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微服出遊

“班直侍衛統領王進參見陛下。”

其實這王進纔是真正的侍衛統領,大內中童貫只是掛個名頭掌管內衛而已,並沒有真正掌管侍衛。哦,王進,莫非是水滸傳中禁軍教頭,那可比林沖還厲害的一員武將哦,可惜敗落在幾個奸臣手中,徒惹後人恥笑而已。

“平身吧,王進啊,你們幾個身手還不錯吧。”

“稟陛下,臣與近侍徐寧、燕青、陳大海、關一鳴五人在班直侍衛中算是一等一的身手了。”

走在十二世紀的汴梁大街上,我對京城商業的繁華嘡目結舌之餘,也暗歎歷史在宋未拐了個大彎,使得原本以商業立國的宋朝滅亡於契丹和女真人之手,一直到得後來朱元璋以明立國,卻繼承了蒙人的殘暴與保守,對內鉗制人口流通,禁止土地流動,對外閉關鎖國,到了明朝被更加野蠻落後的滿人所滅,數千年來縱橫大海的漢人竟然片帆不得入海,結果到清未被歐洲人打的落花流水,屁滾尿流,若是大宋不被外來的暴力中斷了商業發展的進程,中國之富強,必將是世界之首。

有宋一世,經濟文化異常發達,封建經濟日趨成熟,已經具備了資本主義萌芽發生的土壤。而朝廷卻偃武修文,以義理治天下,以至民氣漸至柔糜,尚武風氣喪失怠盡。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步步緊逼則一昧容忍退讓,也喪盡天下民心,終至傾覆。不但使大漢同胞忍受近百年的異族統治,而且喪失資本主義在中國誕生、發展的千年難遇的機遇;也喪失了中華大國再一次領袖諸國,統御萬方的機遇。中華民族在歷經千年痛苦的探索之後方再找到復興的道路。

隨着有若潮涌的人羣,沿着寬敞的御街往東走,過了橋,再略轉向南,我來到了繁塔!

看着這有可能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我不禁心潮澎湃:這繁塔可是歷史上大大有名的建築,有宋一代,太平興國二年,太宗趙光義重修天清寺時,同時在寺內興建了一座磚塔,名爲興慈塔,因其座落在繁臺上,故俗稱繁塔。宋太平興國三年,繁塔才建起一個高高的塔基,到太平興國七年,甚至到宋淳化元年,還不斷有人向建塔工程捐獻錢物。前後建造歷時二十年的繁塔,高約八十米,相當於現代二十層的高樓,據史書記載本來高九層,可惜後世徒遭劫難歷經滄桑,到了現代,竟只有最下面的三層留存。

我抑止住激動的心情, 走到繁臺之上,只見到那繁臺之上臺面寬闊,桃李爭春,百花吐豔,綠樹繁茂,殿宇崢嶸,遊人玩樂賞花,燒香拜佛,飲酒賦詩, “繁塔之色真不愧爲汴京城八景之一呀!”。我由衷的讚歎道。

待進得塔內,我更是發現不虛此行,只有後世留存的下面三層在塔內有木梯盤旋而上,而從第四層開始,必須走出塔門之外,沿着塔表的外壁磴道才能繼續向上,這才明白古籍中關於繁塔“自內而上,自外而旋,登於其巔”的道理。

沿級而上,這繁塔的內外壁鑲嵌佛像瓷磚,塔表的每塊磚都是一尺見方,爲凹圓形佛龕,龕中有佛像凸起,跌坐其中,佛像姿態、衣着、表情各具特色,其中有端坐在單蓮座或束腰蓮座中之佛像:手執各種法器的佛像;騎着青獅的文殊和騎着白象的普賢二菩薩;六臂或十二臂的觀音菩薩,佛像表情細膩,生動逼真。而塔內各層,鑲嵌有各種碑刻不計其數。

把玩良久,流連難捨,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晌午時分,方纔來到繁塔的頂層。頂層之上卻甚少有人,我非常愉快的呼吸着這高達八十米建築上頂層的新鮮空氣。

原來童貫設計是由北門進得塔內,本欲從南門穿出,但是這時我聽到有幾個人在說話,他們的話吸引了我。

“人常說大宋兵弱,卻不知這兵弱在何處?原本朝廷拿了大把銀子募兵,平日裡只是以舞刀弄棍爲業,卻是屢戰屢敗,還不及漢唐時的民兵。大傢伙說說看,這又是爲何?”

另一個聲音答道:“本朝皇上都以文人爲重,自個兒也弄的積弱成性,害怕打仗,遇戰則求和,壞了民心士氣,安能不敗?”

又一個聲音答道:“本朝忌憚武將,遇戰出征諸多掣肘,又喜歡先畫好陣圖,令將領臨敵以圖佈陣,全然不顧戰場實情,安能不敗?”

一個幼稚的聲音答道:“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大宋將政、軍、兵三權分給中書、樞密、三司,太宗兩次北伐,皆是因這三方扯皮,遇事推諉,糧草一直供應不暢,如此安能不敗?”

只聽原先問話的人笑道:“你們說的倒也是都沒有錯。不過,大宋最大之敗因,卻不是因爲這些。我朝立國之初,原本是收編了諸國降軍,本國軍仍是以周世宗之府兵爲主。後來太祖太宗改軍制爲禁軍廂軍,又將地方廂軍健壯軍漢充入禁軍,將軍隊全數改爲職業軍人,大宋兵力之強乃無人可敵。敦料後世皇帝爲了免生事端,一遇災荒便招流民入伍,平日裡地方上有什麼流寇土匪,無賴流氓,也皆招入軍中,這樣固然是軍隊數量日益龐大,全然靠兵糧吃飯的居然有百萬之多,虧得本朝財政充裕,但也需拿出大半的收入來養兵。這樣軍隊數量多了,兵士素質卻是低劣的很了,本朝又首創重文輕武之說,武人在中國首次受到文人壓制,再加上皇權軟弱,很少對外開戰。全國兵士除了坐吃拿餉,用處到也不大。久而久之,入伍之人大半是些人渣,這些人禍壞鄉里還行,讓他們拼命?哼,難啊。”

至此,各人方明白問話人之意,一則近百年來爲兵爲將之人待遇不高,二則又飽受歧視,縱然是百萬大軍,蓋世名將,若是兵無士氣,劣兵滿營,卻也是迴天乏力。卻不知道還要如何來提高士氣?

卻聽那人又說道:“我在四處遊歷時聽海客說起,那海外原有一國,名叫羅馬,卻是那邊的一個大國。那羅馬人素愛征戰,勇武無比,數百年間滅國無數,罕有敗跡。固然是他們民風尚武,卻也和他們的軍制有關。那羅馬國人有公民與奴隸之分,國內諸賤役大多由戰爭搶來的奴隸充任,只是這軍隊,卻是隻有羅馬公民才能入伍當兵,開疆拓土,兵士身爲公民卻也是人人有份。故而這些羅馬兵士榮譽感甚強,遇敵少有逃跑,就算打了敗仗,也是多半力戰而死。直到後來貴族政治敗壞,又加上國家日富,民間奢靡之風流行,尚武之風泯滅,後來才被其餘小國所滅。”

一人問道:“那這羅馬是全民皆兵,而非募兵了?”

“初時確是如此。遇有戰事,羅馬元老院下達命令,允許某人去某地徵集多少兵士,那人得了命令,便可以徵兵了。”

“那這羅馬人就驍勇至此,平時爲民,戰時便可成兵?”

“確是如此。羅馬士兵平時訓練甚嚴,非過關者不得爲兵。現在我看浩子你種家在這西北訓練諸法,多半與這羅馬不相上下,那可是令西夏人聞風喪膽的種家軍啊,一支無敵雄師啊。”

“多承朱先生謬獎。”

“說得好,先生一番話,直指時弊,入木三分,發人深省。”我一邊鼓掌,一邊向正在說話的那中年漢子道:“在下東京陸長天,還請諸位仁兄不吝指教。”

裡面說話的幾人給我打斷話頭,心內一陣不喜,不過幸好我是一臉正氣的走進去,看情形也不似歹徒奸佞之輩,後面的幾名家僕也是衣甲鮮明,便不再言語。

倒是那說話的朱先生,見我進來後不由眼睛一亮,似乎是看破了我的身份一般,意味深長地道:“不知陸先生有何高見?”

“閣下是……”

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謀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謀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二十二章 戰雲初起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
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謀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謀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二十二章 戰雲初起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