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借屍還魂

“這就是我說這個故事的原因了,我起初也是一肚疑惑,後來趙佶在五國城修道有成,死後競修成了鬼仙之身,現與我在地府一殿爲臣,同爲判官。”陸判不無感嘆地道。

“哦。”這時我倒不急了。

陸判接着道:“原來是趙佶在繼任一年後中了他十四皇弟的迷心攝魂術控制,直至北宋滅亡到五國城後方清醒,幸遇道祖陳摶,得授吐納之法有成。”

“啊,原來是這樣。”

“趙佶修成鬼仙后現已幻化爲黑判,九百多年來,只有現在的羅蒙時空又進化到了北宋徽宗年間,所以黑判很激動,要去阻止,然而,人鬼有別,與我起了爭執,恰好打中你的魂魄。”

我激動地說:“那還不快去阻止。”不知怎的我也在爲徽宗趙佶鳴不平。

陸判長嘆道:“人鬼有別啊,若我與黑判貿然前去阻止,可就犯了天條,不但阻止不了,反而會害了趙佶與黑判。天心難測啊。”

“那怎麼辦?”

陸判心中一喜道:“現在唯一的辦法是……”故意語音一頓,瞧了我一眼,我心裡不由直發毛。

“什麼辦法?”

“借屍還魂!”不等我反應過來,陸判接着道:“就是用你的魂魄,趕入現在昏迷的趙佶身上,破掉他們的迷心攝魂術。”

“好,我答應你,現在準備好了嗎?要去了嗎?”一邊說,我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選擇,反正自己已經死了一次,這次是賺了,何況是投生到一個帝皇身上,不如爽快一點,或許還可以在這個正直的陸判身上撈取點好處,何況還有個想報恩的黑判呢,我一邊答應一邊心中迅速盤算着。

“好,臭小子不愧爲我陸家後代。”陸判一鼓掌,旁邊立即幻化出另一個三頭怪人,一邊向二人作揖,一邊道:“多謝陸兄,多謝陸公子。”

陸判大力拍了一下黑判肩膀,笑道:“那還遲疑什麼,我們走。”

※※※※※※※※※※※※※※※※※※※※※※※※

汴京。

皇城。福慶宮。

北宋天子徽宗趙佶三天前突然昏迷不醒,太皇朱太后傳旨,皇上這幾天抱恙小憩不上朝,只宣幾個重要的大臣進見。

十多名太醫忙得團團轉,徽宗趙佶面色如常,恍若熟睡一般,可就是無論如何也喚不醒。

“稟報太皇太后,宮門外有兩名老道士求見,其中之一自稱華山道人的,說能解皇上沉迷不醒之疾。”

“哦。”朱太后沉吟,照理說皇上昏迷這幾天鮮有人知,難道是有人走漏風聲,不可能啊。莫非真有這麼神的人?

華山道人,莫非……

“宣國師。”

不一會,一名白髮蒼蒼的道士即至。

“國師,這幾天辛苦你們了。”

“微臣無用,不能救醒皇上,請太皇太后降罪。”

“這不關國師的事,哦,國師,宮門外有兩名老道士求見,其中之一自稱華山道人的,說能解皇上沉迷不醒之疾。此事你認爲如何,其中有詐嗎?”

白髮蒼蒼道人略一沉吟道:“宣來一見如何?”

“宣華山道人晉見。”

兩名仙風道骨的道士飄然而至。

北宋國師瞧了他們一眼,不由心中一震,仔細瞧去。

“空靈,你還好嗎?”

“空靈參見師祖,空靈參見師叔。”

原來這兩人不是別人,正是名震中外的道教華山真傳祖師陳摶和弟子鄭印。

陳摶爲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學者,年少時,好讀經史百家之書,一見成誦,悉無遺忘,頗有詩名。五代後唐長興中,舉進士不第,遂不求仕進,從後晉至後周,娛情山水,凡二十餘年。

陳摶將五代十國的統一寄希望於趙匡胤。據說趙氏登極,他聞訊大笑墜驢曰:“天下這回定也!”入宋後,太宗趙光義曾兩次召見。第一次在太平興國初年,太宗待之甚厚。第二次在太平興國九年。據《太宗實錄》《續資治通鑑長編》《東都事略》等書記載,陳摶復至汴京,以羽服見於延英殿,太宗甚爲禮重。因語宰相宋琪等人曰:“摶獨善其身,不幹勢利,所謂方外之士也。入華山四十年,度其年近百歲人,且言天下安治,故來朝覲,此意亦可念也。即令引至中書,卿可試與之語。”宋琪問:“先生得玄默修養之道,可以授於人乎?”陳摶答曰:“摶山野之人,於時無用,亦不知神仙黃白之術,吐納養生之理,非有方術可傳。假令白日沖天,亦何益於世?今聖上龍顏秀異,有天人之表,博達今古,深究治亂,真有道仁聖之主也。正是君臣協心同德、興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煉,無出於此。”宋琪等表上其言,太宗更加敬重。十月下詔,賜號“希夷先生”,並令有司增葺華山雲臺觀。數月後放還山。端拱二年羽化飛昇於蓮花峰下張超谷中。有弟子陳景元和鄭印。

“華山陳摶攜弟子鄭印,見過太皇太后。”

“啊!”這就是神話般的華山陳摶。朱太后一喜:皇上終於有救了。激動間竟然忘了回禮。

“太皇太后。”

朱太后一驚,驚醒過來,“哀家太激動了,請仙師莫怪。還請仙師儘快爲皇上救治,則大宋幸甚,百姓幸甚。”

陳摶手一揮,四處宮門已閉。

“我與國師空靈、宰相韓忠彥、副相樞密使曾布四人留下,其餘人等一律迴避南書房,大內侍衛首領童貫要盡起手下高手守住三宮的八門通道,擅闖入者,一律殺無赦。”朱太后見陳摶封閉四處宮門,心中早已知道今日事情有奇蹺,遂下令道。

陳摶與鄭印其實是陸判和黑判二人。

“空靈,這事你怎麼看?”

“稟祖師,這皇上似乎中了迷心攝魂術,徒孫法力有限,實在無法解救。”

“哦,有點見識。”

陸判與黑判兩人裝模作樣巡視一番,一個把手貼在趙佶的天靈上,一個把雙手貼在趙佶腳掌涌泉穴。

只一瞬間功夫,即解去所封的迷心攝魂術。

“大功告成。”

空靈一臉驚詫的望着他的祖師與師叔。

陸判笑道:“空靈,就是這麼簡單,不是你無用,是因爲你功力有所不逮而已,別難過。”

陸判手一招,朱太后、韓忠彥、曾布圍了過來。

“皇上再過半個時辰即可醒過來,貧道已盡力而爲了,只不過皇上的這一場災難,會損害他的一部分記憶,至於有多少,貧道也不清楚。”陸判苦笑,其實他是怕我鬧出笑話和亂子。

朱太后緊張地道:“會不會失憶。”

陸判長笑道:“太皇太后請放心,皇上是真命天子,只不過會記不起無關緊要的一些人和事罷了。”

說完後,兩人飄然而逝。

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二十二章 戰雲初起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
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二十二章 戰雲初起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