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

是啊,我和种師道各自感嘆。

我是從後世中回來的人,大宋有這麼多的忠臣良將,爲什麼會給女真族滅國呢?憑呂惠卿的大才,只不過是因爲以武官身份屢次得罪朝中宰輔,最後不得鬱鬱而終。

而种師道感嘆的是自己這名手下愛將終於有了出頭之日,不過以呂惠卿的才華和性格,如果不加以磨練,恐怕會在大宋和西夏邊境掀起腥風血雨,西夏人心目中的天殺星,軍中有名的戰爭瘋子,對於有如此聲譽的戰將,种師道真的不知該如何作想。

我和种師道都想不通,是什麼使呂惠卿從一名文官成爲如此聲名大振的武將,也許呂惠卿是天生的將才,幸好在朝中不得志,給朝臣們數次聯合貶到西北,要不然誰知道他有這種軍事天才呢。

對於皇上後面的那句話,种師道可不敢接下去說,要不然不知何時給韓忠彥知道了,自己可吃不了兜着走了,還是小心謹慎一點好些。雖然自己現在得皇上寵信,畢竟韓忠彥是當朝宰相啊:“皇上,微臣看來,以呂惠卿的才能,相信西北局勢一定會蒸蒸日上,如果不出什麼意外,用不了多少年,宋夏邊境就可以安定。”

我點點頭,示意种師道繼續說下去。

“呂惠卿不但看到了騎兵在這個時候的作用,而且一針見血的指出宋夏戰爭的實質,怪不得每次戰爭一旦宋軍越過熙河一帶,西夏人即開始議和,原來是熙河以上則是西夏人的馬場,一旦爲大宋攻佔,則西夏進退維谷,離亡國不遠矣。”

“宋夏兩國對峙七十多年來,每次戰爭都是在那一帶膠着,幸好在神宗王安石時代熙河爲我宋將王韶豪奪巧取,所以近二十年來每次戰爭都是大宋佔了上風,其實是熙河之利也。”

我靜靜的聽着种師道的分析,心中早已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宋夏之間的戰爭,情形和种師道說的是一模一樣,不過今天聽了鄭貴妃的一番話,我心中已經有了計較。

“種愛卿說得不錯,朕也是聽聞呂惠卿的一席話後對我宋夏邊境有了新的認識和部署,不過朕也聽聞呂惠卿好戰,如果一昧出擊,此非大宋之福也。”

种師道心中笑了,皇上果然是雄才大略,朱武啊朱武,你也太小看陛下了,看來大家都是杞人憂天罷。想着,种師道有些不由走神,心中大樂。

“種卿家在想些什麼呢,看你好象很欣慰樣子。”

种師道一驚,忙跪下道:“請陛下恕罪,微臣一時走神,只是想起剛纔朱武先生說的話,他要微臣轉告皇上,希望皇上小心行事,以免適得其反,對西夏不可逼得太急,一口吃不下一個大胖子,何況這大胖子旁邊還有一個強盜在虎視眈眈,白白讓人拾了漁翁之利。朱先生對西北局勢看得很準,也說得不錯,我正要想該如何去勸諫皇上,想不到皇上和朱先生是一樣的心思,這就不用微臣費心了,臣是爲皇上在高興啊。”

“起來吧,朕不怪你。”

种師道起來正要說話,廳外卻是有說話聲傳來,原來是種浩這小子回來了。

種浩、沈氏兄妹、劉氏兄弟一行五人正有說有笑的往後廳走來,眼尖的種浩一眼瞧見我和种師道在廳中,一陣大驚,我拿眼示意種浩,種浩馬上心神意會,向我一拱手道:“種浩參見陸老爺。”

而沈氏兄妹卻忙不迭的跪下道:“沈揭、沈小蝶謝過陸老爺的援手之恩。”

“舉手之勞,何足掛齒,兩位起來吧。”

對於我來說,其實真的是舉手之勞,不過,對於沈氏兄妹來說,卻不吝於是救命之恩,因爲這件事一旦無法解決,以沈揭的仕子身份給一王府家奴欺負,傳了出去那還不給天下士大夫笑話,沈揭的一生可就給毀了。

劉光世、劉光國兄弟也向前給我施禮。

種家父子知道我的身份,站在一旁不敢先說話,而沈氏兄妹、劉氏兄弟見種氏父子在一旁畢恭畢敬的立着,知道眼前的陸老爺定非常人可比,倒也識趣,也不敢說話。

我見場面的些尷尬了,忙向种師道說:“我說種尚書啊,你還不招呼他們坐下,難道這就是你尚書府的待客之道嗎?”

种師道聞言,如釋重負,忙招呼他們四人坐下,自己也沾點光,可以在皇上面前坐下說話。

种師道作爲主人,雖然他明白皇上已經認識了他們四人,但在禮節上他還是要爲皇上介紹一番的:“老爺,他們兄妹便是寧國公沈括的孫子沈揭、孫女沈小蝶,這沈小蝶也是我的義女。那邊兩位就是西北劉延慶將軍的兩個虎子劉光國、劉光世。”

种師道一邊介紹,他們四人各自站了起來,再向我施禮致意。關於認沈小蝶爲義女之事,种師道是臨時起意,那天晚上他琢磨了一天晚上,知道要是皇上有些意思的話,自己可以憑此父女關係建立良好的君臣關係,萬一沒有那層意思,憑沈家在兩湖的人際網和實力,那也是有益無害的,況且自己見種浩小子整天的看着沈小蝶,看來是有點喜歡她了,以此約束他們。

第二天,种師道把自己的分析說給種浩聽,種浩一聽皇上有喜歡沈小蝶的意思,心中大吃一驚,就算父親不認沈小蝶爲女,自己也不敢再打沈小蝶的主意啊,何況自己和李綱把皇上視爲天人,發誓要努力報答皇上的知遇之恩的。

而沈小蝶聽說是种師道認自己爲義女,那心中自然是千願萬願的,豈有推脫之理。在西北軍中,說起種大帥,那沒有人敢說半個不字,而且現在種大帥在京中手握權柄,要是認了這樣一個父親,以後自己家中多了強大的靠山,就多了從西北迴京的希望,而且還可以爲哥哥的事情出一點力,那何樂而不爲呢。

因此雙方一拍即合下,由沈小蝶稟報了哥哥,沈揭喜出望外,就由他作主把認親一事就定了下來。

“這是京師的陸老爺,你們見過的。”

我微微向他們頷首。

种師道的措詞相當含蓄,他和種浩稱我爲老爺,而向沈、劉四人介紹時則是京師陸老爺,分得清清楚楚,可就不知他們四人是否聽清楚了。

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十四章 山雨欲來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一百零四章 主動出擊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三十八章 賢王后人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一章 陸判說史
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十四章 山雨欲來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一百零四章 主動出擊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三十八章 賢王后人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一章 陸判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