謀劃北國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二十二章 戰雲初起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三十八章 賢王后人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十四章 山雨欲來第三十八章 賢王后人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
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四十三章 所見略同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四十三章 所見略同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十二章 謀劃北國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二十二章 戰雲初起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三十八章 賢王后人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十四章 山雨欲來第三十八章 賢王后人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